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篇小学数学教学研究3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小学数学教学篇1
一、结合教学情境,构建多元课堂
小学数学学科本身较为抽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会产生一定的负面认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适当地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思想,将原本较为枯燥的数学教学内容以更加直观的方式进行展示。比如在《倍数与因数》这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适当的方式构建教学情境,以较为直观且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展开主动的思考与探究,进而完成对数学知识的高质量学习,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在课堂中教师要进行趣味化内容的添加必定离不开数学游戏,游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助于学生保持更高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能够在游戏过程中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与探究。在数学游戏的应用中教师要结合适当的方式进行筛选,要与小学阶段学生当前的兴趣爱好与认知能力相符,符合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及教材的基本要求。
二、结合实际生活,构建多元课堂
构建生活化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师要以本节课教学内容作为基础,在广袤的生活素材中进行适当的筛选,进而让学生学会从生活化的内容中了解数学知识的重要意义。比如在《有多重》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在生活化的素材中去学习、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克与千克作为在实际生活中十分常用的重量计量单位,学生必定与其有过多种多样的接触,教师在课堂中应该通过适当的方式去唤醒学生对于计量单位的认知,并让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对克和千克展开学习。比如说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段小朋友跟随妈妈去市场买菜的视频,在展示之后可以根据所展示的内容与学生展开互动,比如说在视频中为什么购买各种蔬菜所需要的价格不一样呢?为什么买更多的蔬菜更贵呢?重量单位在其中代表了什么呢?重量和购买所需花费的总价有着什么样的关联呢?这些互动内容能够调动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对知识进行认知和了解。随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回忆自己在生活中对重量的认知,比如说体重、购买物品时的重量以及身边常见物品分别多重等等。这种以生活素材作为基础的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极大推动作用,激发学生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去正确地认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数学知识的重要意义,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保持更高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推动现代教学改革的落实。
三、结合问题设计,构建多元课堂
在课堂中通过提问的方式能够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也能够让师生针对同一问题展开充分的思考与探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对传统的课堂问题进行调整与创新,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发展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在问题设计中从综合角度推动学生学习效果的全面提高。比如在《圆柱和圆锥》这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通过适当的方式对问题设计进行调整,让问题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助力。在问题设计中,教师不仅仅要针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设计,更应该以问题为基础去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实践。教师也可以在提出问题之后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与实践空间,强化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探究的效果。比如说在《圆柱与圆锥》的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应该对课堂问题进行全面调整,以由浅入深的顺序带领学生进行思考探究。比如说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圆柱形物品呢?将圆柱放在一个斜面上滚动他是如何运动的呢?圆锥如何进行运动呢?圆柱和圆锥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呢?圆锥和圆柱有着什么样的关联?制作圆柱和圆锥有什么不同吗?通过这种方式设计问题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通过实践与操作的方式进行思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想与逻辑思维能力。适当调整课堂中的互动方式与互动策略,对于教学效果而言有着极大促进作用,学生在学习中也能够收获不同的学习体验,进而形成更加优秀的综合素养。
四、结合小组合作,构建多元课堂
在小学数学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要是以灌输知识方式作为基础设计课堂,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缺乏相应的思考与实践,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难以充分吸收和消化所学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适当地调整教学方式与策略,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比如在《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组合图形的面积》的教学中,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会对组合图形的面积进行计算并掌握相应的思维方法。学生已经具备了进行自主计算的基础,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思维兴趣,让学生能够从自身出发去整合已学习过的知识并进行综合性的应用。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课堂设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实践的过程中展开思考,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比如说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学生通过裁纸的方式对学习过的图形进行设计,并将每一名成员所创作的图形进行拼接,通过测量的方式得出一定的数值,便于展开计算。在进行图形组合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避免进行单纯的组合,而是应该让学生以设计应用题的方式对组合后的图形进行编写。这种方式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参与欲望与兴趣,学生也能够在创造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与解题能力。在学生编写结束之后教师也可以让小组之间进行题目的随机互换并完成解题。以小组合作作为基础引导学生整合学习过的知识并进行综合性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在课堂中主动探究,进而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与团队合作能力,为学生将来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五、结语
在进行课堂构建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核心,以新课标、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等教学方针作为基础进行课堂构建,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让学生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了解相关知识,让学生真正地成为未来社会中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方凤燕
小学数学教学篇2
很多学生非常不适应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传统的课堂学习当中,学生感觉到自己非常的不被重视,学习的数学知识也不是很有趣,反而觉得学习这些知识就是在应付家长、应付考试。这种情况限制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动力,让很多学生都没有继续学习下去的勇气和动力支撑。而教师自制教具进行数学教学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就显得非常有意义,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在这种方式的应用下,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参与进来,并且能够很充分地掌握数学当中的相关知识,对他们今后在数学上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1]。
一、利用自制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自制教具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在这个阶段的学习中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爱好是非常重要的。任何形式的学习都要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基础。只有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才能够牵引着他们更加深入地进行学习,才能够不断提升他们学习的动力[2]。在自制教具这一方面,教师不要把自己当成教学工作的主体和重心,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把小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导者进行培养,认真制作教具,深刻思考并研究具体的数学教学上的问题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要一点一点地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挖掘学生在学习上的实力和潜能,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上有所发展,有所成就。以前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时候教师都是把自己当成了教学工作的主体和重心,这样会让很多学生失去了学习上的主动性。教师自己一个人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坐在台下听课,听到自己不懂不理解的地方也不敢举手发言提问,教师也就不知道学生哪里掌握得不好,这就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长时间这样下去,很多学生就丧失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这样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是没有好处的。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注意确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数学课堂上制作教具对学生进行教学。如果学生对教学内容或者是教具上存在问题和疑虑,教师一定要鼓励他们大胆说出来,并且引导他们自己解决问题,这样就能够极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3]。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元、角、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进行课程讲解之前,找一些真正的钱币作为教具来对学生进行讲解,还可以在纸张上画出相应的元、角、分的图形来,这些图形要包括纸张和硬币。因为,现金包含纸张和硬币这两种形式。所以,教师在讲解的时候,一定要全面进行讲解。教师可以制作多个面额的纸币和多个面额的硬币,把不同面额钱币的兑换方式详细告知学生。教师也可以在上课之前让学生自己准备钱币的教具。因为,金钱在现实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学生对于它们并不是十分陌生,他们准备起来是非常得心应手的。准备好之后,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先把相关知识点进行系统的讲解,之后让学生拿出自己制作的钱币教具,按照教师的描述,进行不同面值之间的换算学习,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都对数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对制作教具产生了兴趣,这就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帮助他们真正爱上数学学习。
二、借助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具,吸引学生注意力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各行各业都在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壮大。教育事业的发展更是不能离开科技的推动。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自制教具可以依托先进的科学技术,这样制作出来的教具会更加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也更能够让他们爱上数学知识[4]。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这个阶段建立一个非常适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数学环境,构建一个轻松自在的数学氛围。在这样的环境当中,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能更加长久地保持下去。在教学中运用更多的视频资料和音频资料,让学生观看和收听,这样能够满足他们在主动学习上的心理需求,能够让学生知道自己在学习中占据着什么样的地位,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学习数学知识,掌握到更为先进的多媒体资料,真正成为学习的中心和重点,这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教师自制教具进行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例如,教师在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时候,上课之前要准备相关的教具让学生认识这两个形状。长方形和正方形在图形当中是入门级的知识点,也是学生学习其他图形的基础,只有真正认识了这两个图形之后,才能去掌握其他如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特征,所以长方形和正方形在小学图形的教学当中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资源,在网络上找一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介绍资料,介绍资料一定是有趣的、活泼的,千万不要是古板的陈述概念和定义,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是没有帮助的,这样的教具也没有任何的意义。所以,在选择一些概念性的音频和视频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摆脱之前传统的概念的定义,不要让他们觉得概念性的东西都是非常乏味的;其次,在对学生讲解图形的特征的时候,要多找一些视频上的教具,也可以自己通过幻灯片进行制作,这样制作出来的视频教具会更加符合本班学生的特点,也更加能够让本班学生参与到教具的学习当中去;最后,教师要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进行总结,可以让学生课下的时候通过自己的绘画或者是父母的帮助总结一下自己学习到的图形知识,可以做一下延伸,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加深刻认识这两个图形的特点,并且不容易忘记。
三、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提高学生的沟通及协作水平在教师进行数学教学中,很多时候都是教师在台上讲解知识点,学生在下面听,教师有时候会自己制作一些相关的教具,让学生对教具进行观看,这样的教学过程不能让学生完全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小学生还处于一个比较贪玩的阶段,而且他们对很多事情都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如果教师能够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制作教具,这对他们来说一定是一个极大的鼓励和乐趣,会让学生感到非常有乐趣。在制作教具的过程中,如果学生独自制作教具感到有困难,教师可以把班级里的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小组里的学生一起来完成教具的制作。在小组制作教具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分工,要明确每个学生在制作教具中的职责和任务,这样才能增强小组成员制作教具过程中的凝聚力,才能让他们相互之间合作得更加协调[5]。数学教师要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的教具制作不断地引导和帮助,要时时刻刻陪伴在学生的身边,让学生有任何问题都能得到教师的帮助。如果有的学生做得非常好,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如果期间有的学生做得不是很好,教师应给予帮助,一定不要批评学生,不要打击学生制作教具的积极性,这样才能对他们的数学课堂学习产生积极有益的影响。例如,教师在讲解《年、月、日》内容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钟表来进行学习。钟表的制作对小学生来说比较困难,所以,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小组之间进行合作来完成钟表的制作。可以按照4个人为一组的形式,在小组中有人制作表盘,有人制作分针,有人制作时针,有人制作秒针,制作之前先要画一个大概的草图,确定一下表盘的大小以及各个指针的大小,这样制作出来的钟表才会比较协调。当钟表的各个部分都做好了之后,小组成员把所有的部分组合到一起。做好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小组中提出相关问题,让其他学生回答,这样让每个学生都能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钟表的规律和不同指针之间的转换方法和转换计算方式。学生在自己制作教具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还真正掌握了数学学习中必须要掌握的知识点。这种方法要比教师自己制作教具要好,在各个方面都能够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进步。
四、利用自制教具引导学生
自主进行学习归纳小学数学教师在自制教具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并不是教具越复杂越好。相反,教具简单才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果教具过于复杂就会让学生失去继续研究下去的动力,也让学生感到非常难以理解,这就失去了自制教具对学生兴趣培养的目的,不能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6]。教师要利用简单方便的教具,让学生自觉进行归纳和总结,这是学习数学最理想的境界。在制作教具的时候,教师首先要对课本上的知识点进行熟练掌握,把握知识点中重点和难点,提前进行教学方案的策划,并且设计高效率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计划,让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教具的制作中。如果在制作过程中,学生遇到了任何问题,教师要停下来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讲解,讲解清楚了之后,学生没有问题了在继续进行下去。制作教具的过程不要太复杂,制作教具的过程也不要过于形式化,要让学生在制作教具的过程中真正能够学习到相关的知识,并且能够对这些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例如,在学习《单数和双数》的时候,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火柴棍,当解释单数的时候,教师可以拿出一根火柴棍、三根火柴棍、五根火柴棍,等等,这样让学生们进行观察,看一下为什么这样的数能够称之为单数。首先一根火柴棍非常孤单,只有孤零零的自己;三根火柴棍中,有两根火柴棍可以结伴。但是,还剩下一根火柴棍;五根火柴棍也是一样的,两根结伴之后,还剩下一根没有伙伴,这样的数就称之为单数。教师通过这样的教具对学生们进行讲解完毕之后,就要让学生对刚刚所讲的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之后让学生用火柴棍摆出更多的单数,进而对单数的概念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了解。这种认识和了解是非常有意义的。学习双数的时候也是如此。教师通过这样的教具对学生进行教学之后,会让学生越来越喜欢上数学课,学生也能够不断地巩固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教师应该不断运用这样的方法,让学生对自己学习到的数学知识经常进行归纳和总结[7]。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自制教具对学生展开教学工作,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能够完善自身的创新思维。教师可以多给学生机会,让他们自己动手制作相关教具,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几个人合作进行教具的制作,这样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沟通和交流的能力,让学生知道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也能够让学生在教具的制作过程中,对数学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作者:张楠
小学数学教学篇3
动手实践操作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对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性操作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通过动手实践操作教学,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探究,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应该加大对动手实践操作教学的研究力度,探寻可以提升小学数学动手实践操作教学有效性的科学方法。
一、小学数学动手实践操作教学的意义
动手实践操作是课程改革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它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同样在新时代的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教师开展动手实践操作教学是非常有意义的教学举措。
1.为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提供平台
单纯地教授学生理论性的数学知识,或者只是进行一些技能性的训练,并不足以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不仅要协调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操作教学的占比,适当地增加实践操作教学的比重,还要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旨在为学生创造丰富的实践性学习机会,使其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直观认知的知识信息,对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深入的探究,从而在活跃的思维碰撞交流中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2.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应用意识是影响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而教师组织与实施的动手实践操作教学活动,显然为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学生通过自主观察、亲自操作,可以对数学问题进行有效分析,然后根据自己在问题分析过程中获取的信息,有针对性地探究数学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学生经历各种动手实践操作活动后,会积累大量的学习经验,从而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并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小学数学动手实践操作教学的实施策略
为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形成必要的数学应用意识,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教师应该加强动手实践操作教学。
1.结合情境创设,加强动手实践操作教学
教师所开展的动手实践操作教学活动,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性、操作性学习体验。教师若是辅以情境创设法,创设良好的动手实践操作学习情境,则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动手实践操作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还能使其在良好的氛围下产生强烈的探究学习欲望,驱动学生不断展开动手操作学习。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以下统称“教材”)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一课时,教师在动手实践操作环节可以创设如下问题情境:某学校想要给学生制作童趣性的校卡,校卡的背面是唐僧师徒四人的人物形象图,每名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校卡,那么你们知道自己班级的同学们最喜欢哪种校卡吗?根据这一情境,学生可以自主设计“学生喜欢的《西游记》人物”为主题的调查活动,并在调查的过程中记录相关数据,然后制作统计表。学生可以运用新学习的条形统计图的知识点,自主对调查数据进行整合,制作相应的条形统计图。学生通过这一亲身体验,能够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知识的有效理解。教师可以在合适的教学时机,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制作的条形统计图提出一些数学问题,然后对相关数学问题进行准确地解答,有利于实现这节课中动手实践操作的教学目标。
2.依托思维训练,开展创造性动手操作活动
在引导学生参与动手实践操作活动时,教师应当注重让学生发散思维,围绕某个学习方向展开积极的思考。有些学生受思维定式的影响,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有待提高。然而,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强弱,是影响其数学学习有效性的关键因素。教师可以将动手实践操作教学活动作为重要载体,依托合理的数学问题来展开思维训练,让学生一边动手操作,一边进行创造性的思考。例如,在教学教材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剪裁出16张边长为1cm的正方形纸片,然后设计如下的实践操作活动:试用16张边长为1cm的正方形纸片拼成一个长方形或者正方形,让这个图形的周长最小。学生会经历不同的数学思维活动,所设计的拼凑方法也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拼凑成的图形也不一样,不同的学生可以给出不同的答案。有的学生直接将这些正方形平排摆设成一个长为16cm、宽为1cm的长方形;有的学生将这些正方形拼成边长为4cm的正方形;也有的学生将这些正方形拼成长为8cm、宽为2cm的长方形。学生在彼此展示各自拼成的图形时,可以展开思维碰撞交流,自主计算出拼成后图形的周长,然后比一比哪个图形的周长最小。在学生不断发挥创造性思维的动手实践操作活动中,突破了固有思维的束缚。在拼、摆出新图形后,测量得出新图形的边长的相关数据,再计算出该图形的周长。经过这一教学活动,学生可以提升其创造性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
3.基于合作学习,开展任务型动手操作活动
合作学习是一种注重发挥学生集体智慧、让学生展开协作性学习交流的新型学习方式。在当下教师组织与实施的动手实践操作教学活动中,更多的是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具体的实践操作学习。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法,增强以合作学习为基础的动手实践操作教学活动的实施效果。例如,在教学教材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合理安排动手实践操作方面的学习任务:(1)对平行四边形进行分割,将其转化为一般图形的组合图形,回顾一般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通过相互合作,共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2)制作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将其拼成不同的平行四边形,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厘清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3)用一般图形拼成梯形,或者将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尝试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可以根据这些学习任务,展开相应的动手操作,制作出不同的几何图形,对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进行推导。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测量出图形的各项数据,根据自己推导出来的面积计算公式,求出这些图形的面积,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
三、结束语
教师要充分重视当前动手实践操作教学占比不大、教学指导方法缺乏科学性和多元性的问题,并从不同角度入手,提高动手实践操作教学的整体质量。对此,教师可以结合情境创设、依托思维训练、基于合作学习等不同方式,激活小学数学课堂的动手实践操作教学活力,让学生喜欢参与动手实践操作活动,并从中获得充足的实践性学习体验,进而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万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动手实践操作研究[J].学周刊,2022(13).
[2]杨成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探讨[J].考试周刊,2021(10).
[3]沈云.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探讨[J].科普童话,2019(32).
[4]王小凤.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动手实践操作[J].小学生(中旬刊),2020(2).
[5]陆银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探讨[J].基础教育论坛(上旬刊),2019(7).
[6]陈小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动手实践操作[J].知识窗(教师版),2021(4).
[7]宋龚.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探讨[J].教师,2019(24).
作者:柳莉莉 单位:甘肃省庄浪县良邑镇杨王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