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高校课堂教学质量探讨3篇

时间:2023-01-05 09:04:1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篇高校课堂教学质量探讨3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高校课堂教学质量探讨3篇

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篇1

教育质量是普通高校发展的生命线。2018年9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通知》强调: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把教学质量作为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绩效考核的主要依据。因此对于高校从事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来讲,如何打造金课,淘汰水课,提升教育质量,是需要认真思考并为之不断努力的。

一、课堂教学现状

通过对某地方本科学院的课堂教学质量调查研究显示,课堂上,25%的学生表现足够优秀,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积极思考;18%学生上课打瞌睡,梦游周公;16%的学生上课打手机游戏,成为“低头党”;15%的学生上课忙一些与课程无关的事情,写作业、做材料等,在课堂上忙得不亦乐乎;剩下51%的学生课堂表现一般,学习效果也一般。能够高效完成专业内容学习的仅占25%,这个数据折射出当下课堂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二、造成课堂教学质量低的原因

哪些原因造成课堂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呢?我认为有学生方面、社会方面和学校方面等的共同影响。

(一)当下舆论风气的影响

大学生在经历了高考前的艰苦磨砺后,进入高校,思想上突然放松,认为上了大学就是进了保险箱,可以松一口气了。社会舆论风气亦是如此,诸如“上了大学你想干啥就干啥”、“上了大学我们也不管你了”、“上大学很轻松”、“没有翘课的大学是不完整的大学”、“没有恋爱的大学是不完整的”等等论调,都会给在读大学生一种印象:大学可以很自由,大学可以很随意。自由本是一件好事,但是很多初入校门的大学生还比较迷茫,没有规划,受这种风气的影响,在学业上会放松,课堂上浑浑噩噩,打游戏睡觉,课堂教学的效果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

(二)当下网络环境的影响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网络信息科技的发展,学生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多,很多网游充斥于网络之中,缺乏自制力的大学生会沉迷于游戏无法自拔,耽误了学业。

(三)大学相对自由的学术环境的影响

大学的学术风气相对自由,大学生活有了更加丰富多彩的选择:可以通过担任学生干部工作培养领导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可以通过社会兼职来改善生活条件,可以通过参加兴趣爱好社团发展兴趣爱好,等等。相对自由宽松的环境给了大学生更多的选择,然而如果不能将学业与其它活动做好平衡,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课外的兴趣爱好、兼职,甚至影响学业,就是不可取的了。在高校中,大学生的主要任务仍然是学习。学好专业本领,拥有一技之长,以期顺利进入社会并有良好发展。

(四)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从事教育行业的都会发现,背景相近的一批大学生中,总有一部分学生表现特别优异,有一部分学习能力中等,还有一部分后进生,之所以会有这种差距,大学生自身的因素起主导作用。自身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动机,是否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以及性格个性、兴趣爱好等都会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所以部分学生在学业方面差距会拉大,自身因素有重要的影响。

(五)学校的引导和教育

学生从中学步入大学,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很多初入大学校门的学生对未来比较迷茫,对即将到来的专业学习缺乏认知,对大学生涯没有规划。如果周围有相像的同学,很可能就会相互效仿,走入歧途。

(六)与学生所选专业有关

部分学生在选择专业时有一定的盲目性,如对所选专业不了解,不感兴趣等等,这些都会降低课堂教学效果。部分专业课对于学生而言难度较大,学生感觉枯燥乏味,也容易对专业失去兴趣和信心,转而以逃避的态度对待学习,导致课堂教学质量降低。

(七)与教师的风格有关

每一名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有些教师的教学风格学生比较喜欢,比如诙谐热情,活泼幽默,亲和力强,学生“很吃这一套”,课堂的教学效果会比较好,教学质量会相应提高;而有些教师的教学风格,比如严肃严谨刻板的教学风格,学生不是很喜欢,这种教学会降低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教学质量下降。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主导课堂,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容易让学生产生反感情绪[1]。大学生几乎都已成年,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见解,渴望能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希望能够有人来肯定自己的想法或者解决自己的疑惑,所以传统的教学风格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三、提升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措施

针对以上对大学生学习质量影响比较大的几个方面,围绕如何改善大学课堂教学质量,提出以下方面的对策。

(一)大学生涯之初的引导

在大学生心理发展关键期及时进行干预和引导。尤其是大学生入学之初的引导。部分刚踏入大学校门的学生对于大学生活还处在迷茫阶段,表现在对大学生涯的迷茫,对专业发展的迷茫等等,教育工作者需要通过多种形式及时加以引导,让大学生明了大学生涯应该怎样规划,引导大学生形成合理的大学生涯规划;对大学生进行专业认知教育,让大学生对自己所选的专业有一个清晰的轮廓,专业的范围有哪些,专业课的基本组成是怎样的,专业的发展方向是怎样的,让大学生专业学习形成良好的规划;多种手段激发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促进其树立明确的专业发展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吸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二)大学生涯中的介入

在大学学习期间加强对大学生的介入并及时进行引导。教育工作者要及时通过多种手段和形式了解在校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状态,以便及时进行干预和引导。部分大学生自制力比较差,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周围环境的变化,会渐渐迷失方向,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在课堂上表现为逃课,打游戏,睡觉等消极行为,所以仅仅是大学之初的引导还是不够的,需要教师及时发现并对学生的学业和生活进行干预和引导。比如任课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观察来了解学生的情况,班主任可以通过与学生干部的沟通,通过与学生面对面的交谈来了解学生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介入和引导。比如有的学生在第一年各方面表现都不错,到了第二年成绩显著下滑,上课不在状态;有的学生学习态度突然转变,由认真听课转变为打游戏,睡觉;有的学生突然经常旷课等等,这些需要教师及时介入,了解学生出现问题的症结所在,进行引导和沟通。通过树立学生的责任意识、吃苦意识、时间规划意识等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使其能够醒悟,而不是一味的惩罚,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三)严格管理

中国的大学现状是严进宽出,进入一所大学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进入以后,绝大多数学生都会顺利毕业,对大学生的要求较为宽松,甚至会“帮助”部分困难学生顺利毕业,这也是造成教学质量下降的原因之一。宽松的管理会造成学生对学业的懈怠。学生会认为总是要毕业的,有恃无恐。在学习上不追求上进,逃课、玩游戏、睡觉等行为,对学生将来的发展也是不利的。比如在期末考前,很多学生都会围着教师要考试重点,要考题,要教师打分要宽松等等,很多老师也会考虑学生的需求,不会为难学生,导致对大学生的考核背离了初衷,不是对他们专业知识掌握水平的考核,成为了“送分题”。在这种环境下,学生的精力不是放在如何提高自身专业能力上,而是放在如何与教师打好关系上,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发展目标是背离的。师爱是体现在为学生掌握真本领着想,而不是在一团和气中放松对学生的要求。高校中对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学生评教”,也会对中青年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态度产生一定影响,甚至会出现对学生“放养式管理”、“划重点”等迎合学生要求的行为[2],背离了教育的初衷。教师负有教书育人的责任,所以我认为需要对学生严格管理。让学生明白,想要顺利毕业,需要付出努力和汗水;顺利毕业与否与学生的上课表现息息相关,与学生的专业能力息息相关,给学生一定的学业压力,让学生在思想上充分对学习重视,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教师既是教学的设计者,也是实践者和推动者,是影响和决定教学质量的主导力量[3]。尤其是对于一些难度大、枯燥乏味的专业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如何引领学生克服学习中困难?如何使枯燥乏味的专业课变得生动有趣?是每一名专任教师都要好好思考的问题。做一名好的教师在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同时,要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敏锐的观察力,及时感知课堂变化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运用心理学来提高教学质量也是非常重要的[4],课堂上什么时候诙谐幽默一下,什么时候与学生互动一下,怎样抓住学生的吸引力,都会应用到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教师要以充分的备课,饱满的情绪状态,诙谐的语言表达能力,生动的案例等多种手段来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在教学内容上,不仅要有基础知识的传授,更要有方式方法的引导,最大限度地激发大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探索发现的潜能[5]。教师要严格自我要求,在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上不断提升,学校应积极创造各种条件,为教师提供学习、交流和培训的机会,丰富教师的知识和经验,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4]。

(五)加强交流,加强互动

师生关系融洽,那么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很好;教学效果不好,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师生缺乏沟通和交流,有距离感,所以教师与学生经常的及时的互动和交流是必要的。通过交流,一方面发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另一方面,克服师生之间额距离感和陌生感,提高教师的亲和力。通过开展多种活动鼓励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比如一些班级活动,一些文艺晚会等来融洽师生关系。同时教师要主动深入学生,主动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解学生之困,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创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课堂质量的提升。教师可以通过微博、微信、QQ或电子邮件等交流方式,与学生成为好友或加入到他们的群体中。主动给他们的新动态点个赞,或发表一个有趣的评论;看到学生遇到难题,可以主动和他们聊一聊,帮他们排疑解惑,这样一来二去,就可以拉近和学生的距离,成为他们的朋友[6],也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四结语

课堂教学质量是高校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持续关注的重要内容,教学质量的提升,关乎为国家输送人才质量的水平。高校教师需要下大功夫,深入钻研提高教学质量的对策和方法,多措并举,严管厚爱,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作者:秦璇璇 单位:贺州学院 应用技术学院

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篇2

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其教育体系正在逐步完善,为我国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作出了巨大贡献,成为了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随着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民办高校面临着招生压力大、就业难度高等问题,为了能够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各民办高校纷纷转变办学理念,即由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内涵式发展主要是聚焦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的高低体现在课堂教学水平方面,因此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是民办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关键环节,逐步被引起高度重视。

一、民办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现状

虽然我国民办高校发展迅速,在社会中的响应不断扩大,但是由于民办高校招聘教师条件较低,大多为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这部分教师一方面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和教学管理经验,使得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实例较少,课堂活跃度不高;另一方面年轻教师缺乏教学与管理经验,无法有效管控课堂,使得课堂教学质量较差。

(一)教学方式单一,创新不足

通过实地走访以及调查问卷发现,多数民办高校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传统的PPT讲授法,仍然是以教师为主体,没有真正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在信息化时代已经不具有可行性,但是对新的教学方式的学习和运用,需要占用教师较多的课外时间,由于教师科研、行政事务较多,使得教师对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探索精力有限,久而久之,教师针对教学方式改革的积极性下降,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有限。

(二)学生课堂参与度较低

课堂有效性一方面体现在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能够全面掌握和了解相关知识;另一方面体现在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浓厚,即情感方面。然而民办高校的课程体系中传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较多,受教学进度的限制,多数授课教师在课堂上减少了与学生进行互动的时间。同时由于民办高校所招学生高考分数较低、素质参差不齐、学习积极性不高,部分学生宁愿低头玩游戏、看电视,也不愿意参与课堂讨论以汲取知识,导致课堂互动性不足,学生参与度不高。

(三)教师课堂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课堂抬头率的高低与教师课堂管理水平密切相关。青年教师刚入职场时,对课堂的掌控存在着不足。原因有二:一方面在于老师与学生沟通较少,只注重自身教学任务是否完成,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缺乏关注,学生感受不到老师的关爱,学习兴趣难以提升;另一方面是老师对于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给予劝导之后,学生置之不理,若进行强制管理,则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激化师生矛盾,影响期末评教成绩,因此授课教师针对这部分学生的课堂行为视而不见。

(四)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健全

1.制定评价指标的主体不全面。科学制定评价指标能够保证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公平、公正。当前,我国不同的民办高校的评价指标体系存在一定的差异,彰显学校特色,然而也存在着评价主体不全面的短板,多数民办高校在制定评价指标体系时均由教务处牵头,其他单位配合,而教师和学生的参与度较低,这对于教师来说有失公允。

2.评价结果反馈滞后。教学质量评价的重点是反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一定的改进措施,以使教学水平得到提高。但是,根据调查结果显示,80%的民办高校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体现在:一方面是教务处或教学单位的听课人员将听课结果直接上报给相关单位,没有向被听课教师进行反馈;另一方面是学生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主要在期末临近考试的时候开展,届时教师只能知道自己的评分及等级,并不知道自己每一部分分值的分布情况,使得教师无法通过评价寻找自身的不足并进行相应的整改。

二、提升民办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好比服装面料,那么教学方法就是服装上的图案,图案是否优美、设计是否具有新颖性,都影响着“顾客”的购买欲望,所以民办高校教师需要不断革新自身的教学方法,转变“以教为主”,注重“以学为主”,积极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授课教师设计的各个教学环节中。相对于传统的讲授法,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景模拟、虚拟仿真实验、翻转课堂等方法均具有优化教学过程的效果。

(二)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1.将教学内容与社会热点相结合,与学生产生共鸣。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学生通过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等获取的非专业性的知识越来越丰富,思想也越来越活跃,他们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读书人,而是对社会生活、政治比较敏感的时代青年。因此,在课堂上,授课教师可以将社会热点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一方面便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加师生互动力度;另一方面也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生活观、政治观等。笔者曾在2017年教授过一门课程是《出纳实务》,在讲到点钞方法时,很多学生认为点钞机非常智能、效率高,手工点钞已经过时,所以对这部分知识兴趣不高。然而在当年恰好有一部非常火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引起了各界反响,很多学生也在追剧,笔者单独将其中一段反贪总局工作人员在清点国家部委某司项目处处长赵德汉家藏匿的钞票时所施展的手工点钞视频进行播放,学生们都震撼于工作人员熟练的手法,并通过点钞券进行练习。这个视频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了手工点钞方法的种类、运用技巧,意识到机器是无法代替手工的,另一方面也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进行了一次良好的教导。

2.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一切真理来源于实践,一切知识的学习最终都会反哺到日常生活中,所以将日常生活内容与专业学习相结合,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感悟和运用,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提高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也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被动的知识接收。为了帮助学生熟悉出纳的日常工作内容和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可鼓励学生自己设计脚本,然后以情景剧的形式演示出来,刚开始学生的表演可能不自然,引入的知识也比较生硬,但是经过多次的练习,学生会越来越喜欢这种教学模式,知识的运用越来越熟练,效果也越来越好,课堂参与度也能得到大大提升。

(三)提高教师教学管理水平。

1.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以爱温暖课堂。师者,德为本。作为高一名校教师,深厚的学识是基础,高尚的师德保障。教师职业不是冷冰冰的知识传导器,而是有温度的海洋,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能得到教师在生活、学习、未来等方面的关怀,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让学生在一个有人性化的环境中成长,由此才能提升学生课堂幸福感而不是一种压迫感。当前民办高校教师授课班级较多,学生落座较为混乱,一学期下来,除了认识所带班级学委、班长以外,对于其他学生所知胜少,曾有学者采用了“相册法”、“固定座位”法等,通过图像、座次认识学生、考查出勤,能够帮助教师准确地认识每位同学,让学生觉得自己备受重视,课堂学习的动力得到较大提升,值得民办高校教师借鉴和学习。

2.明确课堂规则,加强课堂管理。无规矩不成方圆。明确课堂规则有利于保障课堂秩序的有序进行。民办高校教师要改变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学习态度散漫等现象,可以尝试着从建立课堂规则方面进行着手。在开学之初,教师可以通过辅导员、班委等多种渠道,了解所带班级的学习氛围、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与学生共同商讨、制定课堂规则,具体包括出勤率、互动次数、作业完成情况、礼仪、随堂测验等,让学生“有据可守,有法可依”。对于学生自己设置的规则,学生遵守的意愿更加强烈,对于表现好的学生给予奖励,对于表现差的学生进行批评和指导,赏罚分明,保证教师公平、公正、公开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四)完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1.鼓励师生积极参与评价全过程。师生作为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主体之一,具有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知情权和评判权。学校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搜集师生对于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建议,或者选择师生代表参与指标制定的全过程,由此才能构建出公平、合理的指标体系,同时既能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对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度,也能促使教师不断提升个人的教学能力。

2.建立及时的教学质量反馈机制。民办高校的各方督导在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时,如果是授课教师授课内容、授课方式等存在问题,要当场对其进行反馈,让其了解自身的不足,并给予中肯的建议;对于学生课堂表现不积极、学习状态不佳的问题,既可以向授课教师、辅导员老师进行反馈,严重的情况下也可以向单位领导进行反映,便于领导及时采取解决措施。

三、结语

提高民办高校的课堂教学质量,既是社会各界的期望,也是教师自身职责所在,因此,教师要回归初心,坚守岗位,关爱学生,倾力教学,不断创新教学手段,提高管理水平,善于思考和总结,不断追求进步,要努力成为学生思想上的引路人,学习中的良师益友,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李芳

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篇3

纵观历史,教育是人类文明继承和发展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手段,教学体系的形成和完善更是把人类文明推向新的高度。当前世界各国的教育体系亦在逐步发展和健全,其涵盖了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及职业教育等方方面面。当前,校园教育的主要方式仍然是集中式的课堂教育,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高校课堂教育更是世界各国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的主阵地,课堂中教师的授课质量必然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继而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如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1-4],尤其是高教课堂质量[5-7]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界学者研究的热点课题。本文对当前高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从思想与目标、内容与方法、实践与创新三个方面着重讨论了如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同时也给出了提升课堂教学的其他相关举措。

1当前高校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思想上对教学重视不够

“重科研、轻教学”的想法在高校教师中普遍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1)在评奖评优、职称评聘方面对科研成果的要求比教研业绩更为明显。对于年轻教师而言,生活压力较大,职称晋升尤为迫切,他们更注重短、频、快的科研产出,例如论文、专利等,抑或是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与企业的合作中,以直接受益。(2)教研、教改课题的实施周期较长,需要得到实际教学过程的验证,最终成效也未必明显和理想。另外,对于重大教学教改项目,由于涉及的因素较多,普通教师难以满足项目参与条件。因此,教学门槛虽低,但却难以取得明显成果。

1.2对学生的想法和需求缺乏了解

通常,高校教师会长期承担某一门课程或相对固定几门课程的主讲工作,便于教师对这些课程进行深入探索和钻研。在与业界同行的交流中笔者发现,教师对自己所教授的课程极为熟悉,从结构到内容再到习题等都是信手拈来,但也存在一个共性问题,即对课程内容的设置基本都是自我主导型的,再或者是参考其他学校课程内容的编排,并且教多教少和如何施教基本都是按照个人意愿进行的。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想法和需求极少做过系统的交流、收集和整理,呈现的几乎都是“我说你听、我演你看”的“演员”和“观众”的角色。

1.3教学方式和考核机制简单

目前,大部分高校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板书+PPT,还有极少数教师存在机械性的照本宣科式地教学。部分教师习惯于自己多年形成的教学方式,不愿尝试改变,甚至排斥和抵制一些新颖的、并广为推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导致他们难以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更不用说是开创和引领教育的发展了。对于课程教学质量的考核而言,他们基本上还是采用“考勤+作业+末考成绩”的方式,仅仅是简单、粗略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离实际教学效果的评价仍有差距。在信息和媒体工具如此发达的当下,高校的教学有足够的技术支撑,以实现将良好的传统教学理念继承并发展为多元化教学模式[8]。

1.4缺乏创新理念

教学还需要创新?很多教师会对此产生疑问。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觉得把课本的内容如实地教授给学生即完成了教学任务。其实不然,教学不仅是一个课堂实施的那一过程,更是一个从课上到课下、课前到课后、内容到形式的全方位动态体系。从市面上层出不穷的新教材,到高校教师面对的授课对象不断更迭,均反映出了教学行为、教学对象是动态变化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每个年代学生的成长背景以及面对的社会环境是不同的,导致他们的思想和需求也是不一样的。因此,高校教师也应该因时制宜,紧随时代步伐,创新教育理念,切不可因为自己已经习惯的行为而墨守成规。

2课堂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2.1思想与目标

俗话说,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思想的高度决定着行动的力度。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向行为。因此,教师不仅需要有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还要具备乐教善教的思想;学生也需要拥有勤学博学的学习理念以及好学会学的学习方法。当前,国家大力提倡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地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让专业学习和立德树人无缝对接。教师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既可以向学生传达守正创新的思想理念,唤醒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发学生对学习、成才的渴望,也应当不断地审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提升自身对教学的尊重和热爱。在“教师重教、学生重学”的思想基础上,教师要为学生树立明确的课程学习目标,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实际教学中,恰恰是学生对学习目标认识不清抑或是有些教师忽略对学习目标的强调,再或是蜻蜓点水般的一带而过,导致学生也难以重视。其实,每个专业所开设的所有课程都是为该专业服务的,课程之间有着相应的逻辑关系,每一门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都有相应的地位和作用,教师可以综合本专业所有课程,绘制出一张“专业体系结构图”,让学生一目了然地认识到该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处于什么地位、处在哪个环节、与哪些课程有着承上启下的联系,让学生对正在学或将要学的课程有一个系统、完整的认识。例如通信专业的“通信电子线路”是专业主干课程,“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是其先修课程,而该课程又为后续的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打下基础。首先,从大局上强调该课程的重要性;其次,强调学习完该课程学生应该能够实现设计一个简单通信电路的目标;最后,以任务的形式布置下去,让目标明确下来。例如,学习“通信电子线路”课程中的振荡电路内容时,可以通过各种案例告诉学生振荡器在通信中无处不在,告诉学生学习完该章节内容后要完成某种参数的振荡电路设计,检验其是否具备了设计该电路的能力,而工程教育中的OBE[9]理念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2.2内容与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跨学科、宽视野的人才成为必然需求。目前,我国的高校,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课程的设置上都会考虑增加课程的种类和数量,而减少课程的课时数。因此,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的时候需要考虑到以下三种情况:(1)在相关课程的交叉和衔接上重复的内容;(2)书本上学生能够自学掌握的内容;(3)难度极大、学生难以掌握的内容。对于前期其他课程已经讲解过的内容可以不用再讲授,简单的内容留给学生自学解决,复杂的内容则留给那些愿意挑战和提升的学生。如前所述,那些需要讲授的内容也要紧跟行业的发展而不断更新,以便让课程的内容紧贴实际,更接地气。想要将课程内容编排得更好,更容易地传递给学生,好的教学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长期以来,很多教师习惯于常规的教学模式——“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多年来的学习经历让大学生疲于接受这种教学模式,当前的大学生更喜欢非常规的、新奇的教学方式。通过观察和问询的方法对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调研,我们发现,同样的一个知识点,当教师用常规方式讲解时,学生听的兴致不高,课堂纪律相对松散,甚至部分学生完全不在听课状态。但是播放微课[10]视频时,学生都高度集中注意力地听讲。当然,这并不是否认教师的水平,而是新奇的事物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教学方式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提升学生在课程中的参与度。目前,江苏海洋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正在推行“对分课堂”教学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了师生互动,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好的教学方式我们可以借鉴,例如“翻转课堂”[11]“网络课堂”等。同时,教师也可以在教学实践中总结更有效的教学方式,并进行推广。

2.3实践与创新

“学以致用”强调实践和应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实践可以检验学生课堂的学习效果,并反哺课堂教学。众所周知,很多课程,尤其是理工农医类的专业课程,都配套相应的实验或实践环节,这些实践可以有效地印证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因此,当理论和实践都进入课堂时,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明显的。例如我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职业技能实训”课程,将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子线路及电子线路制图软件知识进行了综合,很好地检验了学生对以上知识的掌握情况,反之,通过该实训课程,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大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理论基础,还要具备动手实践能力,更需要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当今的时代是科学知识飞速发展的时代,是全面科技创新的时代,高校更要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一方面,高校教师应具备高度的创新意识,因为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传授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的“创”是指创造之意;“新”则是强调新颖和不同。“创”注重的是过程,是意识、思维的活动;“新”体现的则是结果,是要达到的目标和效果。教师的创新理念会深刻地影响到学生的创新意识。另一方面,作为年轻人,大学生都有猎奇心理,他们喜欢新奇的事物,也希望自己能够创造有吸引力的新颖事物。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的这种心理,把创新思维融入课堂教学,包括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创新、方式方法创新、管理创新等,这样也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3完善课堂教学的其他相关举措

3.1完善高校教学的制度保障

为了解决各大高校因为人才争夺而引起的本科教学工作浮躁和不切实际的考核任务造成的高校学术水平下降以及资源浪费等相关问题,教育部于2018年先后出台了各种清理“唯帽子、唯论文”的思想[12],把工作重心恢复到本科生的教学中。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将大学生全面培养成国家社会所需求的人才,才是高校工作的根本,而不是把高校的注意力放置于某一个或少数人身上。笔者认为,借此契机,高校要制定适合于自身的相关政策策略,保障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提升,并彰显出自身的特色;高校还要完善教学工作的考核评价体系,确保教师能够全身心地投入教学。

3.2鼓励高校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

普通高校教师的心里往往存在一个误区:教育教学的改革是领导的事情,普通教师按部就班地执行就好。虽然各高校对教学成果也设置有相关奖励,但对于大多数普通教师而言,几乎是难以触及的,久而久之,他们也就放弃了对教学荣誉的追求。教师主导教学,但有时想法却难以实施,因此需要采用相关的办法引导、甚至创造条件鼓励普通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教改项目,催生教师的教学成就感。例如,成立不同的教学团队,从事教材编订、课程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学科竞赛的指导等,并确保从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支持。

3.3倡导科研成果反哺教学

科研和教学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部分教师并不认为科研和教学有太大的关联,这源于其从未参与到与其教学内容相关的科研工作中。其实,教学是为了学习和继承,而科研是为了创造和发展,二者互相支持、相互推进,形成螺旋式发展轨迹。因此,高校的任课教师应积极参与科研,并把相关科研成果扩充到课堂教学中,充实教学内容;即便是没有从事相关教学的科研,教师也应该及时关注相关的科技前沿,并将这些新的成果传达给学生,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4结论

课堂是思想道德、科学文化传承的重要平台。教师和学生构成了课堂的两大主体,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课堂功能的体现。“教学相长”更是高校课堂的永恒主旋律,教师意识的转变和进步以及职业能力的提升,再配合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形成,课堂教学的水平也会随之稳步提高,课堂平台的效用也会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作者:张之光 王婷婷 刘金龙 单位:江苏海洋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连云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