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篇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研究3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1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及利用的现状分析
由于中国人口众多,所以生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并不高。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国家,水环境的污染现状很不乐观,生态环境建设以及水资源保护就面临着巨大挑战。研究发现,我国水资源地理分布呈现出了“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现象,而且随着不同季节的改变,地区水资源分布情况还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通过相关资料的分析可知:中国3/4的城市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缺水问题,缺水形势异常严峻,城市建设困难重重。此外,关于水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相关技术十分薄弱,利用问题明显增多,部分地区甚至存在水资源过度浪费、不合理使用等情况,农业、工业耗水量庞大,水资源保护计划的具体执行效果不尽人意。我国在水资源循环利用的研究上投入资金、人才力量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在工业生产活动中,许多废水直接排入河流,造成了严重的水污染问题,水污染治理过于形式化,导致本就短缺的水资源现状变得更加严峻[1]。
2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植被建设
因为人类活动的不够合理,各类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对周围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植被乱砍滥伐,土壤环境持续恶化,大气污染呈现加重态势,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着较大阻力。因没有意识到改善生态现状的重要性,导致也没有做好植被恢复的相关工作。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情况不同,相关人员不负责任,难以发挥环保作用为生态环境的有效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森林植被建设中主导地位并不明确,必须突出植被建设的主导地位,进行环境影响因素的具体分析,对不同地区、不同情况分开考虑,制定出最合理的植被建设方案,想方设法扩大植被覆盖率。同时,应该集中更多的专业力量,努力实现天然林保护、营建人工林等项目的科学规划,在实践过程当中积累丰富的植被建设经验,可以很大程度上推动植被建设可持续发展,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使人类能够合理地组织各类生产活动,在加快工程项目施工效率的同时也为生态环境建设、植被保护等工作创造更多的条件,提供良好的保障等[2]。
3水土保持和水资源保护利用的研究
3.1防止河道泥沙堵塞
水土保持能够提高土壤的涵水力,并且增大蓄水量;可以减少泥沙量,从而降低河道堵塞的风险。加强地表植被保护,实现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意义重大,关键在于有效控制河道水量,防治水位快速上升,引发洪涝灾害。同时,必须保持枯水期内的正常水流,保证植被的水资源供给,以免发生水资源的枯竭问题,出现河道断流现象,影响一些地区的植被建设。
3.2体现水利工程价值
水土保持可以大大提升水利工程的生态效益,体现出水利工程实际的建设价值。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重要作用,能够加快我国水土保持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完成基础设施建设,达到有效拦截泥沙的目的。成功减少了泥沙量,还能避免大量泥沙流入湖泊、水库,这些区域内泥沙淤积现象的发生率自然下降。水利工程的建设作用十分突出,以水土保持为目标,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截留大量泥沙的同时不断提高水库容量,让水库更好地起到防洪的重要作用,延长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
3.3提高蓄水泄洪能力
土壤流失会增加水流含沙量,泥沙进入河道以后,可能导致堵塞现象,甚至造成水位上升,使河流的蓄水能力以及防洪能力无法发挥出来。这样一来,一旦发生洪涝灾害,就会给周围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持续发展水土保持,有效防治水土流失,从根本上解决水土流失的问题,能够进一步提高河道蓄水能力,使河道发挥防洪能力,保证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不受影响,周围环境以及群众安全得到保障。
3.4有效解决污染问题
有效减少水土流失,体现了水土保持工作开展的必要性,有效控制泥土中的有害物质进入水体,水环境污染问题可以得到好的解决,同时提高水污染的治理水平,继续加强水土保持,水环境保护工作势必取得事半功倍的理想成效。不断增加植被覆盖率,发挥着吸收有害气体的重要作用,生态环境建设的成果显著,同时使得土壤具有良好的蓄水能力,对更大范围内的水环境治理有着明显的提高作用,改善河流水体质量后,更容易提升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4城市水资源保护策略的总结
4.1注重协调管理
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生态环境的建设,需要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及重视,这也是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不断积累环保经验,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找到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工作之间存在的联系,尝试运用新的方法或研究新的技术,并对二者进行协调管理,有效提高生态环境改善效果。通过提高植被覆盖率,防止土地沙漠化,充分发挥气候的调节作用,对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言也很有利。另外,市政部门必须为植被建设、水资源保护工作提供帮助,可以根据城市气温的变化,以洒水作业的方式降低温度;可以以园林绿化的方式解决降尘问题,同时大量树木可以蓄存水源,树叶可以遮挡阳光降低地面温度等;还可以将美化环境与生态环境建设融为一体,为人们打造良好的生活空间,期待更多人自愿加入生态环境建设活动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规划中。
4.2善用法律手段
在依法治国方略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必须严厉查处一切水资源的污染行为和生态环境的破坏行为。对那些违规排放污水的企业,在严格处罚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宣传教育,使其意识到生态环境建设的未来与企业自身的发展密不可分,为水资源的保护工作提供必要支持是现代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想方设法确保城市水源安全,真正实现水污染的综合治理,在完善法律制度的保障下,继续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水资源利用率持续提升,社会经济水平的稳定增长令人万分期待。
5结束语
随着我国的人口数量越来越多,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加大,不能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进行不利于水资源保护和水资源利用的生产活动。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在推进水土保持工作、植被建设工作、污染治理工作的同时,有效改善水资源以及其他资源的浪费现状,合理应用生态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办法,更好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目标,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使现存的环境污染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生态环境建设未来的发展前景一片大好。
作者:李美玲 单位:四川省天晟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篇2
引言
为了实现经济持续发展,有必要将水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作为社会发展重点,通过大力开发和保护水资源,促使我国生态环境的良好建设,并且在生态资源建设目标有效实现的基础上,可提高水资源质量,使其满足人们生活根本要求。近年来,完善水资源利用已成为一项重要任务,应不断改进水资源利用及生态环境良好建设的措施。
1生态环境建设及水资源保护利用现状
由于我国人口规模较大,使得人均资源占有率不多。在水资源方面,我国大多数地区存在水资源缺乏的问题,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水平,并且在地理分布上,呈现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资源分布特点。同时,我国水资源的发展过程中会受到季节影响,对各地区水资源利用有明显影响,造成我国缺水问题较严峻,无法保证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开发。目前,我国农业领域用水约占总资源用量的1/2以上,主要用于农业灌溉上。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国内灌溉技术薄弱,水资源运用效率较低,为了达到预期的灌溉效果,经常会产生较多的水资源浪费。另外,工业生产中同样会出现严重的资源消耗现象,对我国水资源保护及利用有不利影响。目前,我国在工业用水管理方面,主要采取定额管理的方法,而在水资源利用上还存在不规范的弊端,主要体现在工业废水直接流入河流、资源利用率低下等,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会导致水资源被污染,进一步加剧我国缺水问题。
2保护利用水资源的措施
2.1注重重点地区的水资源建设
为了形成节水型社会,确保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益最大化,应注重重点地区的水资源保护及建设,确保水资源供应充足,进而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水资源和人们生活有着密切联系,为了形成良好的水资源供给及开发局面,有必要从重点区域资源保障着手,在此基础上奠定我国水资源持续利用的基础,并能保证地区生态环境优化建设和发展[1]。从这一角度看,有必要实施重点区域资源维护措施,尽可能改善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确保水资源处于良好的循环利用状态。
2.2增强水资源修复功能
通过增强水资源修复功能,能一定程度缓解我国缺水问题。水资源修复主要是针对部分生态湖河资源修复,为水资源循环利用创造良好条件,确保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在一些文件中已经对一些地区水资源开发范围和力度做出规定,避免对今后水资源开发保护造成破坏,同时在水资源管理方面,提出一系列节水措施,并控制水资源需求增长速度,进而在多方管理协同作用下实现水资源开发利用目标。对于水资源保护利用来讲,需要保证水资源来源稳定,为资源供应和优化发展奠定基础。
2.3水资源工程布局的科学设计
当前我国存在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限制了部分地区的行业发展,因此,有必要通过优化工程布局来做好水资源调整工作。在构建工程格局时,应坚持资源协调发展的原则,通过南水北调工程的开展,为北方地区提供需要的水资源。同时从生态环境保护上看,有必要注重水库工程项目的展开,在保证水利设施全面建设的情况下,可提升地区的蓄水能力,使其具有较好的水资源调整能力。具体来说,水资源工程布局的优化设计,旨在建设规模较大的水网连通体系,为水资源调配奠定基础。
3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利用间的关系
3.1植被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开发利用
植被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对水资源开发有积极影响,通过借助森林水循环作用,可保证森林作为水文循环的重要构成部分,为水资源保护开发提供有效措施。森林可将降水保留在地表,之后在生态系统中完成水分吸收、下渗和分流等。森林植被大多结构复杂,可保证土壤具有较强渗透功能,以便发挥其在水资源调整上的作用。具体分析植被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保护间的关系时,可发现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植被蓄水能力强。植被生态系统主要体现出渗透性强、覆盖范围广等特点,在雨季期间能保证水分在植被系统中的有效存储。并且植被生长周期长,满足水资源开发保护要求。因此,有必要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点任务,使其服务于水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2)减少径流数量。在森林系统运行过程中,会发生地表水分蒸发,且蒸发量决定了该地区的径流量,为了实现水资源保护利用的目的,对河流径流量的控制有重要意义,可通过建设植被生态环境,来减少河流径流量。研究表明,湿度大的区域,森林系统对其径流量影响较小,而对于相对干旱的区域来说,构建植被系统能明显减少该地径流量,不仅对水资源利用有促进作用,还能优化当地生态环境。在未来的生态环境建设中,应加快植被恢复,在植被恢复有序开展的前提下,改善给地区生态环境,并最终形成生态环境、水资源利用的良性循环。其中森林植被最为稳定,将其作为生态系统建设重点,从天然林建设、人工林构建等角度出发,推进植被生长发育,发挥其在生态环境建设及水资源利用上的作用。(3)控制土壤侵蚀。森林植被在调节水文过程中,可以有效改良土壤,从而降低土壤侵蚀,减少流域内的产沙量以及河川泥沙含量。森林系统控制侵蚀能力的大小,会受到森林结构、森林分布、森林年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根据实际验证发现,森林分布可以有效降低土壤侵蚀模数,但需要注意点,如果森林结构不良,那么森林就没有减轻侵蚀的作用。通过控制土壤侵蚀,还可以进一步改善水质、改变流域内的土壤水环境,不仅如此,通过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过程可以有效减少细菌数量,吸附污染物。由此可知,森林流域可以说是人类清洁用水源地的重要措施,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要综合利用上述3种功能,保证布局合理,实现优势互补。除了森林之外,灌丛、草地植被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水文功能,因此,在调节水源质量的过程中,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生态环境建设方式。
3.2水土治理和水资源开发利用
水土治理工作的展开有助于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是一项重要的生态系统建设工程。这一工程以保水保土为主要目标,综合考虑农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水资源保护多方面内容,以便逐步完善地区水土治理措施,促进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加大水土治理的重视,对水资源保护及利用有以下积极影响:(1)减少洪涝问题。在保水保土治理原则引导下,能保证土壤具备一定蓄水能力,从而减少地表水分流失,缓解地区水资源供应不足的问题。并且加强水土综合治理,有利于减少泥沙量流入河道中,以免出现河道堵塞现象。在水土治理全面开展的情况下,地表土壤吸收水量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不仅会减少水流量较大时对生态环境的危害,还能防止洪涝灾害[2]。(2)增强河流泄洪能力。当出现土壤流失问题时,会造成大量泥沙流入河道中,由此导致河道水位的上升,无法保证河流防洪能力,在雨季时,可能对周边居民正常生活带来影响。而水土治理工作可解决上述问题,通过提高土壤蓄水能力,减少河道中的泥沙量,可保证河流具备一定泄洪能力,并且对水利工程正常运行起到保障作用。三是提高地区水体质量。随着水土综合治理工作的展开,可防止泥土流入河道中,进而减少了有害物质进入河流中,对提高水体质量有实际意义,是水环境建设及保护的有效措施。并且在水土治理取得良好成效的基础上,为当地植被生长创造了良好条件,在植被作用下,减少泥土流进河道,促进当地生态环境全面建设,最终实现水资源利用保护目标。
4结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其与生态环境建设间的冲突更加明显,各行业发展规模的扩展,势必带来生态环境的破坏,无法保证经济持续发展。因此,需要加大对生态环境建设、水资源保护的重视,确保水资源充分利用,使其能满足各地区用水需求。同时,需要重视植被生态的建设,旨在保持水土平衡,真正达到生态环境建设及水资源功能修复的目的。
作者:杜棉霜 单位:泉州市洛江区农业水务局
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篇3
目前我国经济蓬勃发展,进而推进了工业化进程的深入,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水资源缺乏问题,导致我国出现严重环境污染问题。在经济发展新形势下,人们非常重视有效利用和保护水资源,从而开展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建设生态环境在我国是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切入点,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有效利用和保护水资源以及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建设生态环境内涵
目前我国在生态环境上存在着非常严重的污染问题,这与我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全不符,虽然我国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没有完善的内容,但在发展中逐渐了解和掌握建设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若是为了发展经济对生态环境进行长期破坏,确实可以在短期内实现迅速发展,但生态环境会被严重破坏,在社会建设方面很难提供比较优质的资源,这会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阻碍。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国对建设生态环境规划进行了更加科学详细的制定,确定所建设的陆地生态环境包括建设草原、生态农业、防止沙漠化以及保护自然资源等。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方法是有机结合生物措施以及工程策略,同时按照生态环境建设市级要求,选用科学的措施。现阶段建设生态环境的重点是防止沙漠化和保持水土。
二、建设生态环境与保护利用水资源的关系
在发展社会经济过程中,水资源能够发挥出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生态环境以及水资源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在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可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如果超出了承载范围,就会使水资源环境失去平衡,对生态环境形成破坏,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与发展。从实质上来说,污染水生态环境指的是排放的污水量超出水环境自身承载能力,其自净能力不是无限的,如同人体器官,在超出规定范围后就会使机体生病,经过治疗后才能够恢复健康,如果不进行有效治疗将会越来越严重,所以需要有效保护和治理水环境,进一步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由于过度开发水资源,超出其承载能力,将会降低地下水资源水位,针对这些情况,人类应该阻止对环境有破坏的行为,不应危害生态平衡,这不只是简单的破坏环境,而是破坏人类生存家园。此外,建设生态环境不是指干扰自然水以及河流生态,沿河生物和水环境能够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特别是在自由流淌河流与人群密集度低的生态保护区,可提倡建设接近大自然环境的原生态,不应进行水利项目建设。建设生态环境的前提是不对原有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破坏,比如河流两旁构建娱乐观赏区,应该重视保护湿地小生物以及原有植被,若是严重破坏了原有水生态系统,将会严重污染水体,导致两岸小生物以及水生物濒临灭绝。这时应该通过重建生态环境等措施进行积极的治理和干预,从而将水生态平衡快速恢复,确保正常应用和供给水资源,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能够有效避免破坏和污染水环境的情况,进一步避免加快水资源浪费情况出现。针对上述问题可知,有效建设生态环境,有利于保护和利用水资源,水资源合理的保护和利用可为建设生态环境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能够相互促进,一同发展。
三、建设生态环境以及保护利用水资源的现状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水资源缺乏,因此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较少。因为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够均匀,呈现出北少南多的情况,并且季节变化会对其造成影响。目前有许多城市存在着缺乏水资源的情况,因此应该有效保护和利用水资源。我国在利用水资源方面,农业用水量较大,而这之中大部分会在灌溉中得到应用。不仅如此,我国工业生产需要的水资源也很多,并且在工业用水管理之中应用定额方式,利用水资源的效率不高。现阶段一些工业废水会排进河流内,严重污染水环境。当前,我国还有很多城市缺乏水资源的情况,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和发展,水资源缺乏问题越来越严重。在水资源开发与利用上,我国整体用水量15%为居民生活用水,尤其是目前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人们生产生活用水量不断增加。现阶段人们的节约用水意识比较薄弱,这会使水资源在使用中出现浪费的问题,或是难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例如生活中未能实现洗澡、洗衣与厨房用水的循环利用,水资源将被严重浪费。还有,我国工业发展速度加快,也会浪费很多水资源,一些工业用水的效率较低,加上有些工业废水没有经过处理,直接向河流排入,对水资源造成污染,使水资源缺乏问题更加严重。
四、有效保护利用水资源的措施
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对于建设生态环境有很重要的意义,在生态环境建设之中保护利用水资源是很重要的环节。因为生态环境不同,采用的保护和利用水资源措施也是不同的。对不同生态环境下怎样保护和利用水资源进行分析前,应该掌握保护和利用水资源的共性化措施。
(一)在社会中营造水资源节约氛围
保护水资源对于国家发展和人们生活来说都具有重大意义,需要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为了使人们节约利用水资源,应该加大水资源节约的宣传力度,使人们了解水资源保护的紧迫性,以及节约水资源的重要性,引导人们有效树立水资源保护的意识,在整个社会中营造出良好水资源节约的浓厚氛围。此外,不管是人们生活、还是农业和工业发展,都应将节约用水措施有效落实。农业发展过程中,应该转变原有的灌溉方式,使用滴灌等节水模式来灌溉,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工业发展中,需要将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合理布局和优化用水较多的产业,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开展循环用水,采用先进技术节约用水,保证工业合理用水;对于生活用水而言,应该引导人们对于水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保证生活中不浪费过多的水资源,尤其在公共领域应该重视节约水资源,使排放生活污水更加规范。
(二)合理布局水资源
有效保护和利用水资源的前提是不应破坏环境,因此在保护和利用水资源方面,需要遵循环境保护原则,合理布局水资源空间,并开展工程建设论证工作。通过研究我国水资源布局可知,整体上来说北方地区比较缺乏水资源,而在西南地区具有较为丰富的水资源和水能资源,从而应该有效应用这个优势,合理建设水利基础设施,将这一区域的蓄洪以及供水能力提高。在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允许情况下,不同区域可在环境保护及发展间找到平衡点,建设水库,有效开展调配水资源工程,在不同区域体现出水资源价值。
(三)利用水资源修复功能
水资源修复功能主要是对生态湖河进行修复,利用这一方法来促进水资源稳定、健康发展。有些水资源规划之中对各流域设置开发水资源上限,并合理使用节水措施,对用水需求增长加以控制,有效开发利用水资源,确保水资源在可承受的范围内,为生态文明建设打下坚固基础。水资源紧密联系着生活生产,加强重点区域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水资源建设打下重要基础,并保护生态环境。因此我国需要使用合理的方法来改善水资源,确保重点区域水资源安全,保证可持续利用水资源。
五、建设生态环境和保护利用水资源的具体途径
(一)加强水土保持
利用水土保持这一措施对水土流失情况加以治理,在建设生态环境中是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水土保持工作能够有效保护水资源,对于水资源有着非常明显的作用。(1)开展水土保持工作能够减洪增枯,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开展水土保持工作能够扩大植被面积,可拦截地表水流。能够有效延迟洪峰,防止其受到破坏。除此之外,在干旱的季节,通过地下水植被来补充水分。(2)开展水土保持工作能改善水环境,推动经济进一步发展。水土保持可对水流进行有效调节,优化水资源质量,因此水土保持工作对于保护水资源具有重要作用。(3)加强水土保持工作能对土壤侵蚀加以控制,从而使河流泥沙减少。因为不断扩大农耕范围和土壤难以达到人类生活以及经济发展要求,进而出现植被减少的情况,这将形成土壤侵蚀问题。因为使用防治土壤水蚀方法特别重要,在农业农田方面可坡改梯田,加大种植林草植被的范围,改良土壤耕作技术,将土壤侵蚀程度降低。
(二)构建节约型社会
为了使水资源得到合理保护与利用,并构建良好生态环境,需要关注节约型社会的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全民来保护水资源,将节约用水理念全面贯彻落实,防止出现水资源浪费情况。比如,在洗手时,通常人们会把水流量放到最大,但实际上洗手无需最大水流量。此外,对生活用水应该加强管理,适当调整水价,应用阶梯水价,应用并推广建筑节水技术,对污水进行回收利用。工业方面需要安装节水装置,并创新相关技术,将节水水平不断提高。除此之外,可以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净化处理工业废水,尽量首先回收再利用,提升利用水资源的效率。
(三)建设植被生态
在我国森林资源是十分珍贵的,若是森林生产力降低,将会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健康、稳定发展。因此可以知道保持或提升森林生产力意义重大,而实现森林水循环是最有效的手段,在降水后,森林能够截留一部分水资源,并慢慢吸收。降水被截留后,会被森林植被吸收,也会有一部分被大气吸收。森林植被具有较大体量及结构复杂,森林土壤下渗体量较大以及渗透性较好,其结构非常复杂,森林植被在生态系统调节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水资源保护和利用上植被生态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植被生态具有较强的截流蓄水能力,并具有多样的生态条件,加上覆盖面积大,降水期间能够大面积蓄水。一般情况下森林植被有着比较长的生长周期和较强蓄水能力,所以人们应该有效保护天然森林,并构建新森林。不仅如此,植被生态有利于径流河川的平衡。生态系统具有比较强的截流蓄水能力,可以调节河川径流。暴雨季节,森林系统蓄水能够补充地下水,地表土壤结构较为稳定,可以有效缩短洪水峰值时间。干旱条件下,森林系统水资源存储会传输到地表,也会向径流河川补给,避免产生河川干枯的情况,确保水资源供给。植被生态能够将径流总量降低,这是由于森林系统的水流散量以及地表水分蒸发量会影响河流径流总量。
(四)研究开发水资源技术标准,完善标准体系
以评价环境影响技术的规范体系为基础,按照开发水资源环境影响特征和环境保护要求,对评价环境影响、设计环境保护、修复流域生态以及水工程生态调度等方面技术标准进行制定和优化,修订环评管理的导则以及规范,对事中以及事后监督管理标准和规范进行制定。制定符合新时期生态要求河道生态用水、评价水生态环境影响技术等指导性文件,有效研究保护环境的竣工验收和跟踪评价生态效果等规范,编制水利建设工程验收的报告指南,使企业验收工作开展更加规范。制定项目环保措施、监测生态环境质量、管理运行措施以及评价效果等规范和标准。研究开发水资源生态指标体系,完善构建保护生态的补偿机制。
六、结束语
由于我国人口数量多,加上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这将在一定程度上使生态环境发展产生压力,为促进经济发展将牺牲环境的情况没有得到有效改善,依旧存在掠夺和破坏资源情况,例如破坏大量植被和造成水土流失等问题。因此需要在生活、农业以及工业等方面采取合理的措施来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从而更有效的建设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柏超,窦玲.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J].化工设计通讯,2019,45(5):227.
[2]程婷.浅谈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33):4567.
[3]刘松.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J].科学与财富,2018,(22):154.
作者:于咏梅 单位:河南黄河水文勘测设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