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篇高中英语阅读教培养3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高中英语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要高度重视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育,而思维品质作为核心素养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关注于学生思维逻辑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创新性相关能力的培育,这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特征。在高中英语教育教学中培育思维品质,可以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还可以引导他们从跨文化的视角去审视世界观察世界,继而对于事情做出更加正确的判定。在正确认识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品质培养的价值之后,就需要在阅读教学设计时合理地将其融入其中,实现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一、设定头脑风暴,激活阅读思维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与文本内容之间的交互,是激活思维的重要切入点,要合理地采取多方面的措施,保证这两者的交互渐入佳境。在教学中,英语教师可以架构对应情境,学生进入到情境之后,会将自己的感受、实际生活与文本主题、文本背景关联起来,这样会以更加主动的心态融入到后续的阅读中去,也会为后续的阅读思维锻炼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此环节学生甚至可以学会批判性思考,提出一些个性化的观点。在情境架构之后,教师可以迅速设定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去进行思考,进行交流互动。比如在外研版第二册Unit 4 When Hamlet meet Peking Opera文本阅读教学中,文章设定的语境是人与社会,讲述的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第一次看到京剧版本《哈姆雷特》的经历,讲述了其感受,也彰显出中华传统艺术的风采。教师在上课之前,引入了很多的图片,主要有Palace Theatre、Royal Theatre、Chinese Spring Festival、Chinese Crosstalk Show,要求学生回答上述事物中,哪些是自己最熟悉的?最喜欢的是哪个?阐释其中的原因?对于这样的问题提出之后,不同学生会有不同的感受,在师生交互之后,教师引入单元的题目:“When Hamlet meet Peking Opera”,在PPT上呈现出对应题目之后,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Please consider from the title,what will the passage be about?”学生开始思考,“Hamlet”是西方戏剧,而“Peking Opera”是京剧,可能讲述的是中西方戏剧文化的差异性,也有可能讲述的是中西结合的文化融合案例,还有可能讲述的是不同版本文化作品的特色。很明显,这样的头脑风暴使得学生顺势进入到了主动思考的状态,开始想象这样的文章会讲述什么样的内容。在学生有了猜想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探讨自己的看法,这是语言表达锻炼的契机,也是思维品质发展的促进。
二、合理创设问题链条,进入文本探究状态
阅读过程中,学生思维是自主性的活动,教师要采取各种方式去进行引导。而设定问题链条,是引导其进入主动探究状态的重要路径之一,要善于将问题链作为支架,鼓励学生进入到信息提取、观点比较、猜想推断、质疑评价状态中去,让学生成为文本阅读探究的主体。再者在问题链条的驱动下,学生可以慢慢地进行深度思考,学生的思维潜能也会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在循序渐进的问题情境中,学生思维处于梯度前进的状态,问题开放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可以很好地呈现出来,学生可以迅速地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文本内容关联起来。比如在高中英语选修7 Module 5 Reading Practice的阅读部分,阅读主题是“No problem”,教师就改变以往阅读教学模式,继而以如下的方式来进行:要求学生阅读文章的前面五个自然段,找到其中描述作者情感的语句,尝试对于这样的语句进行鉴赏。再者,教师会鼓励学生结合自己对于文本的理解,提出系列问题:作者看到这个女人的时候是什么样的状态?在这样的问题引导下,学生开始对整个故事情节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学生会发现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开始比较紧张,接着是害怕,再者是轻松和舒适,在这样的情感变化中,文本内容的理解自然就更深;最后教师要求学生对文章后续内容进行阅读,要求回答如下的问题:当他知道我们的问题之后,年轻人是如何做的?同样学生会将事情和态度作为线索,在文章内容中去寻找,并且引导实际阅读进入到深度的状态,由此可以迅速地找到第一条线索,在此基础上不断归结,自然可以找到后续的多次情感变化轨迹。在这样的问题链条中,学生自主地去寻找文本中的重点和难点,选择和提炼对应的关键词,了解文章的结构,界定清楚对应的逻辑思维,不断采取措施进行想象力的激发,使得思维能力能够不断得到锻炼。基于上述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案例,在实际阅读中,教师要学会设定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到问题情境,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保证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发挥,这样学生独立思考、质疑精神、探讨素质都会得以锻炼,问题意识和思维意识才会更好地得到锻炼。
三、鼓励学生质疑,挖掘文本的内涵
高中英语文本阅读,其本质是学生思维与作者思维之间的交互,在此环节学生能够去进行质疑,能够去进行批判,这样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涵。也就是说,在高中英语文本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问题意识越发强烈,学生自主性会更好地呈现,探索思考的欲望也会更加强烈。在实际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高中英语教师应引导学生敢想、敢疑、敢问,这对于问题意识的培育及质疑能力的锻炼,都是很有用的。比如在高中英语“British and American English”文本阅读的时候,教师就可积极设定对应的质疑版块。在初步阅读文本内容之后,教师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文本中内容,通过开展小组探讨,让各个组员表述自己的观点。如果存在不同的意见,组员之间可以进行辩论。再者教师提出新的探究性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探究:“How many versions of Chinese are there?How do people in different places communicate?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value of popularizing Mandarin?”很明显,上述的问题在于引导学生从文章场景中过渡到现实场景中,使其开始思考现实中的问题,两者之间的反差可以使得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也就是说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懂得质疑自己看到的观点,而不是说文章说什么自己就信什么,由此使得学生质疑能力能够得到不断锻炼,从而演变为一种习惯。在实际文本阅读的过程中,高中英语教师要合理地引导学生进行质疑,使其讲出自己不同的观点,这样学生的观点与文章的观点相互碰撞,才能够进入到深度中去。
四、巧用思维导图,实现文本内容的梳理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思维品质的锻炼还需要能够切实地参与到文本内容梳理中去,在此环节巧用思维导图可以使文本阅读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提升,语篇文本知识体系才会得以架构,文本阅读质量也会因此进入更加理想的格局。在此过程中,高中英语教师要能够坚持以学生为本,辅导他们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技巧,合理地将思维导图使用到实际阅读中,这样零散的信息可以得到整合,文本的整体性会得以呈现。在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他们对会文章中的事实,文章中的观点、证据、立场、态度等进行归结。比如在高中英语必修二Unit 3 On the move阅读课程开展的时候,教师可鼓励学生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各个版块内容的归结,设定好对应核心关键词之后,将各个段落中的内容进行嵌入,建立良好的阅读线索网络,这样的阅读线索网络可以很好地辅助学生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更为重要的是,在这样的阅读内容梳理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习到文本写作的方法,继而形成清晰的感知思维,这样自然可以引导学生进入理想的阅读格局中去。在此环节,教师会鼓励学生来展示自己的思维导图,学生依照自己的思维导图来进行讲述,其他学生可以针对于他的思维导图提出问题,或者比较彼此思维导图的差异,营造良好的交互氛围,使学生对阅读活动保持兴趣。综上所述,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切实地关注实际阅读教学模式的优化,树立改革意识,不断地对阅读内容、阅读方式、阅读机制进行调整,促进学生阅读品质不断提升。
作者:郑晓云 单位: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篇2
新课程改革将“思维品质”纳入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开发学生英语思维、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已经成为落实教师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高中英语教学不能停留在阅读英语素材的浅层次上,而是要借助阅读教学文本,唤醒学生对文化、英语知识的理性追求,改变英语教学方法。用阅读素材中的文化知识、情感互动、问答模块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有利于英语教学的创新发展。
一、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意义
(一)响应素质教育要求,实现全面育人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活动不能仅仅以“认知英语知识”为教学目的,面对文化意识与学习需求不断增长的高中生,教师必须开发学生自学好学、尊重文化的良好意识,使学生在思维上、能力上同步发展,改变学生的英语学习思路。但结合现有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经验来看,教师只重视阅读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并不会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即使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的变化也不过是认识了几个新单词而已,与育人要求背道而驰。如果教师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则可以在源头上解决学生阅读方法单一、阅读兴趣不强等问题。在思维意识的推动下,学生能看见阅读素材中的不同语言知识点,站在语言、文化、情感的角度上理解英语知识,重新获取英语阅读经验。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储备水平,已经成为教师的首要任务,单纯以认知、理解为目标的阅读教学模式过于单一,会导致学生无法形成主动学习的思维品质。因此,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借助文化互动、课外阅读重新定位阅读材料的教育功能,带动学生进步。
(二)带动学生全面进步,改变教学模式
传统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只要求学生阅读,在学生掌握了语法知识、单词知识之后,教学活动便结束了。学生的语言技能与文化思维得不到训练,部分学生甚至产生了惰性心理,认为英语阅读只需要死记硬背,不需要理解应用,导致学生越来越抵触英语教学活动。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可以实现“带动学生进步”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再依靠记单词、记录例句等方式了解英语知识,而是配合情境、文化应用英语知识,促使学生产生了解英语语言文化的欲望,主动尝试应用英语知识。这样一来,学生搜集英语知识点的渠道不再单一,对英语知识的认识也变得更为全面,可以加快学生从学到用的转变,改变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有关研究
高中英语课程以语言教育、文化教育为切入点,保留着语言教学的一般特征,在讲授语言技巧、讲解语言知识的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英语教学活动必须围绕高中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展开,设计从语言技能到思维品质的全新教学机制,提高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质量。学者钟志娟在《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探索》一文中提出,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可以借由多元化手段开展,如基础阅读指导、写作技能指导等,加强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交流,进一步创新阅读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笔者研究后认为,学生的思维品质是不唯一的,与之相对应的,借由阅读教学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方法也是不唯一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探究、思考,才能更好地落实阅读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出色的思维品质。
三、借助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
(一)紧跟教材文本,解读阅读素材
要完成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英语知识的教学目标,教师必须对课堂上的阅读教学素材投入更多的关注,扎根课堂,解读教材,尽可能地挖掘教材中的育人资源,才能加快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制订了以阅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但单纯的阅读无法起到训练学生思维的作用。因此,教师可尝试理解教材文本,在阅读的过程中分析英语知识,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如讲授“Backtoschool”一课时,教师可尝试通过阅读、归纳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英语知识。围绕着关键词“Grammerandusage”,教师可在课堂上提出英语学习问题,在要求学生归纳英语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将已经掌握的英语语法知识引入课堂当中,配合课堂上的英语语法知识开展互动。如讲授“memy”等词汇的用法时,由于不同的单词有着不同的含义,在句子中充当的角色也不同,教师可以为学生输送多元语法知识,围绕课堂上出现的英语知识点,进一步归纳英语知识,让学生根据语法的相似性特点,积累英语学习经验。
(二)应用生活资源,拓宽教学范围
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与英语素养的过程中,教师开展的教学活动也要向着提升学生思维意识的方向延伸。教师要结合生活经验积极搜集英语素材,用生活化英语资源去教育、引导学生。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强调有关教学的专业性、科学性,虽然提出了思维训练目标,但教材中的英语知识并不能很好地契合英语教学活动。只有教师深挖生活资源的教育价值,拓宽教学范围,才能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英语知识。教师可结合生活中的俗语、常见短语开展英语教学工作,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如“Besporty,behealthy”的含义为“要运动,要健康”,属于祈使句。学生会提出学习问题:“文章的标题为何不能用‘Sport,Healthy’来代替,而是要在词汇之前加上‘be’?be在句子当中充当怎样的成分?”针对学生的疑问,教师可在生活中选择不同的祈使句与学生互动,如“Stop!”“Getawayfromhere!”“Don't,please!”教师给出的祈使句都省略了主语,带有请求、命令、禁止的含义。教师借由生活中的“警示词”,让学生对比相关句子,并提问:“‘Besporty,behealthy’的情感并不强烈,但可以表示‘你们’要运动、要健康的含义,所以句子中的‘be’是否有代替主语的作用?”教师用问题回答问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促使学生重新认识英语知识。
(三)比对英语知识,鼓励学生思考
想要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除了挖掘、应用教材资源之外,更要积极鼓励学生思考,借由反思、归纳、总结等活动创新英语教学模式,保障英语教学质量。教师可尝试在课堂上建立知识网络,借由知识点之间的相互比对,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旧的知识能唤醒学生的记忆,使学生从语法、词汇等角度理解英语知识,新的知识则可以锻炼学生技能,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获取更为宝贵的学习经验。对学生来说,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学生会在学习的过程中比对一些结构相近的英语知识,从而逐步培养自身的思维品质,积累学习经验。针对这一特点,教师要鼓励学生将学习经验与学习结论分享出来,以新方法构建英语课堂,吸引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借由思维导图等材料,教师可将不同单元、模块的英语知识整合起来,在课堂上分享交流。如讲授“Festivalsandcustoms”一课时,教师可选择思维导图,要求学生整理相关英语知识,将不同的节日、风俗在思维导图中记录下来,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学生在归纳英语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提升自身的英语积累量。当学生整理了足够的英语知识之后,必然会在课堂上向教师提出问题:“本单元的语法知识是什么?”配合思维导图,教师可继续引入资源,在课堂上展示关于节日的优秀英语作文,要求学生掌握其中的新语法知识。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仅布置了整理词汇的简单任务,但学生能用自己的方法去理解英语知识。
(四)导入英语文化,实现文化育人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合理应用英语文化素材,能实现提升思维品质的教学目标。如教师可尝试围绕着英语俗语、英语成语等文化资源开展阅读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与审美意识,激发学生的文化探究热情。区别于汉语的直抒胸臆特点,大部分英语成语都需要联想才能解读其含义,如“Loveme,lovemydog”含义为“爱屋及乌”,成语“Monkeysee,monkeydo”则有“东施效颦”的含义,英语中的成语起源于日常生活与文化交流,与汉语中的成语可能有含义上的相似之处,但同样具备独特的文化价值。教师要结合文化素材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创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活动。此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尝试围绕英语文学作品开展阅读教学,如英文小说《百万英镑》《我的叔叔于勒》等,用文化启发学生的思维品质,实现文化育人。
(五)对比文化差异,培养思辨思维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表现出了更明显的独立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特点,在配合高中英语教材组织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独立的文化意识、出色的审美态度,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让学生从文化、情感角度理解阅读教学素材,进一步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教师要抓住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方案,建立以文化为框架的思维品质教学模块,加强文化素材与教学工作之间的联动,创新思维品质培养策略。如讲授“Theworldonline”一课时,在培养学生文化思维和思辨技能的过程中,教师可尝试围绕着最为基础的单词、语法开展教学活动,以文化、语言为参照,对比中西方语言表达体系之间的差异。如讲授“Theworldonline”一课时,其含义为“网络世界”,但单词的顺序、词义与汉语中的表达存在较大的差别。在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尝试通过中英对比落实思维品质培养工作。教师可带领学生搜集教材中的独特语块,将复合词、多义词带到课堂当中,及时对比形近词、音近词,培养学生出色的语言思维。如“online”与“upstairs”,其中“on”与“up”都包含“向上”的含义,但“在网上”和“在楼上”的表达方法并不相同。教师可借由对基础英语知识的剖析,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通过遣词造句完成思维品质训练任务。要想借助英语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就要尝试设计以学、读、说、用为核心的阅读教学新模式。除课堂上的阅读材料之外,更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素材,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多阅读、多思考,从不同的角度认识英语知识,这样的阅读教学才能起到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作用。
作者:王爱萍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中学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篇3
思辨能力(CriticalThinking)是公认的21世纪人才应该具备的核心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有利于落实核心素养,提高当代学生的综合素质。语言和思维是互相依存,密不可分的统一体。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和表达形式,思维促进语言词汇、语法的构成和表达。掌握语言的过程是思维发展的过程。因此,通过英语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是英语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而如何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上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是本文试图解决的问题。
一、思辨能力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思辨能力(CriticalThinking)一直备受教育界关注与重视。CriticalThinking的定义最早由美国教育哲学家Dewey提出,它是一种反思性思维,是对任何一种信念或被假定的知识形式,基于支持它的理由以及它进一步所指向结论,进行能动、持续和细致地思考。我国学者文秋芳将CriticalThinking译为“思辨能力”,并于2009年提出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她指出思辨能力实际上是人的认知能力和情感特质的统一体,认知能力包括分析、推理、评价等三项技能;情感特质包括好奇、开放、自信、正直和坚毅等五种性格特征。思辨能力是21世纪人才的核心能力之一。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教育改革的目标,纷纷在课堂里专门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在我国,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性任务之一,无论是在高等教育阶段还是基础教育阶段,均要求学校加强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以普通高中英语学科为例,国家教育部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中,将思维品质列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并定义为“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其中,思维的批判性在于质疑、求证的态度和行为,不茫然接受一种观点,也不武断地拒绝一种思想,通过正确的途径,求证事物的真假。通过英语的听、说、读、写教学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不仅能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和学习的提高,而且能促进跨文化理解与正确的价值判断,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二、高中英语阅读课堂的“思辨缺席”
阅读是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和思辨能力的重要途径,阅读的过程是读者在与作者和文本进行交流的过程。读者基于文本内容、作者观点或立场提出问题或质疑,并在分析、推理、评估过程中得出结论。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基于文本内容,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或任务,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辅助学生完成阅读的过程。因此,英语阅读课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英语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式和方法以符合新课程的需要。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发展探究知识的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然而,现阶段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不足。一方面,由于高考仍然是很多学校的主要目标,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英语教师在课堂里更加注重具体英语知识的传授以及句法的操练如某些固定句型、搭配等词法,要求学生在课下死记单词、句型和写作范文。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收、理解和吸收语言知识,却对知识和具体问题缺乏深入思考,其分析、推理、评价、综合、辨析等思辨方面的能力得不到的培养。另一方面,新课程改革后,新课程标准对各学科的学时数和教学内容都有要求,教学任务繁重。要在完成规教学任务的同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帮助学生考上理想大学是高中教师,尤其英语教师面临的难题。新版英语教材内容丰富,语篇篇幅长,词汇量大,知识点多,要完成教学任务必须压缩课堂的活动时间,减少课堂的活动和任务。教师会占用课堂大部分时间进行词汇、语法的讲解以及阅读文本的分析,忽视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最后,由于英语教师个体的差异,对思辨能力培养理解也有同。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笔者通过对不同类型的课堂观察发现,高中英语教师的阅读教学普遍存在阅读理解的问题设计缺乏深度,创设的情境活动思辨性较低,能促进学生运用思维深入分析的问题较少,从而对于提高学生思辨能力有限。由于创设的情境缺少思辨,学生的英语思辨能力训练不足,具体到真实的生活问题和场景时,无法真正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因此,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从而提高阅读课堂的有效性是高中英语教学的要求。
三、在高中英语阅读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教学策略
在2019版人教版高中英语新教材中,每个模块单元均有2~3篇可以深度阅读教学的文章。这些章体裁多样,结构清晰,内容丰富,语言优美,适合理解和探究,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笔者以2019版新课标人教版高一教材为例,探讨在英语阅读教学中通过创设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1.设计有思维深度的问题
问题是激发学生思辨的重要途径之一。高中英语阅读理解的问题不能只停留在预测文章大意、寻找事实细节、判断说法正误等类型,需要提出如分析设计类、评价观点类等问题,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有高阶思维的训练,帮助学生分析和解释,从而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如笔者在讲授必修二第一单元阅读课FromProblemstoSolutions时,在阅读前,让全班学生进行头脑风暴,思考Howcanweprotecttheculturalheritagewhendevelopingeconomy?学生基于已有背景知进行整合、分析和评价,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既能激活学生的高阶思维,又能为阅读文章做准备。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后,基于文章内容,向学生提问Whydidsomanycountriescontributefundsandofferhelptotheproject?希望学生能意识到国际合作的必要性,从而延伸到人命运共同体,实现高阶思维的培养。
2.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是英语课堂常见的合作学习方式。讨论的过程是小组成员之间交流思想和交换信息的过程。每个成员需要积极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的同时也要认真聆听其他组员的观点和见解,并辨别和评价,最后交换意见,达成一致。因此,小组讨论是促进深度学习和思辨能力发展的有效方式。教师在设计讨论时,首先要选择与文本内容关联的讨论主题,基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背景知识,确保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想表达,能表达和表达好。所以,在学生开始讨论前教师要明确讨论要求,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及时提供帮助与指导,如笔者在讲授必修二第三单元阅读课StrongerTogether:HowWehavebeenChangedbytheInternet时,为了实现对文章的主题升华,设计了值得讨论的问题。①Whatisthe“digitaldivide”inparagraph4?②“Thinkingaboutotherpeople’ssituationsinspiredmetoofferhelp.”Whatdothe“otherpeople’ssituations”ofJan’swordsinlastparagraphreferto?Canyouthinkofthiskindofsituationaroundyoutoday?这两个问题属于阅读理解中的高阶思维问题,学生不能直接从文中找出答案,需要基于文章理解推断和分析,整合小组成员的观点。问题①是引导学生对于文章主题的把握。问题②是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为后续的任务做准备。在整个讨论过程,学生讨论热烈,思维的火花互相碰撞,思辨能力得到培养。
3.辩论
辩论是是一种正式的讨论方法。辩论的主题一般是有争议的或没有是非对错的议题。辩论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理想形式,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研究主题,发现问题,找出其中的矛盾并提出有证据的论点,符合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辩论一方面提高学生活动的参与度,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的认知技能和思辨能力的发展。通过设计辩论,让学生深入理解、反思和批判地评价是否有必要花大量时间练习书法,从而建构对所学内容主题的态度和价值观。辩题能引发学生思考,提升了学生思维的辨析力和逻辑性,有效训练了思辨能力。
4.写作训练
写作本身就是一个集思考、推理和分析为的复杂过程。写作过程需要对语言和思想进行整合和匹配,这思维的整合过程。因此,写作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读写结合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一种高效方法,如笔者在教授必修三第四单元读写课Isspaceexplorationawastetimeandmoney?时,学生通过阅读,梳理议论文结构和观点,掌握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和内在逻辑,再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思考Areyoufororagainstspaceexploration?学生的思维激活后,无论反对还是支持,教师均会引导学生给予充分的理由支持自己的观点。在学生完成写作后,根据老师提供的checklist(1、Organization;2、Content;3、Logic;4、Language)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最后在课堂上分享,其他学生边听变思考,充分评价同学的成果。整节课学生在阅读中训练了思辨能力,在写作中应用和发展了思辨能力。
5.小组合作项目
小组合作项目是英语阅读课堂中最受学生喜爱的读后活动,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专长,让各自的思想互相碰撞,从而实现思辨能力的培养。同样,教师在设计该活动时,基于文本内容,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这样能激活他们的背景知识和激发他们的探讨兴趣,如笔者在教授必修二第二单元WildlifeProtection的阅读课时,设计了一个关于“成立保护野生动物的协会”的小组合作项目。整个活动学生全程积极参与,展开热烈讨论。小组成员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思维十分活跃,思辨能力得到了提升。
四、结语
英语教学并非只是对语言知识的记忆,思维的提升是重要的教学目标,思辨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高中英语课堂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主阵地,希望本文提出的几点策能够启发英语教师把思辨能力的培养融入英语阅读教学中,促进学生的语言水平与思辨能力的提升,这既是国家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学生自我发展的要求。
作者:孙蓉蓉 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广东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