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高校钢琴教学研究3篇

时间:2022-12-28 16:33:04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篇高校钢琴教学研究3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高校钢琴教学研究3篇

高校钢琴教学篇1

钢琴即兴伴奏教学属于钢琴教学中的一个分支,专业性较强,也比较考验弹奏者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由于历史原因,钢琴即兴伴奏一直处于相对边缘的地带,很多钢琴老师自身在这一领域就相对薄弱,因此在教学中也往往难以正确把握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的关键点,进而无法对学生展开针对性引导,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不高,从而导致实际教学过程中所取得的教学成果不甚理想。笔者就上述问题展开分析与研究。

一、高校钢琴即兴伴奏教学模式的现状

钢琴即兴伴奏是钢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涉及钢琴演奏、和声基础、视唱练耳、乐理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它可以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而对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提出了全面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钢琴弹奏基础,还应当具备相应的音乐素养与艺术造诣[1]。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不仅能够加强即兴弹唱水平,还能提高学生的作品分析能力和创编能力,激发灵感、拓展思路。当前高校钢琴即兴伴奏主要存在以下方面问题。

(一)教学定位不够准确

教学开展之前的首要步骤,就是找准课程定位,明确课程基本性质,以此为基础确定教学工作开展的核心要求以及教学发展方向,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根据笔者的调查实践,由于我国钢琴即兴伴奏课程发展时期相对较短,导致部分教师自身缺乏对该学科的正确认知,特别是对该课程在教学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学生就业中面对的现实需求认识不足,使得教学的针对性不强。

(二)高校教材的应用性不强

教材是教学活动展开的基础和知识依托,是教学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当前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仅仅是根据教材中的有关内容设计课题教学内容。而笔者在上文中所提到的,即钢琴即兴伴奏课程在我国的存在时期相对于其他音乐课程较短,在教材的多样性和难度层级性上区分不明显,在市面的各类教辅书中占比也较少,说明当前钢琴即兴伴奏教学还处于发展与完善阶段,这也导致了高校在组织教学工作时,在教材的选择性上余地不大[2]。而部分学校所编写的教材,仅仅是根据本校学生的学习状况来编写素材,尽管这教材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但也只能起到辅助作用,无法对整个课堂教学做出全面指导。专业权威教材的缺失阻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发展,无法使其理解钢琴即兴伴奏课程内容的精髓。

(三)教师专业素质不符合教学标准

我国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存在时期较短,其学科体系尚未完善。因此现阶段我国高校中大多数音乐教师都缺乏相应的专业素养,对钢琴即兴伴奏的发展进程以及理论研究不足,专业能力欠缺。而钢琴即兴伴奏教师与钢琴演奏教师相比而言,其对于音乐素质以及音乐知识理论的标准要更为偏重,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结合个人专业知识展开积极创新,唯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钢琴即兴伴奏的教学价值。但是据笔者对于当前高校教师钢琴即兴伴奏教学能力的调查与分析,大多数高校都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或者专业人才仅占据全体教师的一小部分。钢琴即兴伴奏教学难以达到规定的标准,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甚理想。

二、高校钢琴即兴伴奏教学模式的策略

据上述研究可知,当前钢琴即兴伴奏教学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亟需对教学模式加以改革与创新。为了提高钢琴即兴伴奏教学质量,促进音乐教育的创新发展,以实现教育适应社会的目的,笔者就钢琴即兴伴奏教学中所发现的问题展开探究,提出针对性策略。

(一)明确钢琴即兴伴奏教学定位

高校促进钢琴即兴伴奏教学水平提高的关键途径是正确把握学科定位与性质。现阶段我国教育部门以及专业学者等,都深刻认识到钢琴即兴伴奏教学在学生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他们认为钢琴即兴伴奏应当与传统的音乐教育相区别,既包含传统音乐教学的优点也要有符合钢琴即兴伴奏个性化特色的部分,并逐渐成为一门比较完善有一定独立性的专业,形成个性化色彩鲜明的学科体系。如此一来,教师和学生才能以更专注的精力展开钢琴即兴伴奏课堂教学活动,促使教学的有效发展。音乐教师需要正确认识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的重要意义,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渗透有关即兴伴奏的理论知识,引发学生对于即兴伴奏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从而促进其主观能动性的发展。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结合实践经验丰富教学内容,从而逐渐确定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的定位与基本性质,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进一步提升[3]。

(二)重视钢琴即兴伴奏课实践教学

我们知道,理论知识的掌握最终都会投射到实践活动中来,即兴伴奏教学也是如此。实践教学能够进一步检验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锻炼其对知识的应用能力。钢琴即兴伴奏教学从性质上而言,本身也属于一门对学生专业技能性要求较强的学科,对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例如琶音、连音以及顿音等时,提出较高要求,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教师需要注重两方面的互通融合,进而为学生的钢琴即兴伴奏学习提供相应的借鉴经验。因此,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应当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实践锻炼活动,以提升其实际运用水平。钢琴即兴伴奏的基本目的是修饰与完善歌曲的演唱效果。在演奏过程中,伴奏需要与演唱者的歌声有机融合,因此“即兴”一词是演奏的关键。教师应该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与提高学生钢琴即兴伴奏的实践能力。例如部分学生在课堂学习时能够准确回答教师问题,对于理论知识也能做到全面掌握,然而一旦在实际生活中进行钢琴即兴伴奏,就会频繁产生问题,钢琴即兴伴奏速度无法正确融入,过慢或过快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学生还会出现断续,整体的伴奏过程不够流畅。上述问题充分反映了学生实际伴奏水平不高的问题,缺乏相应的钢琴即兴伴奏课实践锻炼。因此,高校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引导学生感受钢琴即兴伴奏和演唱者之间的关系,积极组织实践训练教学,进而推动学生提高钢琴即兴伴奏水平。只有理论与实践教学充分融合,才能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提升,提高教学质量。

(三)优化课程教学结构

课程内部的结构安排对于教学而言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学结构的合理安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质量。学生进行钢琴即兴伴奏,要求其必须具备牢固的音乐知识基础,钢琴与声乐等理论与实践知识的学习是钢琴即兴伴奏展开的基本与前提,只有充分掌握声乐等课程知识才能组织学生学习钢琴即兴伴奏,提高其应用能力。因此,高校音乐教育应当合理安排课程结构,从而促使学生以坚实的音乐知识为基础,来进行钢琴即兴伴奏的学习与应用。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学科结构之间的顺序与联系性,在组织有关教学时,可以提前渗透钢琴即兴伴奏的知识,引导学生打牢乐理知识基础的前提条件下,促进学生的学习,感受钢琴即兴伴奏学习的乐趣,提高教学质量。除此之外,教师在组织钢琴即兴伴奏教学过程中,也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学生展开试听练耳能力的训练,并逐渐加深难度,从而促进学生的乐感逐步提升,做到循序渐进,为后续的钢琴即兴伴奏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科学的课程教学结构能够帮助学生降低理解与掌握音乐知识的难度,因此,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在进行其他音乐教学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渗透钢琴即兴伴奏的内容[4]。

(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高校创新钢琴即兴伴奏教学模式,应当以雄厚的师资力量为基础。钢琴即兴伴奏教师作为面向学生的直接教授者,其自身首先应该具备一定的钢琴专业弹奏能力,并对钢琴即兴伴奏各个方面的知识都有相应的了解。除此之外,教师应当具备系统的钢琴理论知识结构,对于键盘和声、作品分析、复调以及曲式等知识,尽管在实际要求上不必如同作曲专业一样精益求精,但这同样是进行钢琴即兴伴奏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总而言之,钢琴即兴伴奏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最应该具备的其实是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进步的能力。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学的展开往往要考虑多种因素,其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接受水平是重要依据。教师可以依照学生的钢琴基础水平实行分级教学模式,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开展是基于学生思维发展特点所确定的创新模式。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丰富课堂教学手段,例如:在教学时实行多元化教学,促进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的有机融合。教师在讲授创作编曲等基础理论知识时,在班集体内展开集体讲授,随后展开分级教学,对于掌握程度较好的学生可以实行个别教授,在实践中再次加深其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而对于掌握程度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用更为直观的讲授方式,例如制作PPT进行动作分解图片示意,或者由浅入深地组织其展开实践锻炼,从而逐渐促进其掌握程度的提升。教师围绕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兴趣,正确把握教学方向,创新教学手段,不仅促进学生能够打牢知识基础,而且还能培养其音乐鉴赏水平的提升,这是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作用。教师应当把学生看作课堂教学的主动学习者,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学习的态度,促进其全面发展。

(五)丰富和创新当前的考核考评机制

教学效率高低的原因多种多样,教师和学生都是其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因此,为促进和推动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教学的有效实施、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水平提升,学校与班级内应当以完善的考核考评机制来促进课堂教学[5]。在钢琴即兴伴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课程考核与评价机制,将钢琴即兴伴奏课程评价分别设置多个不同的项目,例如进行和声选用、自弹自唱以及音乐表现力等。教师可以通过分析与综合多方面评价,对班级内学生的水平进行详细了解,并针对学生在某一方面的不足之处加以优化与完善,做到“以局部带全面”,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进而在以后的教学中实现更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学活动。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设置相应的学习激励机制,为学生布置有关钢琴即兴伴奏的小任务,达到一定次数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等,但任务以及奖励的设置应合理有效,不能过多依赖外在条件,教师也应当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兴趣与主观能动性。

(六)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合适的教材

教学活动展开的最基础理论依据是教材。目前各高校教师大都是根据教材展开教学,而且其教学组织形式和内容也受教材的直接影响。钢琴伴奏这一课程,准确来说,并没有完全统一的教学大纲。而当前现有的教材也存在知识点欠缺或者不符合大多数学生学习与发展现状的问题,从而导致教师在教学时无法实现因材施教的目的。因此,高校在选择教材时,应以本校学生的个性要求为出发点,可以通过分析校内学生的学习现状,参考多方教材,最终确定最适合本校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材,最大程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除此之外,在选定教材之后,为了使得钢琴即兴伴奏教学起到更具针对性的效果,高校也可根据本校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结合教师以及课程研究专家的意见,自行编写相关教材,并将其作为主教材的辅助材料,弥补原有教材的不足之处,促进知识的全面与系统性发展,在编写方面也可以适当增添一定的趣味性,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材内容上也应当不断丰富和创新,为学生提供最先进的知识。

结语

综上所述,钢琴即兴伴奏教学是高校展开音乐教育的关键步骤,它所具有的综合性等特点使得其自身在实用性方面程度较高。本文通过分析目前高校在钢琴即兴伴奏课教学中发现的不足与缺陷,提出具有针对性地解决策略,为促进高校音乐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不断学习,积极转变与创新教学模式,使其适应学生以及社会的发展需求,进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李海燕

高校钢琴教学篇2

钢琴课程作为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关乎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钢琴课程体系设置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关键所在,对学生职业素质、岗位技能、职业能力的提升大有助益。钢琴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1]。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课程导向,以理论知识为依托,将专业技能、知识体系、职业态度、价值观等融于一体,通过多种途径创新钢琴课程教学模式,发挥教师的“导”的引领作用和学生“学”的主体作用,建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需求的钢琴课程教学体系。

一、钢琴课程教学创新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一)适应钢琴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需求

高校应以培养“钢琴教师”或者“钢琴从业者”的专业技能、专业知识为主要目标,通过对“钢琴教师”或者“钢琴从业者”的职业能力进行分解、量化,有针对性地对钢琴课程进行分析研究。高校所培养出的学生应具备良好的艺术素养、扎实的音乐基本技能、较好的作品分析能力、扎实的钢琴演奏技巧、对专业的再创作能力、融会贯通的能力等。在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推进钢琴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打造创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适应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2]。

(二)适应钢琴教学中“职业人格”的目标培养需求

“职业人格”包括职业心理、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操守、职业信仰、职业思想等。根据新时期针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等要求,高校应通过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在钢琴课程教学中建立符合实际要求的“职业人格”培养的架构体系,更适应“职业人格”的目标培养需求和教学改革的发展需要。二、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构建调研从学校与用人单位提供的职业岗位可以看出:“钢琴教师”或者“钢琴从业者”应具备的能力水平有着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要求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创新思维、应用能力等等,这是社会对高校钢琴教学工作提出的人才培养需求。所以高校要从这些能力水平的标准要求出发,研究出多种提升学生知识水平与应用能力的钢琴课堂教学创新方法,通过这些创新方法的交替使用,形成钢琴教学的创新模式,建立完善的钢琴教学框架体系,从而更好地提升钢琴课程教学水平[3]。

三、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实践途径

(一)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培养模式

1.在课堂上发挥“使用+应用”的作用

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事”干,在与学生的配合中,一起完成设定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发挥引导作用,而学生占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上发挥了“使用”的作用,而学生通过应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去努力完成课堂的目标任务,从而获取新的技能和知识。钢琴教师在授课的每一个环节中,都应该随时紧扣“使用”和“应用”两个关键点,两者实为互相补充。在钢琴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把重点、难点的内容进行形象化讲解,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讲解,这个过程是通过教师的“引导”来完成的。让学生进行弹奏练习、研究讨论的过程,实质就是让学生独立应用课堂知识点,考查学生对课堂内容掌握程度的过程,是让学生将知识点进行转化、汲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接受,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自己独立解决在分析乐谱、弹奏乐谱等环节中遇到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互相配合,就形成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打造“观点式”课堂教学模式

基于钢琴教学中教师的研究式教学与学生的探究式学习基础上,教师应使课堂教学摆脱“老师照本宣科地讲”“学生不加思考地听”的“填鸭式”教学状态,使课堂充满教师对所教授知识的思考及由思考产生的观点,充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化认识以及个人创新观点。(1)教师采取“十备”的方法,即备教材、备学生、备大纲、备重难点、备教学进度、备教学方法、备导教案、备导学案、备问题链、备课下作业和教学反思。在此基础上,教师应深化认识,互相启发,产生观点,体现自己对钢琴课程内容独到的见解与观点,在集智备课过程中,应合理组织教学。(2)教师创设问题链。教师应在课堂上设计出循循善诱解决问题的问题链,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引领学生一步一步去解决问题,让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产生了观点,提高了学习创新能力。钢琴教师可通过观点引导,让学生真正主动对乐曲、对弹奏技巧进行研究,使其在研究过程中,能够抓住课堂关键,发挥教师观点“抛砖引玉”“定向引导”作用。在问题链的指引下,学生能对教师讲授的知识消化吸收、融会贯通,产生自己的观点,课堂能够成为师生互相启发、互相激发、深化发展的教学相长的观点集萃课堂,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水平。

(二)提升学生专业基本功的教学培养模式

教师首先要全面分析和重组教材,挖掘和提炼出教材中最基本的和最核心的专业知识要点,以教授钢琴专业基本知识为主,扎实专业基础,拓展、创新、创造专业的教学手段和途径,对钢琴课堂进行整体设计;通过全面剖析钢琴专业的特点,找到钢琴专业核心发展的要点,在课堂的实际教学中,以钢琴基础知识、基础技能为前提进行授课。读谱能力,手型、指法、力量的运用,旋律的表现力,对乐曲的理解力等都属于钢琴教学基本功的范畴,通过运用“基本功”教学的方法,能够让学生扎实掌握钢琴基础知识,为钢琴演奏水平的提升打下良好基础。

(三)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培养模式

1.发挥“榜样式”引导的作用

钢琴课堂教学中或结束后,推选出优秀的学生以及相关教学内容点来做“榜样示范”,再由全体师生进行集智评论,共同寻找经验与不足之处,并实现得到解决方法的目的。在钢琴课程中,应采取集中指导、分别授课的模式。钢琴专业课可采取一人上课、多人旁听的授课方式,专业能力较好的学生可以被选为“榜样”,发挥“榜样”的作用,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对“榜样”的学习与讨论中。这样,才能做到让每一位同学都了解学习目标,同时每一位同学也都可以反思自我,再向“榜样”学习可取之处。“榜样式”教学可以打破传统的课堂模式,使每一堂课都是学生展示的舞台,每一堂课都变成了“考试课”,学生可以随时检查自己对钢琴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4]。经常能够成为“榜样”,能够主动去对“榜样”进行学习和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专业学习积极主动性将有所提高,钢琴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也能够有所提升。

2.实践“倒插柳式”课堂教学方法

在遵循原有钢琴课程教学计划的前提下,教师应将实践环节提前,将探究、分析、研讨的过程作为理论核心内容。这样可以提升学生对钢琴课程学习的兴趣,加深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掌握能力。例如,在一堂钢琴即兴伴奏课程中,教师可首先将演奏实践环节提前,布置所要创作的乐曲内容并对创作思路进行简单提示,要求学生进行分组创作;然后,根据学生实践情况,教师指导并总结出共性问题,针对学生独立乐曲创作当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和疑惑进行系统的分析讲解;最后,学生根据教师的总结分析进行再实践。“倒插柳”式教学方法的实施,是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过程,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对所学专业有更加全面的认识,树立专业学习的自信心。四、结语多种特色教学方法集合形成的钢琴课堂教学创新模式是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培养钢琴课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这些创新模式的实践运用充分发挥了教师“导”的引领作用和学生“学”的主体作用,就像一把“金钥匙”,打开了课堂教学模式这把锁,打开了更有效地开展钢琴课程教学这把锁,打开了提升学生创新创造能力这把锁,打开了学生高质量就业这把锁[5]。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是一项教学改革的工程,需要更多新方法、新实施途径来丰富、完善。最终,高校应通过深化教学改革,让钢琴教学适应高校发展的需要,所培养出的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者:肖盈 单位:河北外国语学院

高校钢琴教学篇3

钢琴教学在高等音乐院校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建立对于音乐知识的基本认知,并提升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可以说,要让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得到提升,钢琴教学是必不可少的[1]。然而在我国的音乐教学当中,钢琴教学虽然发挥着应有的作用,而且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改革,也获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依然面临着种种问题,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因此,高校的钢琴教学仍然需要不断的改进教学策略,教学内容也需要升级、完善和补充,让其能更加适应当前的高校音乐教学实践。

一、高校钢琴教学开展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

我国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高素质和全面发展型的音乐人才。这就要求高等院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要注重对学生全面音乐素质的培养[2]。高校必须要明白一点,钢琴教学并不仅仅是对学生演奏技巧的训练,最根本的是要借助钢琴课程,培养学生对音乐美的体验,提升音乐综合能力。在高等音乐院校当中,无论哪一种音乐专业,钢琴课程都是必不可少的,有的专业会作为学生的必修课,有的则作为选修课。这门课程让学生通过对经典音乐作品的演奏学习,认识到作品富含的音乐知识,使得自我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获得全方位的发展,因此在高等院校的音乐教学当中,拥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钢琴教学一般都是由教师教、学生学,这种单一化的教学模式虽然能够对学生进行基础的音乐教学,但是却没有适应当前教学模式的改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发挥,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这不但阻碍了学生对音乐的向往力和想象力,对音乐教学而言是极其不利甚至是灾难性的。因此,高等音乐院校的钢琴教学模式必须要变革,让学生发挥自我的想象能力,提高学生对于钢琴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在此必须要注意的是,这种变革并非是要完全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之上,进行进一步的创新、完善和提升。最重要的就是要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和手段,去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并且让学生不再只局限于在钢琴课堂上进行学习,而在课下也积极的学习演奏,从而为自我的音乐发展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二、高校钢琴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方法

为了更好地改革与创新钢琴教学,提高钢琴教学效率,促进学生钢琴学习水平的提升,高校应该改革、完善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多元文化理念,丰富钢琴教学的内容,深入挖掘教学方法,加以创新,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根据学生差异选择教学重点,打造严谨、科学的钢琴教学评价体系。下面,笔者分别从这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改革、完善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钢琴课程当中,教师都是处于主动的地位,而学生处在被动的地位,通常都是由教师进行演奏,学生听,然后再让学生各自独立练习,学生练习会了这个曲目,就算完成了教学目标。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往往会造成这样的结果,学生虽然听了老师的弹奏,但在自己进行练习时,根本难以掌握其中的关键技巧,尽管经过不断的练习能够熟练的弹奏曲目,但对于曲目内容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因此学生自己的演奏虽然没有错误,但却根本难以表达出曲目要传递的情感。要使得这种单一的、机械的教学方式得到改观,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不断的摸索新的方法[3]。例如,教师可以在学生对曲目熟练之后,让学生进行双人演奏。学生在和搭档进行双人演奏时,会感受到对方的节奏,同时也能够很快的发现自己在演奏过程当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演奏结束之后,双方也会对对方所出现的技巧或节奏问题进行指正。而后,教师对二人的演奏进行评价,并且指出各自的问题所在。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高效地发现自己的问题。这种教学模式还可以升级为三人演奏、多人演奏。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效果来不断的调整教学模式,让课堂上的教学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除了在教学课堂上对教学方法进行完善之外,教师还要学会利用院校提供的各种平台。例如,可以借助学校的演奏会、音乐比赛等各种形式,编排一些多人同奏的节目,让学生在节目的编排、演出当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并由教师进行适时指导,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水平。

(二)树立多元文化理念,丰富钢琴教学的内容

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当中的钢琴教学课程,在内容的选择上比较模式化,一般都是巴赫、德彪西等人的作品,这些大师级的作品固然十分经典,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于作品的鉴赏能力,但却也造成了教学内容的单一化[4]。所以在教学内容当中,教师要注重多选择一些更加丰富的作品,如拉莫、李斯特、柴可夫斯基、拉威尔等人的作品。更为重要的是,还要注重从中国的钢琴作品当中去选取教学内容。虽然中国的作品并没有西方传统作品那么具备经典特征,但是这些作品的选入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对于我国音乐文化的认同感,并且让学生对在不同文化背景之下创作出的钢琴作品有所认知,充分的去理解东西方音乐的不同。除了在钢琴教学内容当中进行丰富和创新之外,还要多开设欣赏类的课程,让学生多了解全球范围之内的各个国家和民族的经典钢琴作品。同时,钢琴内容的教学还应该增加一些更加丰富的文本内容,例如经典作品作者的人生经历以及文化背景等,以便于学生能够在这个基础上了明白作品的创作历程,体会到作品当中所要传达的情感。这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5]。

(三)深入挖掘教学方法,加以创新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深入的发掘、探究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并对之进行创新,从而帮助提升教学效率。第一,教学方法要尽量的多元化。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并且根据每位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不要拘泥于某种单一的形式,例如可以将分层次练习法、小组互助合作法、学生自主学习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有机结合,可在课堂上将学生分成小组,同时在小组内部对学生进行分层管理,在具体教学中,要以学生面对的问题为教学出发点。总之,在教学实施当中,教师必须要灵活、有效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第二,创造多种多样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典作品的内容。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经典钢琴作品的兴趣点,并且让其能够真正的体验到经典作品所要传达的各种情感,并让学生将这种情感体验运用到自己的练习当中,更好的完成对作品的演绎,提升自我对作品的鉴赏能力[6]。第三,采用探究式教学法,以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为出发点,让学生对作品进行练习、演绎之后,再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而后让学生表达出对作品的理解观点,此时教师再给予相应的指导,给学生讲解更多相关知识内容,让学生学会发散思维。第四,将教学课堂搬到日常生活当中。如可以通过建立各种比赛、演出平台,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亲身参与到对节目的编排和演出当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到钢琴作品的魅力,并且在实践当中提升自我的演奏技能以及对作品的感悟力。第五,采用体验式教学法。为了使学生学习钢琴能够更加高效,教师可以采用体验式教学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与作品产生情感共鸣,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满足学生认知规律[7]。总之,教学方法的不断发掘,是教师在实践过程当中将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相互结合的过程,这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当中不断的去进行摸索和探究,以寻找到最为适应自我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根据学生差异选择教学重点

教师在实施钢琴教学的过程当中,要在课堂上建设互动化的课堂氛围。互动化的课堂氛围能够帮助教师更快的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且也能让学生及时认识到自我的问题所在,并获得教师的正确的指导,无论从哪一个方面而言,都是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的。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还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各个方面的考察,要了解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化,要明白每一个学生身上所带有的各自不同的优点和缺点,在充分了解这些内容的基础之上,去进行有针对化的教学,才能让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化是不可避免的,是客观存在的,一定要去正面的去应对这些差异化,而不能消极的抱怨和不作为。如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就罔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化,盲目提升或降低教学难度,这是绝对不可取的。例如,教师在进行经典曲目演奏教学当中,首先就要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四个组别。分组的依据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学生对于现有知识和技巧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是学生对于此次教学内容感兴趣的程度,两点缺一不可。在一组当中,就要包括那些学习能力较强、并且学习意愿度也高的学生。二组则要包括有一定学习能力同时对学习内容也有一定有兴趣的学生。三组包括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差,对学习的兴趣度也不高。四组的学生则属于对学习内容完全不感兴趣,或者学习基础很差的学生。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组别之后,教师要为各组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对一组的学生,要提高教学目标,强化其演奏能力的训练,让其能够对作品进行完美的演绎,并且能够表达出自我的情感和特点,而且在技巧上无懈可击。而对于三组、四组的学生,教学目标应当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的演奏技巧,并对作品的情感有一定的理解,而且能较为完整的演奏作品。让学生练习的时候,教师要给予相应的指导,对于基础较差但提升较快的学生要及时为其更换组别,让其加入到更优秀的学生行列当中,促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相应提升。

(五)打造严谨、科学的钢琴教学评价体系

传统的高校钢琴教学评价是单一的、结果性的,对于学生钢琴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也不利于学生钢琴学习的整体评价。正确、合理、严谨的评价系统,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为此,在钢琴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发挥好评价的重要作用,以此来反向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8]。这种评价机制必须具备多元化的性质,不能是单一的、片面的、机械化的。首先,最重要的评价依然要由教师进行。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不能仅限于学生的演奏技巧这个角度,而是要从技巧、鉴赏、知识储备等多方面进行点评。其次,要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能对自我学习进行全面复盘,认识、找到自己在钢琴课程当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并且能在教师的指导之下改正,是利于学生自我发展的。再者,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式评价也必不可少。这种评价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在课下进行,教师要鼓励学生对同学、搭档进行批评和指正,也要鼓励学生接受这种批评和指正,以便于学生提高自我的学习能力[9]。此外,家长对学生的评价也要纳入评价系统,这些评价主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能让学生获得认同感,激发学生的上进心。需要注意的是,评价时间也不要仅限于期中、期末考试,而是要随时随地的进行。教师可以通过设定课堂小结、每周小结、每月小结等各种评价时机,让学生及时的对自我的学习状态有准确的认知。结语高校钢琴教学开展教育改革具有非常关键的意义,因此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和体会探讨了高校钢琴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方法。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钢琴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的学情也有很大的变化,因此高校钢琴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也是十分必要的[10]。高校应该积极反思钢琴教学现状,与时俱进,创新与改革钢琴教学模式与方法,推动高校音乐艺术道路的发展,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一定艺术素养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倩楠.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校钢琴教学改革探讨[J].戏剧之家,2022(30):175-177.

[2]张杰.基于教学改革的高校音乐教育钢琴教学模式探析[J].戏剧之家,2022(24):187-189.

[3]孔德文.高校钢琴教学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创新研究[J].当代音乐,2022(01):53-55.

[4]王劭心.素质教育理念下的高校钢琴教学改革策略探讨[J].当代音乐,2021(12):49-51.

[5]邱林.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钢琴教学改革策略研究[J].时代报告(奔流),2021(10):138-139.

[6]周沁林.高校钢琴教学改革现状及对策研究[J].艺术大观,2021(25):113-114.

[7]何茜.基于体验式教学法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实践分析[J].大学,2021(52):91-93.

[8]更藏吉.浅谈钢琴教学模式在高校的改革与创新[J].音乐生活,2021(08):87-90.

[9]崔莹莹.多元化背景下高校钢琴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戏剧之家,2021(21):90-91.

[10]刘婧.新时代高校钢琴教学创新路径探索——评《创新理念视阈下的钢琴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22(10):113.

作者:颜彦 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