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范文3篇

时间:2023-01-04 11:12:25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篇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范文3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范文3篇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篇1

由于计算机技术迎来了快速的发展以及各种专业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相互融合,计算机的基础教育成为了新时代人才培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是培养学生计算机能力和相关知识,以及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首先要关注的问题就是“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教师应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于计算机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不断优化教学手段,更重要的是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要注意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

计算机的发展特点是速度快,使用广泛和实践性强。这就造成以往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需求。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多,知识点过于分散,同时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快,各种各样的新系统和操作方式不断涌现,加上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良莠不齐,给计算机教学带来很多困难,造成学生相关的学习和实际应用严重脱节,同时在计算机教学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课程方面:虽然近些年一些学校已经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改进,但是大部分还是仅仅停留在试验的阶段,参与其中的只是一小部分学校,大部分的学校没有进行改革;教师方面:教师还是秉持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是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教学手段单一,内容枯燥,也不了解学生的个人水平,简单粗暴地进行统一教学,在课上布置的案例和练习难度没有做到量体裁衣,因材施教,造成水平较低的学生没有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知识,让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而且有的教师频繁地使用同一案例,教学老套,缺乏创新,不能及时跟进技术的更新,对于学生实际的应用能力也缺少检验和考评;在评价方面:阶段性的考核,依然是现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普遍使用的评价机制,由最终成绩来判定学习效果,平时的作业实际练习较少,任务也都比较简单随意,这样的教学方式无法提高学生计算机的实际操作能力。所以,必须要加快计算机教学方式的改进和优化,才能有效解决当前的问题。

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意义

技术、文化和应用是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其中,计算机的基础文化知识是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文化知识是以培养计算机高素质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通过对计算机文化知识的讲解,能够使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得到显著提升。计算机的技术知识是设计高级语言的基础,能够帮助学生提升他们的计算机实践能力。而计算机的应用知识是根据不同专业设计的课程内容,帮助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和他们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科学的结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高素质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熟练地掌握计算机技能就是他们必须具备的一项特长,因此,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要引起各个学校足够的重视。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秉持新课标要求的素质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素质培养,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他们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额外设计一套合理的教学方案,在平时的课程中融入更多实用性的技能。在计算机教学中除了要重视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教学,还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对计算机的各类软件都能熟练掌握并运用他们。

三、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特征

教师要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计算机知识储备以及教育背景等进行详细的了解,才能探索出适合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据调查数据显示,不同的学生,他们之间的计算机水平具有很大的差异,一些学生对计算机的各项系统都有基本的了解和掌握甚至有些能熟练操作,也有一部分学生甚至连基本的操作都不会。所以,在教学前,教师一定要对每个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进行充分的了解,从而制订出合理的教学方案。除了课堂时间,在课后教师应多和学生进行交流尤其是那些计算机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全方位地提升他们的计算机水平。教师还应该做到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好授课的尺度,比如课程的进度快慢、内容的体量等。如果一味追求教学进度,会导致学生的思维和能力跟不上教学进度,造成教学质量严重下降,影响学生的学习;如果教学进度拖沓,又会使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热情降低,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不良影响。根据计算机课程的要求,学生必须要对计算机的部分软件能够熟练操作,因此,教学时就需要根据大部分学生真实的计算机水平进行针对性的指导。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几乎各个领域都有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学生未来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使用,这样就要求学生要接受好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详细讲解操作计算机的相关知识,确保每一个学生都真正掌握了计算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四、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策略

这几年随着国家新课标的不断深入落实,许多学科都在进行改革,计算机基础教育也参与其中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由于不同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不一样、学习能力也参差不齐,造成计算机的基础教材内容与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发展的步调不一致。未来是信息技术主导的时代,随着互联网的深度普及,相应的计算机教学内容也要做到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在对计算机教学内容进行改进和更新时,要秉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把先进的理论知识带到课堂教学中。

(一)加强计算机的实践应用

许多教师对计算机的实际操作不够重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对计算机软件知识和使用方法的讲解,很少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计算机实际操作,造成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手足无措,学生没有充分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应让学生更多地去进行实际操作,在实践中锻炼计算机能力,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再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学生不能完全依赖教师的教学,这会让学生降低学习的兴趣,教师要把大多数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实践,少数的时间给学生讲解相关知识。在教学课程中,要给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间的沟通交流,使学生的思路得到拓展。

(二)及时处理学生遇到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任务是教授学生知识,但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是更为关键的一环。因此,解答学生的疑惑是教师的主要教学内容。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一味追求对知识的传授,没有考虑学生是否掌握和吸收了知识。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进行实践操作,在实践中才能发现问题,这样教师才能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长此以往,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学生想要提高计算机水平,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和练习是远远不够的,更多需要课后的时间去进行实践,学校可以适当增加机房的开放时间,供学生们课后进行巩固和练习,同时为方便学生答疑解惑,需要安排教师值班进行指导。

(三)用兴趣引导教学

通常在计算机课程学习初期,学生对计算机学习拥有浓厚的兴趣,随着计算机课程难度不断增加,学生就对计算机学习逐渐失去热情,甚至一部分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而且,校内计算机课程又是公共课的性质,学生就更加不重视计算机的学习。所以,对于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教师应采取合理的方法使其得到提升。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抛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迅速地集中注意力,然后再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也可以播放一些关于计算机的相关视频,营造生动课堂氛围的同时还让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提升,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学校要加快计算机网络教学系统的建设,让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能够更加的方便。

五、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

教学方式就是要求教师以教学内容和目的为基础,结合真实事件进行教案编写,并组织学生分析和思考案例,从中进行总结。这样做能够让学生更加了解计算机知识,使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均得到明显的提升。而案例教学法就可以实现与实际操作基本同等水平的教学效果,通过与实际的生活场景相结合的方式,突出教学内容的真实性,让学习和实际应用不再脱节。

(二)分层教学法

不同的学生个体,他们所具备的知识、个人的智力高低以及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导致他们在学习方面有明显的不同,教师通过对学生采取分层教学方式,能够实现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分层教学的方法不仅可以让每一位学生实现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还能让那些学习成绩稍好的学生实现个人学业上更高层次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从技能、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方面均得到提升。分层教学的方式让每个层次的学生均可以获得成功的体验,促进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使教学变得更加高效。

(三)类比教学法

类比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教学手段,类比推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且常见的思维手段。类比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抽象的概念、促进学生求异性思维的良好发展,同时还能够明显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四)任务驱动教学法

是一种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常用教学方法,过去的教学理念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则是将这一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并且具备多维度教学的特征。这种方式让学生的学习状态更加积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现有知识的边界对问题有自己的理解,然后运用知识或者是自己个人的经验提出相关的方案并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已经由过去的由外到内的传递向现阶段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发生转变,通过学习到的新的经验,再结合原有的知识经验,使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得到极大的丰富。

六、结束语

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从过去重视学历的旧观念逐渐向重视能力进行转变,从重视传授知识到现在重视对人的核心综合素质的培养。在目前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依然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进行重视,帮助学生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学习良好的计算机技能。教师在高中的基础教学课程中,应不断引导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思路,对教学方式进行改进,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要重视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加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

作者:王飞飞 单位:甘肃省陇南市成县化垭农职业中学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篇2

计算机基础作为普通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以培养学生计算机技能、信息化素养、计算思维能力为目标,是学习后继课程的基础[1]。进入新时期,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高校学科众多,对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也不尽相同,教学大纲、课堂教学统一与学生差异化发展需求严重制约学生对课程学习的个性化要求。计算机基础是大学本科的一门公共课,其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计算机认知、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及基于网络学习等方面能力。通过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以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知识为基础,鼓励研究型学习、自主式学习、资源型学习,强化实践教学,能够更好地使用相关技术解决本专业领域的问题。当前,面对我国高校当前建设“双一流”的大背景以及教育上的发展新趋势,推动新时期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的急需考虑的问题[2]。通常来讲,学习能力是指学生个体自觉主动地从事学习活动,对学习时间、学习目标和任务做好规划并执行落实的能力。能力提升的关键在于学生的学习是否有内在动机,能否摸索掌握一种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本文以《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就课程目前现状及如何改进进行分析与探讨。

1当前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1.1教师师资力量不充足,教研流于形式

由于各专业均需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导致学生规模数较大,师资力量显得比较薄弱。但该课程专职教师力量缺乏,通常由其他专业教师兼任该门课程,这样导致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学资源建设不够充足,每次教研会议探讨只是就专业课程建设展开,很少有关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探讨。大学计算机课程一般采用合班教学,学生人数众多,导致教师教学任务繁重。

1.2学生基础不同,需求不同

由于不同地区对原升入大学的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情况不同,导致学生进入大学前掌握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和能力差异巨大,尤其是偏远的西部与南部地方学生差异十分明显。

1.3教材内容不能跟上与时代趋势,学生兴趣丧失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很难快速跟上时代趋势。目前大学计算机存在内容模块多、教材版本多、资源质量低的矛盾。在内容方面绝大多数与学生的专业学习联系不够紧密,过于强调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而缺少大学计算机的计算思维和方法方面的训练,导致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往往在时间和精力上不够,加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动性有限。老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不能完全指导更正每位学生的实践习惯,久而久之,学生兴趣丧失,学生学习效果不尽人意。

1.4评价方式单一,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变差

及时对学生评价一方面有利于反映教学效果,一方面也能提高学生由评价得到的满足感。但一方面由于班级学生人数过多,加上师资力量薄弱,导致课堂上无法对众多学生进行过程评价,学生心理落差较大。考试往往以上级操作实践为主,学生往往机械“刷题”,学习动力不足。

2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

计算机基础教学应以人才能力结构为导向,以知识体系和实验体系为基础,建立多层次、多类别的目标体系,其知识结构主要涉及系统平台与计算环境、程序基础设计、数据管理与信息处理、系统行业应用。系统平台与计算环境、程序基础设计与学生基本计算机运用能力密切相关,数据管理与信息处理主要涉及解决相关专业所需信息处理的知识与技术,系统行业应用主要就计算机系统在各个行业里典型应用展开。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需要掌握上述知识结构中所涉及范围和深度也有所不同。为此,特提出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内容。

3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内容

3.1课程改革的目标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课程改革要以学生“个性”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推进新知识、新技能进课堂,构建混合式教学、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积极引导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提高学习成效。

3.2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3.2.1实施线上线下教学,提升自主学习的参与度

在线教学具有不受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可以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以极大发挥。教师需要通过在线教学,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进而唤醒学生作为个体的价值认知。充分利用各种平台资源要素协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首创精神和主体意识。其教学模式流程如下图通过QQ、调查问卷等学生交流课下方式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激发学生对教学活动的责任意识,强调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形成科学态度和精神。

3.2.2重视培训,以赛促训

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5G、工业互联网等面向未来的国家科技强国战略的提出,各种学科竞赛也纷至沓来。很多竞赛题目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通过竞赛,使学生清楚目前市面流行的软件、架构,自身缺乏什么,有助于提高自己自学的意识和动力,这些可以促进学生通过竞赛更新自身“教材”,做到与时俱进。

3.2.3实施第二课堂,丰富学习效果

设计一些有各学科专业特色的计算机题目,例如:市场营销专业鼓励学生参加课外学习实践,调查一些市场数据,将所学知识点与日常生活情景结合起来,使自身综合能力素质得到提高。使学生不仅仅是“学会”,更重要的是“会学”,通过社会,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引导学生充分第二课堂,培养沟通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时促进学生成才就业。

3.2.4完善体系机制,提升自主学习效能

及时对学生评价一方面有利于反映教学效果,一方面也能提高学生由评价得到的满足感。制定多元化的评价方案,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与小组互评等方法都是不错的方法,可以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在线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获得感。网络平台提供了大量的不同类型的在线学习资料,比如视频、课件、参考教材、实际案例、外文文献等,学生可以通过对学习资料的搜集整理,对知识点的加工糅合,拓展知识面,构建系统性的认知架构,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的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教师通过平台监督学生的学习。很多在线教学平台都设置互评,自评环节来实现学生间的自我检查、自我评价。学生在自我检查的过程中可对自身学习情况更加清楚地掌握,能就具体问题与老师和同学们有重点地讨论,便于发现学习中的薄弱环节,通过对自身学习情况进行客观性评价,做到不断反思总结、改进,进而提高自主学习效果。

4小结

通过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联系当前社会发展需求,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在线学习,以赛促训,实施第二课堂等举措,借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压力得到部分缓解,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有所提高。接下来需要进一步拓宽课程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训练学生计算工程的思维,使之培养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人才。

作者:董铮 徐格静 金高危 张华 单位:湖北文理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 北文理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篇3

从现阶段看,高职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在不同专业施教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学生对计算机基础基础实验课程认知片面,重专业课轻公共基础课思想仍然存在;学生计算机操作应用水平层次不齐,教学内容、教学进度与因材施教难以有效统一等。随着高密度信息时代到来,计算机应用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拥有熟练操作应用计算机能力已成为信息时代的基本要求,计算机操作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已成为影响技能型人才综合素质培养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1]计算机基础教学在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践能力运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实践教学相对理论教学,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及综合技能素养。因此,在计算机基础实践课程教学过程中,探索建立以操作技能应用为核心、以信息能力需求为导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体系,针对教学出现的问题积极进行有效地改革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2]

1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教学存在问题

1.1学生对计算机基础实践课程重视程度不够,操作能力参差不齐

受经济发展、教育资源不均衡等多重因素影响,部分学生在中小学阶段未接受过系统化计算机基础知识教育,虽然开设了信息技术相关课程,但受到国内应试教育大环境影响,无论教师、家长和学生都普遍存在对信息技术课不重视现象,很多大一新生在中学阶段计算机基础学习不好。计算机基础课程知识内容较为庞杂,在没有经过系统学习的情况下大学新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特别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而言,盲目认同计算机基础能力素养的培养不影响专业课程学习,很难提升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重要性的认同感。

1.2实践教学相关资源利用率不高,实际应用性和操作性不强

高职院校将计算机基础课程列入公共基础课实施教学,公共基础课最大的特点就是受众学生多,需要学校在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设备投入较多的计算机硬件资源,如何充分整合计算机资源,提高设备利用率是计算机实践课程教学的关键。此外,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教学内容比较单一,主要任务集中在Windows、Office模块内容的训练上,数字媒体应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计算机新兴技术介绍相对较少,探索型、研究型实验开展的深度和层次不够,无法满足信息时代技能型人才对计算机操作应用水平的需求,实践指导教师也难以给学生建立完整的计算机应用知识框架。

1.3实践课程教学考核机制不适应新形势人才培养目标

现有的计算机基础实践课程教学形式主要以教师讲解、指导演示和学生实际操作为主,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不够,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缺乏主动、良好的互动式教学氛围,实际教学中不少学生对实践教学思想重视程度不高,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之没有独立的关于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的考核机制,只是简单的将实践教学考核附加理论教学考核,导致部分学生对实验内容只是按部就班的记忆模仿操作,实验练习完成后,得不到有效的学习效果检验和灵活的知识运用。

2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教学解决措施

2.1根据教学对象专业不同,采取分层分类教学

面对学生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水平参差不平状况,可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和今后的计算机使用方向,教学时采取分层分类教学方法。所谓分层分类指的是建立在基于学生实践技能差异基础上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将学生按照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熟练水平以及专业需要进行层次等级班级划分,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以层次班级为单位进行教学内容的实施,对教学对象能力水平的准确定位和了解是分层分类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3]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通过开发设计特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测评系统,对刚入学的大一新生计算机认知掌握情况进行统计调查,根据学校对教学班学生数的要求划出不同等级层次。总体上来说,可将教学对象分成三个不同的等级层次:第一层为具备良好计算机操作能力,具备一定的知识拓展和创新能力;第二层次为能够掌握和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内容,具备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第三层此次为对计算机系统没有任何操作经验,有待全面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在具体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除了按照教学大纲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理论进行讲授外,要依照教学进度和学生的接受能力,遴选优秀应用案例进行演示和指导,并在实践课程中要求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在完成项目案例的过程中能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领悟课堂所学内容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式教学不仅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而且通过项目案例的完成和效果的展示,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课堂教育教学效果。[4]

2.2以实验项目驱动为主导,倡导“做中学”实践学习方式

为了更好地实现计算机基础课程人才培养目标,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实践教学内容应在满足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展开。遵循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层次推进,条块互动,根据基础型、设计型、综合型和创新型实践课程教学的递进规律,建立“课程实验+开放实验”双轨交叉计算机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领域课程体系,使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内容与操作技能可以得到互相融合与有效印证,从而将理论与实践形成统一的课程体系。[5]依托高校智慧校园网络以及学习机房资源的开放,开展计算机操作基础案例展示、学科竞赛等特色模块学习与教学。积极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形成全方位立体式学习风气和氛围。加强实践教学内容与专业方向的关联度,通过实践教学老师与不同专业教师的合作,设计具有专业特色的计算机实践案例,以创设项目、任务驱动模式激发学生综合创新能力。在实践教学理念上,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研究性学习意识,强化创新意识的引导,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科学作风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执行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和提高。

2.3构建基于过程监督的动态考核机制

教学考核是任何教学活动都不可或缺的环节,为了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效果,需要建立独立的、完善的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教学考核机制。针对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自身教学目标和特点,应用教学过程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各类作业及技能操作情况进行评价;目标评价是在教学模块结束时,对学生整体知识与技能情况的评价。现有的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考核多以结业考试+证书目标性考核评价为主,弱化了学生实践学习过程的考核。过程考核就是要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动态掌握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掌握和应用情况,对教学方法和进度进行适时调整和改进,进一步督促学生针对知识学习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训练。过程考核有效缓解和分散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在放松的心理状态下进行专业技能学习,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应试思想带来的负面影响,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6]具体实施中可加大实践成绩在学生计算机成绩的比重,采用实验报告等形式获取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完善奖惩机制,对表现优异的教师给予奖励,激励教师不断进步,提高教学效果。强调通过具体项目案例的设计和实现,深刻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概念、知识和技术,全面调动学生实践操作的兴趣和创造力,采用多因素(课堂测验,课后作业,课堂笔记,个人项目,大作业等)、全过程紧张的方式进行学习和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采用提交作品及答辩方式,评定最终成绩,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力促进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提高。建立以能力为本、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角度立体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主体互动化的综合考评体系。总之,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应将总体目标定位在学生操作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上,突出基础理论知识够用为度,重视实践教育环节的教学特点,通过教学对象的分层分类、项目驱动教学,以及有效过程考核的实施三个环节的有效衔接和互相作用,注重计算机应用能力与专业应用相结合,以解决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参考文献:

[1]邢文文,张艳.基于新课改的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3):164-165.

[2]龚静,曾建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微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3):88-90.

[3]庄科君,贺宝勋.基于任务驱动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8(3):55-58.

[4]周晓宏.计算机基础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6,11:67-70.

[5]冉超.试论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9):89-90.

[6]常琳林.“互联网+”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以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98):141-142.

作者:方伟 单位:淮北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