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篇大数据下图书馆发展探讨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在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理念、服务内容、服务模式等有了全新的变化,必须创新传统服务思路,在做好基础性业务基础上深化创新服务,在持续性发展中实现增值服务,实时为各层次师生提供“个性化、多样化、智能化”等服务,全面提升各阶段管理发展能力与效益。
一、以大数据技术为核心,增强服务核心竞争力
在管理发展过程中,高职院校必须与时俱进,深入把握大数据内涵、特征、优势等,结合图书馆各方面现状,以大数据技术为核心,实现服务创新以及可持续发展,增强服务核心竞争力。高职院校要多层次巧用大数据技术,动态化、规范化管理图书馆日常运行中信息资源获取、处理等,构建符合大数据时代发展要求的信息资源体系与服务机制,从根本上促进图书馆创新发展,促使图书馆运行中海量信息资源得到高效应用,日渐增强服务核心竞争力。在此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在立足自身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大数据技术为核心,不断拓宽图书馆管理发展中信息资源获取渠道,促使馆藏资源日渐丰富化、多样化,围绕师生图书资源搜索频率以及图书资源利用情况,优化图书资源挖掘、推送等多项工作,满足大数据时代下读者对图书资源的新要求。此外,高职要落实“以人为本”服务理念,随时搜集、整理各方面信息数据,通过多样化路径深层次了解师生阅读需求,不断创新各阶段制定的服务与发展方案,优化利用大数据技术,在网络作用下动态化指导各层次师生快速检索文献等,实时为其提供高效服务,呈现大数据技术优势作用的同时最大化提升图书馆服务核心竞争力,为实现持续性发展提供可靠支撑力量。
二、创新图书馆服务模式,构建动态数据资源网络体系
(一)创新图书馆服务模式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创新图书馆服务方法至关重要。高职院校要从不同层次入手科学把握大数据环境具体特点,优化创新传统单一而滞后的服务模式,实现高质量图书馆服务的同时满足全体师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客观需求。在此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服务与发展方面面临的挑战,在优化利用计量分析、理论归纳等方法基础上综合分析图书馆服务影响因素,以全体师生为核心,创新图书馆服务模式,落实大数据理念的同时提升图书馆服务价值。在此基础上,高职院校要巧用复杂化的大数据分析技术以及相关工具,在高层次挖掘、有效跟踪的基础上更新海量的图书馆信息资源,科学转变传统“点对点、线对点”的图书馆服务模式,高效应用一体化服务模式,深化调整图书馆日常服务内容,促使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服务模式与内容深度融合,提高图书馆服务整体质量与发展水平。
(二)构建动态化数据资源网络体系
高职院校要将大数据技术灵活应用到图书馆日常运行各环节,科学构建动态化的数据资源网络体系,深层次创新图书馆服务与发展。高职院校要科学构建并完善网络数字资源库,在整合资源、数据库等多层面服务基础上深化图书馆信息资源采集、整理等环节,实现“一站式”文献检索,师生只需要借助某一检索窗口便可检索图书馆所有资源,促使海量的文献资源得到高层次利用,满足师生集成化以及一体化图书馆服务需求。在此基础上,高职院校要在构建动态化数据资源网络体系中针对性应用大数据技术,科学设置阅读论坛等,增进师生之间以及和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互动、交流,便于馆员随时深入了解各层次师生日常阅读爱好、阅读频率等,动态化精准把握师生借阅记录、文献搜索方式等,不断完善开展服务工作。同时,高职院校要在动态化数据资源网络体系建设中科学整合图书馆管理发展优势资源,有效建设基于大数据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随时转化大数据下产生的海量信息资源,以电子图书的形式呈现出来,强化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在共享过程中不断挖掘图书资源潜在价值,提高高层次图书服务。
三、集多种服务于一体,打造特色图书馆
在大数据时代下,高职院校要站在长远的角度准确定位图书馆发展方向,在整合利用大数据关键性技术过程中高层面创新图书馆服务以及发展,集“智能化、个性化、多样化”多种服务于一体,打造特色图书馆。在此过程中,高职院校要随时了解师生阅读需求的同时挖掘潜在阅读人群,不断完善并升级图书馆网络服务平台,包括相关的配套服务设施,满足师生智能化图书服务需求。同时,高职院校要以师生阅读需求为出发点,进行个性化图书推荐,满足师生对纸质以及电子图书的客观需求,可以在大数据平台下深入挖掘、分析多方面师生阅读信息数据,在完善内部藏书、服务制度体系等基础上向其提供多元化服务,不断深化一体化服务模式,打造特色图书馆的同时呈现其服务与发展新高度。
四、结语
在复杂多变网络环境下,要科学剖析大数据时代作用下高职院校图书馆面临的新任务、新问题、新情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学院图书馆服务创新与发展新路径,不但可以促进并引导教师和学生进入大数据时代,而且能够让师生在图书馆使用最先进的智能化系统从而感受大数据时代阅读模式,促进师生养成阅读好习惯。总而言之,做好学院图书馆服务创新以及发展工作,向学院师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以便更好的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
作者:张喜伟 单位: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大数据下图书馆发展篇2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广泛存在于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中的大数据,正以极其霸道的方式迅速渗透到各行业、各领域以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在大数据环境的影响下,也逐渐向着即时化、数字化、广泛化等方向发展。而图书馆一直以来作为信息服务机构,必然要为适应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变革在服务用户方面做出相应的改进与创新。
1全面进入大数据时代
1.1大数据的特点
大数据是指无法再可承受的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来适应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IBM提出了大数据的5V大特征,即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Veracity(真实性)。①大数据最显著地一个特征就是“大”,其数据规模十分庞大,网络数据信息更是每时每刻都在产生并积累。对于这些海量的数据信息就需要快速做出分类、筛选、储存等处理,因此,大数据的另一个特征就是———高速。②大数据并不只是具有简单普通的数据类型,其多样性体现在方方面面,它会以各种结构、类型和方式出现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③大数据还处于一个发展中的阶段,除去现在已经体现的价值外,还有许多潜在价值需要人们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发掘。另外,数据信息都能够准确的反映客观事实,其真实性不容置疑。
1.2大数据时代迎来的机遇
面对不断增长累积的数据,如何更好地筛选处理并对它们进行有效的利用,是高职院校图书馆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通过大数据时代所提出的理念、工具与方法,我们便可以更加有效地提取数据,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利用价值。利用大数据技术还能够改善高职院校图书馆传统的网络结构,在原有的模式下进行升级改造,优化整个图书馆系统。另外,大数据还能够在技术上为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能力及质量的提升给予足够的支持,为未来开展用户个性化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整体上提升图书馆的智能化及科技水平,使图书馆焕发出新的活力。
1.3大数据时代面临的挑战
我们在享受着大数据带来的快捷与便利的同时也应当注意到其局限的一方面。我们通常所应用大数据技术最核心的一项功能便是预测。大数据预测是基于对过去已知数据信息的深入研究与分析,通过一定的推理,作出合理的预测,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但是不要忘记,预测的前提是获得过去的数据,并且数据的可使用性也有待确定。高职院校图书馆想要通过大数据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就必然面临着泄露用户信息的风险。如果信息泄露,就将会为用户的隐私带来极大的威胁。另外,高职院校想要加快图书馆的智能化,就应当同时着手培养图书管理员的综合信息素质,增强图书管理员们处理应对数据的能力,这样才能管理好不断向智能化发展的图书馆并在图书馆全面应用大数据技术。
2大数据时代图书馆应对措施
2.1促进并引导用户进入大数据时代,体验新型阅读模式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尤其是各类新兴电子产品的出现,人们某些传统的阅读方式与习惯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改变。像“快餐式阅读”,“微阅读”等一系列阅读方式的出现,就恰好印证了这一现象。这种方便快捷的新型阅读模式必将会影响到传统图书馆用户量的维持与增长。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不但应当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还要成为大数据技术忠实的簇拥者。高职院校需要在图书馆构建完善的大数据网络,促进并引导用户进入大数据时代,让用户能够在图书馆使用最先进的智能化系统,感受新型阅读模式,从而带给用户全新的体验。
2.2加强图书馆数据资源的建设,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多数高职院校图书馆都普遍存在着如下的现象:尽管馆藏资源极其丰富,但是对于这些海量的纸质信息资料,图书馆大多没有做到及时进行有序的规划整理和淘汰老旧无用的资源,也未能实现足够详细系统的分类并对图书馆所缺乏的资料有明确的了解和补充计划。同时,对于电子档案的建立不够完善,更不用说拥有完整的电子信息资源。所以,高职院校图书馆要尽快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双管齐下,通过对其进行更新和升级,来加强图书馆数据资源的建设,建立健全完整的电子信息资源库和自动化智能管理系统,以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
2.3创新服务模式,提高信息服务能力
在传统的服务模式中,图书馆总是扮演着被动的角色,一直静静地矗立在一旁等待着人们走近它,使用它,而图书管理员一直以来也总是以服务人员的形象出现在大众面前。但是自从进入大数据时代,我们发现图书馆的职能并不仅限于此。图书馆及其管理人员也可以主动走向用户,感受他们的需要,为他们提供帮助。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图书馆对待传统服务模式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原有传统服务模式的基础上对其加以创新与改进,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用户的需求为出发点,增强高职院校图书馆对于大数据整体的把握,进而提高整个图书馆的综合信息服务能力,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优质服务。
3大数据时代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3.1充分整合利用图书馆资源,为用户开辟数字阅读通道
如何更加有效的利用丰富的图书馆资源,是高职院校图书馆目前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因为只有完成对图书馆全部信息资源的收集记录、整理分析以及更新补充,充分整合利用图书馆资源,才能实现对图书馆电子数据资源的建设,从而高效地完成对信息的获取和利用,提高图书馆的使用价值。图书馆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通过为每一位用户建立独立的账号,创建该高职院校独有的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为用户开辟数字阅读通道。无论是线下体验还是线上浏览,目的都是能够让每一位用户体验到这种便捷的阅读方式,相当于为用户打造一个全新的免费阅读平台,不但拥有定时更新的海量资源并且随时随地都能够让用户更加方便快捷地开启他们的阅读之旅。
3.2更新强化检索系统,加强数据管理
为确保打造智能化图书馆,就必须拥有足够强大的技术支持。原有的检索方式比较简单,也不够人性化,无法精确地筛选出用户所需要的资料。因此,更新强化检索系统必不可少。这样做不但能够更加明确用户的需求,大大缩短检索需要的时间,还能够整合记录用户搜索历史并根据用户需要及时反馈给图书馆工作人员,使工作人员了解用户需求偏好,为用户做出有效的推荐。另外,高职院校图书馆要特别重视用户信息资料的安全性。①图书馆必须要加强数据管理,时刻维护图书馆网络系统的安全与稳定。②图书馆管理人员也要坚守良好的职业道德,尊重用户个人隐私,做好保密工作。总之,一定要尽最大努力保障用户隐私不被泄露。
3.3借助网络平台,实现推送服务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网络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人们也逐渐适应与习惯使用网络或借助网络的帮助。基于这种形式与现象,高职院校图书馆也应提出相应的举措。借助各种网络平台(例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开展推送咨询服务。用户不但可以通过这些网络平台接收每日阅读推荐,发现自己喜欢的书籍,还可以通过向后台发送关键词获取。在将来进一步实现图书馆智能化之后,发送用户个人账号,甚至可以获取针对用户个人阅读偏好的书籍推荐以及为用户制定的个人阅读计划。当然,用户也可以提出自己对于图书馆改进的建议或者意见。该方法将会使用户增加阅读量,促进其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让更多的人爱上阅读,也是图书馆发展创新的主要目的之一。
4结束语
面对高速发展的大数据,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能够清晰地看到大数据在图书馆应用方面发展前景的广阔,才能及时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同时,高职院校图书馆也要认识到大数据还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图书馆想要继续跟上其脚步,就要积极加强大数据在图书馆的应用,不断总结错误吸取教训;不断改进不足;不断创新,从而使图书馆开启崭新的篇章,带领图书馆真正进入大数据时代。
作者:王俊丽 单位: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大数据下图书馆发展篇3
微信、微博、QQ等新媒体以智能手机、电子阅读器、平板电脑等信息载体,让信息传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大数据时代下,双向、主动的信息推送方式取代了单向、被动的传统信息传播方式,使得信息的传播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便捷性与互动性得以更一步加强。在大数据浪潮的推动下,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依靠传统印刷读物获取知识信息的“读者”越来越少,电子阅读成为了读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1],据第12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阅读方式接触率为58.1%,比2013年上升了8.0个百分点;51.8%的成年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手机阅读增幅明显[2]。我国图书馆服务也在跟随时代的步伐不断地发展变化,如“上海图书馆、苏州图书馆、厦门图书馆等相继推出了手机图书馆服务;国家数字图书馆于2008年推出‘掌上国图’移动服务”等[3];而高职图书馆的服务也不再是简单地提供图书馆藏与阅读的传统服务,更多的是适应学生的阅读方式转变的需求,发展新媒体服务,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查阅各种书籍信息,并能享受图文并茂、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介的阅读方式等。本文从实际情况出发,在全面解读高职图书馆发展现状的前提下,深入分析了高职图书馆发展新媒体服务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新媒体服务的发展方向。
1新媒体在高职图书馆服务中应用的必要性
1.1传统高职图书馆服务中存在的不足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高职图书馆的服务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信息需求,存在开放时间局限、馆藏空间受限、图书资源更新缓慢、重要资料查阅困难等不足之处。
1.1.1重收藏轻服务
传统高职图书馆中,管理人员的重点是将相关文献收集整理,而后才实现借阅服务。传统的高职图书馆以藏书的规模与种类作为评判的标准。虽然,现今传统高职图书馆在口号上要重视学生的阅读需求,满足读者的需求,“用户至上”“读者第一”,但是鉴于传统高职图书馆自身的特点,其针对学生借阅的实用性服务功能未能完全得到开发,重收藏轻服务成为其服务的基本模式。
1.1.2开放时间局限明显
高职图书馆的开放时间是有一定的限制,一周中会有1天或半天的休馆时间,用于图书资料的整理;一天中开馆时间都有限制,一般为早上8:30至晚上22:00,期间12:00———14:00部分馆藏不开放;此外,寒暑假期间,随着全校师生放假,图书馆也会关闭,不接受借阅服务。因此,高校图书馆总的开放时间局限明显,阻碍了学生查阅的方便性与积极性。
1.1.3馆藏空间受限
图书馆藏空间较少,学生阅读空间不够等问题一直以来让传统高职图书馆备受诟病。在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束缚下,学生查阅书籍要亲自到图书馆找纸质藏书,因此图书馆的空间分为图书馆馆藏、学生阅读空间、以及办公地方三大部分。因此,随着每年图书购买量的增加,以及学生阅读空间的不断扩大,图书馆藏空间越来越有限。
1.1.4图书资源更新缓慢
传统高职图书馆的纸质藏书以购买、接受捐助方式作为主要的来源。由于现今时代发展速度较快,各专业知识的信息更新也在不断地加速,但传统高职图书馆每年购买一次书籍的更新速度远落后于专业知识的更新速度;此外,由于高校每年用于图书购买的预算资金有限,且纸质图书的购买价格较高,致使每次的图书购买数量有限,书籍更新不能覆盖全校各专业。
1.1.5重要图书资料查阅困难
纸质图书存在自然老化现象,重要图书的保存十分困难,因此传统高职图书馆在一般情况下不开放重要图书资料的查阅,以减缓图书的自然老化。因此读者如要查阅重要的图书资料,则需要繁琐的程序才能查阅;对于尤其重要的图书资料,查阅的可能性则更低,甚至会没法查阅。
1.2新媒体在高职图书馆服务中应用的必要性
1.2.1符合大数据时代发展的需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量大、数据处理速度快、时效短等成为了信息传播的时代特征,以馆藏资源为生存方式的传统高职图书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此外,现今大部分的读者开始慢慢地接受电子阅读,数字阅读方式将成为未来主流的阅读方式。因此,将具有即时性、便利性、交互性的新媒体注入到传统高职图书馆服务中,发展图书馆的新媒体服务,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方式与丰富的电子图书资源,符合大数据时代发展的需要。
1.2.2迎合大学生阅读方式改变的需要
“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4],我国网民的数量不断增长,而高职学生几乎全部是网民。网络发展的变化,使得学生的阅读方式发生重要的变化。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等都成为了学生阅读的常用工具,微信、微博、QQ等新媒体成为学生接收信息的重要媒介。因此,高职图书馆发展新媒体服务是迎合大学生阅读方式的改变。
1.2.3满足学生不同阅读需求的需要
单纯文字性的阅读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在微信、微博、QQ等新媒体的推动下,学生的阅读需求已经向图文并茂、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发展。因此,高职图书馆发展新媒体服务,购买最新的电子图书、教育视频、图书网站服务,以及将现有的图书资源转化为电子图书,建立图书馆电子资源数据库,让学生随时随地阅读不同呈现形式的图书资源,满足学生不同的阅读需求。
1.2.4实现图书资源最大化利用的需要
高职图书馆发展新媒体服务,将现有的全部纸藏图书转化为电子图书,建立电子数据库,让全部馆藏资源均为被服务对象查阅;此外,与校外图书馆的电子数据库对接,实现不同高校图书馆间电子资源和馆藏资源的共享,以实现图书资源最大化的利用。
2新媒体在高职图书馆服务应用中的优势
2.1信息获取便捷的优势
学生对固定图书信息的需求并不具有恒常的持久性,阅读的信息均随着内部与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发生变化。微信、微博、QQ等新媒体能够突破传统媒体的时间、空间的限制缺陷,把相关信息及时传播到世界各地。新媒体可让读者的信息需求即时传递给图书馆,不受时空的限制,学生用户无论在何时何地表达其欲望,图书馆均会为及时作出相关的回应,给其提供对应的服务,满足学生不断变化的信息需求。
2.2受众广泛的优势
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在高职学生中甚为流行,特别是智能手机几乎是每个高职学生人手一台。智能手机使用量的增加,让以智能移动设备为载体的电子阅读在学生中越来越流行,并逐渐形成高校学生的一种习惯性行为。高校学生利用手机等移动设备登录图书馆的资源数据库,即可下载相关的图书、杂志、报纸等资料进行阅读。因此,高职图书馆发展新媒体服务,建立电子图书资源数据库,让全校师生可随时随地访问数据库下载或阅读图书资源;此外,让学生关注学校的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微博,使其成为图书馆新媒体服务的受众。
2.3实时互动交流的优势
高度的交互性是新媒体最为显著的时代特性,用户在交流中产生的思想可进行即时地相互传达。微信、微博、QQ等新媒体已经突破了传统媒体单向传播的功能局限,使得在同一时间内多个不同的参与主体实现互动式的即时交流。新媒体的互动交流优势,可以让图书馆实时实地与学生进行交流,解决学生的需要;此外,学生遇到相关的问题也不需要跑去图书馆进行人工咨询,只要登录微信/QQ等即可进行咨询。
2.4使用成本低廉的优势
大数据下新媒体服务均是利用网络传输的形式,因为在网络基础设施已经基本具备的背景下搭建图书馆新媒体服务,图书馆只需要在软件设计或网站开发是付出一部分费用即可实现,学生与高校在使用的过程中均不用付出较大的成本,因此该服务具有使用成本低廉的优势。此外,图书馆在新媒体服务中,学生接触的是电子图书资源,购买的价格比纸质图书便宜得多,且几乎不花费任何的资料保存费用。
3大数据时代下高职图书馆新媒体服务的发展方向
3.1构建个人阅读信息系统
高职图书馆在新生入学之时即构建学生个人的阅读信息系统,学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享受图书馆的新媒体移动服务,让其通过移动设备即可登陆个人的图书信息系统、查询个人借阅图书情况、查询书籍、了解新书、图书借阅预约、缴纳图书借阅过期欠款等,甚至提供个性化订阅服务等。此外,图书馆可往学生的个人阅读信息系统推送相关的最新信息。同步信息推送是指信息咨询单位用一定的技术标准或协议,从网络信息源或信息供应商处获取信息,并向用户发送的新型信息传播方式,用户即时能接收相关信息[5]。构建个人阅读信息系统后,图书馆有最新的书籍信息、开闭馆信息、讲座信息等均可推送给学生;同时可依据学生的阅读爱好,给学生推荐最新的相关电子图书。
3.2提供全方位的新媒体信息服务
全方位的新媒体信息服务可提供图文并茂、音频、视频等丰富的媒体资源,改变图书信息传递与交流的效率和质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开展服务,解决传统图书信息接收的不对称性与无效率,提供多元化的阅读内容与形式。此外,4G网络及校园wifi的普及使得图书馆手机新媒体服务成为了可能,学生可通过移动终端进行图书、视频资源的浏览,为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带来无限的可能,使得图书信息的获得与提取更加便捷与深入,比单一枯燥的文字资源有着先天的优势。
3.3开发网络互动阅读平台
网络互动阅读平台的实质是虚拟参考咨询,由众多成员组成的分布式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网络,可以集中各自优势为一体,综合运用图书馆的馆藏与电子资源,满足读者的各种文献信息需求[6]。建立图书馆官方微信、微博、QQ、微信公众平台等,实现即时咨询的服务功能,学生与图书馆公众号、相关管理人员等通过微信、微博互粉,建立讨论组,邀请全校学生参与相关的讨论,开发网络互动阅读平台,有助于加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信息沟通。
3.4大力发展移动信息检索功能
现今快速发展的移动搜索与互联网的融合,让学生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登陆图书馆移动服务进行信息查询成为了现实。高职图书馆大力发展移动信息检索功能,可让学生利用手机即可查询馆藏资源、图书借阅期、图书在架位置、图书数字资源等,为学生的图书阅读提供了极大的便捷。
3.5培养新型的网络化管理人才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要求高职图书馆的人才素质要进一步提高,向网络化管理人才发展。在法国,现代图书馆员被称为“信息馆员”,除要掌握基本的业务知识外,还需要具有“计算机技术、信息检索与加工技术、网络技术”[7]。因此,高职图书馆要对现有图书馆员提供完整的信息化管理培训,熟悉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操作,提高图书馆的网络化管理水平以及新媒体服务水平。
3.6打造区域性的图书资源共享平台
打造区域性的图书资源共享平台是为了解决电子信息资源数量的急剧增长以及读者对电子资源的无限需求与电子资源共享服务对电子资源载体有限的收集和处理能力之间的矛盾[8]。图书资源共享平台的建立首先是将纸藏文献转化成电子文献,建立图书馆网络大数据,通过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方式打造区域性的图书资源共享平台,让学生随时随地可通过网络、移动终端等查阅不同高职院校的馆藏、电子资源、多媒体资源等。
参考文献:
[1]傅云霞.图书馆传统阅读服务推广策略[J].图书馆学刊,2015(2):95-98.
[2]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12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EB/OL].(2015-04-20)[2015-10-25].
[3]王志彦,涂寓.浅谈新媒体服务在图书馆中的应用[J].图书情报论坛,2013(6):48-50.
[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年中国社交类应用用户行为研究报告[EB/OL].(2014-07-02)[2015-09-09].
[5]张文彦.新媒体在图书馆服务推广中的应用[J].图书馆杂志,2007(6):19-21.
[6]吕贤达,高天凤.网络环境下数据挖掘技术在特色数字资源推广信息服务中的应用[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76-78.
[7]宋心波.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新思路新对策[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2(4):45-47.
[8]王家莲.信息化视域下高职图书馆的困境与路径[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4(2):100-102.
作者:陈哲 单位: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