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数控技术课程教学探索探讨3篇

时间:2023-01-13 11:26:1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篇数控技术课程教学探索探讨3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数控技术课程教学探索探讨3篇

数控技术课程教学探索篇1

1引言

“数控技术”的应用对于制造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数控技术”的使用越发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它标志着我国制造业的整体水平,数控机床的应用也更加广泛,它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我国的就业率,所需要的专业性人才越来越多。各高校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该方面的人才培养,围绕数控技术开设相关课程,通过对课程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创新,使得学生能够较快地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同时保证较高的学习质量。

2丰富教学方式,激发学习热情

想要实现“数控技术”课程教学的改革,首先要对教学方式进行一定的创新,近几年来应用启发式教学法,在各学校各学科上具有较为普遍的应用,该方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在对学生进行教学内容设定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人能力与思想需求,引导学生们进行主动的学习,快速的掌握知识内容,尽可能地使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快速发展,形成系统的思维模式,各方面能力实现快速提升[1]。为了使该教学方式的有效进行,教师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内在需求,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有较为明确的认知意识,学习速度较快和接受能力较强,对各种事物都有一定的好奇心理,但性格普遍懒惰,很少进行主动学习,缺乏对知识进行探索的动力。其次,教师要对数控技术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它是一个较为综合的学科,混合多种技术内容,操作起来具有一定难度,也为教学方面增加了一些困难,学生想要较好的掌握该技术,必须要进行多种知识的储备,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课程开设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先修课程,如《自动原理控制》等课程,尽可能有层次的对学生进行课程内容教学,慢慢的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

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模式

合理安排课程的教学模式,有利于保证课程的顺利进行,这是一项改进策略。原有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社会对于人才的新要求,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互联网技术已经实现了较为普遍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方面的应用更是有着独特的优势性,为了使学生能够实现更好的学习,为社会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时要遵循以下几项原则[2]。首先,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时,要保证不能够将课本内容直接进行转移,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在于能够利用计算机技术使得大量的知识在短时间内进行快速输出,在此过程中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自身能力,如果只是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本内容展示,那么教学的意义将会大打折扣。其次,在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知识内容展示时,要尽可能的将重点、难点内容进行标注,使学生在进行大量理论知识学习时,能够找到学习重难点,从而构建出自己的学习目标,能够进行具有针对性和方向性的学习。最后教师在设置数控技术课程教学课件时,要尽量的保证课件内容具有一定的交互性,这样有助于实现学生间的互动和交流,不仅能够增进学生们之间的感情,还能提升他们的课堂参与度,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增加他们的学习热情。

4充分利用软件,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在对“数控技术”课程进行改革创新时,还要考虑到相关软件的应用,通过使用相关软件能够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使学生能够准确快速的掌握知识内容。众所周知,“数控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课程,理论和实践对于学生的专业学习都很重要,教师必须从这两方面同时入手,尽可能保证学生能够在实践课堂上进行知识运用将内容进行合理转化。在为学生安排实践课程时,首先要保证课时数量充足,使得学生能够在充足的时间内进行有效的实践。其次,要尽可能地保证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部分学校由于资金不足,不能够提供有效的教学仪器,数控机床数量较少,学生不能够进行充分的实践,针对该情况可以引进数控编程半实物仿真系统,通过使用该系统,学生可以进行一些现实操作,例如编程等,让学生接触到真正的数控面板进行一系列操作的教学形式,对于学生的实际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课堂当中,学生占有主体地位,教师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这二者关系是不可颠倒的。想要更好的实现“数控技术”教学改革,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必须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引导者的身份,所以,身为教师应当积极的引导学生去自主的学习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创造性,教授学生一步步学习、探索知识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协同合作、研究探索中慢慢的去挖掘新知,而不是仅仅把生硬的知识传递给学生。“数控技术”这个学科比较难,综合性较强,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获取知识、在探索研究的过程中去掌握学习能力。并且,在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还会对他们的思维能力有一个良好的培养作用,这样也符合我国的教育目标,也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比如要让学生学会进行自主预习,这样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可以通过进行有效的预习,了解本节课中的学习内容,并且在预习的过程中还会知道自己不足或存在质疑的知识点,从而可以让学生有重点的听讲,进行自主预习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为学生进行自主参与打下了更坚实的基础。并且通过预习的方式,还会强化其学习动机,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教师通过学生的自主预习情况,还可以有效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短腿,从而更好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通过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还会鼓励学生去提出自己心中的疑惑,自主学习是一个对于学习内容进行分析、研究的过程。学生可以针对在自主学习中的疑问,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或者提出心中的疑问,并且在课堂的提问或讨论中获得答案。在自主学习中还会产生自主质疑,这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探索精神。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会与学生进行讨论,对其正确的观点进行肯定、对其不当的观点进行纠正,解除学生心中的疑惑,还会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捕捉到信息并及时做出分析判断,帮助学生发掘自身的内在潜力、提升“数控技术”课程教学水平。

6着重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在对课程的授课当中,不能单单只采用易懂乏味的方式来进行知识讲座,应该跟同学们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教学模式,锻炼同学们的积极思考的能力,指引同学们对于问题进行分析、理解等思考模式,把所要学的知识和同学们对知识点的拓展方向进行相结合,这就是启发式教学的主要方式和目的。但是启发式教学不仅仅是通过在课堂上通过老师提问,这样简简单单的方式,而是重点在于培养锻炼同学们思考、延伸问题、深层次发展知识点,需要进行深入理解的问题,必须是要和老师传授的教学方向、目标、学习内容互相的融合,不能毫不相干的对于问题去拓展思维,必须是以知识点为核心的展开交流和学习。对于通过“数控技术”在课堂上的教学中,可以将讲课内容和老师的科研教学成果充分体现出来,结合起来,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目前,国内外的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都有着飞速的发展和进步,有的教师在这方面有了自己的研究成果,那么在课堂上,可以启发同学对于数控技术这方面的未来发展进行讨论研究,拓展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增强了同学们的专业知识储备水平,通过对比国内外各个国家高科技技术领域数控技术之间有什么不同,激发了同学们对于这方面知识的学习兴趣。比如,有的同学对于机器人这项科研技术比较感兴趣,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启发同学们对于机器人这方面的智能操作的方法与数控技术两者之间不同点、而且不能结合在一起,深入开展讨论和交流,从而达到启发同学的教学目的。这样利用老师的科研成果来做教学讲解,可以直接对比数控技术专业和其他技术之间关系问题,从而达到启发了同学们的教学目的。那么通过教师的科研成果在课堂上的引进,进而提出启发性的问题给同学们思考,这样的启发性教学的最终结果怎样才能体现出来呢?一般我们都是采取布置作业的方法,老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们能够自主研究,可以借鉴以往的教学实验成果,将过去几年的问题结论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整理,或者分组讨论,还可以调查研究等方法,通过这些不同手段,最终让同学们在启发性问题当中来锻炼自己的思维解析能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性知识水平,最终整合了对于这个问题的综合分析结果,使作业顺利完成。同时,老师通过对于布置的作业进行评定,给与同学们进行专业的测评成绩。

7结束语

由此可见,“数控技术”课程教学的改革确实势在必行。它具有非常多的优势,比如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够有效的让“教”和“学”完美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及学习兴趣,还会极大的提升课堂的整体教学水平以及教学质量。但是数控技术的教学之路任重而道远,为了实现人才的培养,还需要“数控技术”课程的专业教师不断进行实践和探究,推进改革的稳步进行。教师们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响应时代的号召、与时俱进、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为我国培养创新型人才贡献出一份力量,从而促进我国的稳定持续发展。

作者:邓柏祥 单位:娄底技师学院

数控技术课程教学探索篇2

0引言

数控技术是实现高效高速制造业水平的核心技术,是国家基础制造业实现自动化和集成化的主要技术,是当下机械制造业竞争的关键技术。随着我国生产技术的飞速发展,制造业对数控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职业能力水平要求。“数控技术”课程是本科机械工程专业的主要核心专业课程之一,该课程综合了“机械制造技术”“现代机床设备”“电气控制系统”及“测控检测”等多学科知识[1],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获取与数控加工、数控机床密切关联的实践型知识。该课程是学生考取数控加工相关工种职业资格证书的关键课程,也是学生就业时通向相关工作岗位的一座重要桥梁。

1“数控技术”教学现状和问题

厦门工学院机械与制造工程学院“数控技术”课程目前的授课学时安排如下:理论16学时、上机仿真28学时和理实一体机实验4学时,共计48学时。在48学时内完成“数控技术”课程所涉及的内容(数控机床结构及原理、数车/数铣加工编程及数控仿真软件、自动编程等)比较困难,导致很大一部分学生不能及时深入地了解课程内容,理论知识不完善。且由于目前“数控技术”课程与“数控实习”课程安排在不同学期,学生较难将上学期已经学过的指令代码、程序格式、数控加工工艺等重要的理论知识应用到本学期的实践课程中,导致理论教学环节与实践教学环节存在较严重的脱节现象,学生在“数控技术”和“数控实习”课程之间没有构建一个完善的知识学习及知识运用过程。同时,还有以下问题较为突出,如:数控机床数量不多,每个学生操作机床的时间比较有限,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根本无法独立完成零件加工;市场上“数控技术”教材种类繁多,但与本校数控机床、数控系统等数控装置配合度较高的教材基本没有,在这样的教材学习中更容易造成理实脱节、知识掌握不扎实等现象。

2“数控技术”教学改革措施

2.1教学内容的改革

在教学内容上,从数控机床工作原理、数控加工工艺及数控编程等主要关键知识点出发,参考当下最新的行业相关动态,及时抛弃陈旧内容,在关键技术上反映现代控制技术、制造技术的先进水平,与时俱进。“数控技术”课程与“机械制造基础”“现代机床设备”“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金工实习”“CAD/CAM技术”等课程[2]关系密切,任课教师需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相关的教学资源。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及时收集、整合与“数控技术”课程相关的图片、文献、视频等,尤其是展现当前相关工作岗位要求及世界先进加工技术的网络资源,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2)根据课程与课程之间重要知识点的衔接要求,及时完善教学内容上的递进信息,创建相应的典型习题库,鼓励相关课程任课教师共同完善题库内容。3)结合现代数控技术人才要求及职业资格认证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以技能证书考试要求为出发点,教学难度参考近五年数控高级工人才培养目标为主线,教学目标以考取数控职业技能证书为主。

2.2教学方式的改革

在理论教学方面,结合互联网技术在生活中的影响,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将所有知识点重新整理,把一些简单的基础性知识点放在网络教学平台上,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提前自学,充分利用16个理论学时提高学生对数控加工工艺、数控加工编程的认识与理解。线上学习主要通过厦门工学院创建的开放式网络教学平台———超星学习通进行,结合数控加工实际生产过程,将重要知识点相关的PPT、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录制成与课堂教学相配套的视频课程,并及时上传、更新练习题和试题库,增加阶段性测试和考核的次数,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管理。学生可以利用电脑或手机登录选择课程,并利用课下时间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及时向任课教师反馈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加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综合2019—2020学年春季线上教学的经验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重新梳理并改善线上教学部分的教学重点和教学要求,使线上教学能够更好地为学生学习服务。在上机仿真和实验的教学环节中,充分利用学校和校企合作企业的软硬件资源和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采用目标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如给定一个零件,让学生独立分析零件图后完成加工工艺的制定和加工程序的编写,针对经常出现的一些编程错误或实操问题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并解决问题。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趣味教学,增加互动方式和延长互动时间。增设数控技术虚拟仿真实验室,学生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学习数控机床机械结构(包括整机、工作台、主轴、刀库拆卸与安装)、数控机床常见的故障与维修过程仿真、数控机床电气控制仿真等。在数控实习实践教学时间上,改变以往与“数控技术”课程安排在不同学期的排课方式,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穿插进行,实现理实紧密结合、无缝衔接。以17级机械工程专业1班为例,在第5学期第1周~第6周学习数控技术车削加工工艺和车削编程的理论知识,第7周到实训室开展数控实习(车削);第8周~第13周学习数控技术铣削和加工中心的加工工艺及编程理论知识,第14周到实训室开展数控实习(铣削)。同时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增加个人创意环节,鼓励学生探索、创造,加强学生应用知识的创新能力。

2.3教材改革

针对“数控技术”课程的实际发展情况,结合学院现有的数控设备,综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衔接要求,遵照教育部关于该课程的发展大纲,由厦门工学院机械与制造工程学院承担该课程的教师联合编写一部具有针对性强的教材。该教材主要在以下方面具有鲜明特征:1)严格按照学院现有的数控机床设备进行理论知识的编写[3],体现在数控机床硬件结构及各部件工作原理上的一致性,也体现与现有数控系统在指令格式、执行操作上的一致性。2)严格按照企业人才需求和技能鉴定要求分析,制定实践环节大纲要求,在软件仿真教学和实验教学环节上,保持其与实践教学中数控加工工艺、数控加工程序的一致性和完整性。3)综合国内外最前沿的数控加工技术、最先进的数控加工设备及高精度高效率切削技术,普及相关行业动态知识。

2.4提升师资队伍

基于职业资格认证的“数控技术”课程人才培养模式,是国家教育改革方案中提出的学生培养模式的一种重要形式。为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必须加快“双师型”教师(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人才的培养,培养一支具有较高理实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为打造优秀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团队,采取以下措施:1)规定承担本课程的教师,必须取得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且五年以内至少一次以教师参赛或指导学生参赛的形式参加相关比赛,提升自身能力。2)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校内和校外的相关理论培训和实操培训,教师之间以合作的形式完成考核,例如合作完成一套零件的创新加工。3)学院每两年至少安排一次本课程教师到对应工种的优秀企业学习,与时俱进,保证授课内容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贴合程度,完善教师指导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有效衔接的教学方式。4)加强与兄弟院校在本课程上的交流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探索,提高教师团队的专业技术能力。

3职业资格认证下的人才培养模式

据国家人才网统计资料显示,数控技术人才是当下急需的紧缺型人才,应用型本科学校的重要任务是加快脚步培养掌握数控设备操作、数控加工编程、数控设备维修、数控系统研发与改造的技术型人才[4]。为响应数控技术紧缺型人才培养号召,厦门工学院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5](以下简称1+X证书制度),即一个学历证与多个技能等级证相互衔接的证书体系,该制度的出发点是“1”为基础、“X”是“1”的补充、强化和拓展。从“数控技术”课程来看,要适应1+X证书制度,学生可以通过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操作工的技能考试,获得相应的等级证书。把1+X证书制度与“数控技术”课程建设密结合起来,深化复合型数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改革模式,畅通数控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拓展学生就业创业本领。为了更有效促进数控技术技能考证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以实训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方法[6]。具体方案如下:1)根据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进行分组,3人~5人一组,成立学生教学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每个小组以项目任务为目标,分工合作,扬长避短,互相学习。2)学生教学小组以加工任务为驱动,制订数控加工工艺、编写数控加工程序、完成零件加工及检测任务,并在第一周完成两套零件(车、铣各一套)的数控加工。3)第二周以个人为主,独立读图、制订加工工艺、编写加工程序、选取毛坯和刀具,独立完成零件加工。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数控技术技能考证,并建立一系列给予顺利通过考证学生的奖励机制。

4结论

综合“数控技术”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从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行“1+X”证书制度出发,在教学内容上以数控技术为核心进行课程资源的整合,在教学方法上充分结合移动终端设备的便利性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融合数控实习,立足数控技能考证,编写一部优质教材,提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度;加大力度多角度、多渠道完善教师队伍,尽快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为主的优秀团队。推进“数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培养高级数控技术类应用型人才,深化应用型人才新型培养模式,完善以工程教育新理念为主的新工科发展要求。培养学生成为有技能、符合中国制造2025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作者:李丽萍 单位:厦门工学院 机械与制造工程学院

数控技术课程教学探索篇3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提出:“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以下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1]《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教高〔2020〕3号)提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2]高职院校“数控技术”课程包括“数控编程技术”(专业核心必修理论课程)、“数控技能操作”(专业核心必修实践课)。“数控编程技术”采用讲授法,让学生掌握数控技术原理、数控程序编制、加工工艺等相关知识,成为数控技术专业人员。“数控技能操作”以“数控编程技术”为基础,以工作任务为导向,采用四阶段(准备、操作示范、学生模仿练习、教师评价)教学法,让学生掌握一般数控机床的操作方法,具有依照机械制造手册、制造工艺规范、国家标准等绘制中等难度的图形、编程、加工零件能力,强化求实创新、团队合作意识。

1教学现状

高职院校任课教师理论知识储备量大,研究能力强,教学水平高,但大多没有企业工作经验,实践能力较弱,教学中往往以理论讲授为主,淡化实训操作环节。1)理论与实践脱节。“数控技术”课程实践性较强,强调理论、实践相结合。传统教学中,理论知识在普通教室采用任务驱动法讲授,能降低教学难度,效果较好,实训操作在实验室完成,常采用四阶段(准备、操作示范、学生模仿练习、教师评价)教学法,技能操作具体步骤的示范性较强。但理论与实践环节相对独立,有时教学任务由不同的教师承担,教学效果不理想。2)教学内容陈旧。20世纪90年代,国内多所院校联合数控装备生产厂家编写了教材[3],随后进行了多次修订,调整优化了内容并设计了教学案例。而科技发展速度加快,教材更新相对较慢,未及时同步制造技术中的新工艺、新方法、新标准,教学案例略显陈旧。3)教学方法单一。“数控技术”课程采用传统考核评价体系[4],形式单一,学生大多只注重与考核相关的内容。受限于课时,任课教师制订教学计划时只编排与数控加工相关的内容,未能融入其他如金属切削刀具、数控原理等已取消开课但与数控技术密切关联的知识,课程之间的衔接度不够,学生的知识面较窄。

2加强课程建设

明确教学目标、开发教学资源、重构课程体系,组建教学团队、优化教学案例、丰富教学方法、调整考评方式,实施教学做一体化,以“做”为核心,在做中教,在做中学。

2.1重订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实施教学、开发资源、评价质量的重要依据。按照《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的要求,深入企业,调研制造业对技术人员的能力要求,修订“数控技术”课程目标。面向企业一线生产,以具有技术指导、岗位管理能力为目标,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中等难度零件工艺制订、编程、加工,解决一般故障、问题的能力。学生能根据任务要求收集与整理资料,按照规范要求完成零件的编程、加工与质量检测,根据产品技术要求调整、优化加工方案,诊断和处理常规故障,能与上下级沟通管理与技术问题,具有良好的思想修养和职业素质。学生还可以通过考试取得数控加工方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成为应用型技术人才。

2.2开发教学资源

开发具有针对性、适用性的教学资源,辅助教学。现有教学资料是按照传统学科理论教学模式收集和选择的,理论和实践存在脱节现象。首先,应根据数控技术的岗位特征、工作内容、发展方向、素养要求开发教学资源,并编写适合教学做一体化授课方式的新教材。其次,编写练习试题库,收集、整合数控技术标准等资料,辅助教学,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最后,制作在线教学视频,借助超星、MOOC等平台帮助学生利用课前、课后的零碎时间学习。

2.3组建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重构课程体系后,改变“单枪匹马”式授课方式,组建结构合理、综合性强的优秀教学团队,可以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践操作能力,满足教学需要。聘请学院教学主管、行业知名人士担任教学顾问,指导课程教学,并提出建设性意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聘请企业中具有高级职称,从事数控加工岗位工作、具有良好语言表达能力、综合素质的工程师加入教学团队。

2.4设计教学案例

调研制造业对数控技术人才的要求,结合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设计教学案例。选取企业中加工难易程度不同的产品,按照类别融入相应的章节,并适当增加其他已停课程中与数控技术有关的知识,设计教学典型案例。如回顾我国机械装备制造背景,厚植爱国情怀,强化使命感;依据图纸和编程格式规范化、标准化要求,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思维习惯;采用小组合作模式,锻炼学生组织、交流、合作能力;借助高铁轴承等类型案例教学,强化学生的敬业精神,提高学生加工方案制订、工艺改进能力;在实践环节推行6S(Seiri,Seiton,Seiso,Seiketsu,Shitsuke,Security)管理,强化学生安全文明生产意识。在薄壁类零件数控加工教学中,介绍大国工匠鲁宏勋加工飞行复杂部件———小直径薄壁,展示教学主题,让学生快速认识薄壁类零件,实现知识技能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结合。

2.5调整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的总称。合理的教学方法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2.5.1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利用完整的工作项目完成实践型教学任务,由项目任务确定、融入课程、学习小组分工、项目工作计划制订、项目实施、评估、成果迁移等环节组成。如组合件加工教学中,要求完成多个配合精度高的零件加工,在连接部位安装轴承可以保证组合件的运动性能和整体刚度,进而保证质量。介绍我国动车及其轴承、哈尔滨轴承发展史,引出轴承概念,让学生认识保证零件同轴度的重要性,制订工作计划时,以零件同轴度控制为重点任务,指导各小组执行不同的工作任务。在加工工艺制订、夹具设计、程序编辑过程中,各小组会发现非预设问题,此时,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各小组完成任务后派代表汇报成果,教师评分和点评。通过项目学习,学生能解决该类型产品在实际生产加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学项目与企业真实产品密切关联,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索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语言沟通能力。

2.5.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都属于归纳式教学法,教师是引导者,引导学生根据事先设定的内容和问题进行学习。“数控技术”入门章节涉及的技能点较为单一,可选用企业中具有简单外圆、孔、螺纹等单一特征要素的零件为教学案例。教学中,以案例引出教学内容并提出问题,各小组思考、讨论后确定正确答案或最佳方案,并派代表演示工艺编排、程序编辑、零件加工操作,随后,学生在各自工位进行对应任务的练习,采用组内自评、组间互评、教师总评的方式完成评分和点评。

2.5.3模拟教学法

模拟教学法是以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为目标导向的行为引导型教学方法,包括模拟设备教学、模拟情境教学[5]259-260,主要由计划制订、模拟演练组织、模拟结果初评和相关知识梳理、再次模拟和成果总评4个阶段组成。“数控技术”教学中,可以通过虚拟仿真系统微缩同步实验室真实场景。在首次实际操作或多轴加工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虚拟系统的模拟操作熟悉数控机床的操作步骤,避免因不熟悉设备、操作不熟练、操作失误导致设备损坏。可以布置真实场景中常见的工作任务,让学生获得与真实场景下相同的学习效果。“数控技术”应根据不同的章节、不同的工作任务要求、不同层次的学习对象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相互融通,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6]。

2.6重构考核评价方式

考核评价是根据教学要求按一定的规则描述或评定教学质量的活动。不仅要重视传统的“平时成绩+试卷考试成绩”计分方法,更要重视过程性考核,考核应涵盖知识、能力、素质等。考核评价可采用过程与结果、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知识与能力目标的考核宜采用结果和定量评价的方式,素质目标的考核宜采用过程和定性评价的方式。教师应及时反馈评价结果,凸显评价结果的时效性。

3结束语

“数控技术”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方式,以真实案例教学,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能力。高职院校应有机融合知、行、德等,构建新课程体系,培养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素质高的卓越工匠,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9-01-24)[2021-10-10].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5-28)[2021-10-10].

[3]郭俊旺,单慧勇,刘玉乐,等.机床数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J].农业工程,2018,8(11):104-106.

[4]吴艳花,王中任.以学生为中心的机床数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J].考试周刊,2014(81):11-12.

[5]邓泽民.职业教育教学设计[M].4版.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6.

[6]强华,肖定寿.《数控加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1(6):199-201.

作者:张龙 孟稳 单位:镇江高等专科学校 现代装备制造学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