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教师师德师风思考3篇

时间:2022-12-29 09:34:3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篇教师师德师风思考3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教师师德师风思考3篇

教师师德师风篇1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具体实践者和直接推动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一、当前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现状、存在问题与影响因素

教师不仅其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最深刻、最直接的影响,而且其一举一动也往往成为社会风尚的标杆。当前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状况究竟如何?当前高校教师的师德状况究竟如何?高校教师有没有师德建设的主体积极性?高校教师面临什么样的困难和需求?就此问题作者专门以书面问题调查的方式开展了调研。发出书面调查问卷1488份,回收调查问卷1216份,回收率为81.72%,有效问卷1201份,有效率为98.77%。发放问卷包括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医护人员、党内外人员,在职和退休人员,参与率高,涉及面广,样本量大,数据真实可靠。

1.当前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现状

(1)总体健康向善,蕴藏着主体积极性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情操直接影响着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从调查中发现,教师的主流都是高学识学风学品,有高尚的师德师风,坚守正道、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当调查对于教师理想信念、职业道德、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看法中,有1064人选择了积极的答案,占88.59%。教师大多集中在31-40岁之间,有611人,占50.88%,青年教师为主,博士生居多,职称大多是讲师和副教授,从业期较短。当调查对于教师职业的看法中,有1160人选择此行业的动因大多是由于高校教师有稳定的工作环境、良好的学术氛围,享有学生和社会的尊重与肯定,以及个人对教师职业的理想追求,占96.59%。目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基本状况总体良好,行为向善,大部分教师能够按照高校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自我约束,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积极进取,坚持教书育人,立德树人,表现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高校以高学历为标识的教师职业道德整体向上、向善、求实的时代风貌。从调查中发现,教师师德建设总体积极性高,既受到社会上公认优秀教师和师德楷模行为的启迪,又直接受到教师群体道德氛围的影响。身边的优秀教师的行为示范和带头作用,恰当的师德师风管理和督促,对教师的师德成长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2)少部分教师存在价值取向的倾斜在社会深刻变革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条件下,教师队伍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新特点。大多数教师思想活跃,思维敏捷,个性化特点比较鲜明,价值取向发生变化。主要体现在规模不断扩大、构成复杂多元、自我意识和个体意识强化、利益诉求和政治诉求交织。特别是中青年教师是在改革开放后接受学校教育的,视野开阔,专业水平高,创新创业意识强,大多数都有较高的学历,尤其是大量的海归教师和获得国外研修以及学历学位的教师,大部分是通过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进入学校各个部门,他们通过自主选择、公平竞争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希望在得到自身发展的同时施展个人抱负、实现人生价值。同时也存在个别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很好地处理个人、集体、社会的关系,不能自觉地把个人发展融入事业发展中的现象。在年资比较高的教师中,工作缺少积极主动性,发展内驱力不足,对未来不抱希望。这些教师虽然人数不多,不是主流意识,但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

2.新形势下高校教师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教师面临的主要困难一方面表现在工作负担较重,教学和科研的压力大。教师有干劲,都有职称晋升的意愿,希望在自己的工作领域中能有所建树,但承担教学和科研的双重任务,使得教师感觉负担重,压力大,而且由于青年教师从教时间短,教学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精力进行准备,科研方面因资历和发展周期问题,在争取课题、发表文章方面也存在压力。青年教师群体更加注重个人利益诉求,关注自我价值体现,渴望社会认同和尊重。如有些强调个人能力体现,由于工作岗位不能满足其期望而引发较强的失落感;有些重视个人存在感,在强调共性和规范的群体中,因资历相对较浅常常感觉缺少话语权、被忽视。另一方面对改善生活条件和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有诸多诉求,收入不高,生活和家庭压力大。

3.当前影响高校教师师德主体积极性发挥的一些主客观因素

(1)影响高校教师师德建设主体积极性的客观因素①来自各种社会思潮的挑战。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由于社会上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至上的利己主义等思想的影响,许多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冲击,导致少部分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观念的淡化、职业行为失范。高校如何在新的社会思想道德环境下,从实际出发,帮助青年教师追求合理的价值理念和高尚的职业理想,恪守高校教师的基本师德规范,是高校教师教育和培育的一项重要课题。②来自生活需求与经济的压力。马克思曾经指出,正确理解的利益是整个道德的基础。高校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需要合理的经济基础作为保障。低收入的“青椒”,购房首付困难重重,购房后还贷“压力山大”。他们时刻感受到较大的经济压力,因而难以有更多精力投入到教书育人工作中。“安居”才能“乐业”,这是我们应当研究和应对的现实课题。③来自管理体制不完善的负面影响。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需要一个不断培养和督促引导的过程。部分高校存在制度建设滞后,工作机制不完善,尤其是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比较薄弱,缺乏具体的制度和措施,没有建立起严格的、行之有效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师德考核失之笼统,缺乏科学具体的指标,往往采取模糊处理的方式。

(2)影响高校教师师德建设主体积极性的主观因素①部分教师的职业认知与认同感缺乏。部分教师对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不足,没有体会到教师职业的神圣性、光荣感和责任心。提高教师的职业认知和职业认同感,是培育高校教师师德水准和立德树人能力的前提。②教师对师德修养和师德建设的重要性认知不足。从调查中发现,较为普遍的现象是只教书不育人,对立德树人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教书育人的自觉性和责任心不强,不少青年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只重视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忽视对学生思想品德和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引导。③部分教师自我期待过高,存在明显的心理落差。相对于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教师对社会的重要贡献而言,目前教师在社会上和学校中的地位不高,经济收入、物质待遇相对不高。在调查问卷中,针对“生活困扰”选项中,“经济收入”问题关注度统计,30岁及以下有52.21%,31-40岁有37.24%,41-50岁有36.08%,51-60岁有43.64%,60岁以上有33.33%。这种状况带来教师的道德心理失衡,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教师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

二、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抓手,师德师风建设对策思考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为目标,全面开展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师德师风建设等工作,提升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1.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强化党建工作,增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建设首要任务,引导广大教师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总开关”问题。积极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形势政策教育,帮助教师准确了解国情,正确把握形势。通过举办报告会、研讨会、座谈会、讲座、论坛、培训班、读书会、学术沙龙、撰写交流心得体会等形式,加强政治理论培训。

2.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倡导新的尊师重教社会风尚。要积极引导教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鼓励广大高校教师树立高尚的职业理想;要坚持师德为上,找准高校教师思想的共振点和情感的共鸣点,引导和激励青年教师既做学生的学问之师,又做学生的品行之师;坚持以人为本,关注高校青年教师的发展诉求和价值愿望,激发其立德树人的积极性,培养其职业神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竖高线守底线强大正能量。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应多措并举。强化师德考评,加强师德奖励,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体现奖优罚劣。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建立新入职教师宣誓制度。做好师德教育宣传工作,选树弘扬先进典型。通过校刊专栏、网络、校园网主页专题频道和新媒体推送等方式,激发广大教师立德树人、为人师表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4.着力提高教师的物质待遇,提供必要的经济基础。从制度、政策和具体措施上提高广大教师的物质待遇,使教师职业成为体面的职业,使每个教师能够“安心从教”。既要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又要让广大教师自觉追求做“四有”好老师,做好学生的引路人,让广大教师成为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引领社会良好风尚的重要力量,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5.完善高校教师入职考察机制,提高准入门槛。进一步建立合理和规范的教师准入机制,突出高校教师招聘的思想道德标准,扩大对招聘人员的道德考察视点,把真正德才兼备的人才招募到教师队伍里来。在教师招聘录用和人才引进中,准确把握道德考核标准,加强思想道德素质和品行的全面考察,规范工作流程,严把教师“入口关”。

6.加强师德教育,强化教师职业道德理念。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教师的师德教育,明晰教师职业的法律责任和道德规范。实行教师入职宣誓和师德承诺制度,强化教师职业道德理念。加大“教师誓词”的宣传力度,让大学教师人人知晓并积极践履。推行、组织新教师入职宣誓和签署《遵守高校师德规范承诺书》。

7.开展礼仪培训,提升教师的礼仪素养。道德是礼仪的基础,礼仪是道德的表现。“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叶圣陶指出,教师不仅要做“经师”,更要做“人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而且要有良好的礼仪素养。加强对教师礼仪培训,引导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举止行为、仪表仪态、语言谈吐表达出自尊和对学生的尊重,展示教师的道德风貌和人格魅力,塑造教师的良好形象。

8.健全师德考核和督促机制,促进教师师德自觉。提高广大教师的师德建设主体积极性,需要以人为本,探索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师德评价体系。要以各级各类师德文件要求为基础,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高校教师道德评价标准和师德激励机制。

9.加强思政和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针对高校思政和党务工作队伍,明确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党务工作队伍具有教师和管理人员双重身份,纳入学校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完善选拔、培训、激励机制。落实职务职级“双线”晋升办法和保障激励机制,实行职务(职称)评审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

10.重点关注“青椒”“海归”两个教师群体的发展。如何进一步加强对青年教师工作、服务和教育,结合新形势下青年教师的特质,将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话语体系作为突破口,注重文化的浸润、感染、熏陶,运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漫灌”和“滴灌”结合起来,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与针对性。要找准情感的“触发点”、思想的“共鸣点”,引导教师帮助大学生“系扣子”“指路子”,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在关心人帮助人中教育人引导人。

三、结语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时代期待新作为。用饱满的改革精神、切实的改革部署、有效的改革措施,扎实推进师德师风建设,一批又一批好教师源源不断涌现,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必将建成。

作者:刘虹 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

教师师德师风篇2

高校肩负着培育高素质、专门型人才的重任,而教师是培养学生、塑造灵魂的关键,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教师素养的高低决定了教育质量的好坏,培养一支思想素质过硬、教学水平高、甘于奉献的师资队伍,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新时代教师队伍素养的核心是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形成的道德品质和基本行为规范,是教师的核心素养。师德建设是提高教师素养的关键,符合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是教书育人的前提,是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关系着校风、教风和学风的构建,是高校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和必然要求。然而,高校师德建设面临组织协同、制度实施、评价考核和主体认同等多方面的挑战,建设难度大、时间长。高校教师失德问题,如敬业意识和育人意识薄弱、人文精神和道德精神缺失等,不仅损害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也不利于师生和谐相处,更不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因而有必要进行舆论宣传、培育激励、考评监督、课程改革等多方面的路径建设,改善高校师德现状,全面落实师德建设。

一、强化宣传力度,推进师德工作常态化

(一)树立宣传意识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德”的重要性。教师只有对教育事业充满热爱和感情,才能对学生充满爱心和责任心,自觉主动地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知识和情感。师德建设常态化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丰富完善自我,逐步提升道德情操、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也有助于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思想品德好、教学能力强的高质量师资队伍。强化宣传意识是高校师德建设的前提。高校应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如校刊校报、校园网、公众号、微博、聊天群等开展师德专题报道,大力宣传优秀教师的事迹和风采。新旧媒体交互使用,充分运用线上模式,拓宽师德建设和日常动态宣传的新思路,让师德宣传有声音、有画面,增强教师的吸引力和师德建设效果。引导广大教师主动关心、积极参与师德建设工作,将师德涵养与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师德宣传应实事求是,点面结合。以个体教师为出发点,既关注资深教师的榜样力量,也关注青年教师在工作、生活中的感人事迹,及时发现新典型,营造崇尚师德和涵养师德的学习氛围。扩大先进典型的挖掘面,集中力量树立多方面的典型人物,以身边人物讲述最真实的故事,充分发挥榜样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先进教师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建立师德宣传长效机制。

(二)坚持“四个统一”,推进常态化建设

1.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1]陶行知先生也指出,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2]。教学活动中传授文化知识与坚持品德教育相结合,是高校教师的职责。教师应不断完善理论知识,专心教书,成为新时代传播先进思想文化和专业知识的领路人,同时更要用心育人,切实加强德育和人格教育,全方位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2.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教师的言行是教师模范作用最明显的展现,教师的思想、价值观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是对学生的无形教育。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要始终以身作则,寓德于教,真正做到言行一致、穿着得体、行止有度,实现外在形象和内在修养相统一,自觉践行为人师表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强化教育效果。

3.加强理论学习和关注社会相统一。教师首先要成为接受教育的人,努力学习教育知识和思想政治理论,不断关注现实需求和学术导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思想意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引导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将自身价值与社会需要相结合。

4.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科研体现着高校发展的活力和需要,是教师个人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高校教师应有红线意识,树立正确的科研观,端正学术态度,恪守学术诚信,坚守学术规范,坚持学术自由。教师要坚持教学和科研并重,并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以良好的科研精神和态度指导教学活动,还要在教好学生的基础上认真踏实地做科研。“四个统一”既是师德的重要表现,又有助于教师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高校教师应积极响应时代号召,在教学、科研和与学生相处中树立常态化意识,将师德涵养和教书育人互融共建,努力成为师德的建设者和实践者。

二、建立培育机制,激发师德建设自觉化

(一)加强日常教育

健全人格是现代社会的基本要求,完善德育教育和人格教育是学校的基本职责。实施教育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素养的高低影响教育质量的好坏,影响学生素养的培育。建立日常教育机制是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基础。“师者,人之模范也。模不模,范不范,为不少矣。”[3]高校教师失德的情况屡见不鲜,这不仅影响了教师的整体形象,不利于教育教学的实施,更严重地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党政领导应统一思想认识,构建多部门协同联动的运行机制。重视师德建设,制定好每学期的师德建设计划,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师德教育专项工作。首先,从细节入手,定期开展讲座、座谈会,引导教师分享教书育人心得,听取建议,促进教师间的交流沟通,做好教师的管理工作。还要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结合党日活动和民主生活会进一步夯实师德学习内容。其次,开展系列评选活动,如“最美教师”“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等,注重考核教师师德,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制。最后,将师德学习纳入继续教育的考核范围,规范约束教师言行,“建立健全师德教育培训档案,坚持岗前教育培训与岗位教育培训相结合,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教师职前、职中一体化的师德教育和培训机制”[4]。帮助教师提高思想认识,积极主动加强学习,自觉内化为道德信念,进而外化为行为习惯,营造师德先行的良好校风和德育先行的育人氛围。高校根据实际情况,完善师德培育机制,注重发挥正反面事例的教育警示作用。不断加强教师行为规范,抓好日常性师德教育,关注教师在平常教学活动中的品行,为进一步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奠定基础。

(二)争做“四有”好老师,激发自觉意识

“四有”好老师是师德建设的动力,也是师德构成的主要内容。构建良好师德,激发高校师德建设自觉化,是塑造新时代教师形象的内在要求。

1.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高校教师应逐步帮助学生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及情感认同等理论自信和情感认同,自觉肩负社会责任,引导学生奋发向上,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2.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教师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教师要坚持以德立身,不断提升道德修养,培养正确的、积极的、向善的人格品质,自觉为学生树立榜样,以良好的道德情操感染学生,在言传身教中教育学生、帮助学生。

3.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5]热爱教育工作,坚定爱的教育是建设师德的重要内容。师德的核心是仁爱之心。教师是充满爱心、乐观、真诚的奉献者,教师的基本美德是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不挖苦、嘲笑、恐吓、压制、谩骂、侮辱学生,教师要从心理上理解学生,态度上重视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高校教师应注重与学生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4.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教师的首要任务是传授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教学能力、端正的教学态度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具备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识和专业技术上做一个合格、称职的教师。师德修养需要教育机制的培育,更应是教师的自觉认同和自我修养。建立师德日常培育机制,有助于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以“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立德垂范,向学生传递爱心和真心,发挥教师优良品行的示范作用。

三、完善考评体系,推动师德建设制度化

完善师德制度,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是推动师德建设规范化和制度化的重要体现,也是巩固建设成果的重要保障。

(一)强化领导担当,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文件

做好顶层设计,加强各级领导考核和培训力度,打造政治信念过硬、品德素质过硬、党性作风过硬的领导班子。培育以师德建设为核心的教师队伍,完善《新时代教师行为准则》《教师师德规范》《教师职业行为规范实施办法》《教师师德考核实施条例》《教师失德处理办法》等系列文件,明确师德内容、建设目标、考核标准和方法,力争在全校范围深入开展师德宣传和学习工作,深入执行《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确保师德建设全覆盖,确保全体教师掌握并理解师德要求和考核内容,将师德建设贯穿高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全过程。

(二)细化师德考核,制定多样化的考核方法

师德考核是检验一段时期师德建设工作的重要方式,对后期开展师德建设提供方向。建立具体、操作性强的师德考核方法,可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规范教师聘用制度,严格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在教师招聘中,着重考核政治标准和道德标准,优化聘用形式,从源头上杜绝教师的失德行为。其次,细化师德考核方式,在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等环节落实制度化管理,不断加强教师师德培训,完善考核体系,扩大考核范围,不唯职称论,不唯成果论,结合学生评教、同事互评、领导评议、舆情导向等因素综合展开,避免考评过程的片面化和极端化。最后,学校统筹安排,拉长考评时间,重视师德的延续性和稳定性,主要是看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是否坚持用自己的高尚品德熏陶和感染学生的品德、是否坚持用自己的人格影响学生[6]。

(三)严格教师管理,健全师德建设监督机制

监督机制能够有效保证师德建设工作的开展,巩固师德成果。高校应建立多种渠道接收信息反馈,争取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参与。实现线上线下联动,线下设立专门部门,线上设置专门电话、邮箱、网络平台,多举措强化师德监督管理。此外,还应建立教师个人师德档案,设立问题清单,公开推行师德个人责任制和承诺制,并与职称晋升、评奖评优相结合,明确师德具体要求和奖惩机制,推动师德制度化发展。建立健全考核、监督体系,完善师德建设制度,真正做到公正公开,奖惩分明,多渠道联动发展,共同推进师德建设规范化。完善师德制度规范,激励教师严格要求自己,及时发现并矫正不良行为,保证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地开展,强化师德考核和监督的全面化。

四、实施课程思政,促进师德建设实践化

(一)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推动师德实践创新

课程思政是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必然选择,也是高校加强师德建设的必由之路。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课程改革创新指明了高校的教育方向,也对教师的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提出了新要求。坚持立德树人,落实课程思政。师德建设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课程思政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将思想政治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精神纳入教学活动;师德建设则坚持德育为先,尊重信任学生,求真务实。课程思政和教师师德相结合是促进学生政治觉悟和道德素质全面发展的基本方法,更是提升教师思想素养和职业道德的手段。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教师要深入挖掘专业知识中的思想文化内涵,拓展课程的人文知识和政治理论内容,把握好课堂育人的主阵地。做好课程思政要求教师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努力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教学实践中巩固师德建设成果,增强育人的时代性和思想性。对学生个体教育,是检验教师师德的“试金石”。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差异,公平对待每位学生,了解个体的基本情况、情感需要和发展动态,做到心中有学生,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创造适合的教学环境,使用正面、积极的思想教导学生,以真挚的言语和诚恳的态度打动学生。教师在课堂教育中坚持知识传授和道德引领相统一,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思想性和亲和力,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二)做好“四个引路人”,努力践行师德规范

争做学生的“四个引路人”,以实际行动诠释师德。“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7]教师要善于做一个有“心”人,努力钻研理论知识,拓展创新思维;不断改进自身缺点,提升品德修养和人格魅力,树立崇高的社会责任感,转变教育理念,提高教育能力,更好地引导、教授学生。

1.立身垂范,以德正身,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教师在教育实践工作中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流露真实情感,做到因人施言、因事施言、因时施言、因地施言,以良好的言行达成师生内心的沟通和共鸣,坚持以身作则,以崇高的品格引导学生,做学生思想道德的示范者。

2.精益求精,博学明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教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时俱进,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提升教学效果,真正做到精准施教。教学中将学习目标、情感目标、价值标准、人文精神和应用技能统一起来,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教育效果。

3.敬业重道,尊生爱生,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教师在实施教育过程中要以学生为出发点,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引导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给学生提供走出去的学习机会,拓展实践教学,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和创新思维。

4.宽容友善,真诚民主,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全方位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教育,厚植爱国主义精神、为人民服务意识和崇高理想信念,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感恩教育、挫折教育、爱国教育等,引导学生做一个人格健全、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品德高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师德建设相辅相成,教师的思想素养和职业操守关系着学生道德品行的建设水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将理论研究、实践成果贯彻到日常教学实践活动中,积极尝试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双重教育模式[8]。培养良好的师德修养,在输出知识和情感的过程中,不断坚定以德立身、以德施教的理念,全面把握“新时代好老师”的标准,努力成为学生人生道路的“四个引路人”,在教育教学中努力巩固师德建设成果。师德兴则教师兴,教师兴则教育兴。师德是衡量教师的首要标准,建设良好师德是高校的共识和行动方向。高校对师德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深化,促进了师德理论建设和教育实践的发展。通过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的路径推动高校的师德建设,建立宣传、教育、考评、监督一体化机制,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增强师德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第一,构建宣传工作新格局,以“四个统一”为指导积极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帮助教师牢固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价值观。第二,建立日常教育机制,激发教师涵养师德的自觉性,以“四有”好老师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身素养,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动性,不断坚持以渊博的知识教育学生,以高尚的品行影响学生,以博大的胸怀包容学生。第三,建立健全新时代师德制度体系,完善监督考核机制,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保障师德建设成果,充分彰显师德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第四,深化课程思政改革,将思想政治、道德价值和人文精神融入课堂,把好思想政治关,坚持知行合一,做好“四个引路人”,在教育实践中不断践行师德内涵和使命。高校教师师德建设任重而道远,是一项根本性、长期性和全局性的任务。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启发者、示范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高校应坚持教师自我发展和外在监督同时发力,统筹推进教师思想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建设,建立师德考评负面清单,实行“一票否决”制,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作者:焦树芳 单位: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

教师师德师风篇3

师德修养是对老师德行的基本要求。自古以来人们对教师的德行就有着极高的要求,“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时至今日,拥有高尚品德的教师都会深受人们爱戴。

1.高校师德师风修养的内涵特征及时代要求

1.1内涵特征

师德师风指的是教师品行方面的内容。它指的是高校教师将自己原本拥有的道德素养同自身职业相结合,形成内在约束体系的总称。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不断变化的、随时发展的。进入新时代,这种要求会更加严格,并且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实践中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认知,以及用专业知识武装头脑在工作实践中所表现出的道德行为。

1.2时代要求

坚定的政治信仰要求高校教师要牢牢把握教育领域意识形态工作正确方向。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高校根本遵循,高校教师要高举新时代社会主义办学旗帜,在对学生的教育中教授其本领,传授其技能,并将思想教育贯穿其中,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2.高校教师师德师风修养的现实困境和原因剖析

通过对河北省、山东省和江苏省等省份十余所高校师德师风现状调查和数据统计,找出问题所在,并且归纳其中的原因,能够了解新时代高校教师师德师风现状,对新时代高校教师师德师风的提升有重要意义。此次调查共发放500份纸质问卷,回收456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91.2%,问卷统计结果显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现状总体情况良好,仅有极少部分人表示不满意,大多数教师都能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严于律己、关爱学生、无私奉献,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2.1现实困境

2.1.1职业素养提升不够,影响课堂教学实效职业素养包含的内容多种多样,不仅仅指知识储备,还包括与之相关的理念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例如关于“您课堂都有收获吗”?调查结果如图一所示,认为“没收获”的人占比最小,占14.3%,大多数人在“收获一般”“有收获”之中,所占比例分别为39.0%、28.7%,“很有收获”占18.0%,可以看出课堂基本还是被学生接受的。由此可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效率,从而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2.1.2师德师风工作机制不健全,缺乏监督机制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工作机制是否存在不合理之处,结果如图二所示:22.4%的学生认为“非常合理”,接近一半的学生认为“比较合理”,剩下接近三成的学生认为“不太合理”或“很不合理”,并且后者占极少部分。由此可见,部分学生认为应该建立健全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工作机制。

2.1.3高校教师待遇的增加导致师德建设难度增大关于“关于职称评审满意度的调查”,结果如图三所示:非常满意的占14.5%,比较满意的占25.4%,不太满意的占50.9%,很不满意的占9.2%,高校教师的职称直接和经济待遇挂钩,在高校教师队伍中地位和待遇不高,但对师德要求却很高,这对矛盾导致师德建设难度增大。

2.2原因剖析

2.2.1高校教师思想观念的偏差。在高校中,高校教师队伍中存在着多种形式的思想偏差。第一种是自身思想存在问题,在日常工作中对自身要求较低,导致师德修养出现问题;第二种是被利益蒙蔽了双眼,致使道德意志开始动摇;第三种是缺乏对自身的约束,致使学生上行下效,形成不良风气。

2.2.2师德师风制度建设不完善。高校在落实师德师风建设制度的过程中有偏差,不同学校对师德师风要求不同,在政策制定上也会出现不完善的情况。这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整个体系的运转。还有一些高校没有将师德师风建设纳入量化考评中,致使师德师风建设流于形式,存在于口号之中。

2.2.3政策环境的影响。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做好科研工作非常重要。科研工作不仅是创新的最有效途径,对个人而言,更与奖金、晋升等关系紧密。然而在现实中,大量的教学工作使得高校教师能够进行科研的时间变少,而科研工作的性质又是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于是一些教师为了更快的出成果、走捷径,为了发表论文无所不用其极。在这种情况下,现行的高校晋升政策不但不利于科研水平的提升,更加助长了高校中的一些不良风气。

3.新时代提升高校教师师德师风修养的路径探索

3.1加强师德师风修养的思想淬炼

3.1.1强化师德师风规范。高校教师要加强思想建设,把自身发展同社会需要相结合。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把马克思主义学懂、弄通、悟透、做实。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职工作,在这个工作中,高校教师要“将师德规范转化为教师稳定的内在信念和行为品质,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性和道德素养水平”,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影响学生的一言一行。

3.1.2坚定理想信念。学校的职责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坚决执行党的决策,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向学生传达正确的价值观念,为国家、为社会、为民族培养合格人才。

3.1.3坚持知行合一。文化和气质都是由内而外的,想要通过扮演来展现自身的修养是不现实的。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做到知行合一。将自身内在的优良品质通过一言一行传递给学生,以此来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3.2建立健全新时代高校教师师德师风长效机制

3.2.1强化师德师风教育宣传力度。师德师风建设绝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日积月累的。高校应当建立师德师风宣传长效机制,为高校教师团队创造一个良好氛围,促进教师的师德师风修养不断提升,让处于中间部分的个体不断向好看齐。树立身边的榜样,让师德师风建设能够看得见、摸得着,使广大教师能够感同身受,才能不断提高。

3.2.2完善师德师风考核评价体系。要建立健全高校教师师德师风考核评价体系,将该体系渗透到高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要表彰优秀个人,同时也要开展后进人员的批评教育工作;评价方式要多元化,做到多主体参与;要与学院、个人息息相关的方面挂钩,这样才能使各部分真正重视师德师风培养,落实监督职能。

3.2.3健全师德师风奖惩和监督机制首先,要健全奖惩机制,不仅要进行物质奖励,更要注重隐性激励。其次,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发动多方力量,共同完成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最后,还要疏通沟通渠道,让问题能够及时反映,优秀者能够脱颖而出。3.2.4加大严肃执纪问责惩治力度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教育部下发了一系列文件,明确了师德师风问题的处理意见,“严”字当头,绝不容忍,形成一条“高压线”,一旦触碰,严肃处理。

3.3营造破“五唯”立新标的政策氛围

3.3.1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目前的“五唯”评价体系是片面的,正确的做法是应当将教学纳入考核之中。在考核时既有量化指标,也有质性评价,建立多元化机制。同时还要将思想素养等纳入其中。

3.3.2增强高校管理自主权我国高校分为研究型、应用型、技术型等不同类型,国家倡导多种类型高校共同发展,因此要根据学校方针,破除“五唯”,实现自主发展,形成学校特色,“健全学校内部质量保障制度,坚决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

3.3.3营造风清气正学术生态环境。高校应当营造风清气正学术生态环境。学术道德是学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高校加强学术道德建设,营造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在学术工作中不掺杂任何其他利益,鼓励思维碰撞、头脑风暴等学术交流,营造自由的学术氛围。总而言之,高校教师师德师风修养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影响到了高校建设的方方面面,而优良的师德师风不是一日建成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结合时代发展,共同探索提升路径。

作者:胡靖宇 田晓 单位: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 科技发展与校企合作处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 党政办公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