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篇大学生创业问题研究3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在高校中逐渐传播开来,随着国家对创新创业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各个高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如雨后春笋般兴起,高校大学生作为整个社会的宝贵人才资源,更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储备力量,通过引导高校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实现大学生创业带来更多就业机会,对创新型国家,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储备人才有重要意义[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创造之教育培养创造之人才,以创造之人才造就创新之国家。在创新创业的新浪潮中,前进道路是泥泞曲折的,并存在着诸多困难挑战。因此,想要顺利通过这些挑战,当代大学生不仅需要掌握过硬的技术本领,要有丰富的创新创业理论知识,能够顺利通过实践考核,还要在创新创业初期与高校老师保持密切联系,来解决初步创业阶段将要面临的各种困难,二者兼并才能在创新创业的浪潮中成为真正的弄潮儿。
二、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
根据《中国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调查报告(2017)》对100所国内高校大约2800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2]。根据报告可知,京、浙、苏、沪、冀五省学生在样本人数中占主要数量,反映出这些地区高校数量多,经济发展水平高,因此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关注度高。根据大学生所学习专业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经济学类、工学类、管理学类的学生对创新创业关注度高,因为管理学、经济学在创新创业中可以提供理论知识帮助企业运行,而工科在技术创新中有重要作用。此外,随着大学生年级的升高,学业负担的加重,对创新创业的关注度下降。尽管近几年参与创新创业的大学生人数逐渐上升,但没有参与的学生数量仍然占很大数量,要远远高于参数创新创业学生的数量。根据调查报告分析,可以发现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有一半人都认为创新创业对其个人的未来发展有意义,而1/3大学生则认为创新创业可以将其自身最大的潜力挖掘出来,其余大学生认为创新创业可以增加收入。因此,根据调查报告可知,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是为了让大学生的自身价值得到实现,同时这也是国家推动创新创业的目的。从中国人民大学《2016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中可以发现,为了追求自由而选择创业的大学生站到被调查学生31%,同时还有18%的大学生为了实现个人理想而选择去创业。这说明大学生会为了追求自由的工作方式和自由的生活方式而选择去创业,从而实现其自身价值。在选择创新创业的大学生中,很多都是发现有创业机会才开始进行创业的,从而实现发展的目标。我国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人才市场竞争激烈,使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加。为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相关政策逐步出台亮相[3]。随着政策的出台,各高校也相继落实政策的实施,逐步出台相关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并且有的高校与企业一起创办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中心,在硬件条件和课程教育上都对大学生给予重要帮助,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在各个方面给予大学生创业政策、资源支持,就是为了确保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每年由教育部牵头的创新创业比赛在得到高校大学生积极参与,先校内小组竞赛,之后校与校之间进行竞赛,最后将获得最终胜利的项目投放到市场中,由市场对该项目进行最终的考验,从而真正实现创业带动就业。但是创业伴随着很高的风险,往往都以失败收场,对大学生而言是一个巨大挑战,有些学生不堪重压,从而选择就业。为了使青年大学生有敢于挑战创业的勇气,有善于发现创新创业的能力,有百折不挠的精神追逐创业,各高校出台创新创业教育,在创业道路上给在校大学生予以帮助。
三、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创业动力不足
进入新时代后,在双创政策的号召下,高校建立了创新创业课程教育,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但由于大学生创业成功的例较,大部分学长反对其子女进行创业。除了这些因素,还因为大学生没有信心,没有任何创业经验,心理承受能力差,一旦创业遇到困难,就会坚持不下来。大学生没有创新创业意识,对各种创新比赛流于表面,长期以来,学生习惯了被动学习,传统教育模式忽视了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导致他们缺乏探索、创新意识。加上近几年高校大学生受到就业难的影响,使他们在未来人生规划中优先考虑升学或就业,只有极少数大学生敢于创业,造成大学生创业局面难以打开。高校大学生创业内动力不足,源于高校大学生没有很高的创业兴趣,或者有兴趣却不敢尝试创业,依然将就业作为首选,使得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十分困难。
(二)创新创业课程教育体系不健全
大学生受到创新创业教育的机会少,或者受到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知识浅。这主要是由于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高校处于摸索阶段,尽管很多高校都响应政府号召,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但由于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教育起步晚,教材没有体系性、创新性差,很不成熟,而且教学缺乏实践性,还是“填鸭式”教育[4]。而创新创业课程教育模式乏味,缺乏成熟教育体系,实践中不能体现。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实践缺乏多样性,引导和启发价值不能够发挥出来,不能够在市场中真实参与,导致实践教学和市场需求脱节,实践教育落后于时代,大学生不能了解市场需求,形成创新想法。除此之外,校企之间不能形成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孵化基地,或者形成大学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但由于的创业项目技术含量低、创新思维不够,在这些项目中没能将创新和创业结合起来,而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作用难以发挥出来。
(三)创新创业资金来源有限
当代高校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动机往往不够纯粹,并不是为了实现创新创业而去的。其中一部分大学生只是因为一时兴起而去创新创业,有一部分大学生则是因为对当下的就业环境不满意而做出的逃避之举,这就造成高校大学生既没有在社会上的实践,又没有职场中的历练,也没有长远的创新创业规划的情况下,就进行开始进行创新创业,导致他们往往做出不客观的决策。而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融资渠道过于单一,主要是依靠亲友、政府或学校出资,外部企业出资比例很小。由于大学生本身没有收入来源,也没有用于担保的资产,创业项目只有创意本身,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在想要创业的大学生中,其中只有很少的家庭经济条件可以支持大学生创业。尽管现在相关政府部门已经推出一些支持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但也是杯水车薪,没有稳定的创业资金来源来支持大学生创业。
(四)创新创业大学生保障机制不完善
在我国大学生创业保障政策依旧很不完善,相关部门的扶持政策的执行力度不够,这将直接影响政府对于高校大学生的投资金额和投资速度。使大学生创业更加困难,造成大学生创业生态圈落后于发达国家,让高校、大学生在无法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或者在创业中难以取得实质性突破,从而阻碍创新创业的进程。
四、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对策研究
(一)完善创新创业培养机制
对于当代高校大学生而言,创新创业在资金上、心理上、能力上都是一个十分困难的挑战。各个高校需要在创新创业课程教育方面有创新性,并且站在高校大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同事还要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进行改革完善,注重培养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能力,完善创新创业课程对高校大学生在该方面的教育,从而提升对高校大学生在思维能力方面的培养。首先,突出创新创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让高校大学生认为创新创业课程是重点课程,选用高校中的有经验的创业老师担任创新创业课程教育,同事聘请校外知名创业成功人士,开展创业知识分享讲座,营造创新创业氛围,让创新创业贯穿整个大学时期。另外开展创新创业兴趣实践课,促进企业中的先进项目对大学生的刺激,提高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兴趣。在校内外合作基础上,通过校内提供创新创业课程教育,高校大学生在校外参与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将创新想法与创业实践在高校、企业之间联动起来,加强校企合作,推动为建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为高校大学生有长期稳定的创新创业实践课程提供保障[5]。
(二)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学分管理制度
在教育管理方面,各个高校都需要加强对创新创业管理制度和学分管理制度的要求,只有严格要求,才能确保创新创业教育落到实处,才能让创新创业理念在高校大学生的思维中得到强化。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制度对大学生进行最基本的管理约束,让他们更专注地投入创新创业课程学习中。通过实施学分管理制度,创新创业教育老师便可以对大学生各个阶段的创新创业课程学习情况以及创新创业能力进行评价打分,对大学生起到督促作用,让他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自己的创新创业,而高校可以根据大学生的成绩定期对他们进行教育辅导,从而加强高校大学生对创新创业课程和实践的参与度以及参与质量。各个高校通过创新创业管理制度,主要是用来引导高校大学生,让他们明白在新时代中为什么进行创新创业,国家的发展需要创新创业人才,让更多的高校大学生投入创新创业领域中,让高校创新想法与创业实践得到快速高质量的发展。
(三)拓展创新创业资金渠道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亲人、政府、外部投资。其中最难是外部投资,要想获得政府和外部投资就需要创业大学生有详细、清晰的创业规划以及合理的投资金额利用说明,而由于缺少职场经历,大学生方对此则是一片空白,因此需要高校对创业大学生团队保持密切联系,加强创业大学生对地区创新创业帮扶政策的了解,为他们提供创业规划建议,并为他们联系有意向的外部投资企业,帮助他们解决在初步创业阶段由于缺少经验而可能遇到的困难。除此之外,对创业大学生简历风险补偿机制,让创业大学生对于创业风险无后顾之忧,可以更好地放开束缚,展示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
(四)优化创新创业教师队伍
一个好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必须有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来作为支撑。教师的创新创业水平和能力直接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产生影响,由于很多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都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系统的培训,不能称之为创新创业领域的专业人才。对于有些高校创业师资队伍经验不足的,可以聘请行业专家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但是培训次数十分有限,不能够及时进行实际指导,导致大学生不能够得到较好的锻炼,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以及创新素养等都不能够得到很全面的培养。
(五)提供浓厚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信息平台
为了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在大学生中影响力,在高校中可以定期举办创新创业交流活动来吸引大学生,从而让他们近距离了解创新创业,为大学生之间提供交流话题,让他们通过思考与交流碰撞出创意的火花,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使他们了解自己在创新创业中自身的兴趣及优势,从而为创新创业提前做好准备。另外,学校应该要建立网上创新创业教学指导平台,详细介绍创新创效中课程教育知识,及时解答困扰大学生关于创新创业中的问题,并同时鼓励大学生在平台上分享自身的优秀创作思路,欢迎大学生在平台上进行想法交流。然而由于网络上各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培训和竞赛信息鱼龙混杂,很多大学生不能够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的辨别筛选,从而不能够准确获取创新创业项目信息和参赛的有效途径。因此需要高校及时更新并梳理高校的创新创业平台,同时平台也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关于创新创业的消息,帮助大学生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高校通过建立一体化的信息集散平台,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项目、竞赛资讯、辅导资料、培训讲座、优秀案例等资源。同时,要根据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需求,推进平台开放课程的建设,并协调实验室资源,为学生提供实验场所和设备,让学生能在实践中探知真理[6]。
(六)加强创新创业宣传力度
新时代的创新创业教育要与时俱进,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根据当代大学生特点,突破传统教育桎梏,对教育进行改革,杜绝“填鸭式”教育,解放大学生主观创新创业意识。在平时教育中,可以适当鼓励大学生要有打破常规、敢于冒险的勇气,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意识。在平时宣传中,要以师生的需求为根据,采用多种受欢迎的宣传形式,如短视频、微信推送等等,将大力宣传推广有关大学生的创业政策、成功案例等,在整个校园都营造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用来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兴趣以及内动力。在新时代广泛运用新媒体,积极传递创新创业新内容,解读创新创业新形势、新政策,为有创新意向的大学生搭建新创新意见交流平台,拓展大学生眼界,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灵感,从而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率。
五、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新时期下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国家战略发展的大趋势,创新创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这种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能够让大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参与实践培训,并掌握创新创业中的实用技能,了解国家经济形势,发现稀缺创业机会。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潮流下,当代大学生将肩负双创使命感,为满足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作者:古兰木巴尔•苏巴提 单位:西安石油大学学生工作部
大学生创业问题篇2
随着高素质人才数量的持续增长,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呈现出饱和状态,大学生就业压力也随之增大。通过对国内市场就业趋势的分析得知,大学生就业倾向逐渐向热门行业靠拢,并将热门行业作为自己的第一选择。在国家政府招聘中,经常会出现很多人争夺一个岗位的情况。鉴于该情况的出现,高校的扩招和毕业生数量的持续增长,加重了大学生就业难度。在学生志愿自由填写时,许多学生就业过于集中,部分冷门专业出现无人报考的现象,尤其是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在这种就业趋势紧张的情况下,大学生想通过求职实现个人价值已经无法全面满足大学生的就职需求了。近些年,市场经济日益发展,教育目标也不断升级,使得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巨大改变。如今,各行各业发展速度日益增快,很多行业的生存周期不断减短。另外,我国高等教育在扩招政策之下,每年学生人数不断提升,为有效消除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着重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与实践能力,从而以创业带动就业。创业教育相较于其他教学内容而言更为复杂,涉及诸多学科知识。不仅要提升大学生的知识素养与创业观念,引导他们敏锐地捕捉创业机会,还需要优化外部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创业实践的热情,保证创业项目持续稳定发展。
1大学生创业教育与自主创业的协调关系分析
1.1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学生自主创业意识
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能够让他们由过去的被动就业转换成主动创业,同时还能进一步带动其他大学生就业。为此,需要进一步拓展大学生的创业观念,使之具有前瞻性。另外,还要基于创业教育,增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竞争能力,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潜力。目前,很多大学生主要接受的是各种学科的理论知识,和社会的接触较少,在人际关系处理、企业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较为薄弱,必须要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综合素养,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创业理念与坚定的创业意志,从而为其创业实践提供重要支持。
1.2开展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
高校中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可通过课上教学掌握知识,然后将其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学校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支持学生参与到各类创新创业活动中,通过不断实践提升学生们的自主创业技能。通过参加各式各样的实践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学生可从自身所掌握的创业知识出发,培养牢靠的创业心理素质。创业教学可通过各类课程,激起学生对于创业项目的兴趣。相较于没有创业培训经验与创业经验的学生,有过创业培训经验和创业经验的学生更能接受创业的失败。
1.3开展创业教育活动,提高大学生创业素质
大学生在参与创业有关活动时,可以更多地获取到有用的创业知识,相对于学生在课堂上所学习到的创业知识,参与活动所学习到的,更有利于其日后创业。一部分大学生因为不了解创业机制,对创业有所畏惧,认为自己无商展经济法进行创业,进而对创业没有足够信心。但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能从实际上解决这一问题,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理念。参与创业实践活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在实践和理论相融合的商业条件下提升大学生的综合创业素质。
2创业教育与自主创业的发展症结
2.1创业教育观念落后
从发展与创新视角来分析,当前创业教育所存在的重要问题就是认知出现错位。当创业教育出现认知错位时,会对大学生受教育程度产生一定影响。由于高职院校师生、管理者对创业教育的认知存在一定误解,使得创业教育有效性很难达成预期。很多管理者表示,创业教育课程属于附加教育内容,主要是对学生创业与创新进行鼓励,导致高校开展的创新创业培训计划无法顺利实施。虽然高校的创业培训计划有了数量上的保障,但质量水平无从知晓,这使得项目应用很难真正转变成实际劳动结果,不仅不能很好地培育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也不能提升其实践能力;此外,有一些大学生毕业后开始自己创业,有了自己的小企业。但是他们的企业选址一般都在小超市、小商店附近。学生自身还未具备较高创业水平,无法展现出学生应有的专业创业标准。
2.2创业教育投资结构不合理
因为一些高校未能真正理解创业教育对于学生的重要性,认为创业教育只是补充教育,意义并不大,所以在专业教师引导和创业资金方面缺乏一定支持。国内各地高校对大学生创业都没有资金支持,还是依靠当地创业资金相关政策提供支持。另外,行政指导和思想政治教师都是高校教育的主体,应适当添加一些创业教育的内容,确保创业教育的效率。总体来说,大学生创业教育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学校应支持、鼓励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进一步完善教育平台。
2.3创业教育平台不健全
高校的创业教育工作主要根据单一的创新理论进行指导,导致创业教育工作质量较差,没有企业、政府积极参与到此项工作中。高校就业指导中心是唯一一个在学生毕业后,为学生提供创业的平台,但由于就业指导中心没有完善的技术和项目,其教师理论基础较差,所以不能给予学生有效的帮助。
2.4师资队伍薄弱
首先,从高校创业教育团队来看,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没有较为专业的创业教育老师。大部分学校创业教育老师都是由其他课程教师担任,没有任何创业经验。创业教师结构较为单一,没有聘请任何创业成功人士与创业指导专家来兼职创业教师。不重视与国内外相同院校进行创业教育沟通交流,未通过互联网与其他院校共享教育资源与分享教育经验。高校并未真正调动起每个学生参与创业的兴趣,没有通过多种方法创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没有通过网上学习App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创业知识,创业教育形式较为单一化,无法激起学生对于创业知识的学习兴趣。高校应建立完善的高校创业教育制度,重视对各个高校创业教育的支持和监督。社会与学校、企业与学校都没有进行深入合作,未能为高校创业教育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这些都是导致高校无法正常开展创业教育的关键。
2.5创业教育体系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大学生创业目前可以概括为三个类型:第一种是专业型创业。简单来说就是根据自己在大学所学习的专业进行创业,如在大学学习的是医学,学生会根据自身所拥有的自学知识创立一个药房,学习烹饪专业的则会开设一个餐馆;第二种是自雇型创业,就是大学生毕业后自己凭本身能力去开设一个淘宝店,自己雇佣自己可以减少相应的资金支出,成本较小;第三种是基于产品的创业,即大学生毕业后可利用自身能力研究出一项技术产品,产品流入到市场进行投资生产的创业类型。比如大学生在“挑战杯”活动中研究出的技术型产品,企业如果看好这个产品会进行投资生产,或自身通过贷款进行生产,这一过程叫作产品型创业。总体来说,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的同时,应将市场需求作为首要关注重点,尤其是与目前市场对于创业人才的迫切需求进行有效结合,为此更好地开展创业教育,以满足市场需求。
3完善大学生创业机制
3.1创建指导机制
创业教育的实施,为大学生的创业过程提供了充足的后备能源。为了保证大学生创业教育顺利进行,应摒弃陈旧的教学理念,积极创新思想,创造先进教学理念,创建教学机制,实现学生和教师创业思想的协同发展。
3.2建立创业教育实践的具体操作模式
(1)渗透式。将创业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中,在保证正常教授课程的情况下,应将创业有关的教学内容尽力完成。(2)合并式。在实践活动中适当融入创业教学,将创业教育的内容分别与不同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针对性地确定创业教育内容,最终顺利完成创业实践目标。(3)改善创业教育改革制度。目前,高校各个院系都拥有自己的创业教育培育体系,但同时出现了资源利用较低的缺陷。虽然投入了大量物力和财力,却没有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应该利用现有的资源,保证创业教育道路方向的正确性,制定完善的教育培训计划。
3.3科学构建创业教育评价机制
评估目的就是要对创业教育的局限性进行分析,从而进行改善,进一步提升创业教育效果。所选的评估专家主要构成包括综合能力强的创业教师、教务长、教学主管等。第一,对创业教育实施效果、目标进行评估,具体要构建科学的评估方法,给出客观的评估结果。创业教育目标设计是否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是分析与考察的终极目的。要从横向与纵向两个视角对目标进行分析,确保指标体系具有可评估性与可操作性。第二,对教学内容与形式进行评价。相关课程要明确创业教育的目的,不仅要提升大学生创业意识,丰富他们的知识量,增强他们的创业能力,同时还要提升其实效性。特别是这类课程本身存在着相关活动内容,为此,有必要制定科学的评价方法与标准。第三,科学评价教师的知识储备情况与素质水平。教师在创业教育方面的参与度与认知度,不能简单从整体角度来分析,还需要对他们在具体创业教育中应用不同方法的能力进行评估。第四,评价学校领导的创业教育。构建科学的评价方法与指标,使创业教育领导工作得到更好地开展。当然,评估兼具单一与全面属性,而且具有不定期性,从而有效提升评审过程的公平公正属性。在评价创业教育活动后,还需要科学运用评价结果,适当进行奖励与惩处,从而真正引导大学生正确创业。
3.4优化校园创业教育的环境机制
3.4.1创建校园创业文化环境
校园创业环境是否良好是创业教育重点要素之一,校园创业环境不仅影响到学生创业能否成功,同时也是学生与创业之间的关键媒介。想要创建良好的校园创业环境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确定重点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必须利用学校的科技力量,增强企业自身发展的动力,促使大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了解企业文化知识,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支持。第二,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教师的有效教学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
3.4.2完善创业服务机制
高校是学生接触自主创业观念的地方,也是学生接触到创业知识的起点,更是学生毕业后开始自主创业的关键。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创业发展之路,高校应全力支持学生自主创业,尽最大努力完善大学生自主创业保障机制。高校应将科学有效创业教育作为根本,完善创业教育后勤保障体系,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帮助。除高校以外,地方政府与相关机构都应积极响应大学生创业政策,为大学生提供专业化的流程指导,进而提升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
4结语
每个学校的创业教育程度都有差异,创业教育应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可将自主创业理念与创业教育相结合,保证大学生自主创业理念和方法的一致性,最大限度地提升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技能与知识。同时,还要保证创业教育与自主创业相结合,为在校大学生和毕业生自主创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作者:辛福恩 单位: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大学生创业问题篇3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目前我国各行各业共同关注的问题,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且收入降低的情况,产生大学生供给过剩的情况。从表面上看来,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主要是解决就业市场供求平衡问题,但实际则不然,人才所具备的专业能力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已经成为目前就业人才市场中重点问题,技能脱节,培养时间长、难度大、耗费成本高。如何提升大学生就业市场竞争力,了解社会需求,是目前大学生就业中重点难题,所以,大学生创新创业作为一条新兴发展道路,是一种重要的人才培养方法。
一、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状态
影响大学生就业状况的有诸多因素,首先,为实现教育普及,我国对于高等院校招生的政策放宽,学生生源增加,毕业生激增,高等教育逐渐转变为普及教育,虽然国民文化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升,但是大量人才的涌入势必会产生人才过剩的情况,毕业生就业前景十分严峻[1]。其次,部分学生面对大学的主要想法是实现心中梦想,上一所和心目中期待相差无几的大学,好好享受大学的时光,在缺少家长约束的大学时间内,学生疏于对自身的管教,没有确定未来清晰的职业规划,对就业问题没有提起重视。此外,对于毕业生就业薪酬的问题,部分学生好高骛远,认为毕业后拿不到理想的薪酬就宁可继续找工作,自身能力没有提升的情况下,也浪费了应届生的优势。再次,毕业生自身能力问题,应届生没有具体的实际工作经验,在大学实习的过程中,到用人单位的实习与就业后的实习不同,大学期间的实习相较于毕业后实习较为宽松,对于学生的锻炼也十分有限,学生们难以适应毕业后的工作环境,面对复杂的人际交往,高薪酬的诱惑以及工作压力等方面难以应对[2]。最后,就业市场要求的多样性也是造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问题之一,大学生很难找到和自身能力相匹配的工作单位,或者用人单位给出的薪水完全不够应届生的日常开销,大学生不愿就业,所以就业难的问题越发严重。
二、创新创业为大学生提供发展方向
(一)创新创业培养学生自我提升意识
为提升毕业生市场竞争力,获得相应的发展出路与渠道,自主创业不失为一种优质发展渠道[3]。但是这种创业思维只是少数具有经营经验的学生才会拥有,绝大部分学生是没有的,所以创业思维的培养是提升学生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学校在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高校在面对大学生创业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些想法,并主动提供给大学生一些自主创业的机会和发展路径,在教育中加入创新创业思想是实施的改革的重要手段。在创新创业教学的过程中,专业教师需具备一定的创业经验与足够的理论知识,对创新创业有着深入了解,且涉猎范围较广,能够满足学生的创业需求,提升学生对创新创业的了解程度,与创业激情,引导学生在创业中进行清晰的自我认知,提升自我学习能力、培养创业意识。大学生可以一边进行自主创业、一边进行学习与反思。在我国互联网经济高速发展的年代,如何将创业与互联网经济相结合,在实践中得出经验,提升自身能力。为了提升学生的市场竞争优势,学生可以开发自身的潜力与市场上可用的资源,以最大程度进行利用,获取最高效益[4]。除此之外,学生在进行创业过程中会遇到启动资金困难、运营困难等问题,寻找合适的资金注入力量,融资可以提升创业竞争优势,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在行业内的竞争力。与此同时,对于涉及创业行业的专业知识领域,大学生务必及时关注,应有一定的预测能力以及防范手段,保持理性思维,维持长时间地运转获得市场竞争力。
(二)创新创业可有效提升大学生构建人际关系体系
人际关系是毕业生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具有相关创业经验的人士,在通过合作中,弥补创业中的经验缺失,在不断是完善自身社交圈的同时,认识更多具有专业经验的人才,在不断实践与学习中在此领域进行深入探索,掌握更加全面的知识。学生自身的沟通能力、竞争意识、协作能力也都逐渐被加强,为日后的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三)通过创新创业积累工作经验
大学生在创业初期,为了不断深入此行业,获得相关领域信息,会面临严峻的市场竞争环境,难免出现恶劣的竞争与摩擦。在创业初期阶段,大学生沟通能力也应不断提升,这对创业项目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也能让创业者有着对于此行业更深入的理解。所以,经验的激烈是创业成功的必需条件。除了市场内在条件,外部环境也是影响创新创业项目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外部环境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我国的相关政策、政府的扶持力度、融资环境以及其他因素。创业项目的竞争力会一直存在,一些受众群体的需求也是市场抢夺的资源[5]。相对而言,整个行业市场以及相应政策的调整,对大学生自主创业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学校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同时,应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市场趋势,做好充足的准备,并积累相关工作经验,为日后的就业与创业选择提供经验保证。
(四)提升大学生对于自我能力的认知
自我认知能力是创业者自身必备的条件,有多大能力没做多大事,切勿好高骛远。在我国高校创新创业的教育培养过程中,教师在创新创业课堂上应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测试,在吸收外部眼光与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得出数据,以公正、客观的角度审视自己,发掘自身优势,将爱好与创新创业相结合,主动发掘大学生潜力,在竞争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大学生相较于其他人士在经受教师专业知识以及相关业内信息的实时传递与互联网信息的传输,能够掌握大量业内的信息[6]。在面对大量的信息时,会产生项目困难,找不到创业项目的重点,无从下手的想法,这种不自信心理与畏难心理劝退了很多想要进行创业的大学生,焦虑的情绪是学校关注的重点之一,正向的引导、提升自信是解决这项问题重要方法。大学生在进行创新创业过程中会产生非常多的创意想法,有很多的创意也被一些企业进行收购,采用此理念进行发展,且获得了较为明显的成就,在逐渐完善与合理化的市场条件中,市场对于创业的要求也逐渐提升,学生对于自身能力的认知是创新创业的最大保证[7]。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中也应开动自身想象力,将社会需求与自身想法相结合,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在获得竞争力的同时推动社会进步。
(五)学校在大学生创业中起到的作用
学校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发源地,势必要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扶持手段,一方面学校在创新理念的培养中应发挥积极作用,设置自主创业课堂,为学生提供数据与理论支持,帮助学生计算创业可行性参数,推进项目进展[8]。另一方面,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方面外部支持,学校积极组建与参加大学生就业外部专家的指导课,在学生形成一定的创新理念的同时,开展大学生创业竞赛,邀请学校相关联合的企业、优秀毕业校友、业内专业的人才进行交流。在创新大赛中,一些优质的作品可接受相关专业人士的建议与投资,也可以对外销售给相关人员,作为大学生的创业启动资金。在创新创业大赛中,学生可以与相关业内人士近距离接触,了解相关的创业经验以及专业知识,也是提升自身交流能力,构建人际关系的一种重要形式。在这种创意与灵感爆发的环境下,学生的机会也逐渐增加,无论是创新创业还是进行自我推销择企就业。
(六)5G信息化技术应用为高校大学生提供就业发展的路径
针对目前我国大学生之后的发展来说,除了学校推进的传统创新创业模式,学生的就业及创业也需要学生自身展开研究与分析,通过多种手段及途径找到属于自身的良好的发展机遇。其中,新型的创新创业模式就存在于互联网技术发展下的5G通信技术之中,这需要不仅对于高校是一种较大的考验,对于学生来说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路径的选择与探索之中,也可以看出学生自身的素质及探索能力。同时,在寻找自身创新创业的机会之中,学生自身的发展不应该只依赖于学校的推荐及举办的各种活动,还需要学生自身去挖掘与寻找,并在此之中明确自身喜欢的内容以及之后的发展方向,以在此基础上展开落实与实践。例如,目前在我国新媒体行业不断发展的环境中,存在大量机遇,学生想要获得发展的机会,就可从此处着手,以在此之中寻找到合适的发展机会。其中,直播行业的发展为各个行业带来了一定的发展机遇,文案策划、直播主播、短视频导演、广告接洽、广告设计等人员在展开设计工作等行业也都获得了一定的生机,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想法去接触与了解,并在此之中找到合适自身的发展机会。除了新媒体行业,我国5G技术应用普及背景下,其他行业的发展都为人们提供了一定的发展机会,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从中寻找,并保持自身对于技术上的分析及探索,提升自身的就业及创业能力,保持自身的竞争力。5G技术发展过程中,学校的工作也需要进行创新与探索,其在展开学生发展路径的探索中,也可以从建设5G就业创业平台上展开,以自身充当媒介与平台,为学生教育企业及其他资源提供相应的平台,使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找到与自身需求相吻合的工作。创业方面,针对学生的各种需求,学校在5G就业创业平台之中,也可以引入相应的创业辅助板块,使学生在此之中找到相应的合作对象及可发展的创业方向,并在此中了解他人的创业经历,寻找相应的创作方向,为之后的创业发展制定清晰的路线,实现自我成长的目标。创业平台建设方面,不同于其他的就业及创业平台,5G技术下的就业及创业平台之中,大学生的就业及发展需要面对各种机遇及风险,因此,该平台的建设可以着重于自身功能的建设与丰富,其中信息功能、管理功能、创新功能等方面都是平台建设可以着重展开的部分。
1.信息功能。平台建设可以从毕业生、企业、平台等都方面进行信息收集,完成信息的汇总工作,最终达成平台内容不同信息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完成平台进行交互的工作,最终实现学生就业及发展路径的建设。
2.管理功能。招聘信息及学生信息的管理之中,不同的信息在此之中可以完成高效的更新及管理工作,提升学生竞争公平性的同时,也可丰富平台内容及信息,为之后学生就业及创业路径建设做出优化。
3.创新功能。相较于传统的就业平台来说,大学生云就业创业平台不仅可以应对特殊情况下学生的就业面试需求,还有这更多仔细甄别及选择的机会。招聘及就业双方在云面试之中也可以完成数据的高效存储,提升人才选择效率。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创新创业下理论下的大学生发展路径进行分析,在大学生面临严峻市场竞争的同时,更该选择就业还是选择创新创业,学校在此过程中主要担任引导者的身份,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学生选择更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式,实现个人价值。在目前的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引导中,学校光有引导是不够的,还需从多个方面给予支持,加强教育与培训,了解目前政策,为学生的创业保驾护航,提升学生创业的存活率,真正实现创新创业视角下大学生就业发展路径的建立。
参考文献:
[1]李宇哲.翻转课堂背景下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化路径分析[J].数码世界,2019(7):181.
[2]王林雨.创新网络视角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政企校”协同培养路径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0-94.
[3]盛创,程俊俊.“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路径浅析[J].黑龙江教育(综合版),2020(4):25-27.
[4]贺维,刘紫萱,贺冰心.工匠精神培育视角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提升路径新模式[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33):8.
[5]刘婷婷.就业视域下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分析——以黑龙江省某普通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为例[J].才智,2018(07):67-68.
[6]谢华.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视角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研究[J].智库时代,2019(40):54-55.
[7]梁浩.创新创业教育视角下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路径[J].教育现代化,2017,4(41):15-16.
[8]邵明颖.“互联网+”视角下高校助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路径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23):102-103.
[9]肖明月.高职大学生5G网络社交发展状况及引导策略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03):63-65.
[10]陈美婧.5G时代大学生云就业平台的构建及应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1,37(05):36-38+45.
[11]李昕昊.5G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双创”能力提升路径的创新教学研究——以装饰画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17(14):112-114.
作者:傅鸿颖 单位:重庆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