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探讨3篇

时间:2023-01-11 10:21:59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篇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探讨3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探讨3篇

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篇1

机电一体化课程是职业院校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当时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很多院校在这一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导致整体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专业素养提升不明显,所以,在新形势下针对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则显得十分必要,基于此,本文则针对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教学适应性展开讨论。

1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

1.1专业课程设置有待完善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职业院校机电一体化课程存在的不足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方法有待完善。从当前的情况来看,部分职业院校在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中,部分教师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针对理论教学有所偏重,而针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则有所忽略,导致很多学生在毕业参加工作后,仍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接受二次教育,但是这会对学生的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也是教学工作不足的重要体现[1]。第二,创新创业教育有待进一步完善。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在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走向了创业的道路,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职业院校在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中没有非常有效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方法,大多数职业院校只是对学生提供必要的就业指导,但是创新创业教育有待进一步提高。

1.2教学硬件缺乏

与职业教育中的传统课程相比,机电一体化课程的实施较晚,因此,针对这一门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很多院校的相关教育硬件设施配备并不完善,具体包括专用教室、教学设施、教学设备、教学用具等严重不足,使得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缺乏相应的实践操作活动[2]。机电一体化课程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借助专门的教室及相关设备,因此对硬件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很多职业院校并没有针对这一课程的开设进行专门的硬件配备,无法为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硬件支持。

1.3专业师资不足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职业院校机电一体化教学专业师资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院校针对机电一体化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有所不够,每年能够安排机电一体化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次数非常少,而且针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缺乏系统性。在教师的培训过程中,没有设立完善的培训流程,在培训过程中不注重新型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的传递,而且在阶段性的培训结束后没有安排必要的培训考核,导致培训效果得不到检验,因此针对机电一体化教师的整体培训工作成效不理想[3]。第二,学校缺乏相应的专业教师。现任专业机电一体化教师是由其他相关专业转行而来。机电一体化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当前教师的专业性不强,有时无法高效参与到相应的教学活动中,导致这一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2推动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教学适应性策略探讨

为了进一步推动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以及实践教学的是影响,首先要能够树立起正确的教育理念,从宏观层面出发,教育部门要能够加大对职业院校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宣传力度和管理力度,并针对职业院校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建立起相应的教育管理制度,促使广大教师针对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教育部门还应该建立起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将职业院校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成效作为教学评价考虑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职业院校要建立起内部教师管理机制,重点加强责任机制的建设,针对不负责任的教师进行必要的惩处。通过这种方式,迫使职业院校教师能够转变观念,明确认识到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工作中。从微观层面来看,职业院校教师应该主动树立起素质教育的理念,针对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教师应该明确认识到专业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就是为了帮助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所以,要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在完善理论教学的同时,不断完善实践教学,进而帮助学生不断提升的专业素养。在树立科学教育理念的基础上,要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做好相应的教育工作。

2.1完善课程设置

第一,进一步完善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教学方法。优化课程设置,在机电一体化教学中,要以提升的综合素养为目标,通过对教学方法的科学改进,促使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不断增强其实践技能。为此,教师需要对机电一体化相关行业发展现状以及对相关人才的技能要求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然后对课程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促使学生在传统知识学习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新内容的学习,通过这种方式,促使职业院校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能够与市场接轨,通过对学生的科学教学引导,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并不断提升其专业技能水平,使学生所学内容更加符合社会实际要求。从各行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对人才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所以,职业院校教师在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教学中,有必要不断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进而不断提升教学效果[4]。第二,适当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职业院校教师在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要能够在专业课程教学的基础上融入创业指导课程,从而有针对性的对本专业学生进行创业培训,具体包括如何选择创业项目、如何获得创业资金、如何评估项目成本、如何进行产品定位、如何寻求产品市场、如何进行产品推广等等。

2.2加强教学硬件支持

在职业院校机电一体化教学中,为了有效应对硬件方面存在的不足,教师要能够对校内外资源进行充分利用。为此,学校应该根据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实际要求,设立专门的教室,并对所需要硬件设施予以配齐,学校还应该鼓励师生对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开发,从而不断提升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对于规模较大的院校而言,班级数量较多,生均比例配置要求较大,所以在机电一体化教学专用教室及设施的配备方面存在较大的难度,为此,教育部门应该给予必要的支持,针对相关教学设备的配设可以分步进行,科学规划。在教育部门的协调下,还可以根据职业院校校区的分布,对学校机电一体化教学专用教室及设备进行共享,进而有效解决设备不足的问题[5]。另外,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师还应该积极主动地研究和探索适合于本校实际的机电一体化资源配备和使用方案,通过对校内外资源的科学利用,开发技术工具、教具等,进而有效弥补教学资源的不足。

2.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针对职业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院校要加大机电一体化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在继续教育过程中对教师进行科学培训,整个培训工作的开展,要设立完善的培训流程,每一个环节的培训工作有序开展,而且,在培训过程中要注重新型教学理念的传递,在培训过程中,要注重理论结合实际,通过科学的教育培训,帮助教师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其能够高效参与到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工作中。而且,在阶段性的培训工作结束后,需要对参训教师的培训效果进行检验,通过安排必要的考试,检测教师的学习成效,针对成绩不合格的教师,要重新培训,以确保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6]。其次,做好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师的引进工作,针对职业院校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学校要能够通过招聘的方式引起专业化的教师,具体而言,所引进的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教学资质,而且在机电一体化方面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教育引导。在人才引进过程中,学校还可以针对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进行特殊聘用,进而为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3总结

综上所述,不断促进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并提升实践教学适应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职业院校要能够针对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从多个层面入手予以完善,通过必要的教学改革,在帮助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掌握扎实理论知识的通知,不断提升其实践技能,从而为其综合素养的提升提供良好的保障。

作者:郭飞 单位:湖北省恩施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篇2

机电一体化课程是一门以精密机械技术为基础,综合电工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接口技术、信号变换技术为一体并应用到实际中去的高技术学科,是机械工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在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中,应该紧密迎合时代发展潮流,应该紧密结合社会发展形势,全面优化教学改革力度,切实提升实践教学水平,综合性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及就业竞争力。不少学校在机电一体化课程设置过程中,往往与社会需求脱节,这就使得学生难以适应岗位需求,甚至还需要在岗位实践中重新历练、重新适应。基于此,在社会经济全面快速发展的今天,机电一体化课程应该注重教学改革,应该注重开展实践性教学。

1“机电一体化技术”教学课程的定位

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作为一门与社会发展紧密关联的课程,在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学实践中,应该突出体现它的实践性和前沿性。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该采用模块化课程教学。这不仅是因为它是机电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专业课程,而且对于这种机电一体化属性的课程内容,学生有兴趣和渴望掌握相关领域前沿应用的摄取能力。因此,在该课程体系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率先进行课程定位,理清培养学生的方向,理清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结合学生未来的求职或就业方向,夯实学生的技术素养,综合性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一方面,在教学课程的定位过程中,应该明确学生必须掌握的技术基础。作为一门复合型的学科,作为一个诸多相关学科的技术根基,在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明确教学目标和定位,必须率先明确学生必须具有的技术素养。通过科学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掌握扎实全面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条件,更好地为相关工作开展提供服务。同时,在课程定位方面,还应该体现该课程的前沿性和时代性。学生学习机电一体化课程的目的,在于应用到将来的工作实践中。若他们学习的内容不具备时代性或者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势必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难以提升岗位适应能力。另一方面,在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中,明确它的课程定位,还应该充分依托于网络技术,引导学生全面扩展机电技术的相关内容。若课程教学是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巩固,那么网络学习则是一种深化和补充。总而言之,机电一体化课程定位是指导学生夯实学科素养,提升实践能力,优化机电技术学科知识,掌握机电一体化产品系统设计方法,锻炼提高学生“机电有机结合”的实际应用能力。

2机电一体化课程实践教学讨论模式的应用

在机电一体化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中,积极开展实践教学讨论模式,探讨这种教学模式的适用性,旨在全面优化学生的技术素养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性。

2.1实现模块化授课,凸显学生积极性

在机电一体化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强化教学改革,体现教学实践性,应该实现模块化授课,有效凸显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一方面,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是一门系统化的课程,涉及到诸多的技术种类,为真正提升学生的技术素养,教师应该按照技术种类实现模块化教学。模块教学具有相应的优势,能够将某一技术门类涉及到的诸多内容都包含在内,以便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在模块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网络中的课程资源以及该技术种类最前沿的信息一并包括在内,以便引导学生掌握综合性的技术。另一方面,在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中,教师还应该有效凸显学生的积极性,将学生置于中心地位,有序地为学生设置实践互动模块讨论式教学环境。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兴趣能够被充分调动起来,同时他们也可以快速参与实践,及时将理论内容运用到实践中去检验、去探索、去发现、去思考、去成长。

2.2以教材系统知识点为依托,积极应用多媒体技术手段

在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中,科学凸显实践性教学,教师应该以教材中的系统化知识点为基准,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全面提升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的整体质量。一方面,教师要紧密结合教材,教师要充分结合教材中的典型案例,以典型案例为依托,开展案例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科学分析案例,以案例来作为教学的立足点,分析案例中涉及到的技术内容,全方位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另一方面,在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应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全面优化教学方式,综合性提升教学水平。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能够向学生展示相关视频,形象生动地开展实践性教学。比如教师将某一个技术难点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3D图像,让学生直观观看整个技术流程和形成过程,以便深化对这方面的认知。

2.3加强企业的调查与调研,引导学生开展技术升级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企业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深入企业一线,开展针对性的企业调研,了解当前企业技术水平以及机电一体化的应用现状,引导学生开展科学的技术升级与改造。一方面,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合作或者独立的方式来进行企业调研,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安排下进行,也可以独立寻找意向企业。当找到对口企业后,教师将班级内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组织他们深入企业开展技术普查。另一方面,在学生普查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科学的引导和指示,明确学生普查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技术讨论,尝试制定该企业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升级方案。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切实提升学生主观能动性,能够切实优化学生的技术应用素养。

3结语

机电一体化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在教学改革中应该注重体现实践性教学的特色,明确教学定位,明确教学任务,明确培养学生的方向。同时,在实践性教学过程中,教师更要开展模块化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引导学生开展科学的技术升级。

作者:丁燕 单位:连云港工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篇3

机电一体化是以机械技术为基础,将电工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接口和信号变换技术综合为一体并应用到实践中的学科。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机电产业的快速发展,必然会导致机电专业人才需求的增长,同时技术的进步需要从业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1]因此,系统地进行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能力,同时进一步熟悉本专业发展的方向及提高专业技术所需知识,使之成为符合社会需求和机电产业发展的专业人才,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2]

1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和措施

1.1传统教学方式的改革

目前,很多高校在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过程中多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按照教材照本宣科。这样的教学方式过于枯燥无味,难以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此外,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然而很多教师过于偏重理论教学,注重理论公式的推导,从而致使学生产生畏惧情绪,失去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机电一体化是一门交叉学科,不仅包括机械设计和机械原理方面的知识,同时还包括检测技术、电子技术和控制工程等方面的内容。因此,应当根据该课程的特点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专业素质作为教学目标。

1.2增加互动与引导,合作学习

灌输式教学是目前很多院校教师在机电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常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学生在课堂上欠缺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3]教师可以根据课程不同部分的特点和难易程度,引导学生进行课件的制作,并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让学生充当教师的角色对一些知识点进行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积极性,而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带动其他同学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学生在制作课件和讲授的过程中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牢固。为提高学生学习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首先教师应当为每个小组提出一个具有实际合作意义的课题,然后由学生自由组队进行有目的、有效率的合作。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团队精神的最佳方式,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能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和特长。同时,能够培养学生在文献检索、信息的归纳处理等方面的能力。[5]

2实验课程的改革

实验教学是为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而设置的。目前,很多院校的机电一体化实验内容的设置只是注重培养学生基础操作能力,未能满足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因此,应当根据教学需要设置多层次的实验教学内容,合理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4]

3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传统的课程考核往往采用课程结束后的期末考试占主导,平时成绩占少量比例。学生为了能够通过考试,通常是在临近考试的一段时间里对老师提出的重要知识点以死记硬背、临时抱佛脚的方式进行学习。这种考核方式直接导致学生考试完就会忘记课程内容的后果,没有对该门课程的知识框架的总体认识,更不用说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6]本课程应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具体的方法和措施如下:(1)课程考核最终成绩由平时作业成绩、实验课成绩、测验成绩、期末成绩以及课程论文成绩组成。(2)平时成绩由出勤率和作业两部分组成。作业由授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合理布置。(3)实验课成绩根据学生实验课完成情况进行评定,实验课可采用分组或单人形式进行。(4)测验可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计划分阶段进行,可采用书面作答或汇报的形式。(5)期末成绩采用课程结束后笔试的形式进行。(6)课程论文内容需与课程相关,由学生自己命题或根据任课教师给出的题目进行撰写,并在完成后由授课教师组织答辩。(7)各组成部分在最终考核成绩中所占的比例为:平时成绩10%,实验课成绩10%,测验成绩20%,期末考试成绩50%,课程论文成绩10%。

4结语

综上所述,对机电一体化课程进行合理的改革,能够提高有限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爱好,进而提升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同时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均有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洪萍.基于人才培养的机电一体化教学[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12):108.

[2]袁国锋,吕掌权,唐丽萍,等.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方法与措施[J].河南农业,2017,(8):27-28.

[3]马雪亭,刘媛媛.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改探讨[J].新疆农机化,2018,(2):46-48.

[4]蒋贤海.机电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改革探讨[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2,25(4):181-183.

[5]王伟,孟祥贵,安寅.“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11(2):144-146.

[6]马小媛,夏雨,王周平.本科生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初探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11(2):144-146.

作者:王汉羊 刘丹 李文涛 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