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时间:2022-12-15 16:03:13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篇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篇1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升,我国的旅游产业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旅游来提升其生活层次从而获得更高层面的生活享受。这种现象对于我国的旅游行业而言,既是一种非常好的机遇,更是一种严峻的挑战。旅游行业属于服务产业,旅游行业的发展有赖于高质量的服务,归根结底,旅游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人才。对于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旅游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其就业机会,却也对该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旅游管理专业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基于社会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特点,该专业必须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大胆改革创新。

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近年来,我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日趋成熟,人才培养模式也在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在随时进行调整。目前,我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主要是为各旅行社、景区、酒店等旅游相关企业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管理型旅游人才。显而易见,该专业的人才培养重点放在学生的职业素养以及能力两个方面,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对该专业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然而,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也在推动着旅游业前进的步伐,旅游产业现在处于转型期。为此,这也给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首先,该专业需要在人才培养定位方面进行调整和提升,因为社会需要复合型旅游人才;其次,该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相当强的创新创业能力,这也是时代发展的需求;第三,该专业人才的技能还需要进步提升和加强。

二、我国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落后

虽然,我国一直在大力进行教育改革,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具有根深蒂固的影响。现在,我国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仍然使用陈旧的教学模式,也就是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只是课堂上的知识接收器,坐等教师将知识嚼烂喂给学生,然后在考前死记硬背以应付考试。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完全无法得到发挥,各方面的能力和素养也无法得到有效培养。这种模式最多只能培养出高分低能的无用型人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对学生的素养和能力都具有较高要求的专业,它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具有管理意识,同时还要具备优秀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另外,现在是网络时代,学生还必须掌握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很明显,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无法帮助学生培养出这些能力的。枯燥的教学内容,呆板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课堂完全提不起兴趣,不过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学习,相关的能力以及素养方面完全得不到培养,将来毕业后也很难胜任社会上的工作。

(二)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课程设置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合理的课程设置能够明显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反之,若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生的学习质量也会大受影响,很多能力也得不到有效发展。然而,我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现在就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的严重问题。第一,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实训课的课时量较少,这样的课程设置导致学生虽然学了一大堆理论知识,碰到实际问题,却完全不知道如何处理,只会纸上谈兵,能力方面没有得到提升。第二,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也无法充分显示专业的方向性,更不用说有模块化的课程体系。所以,课程设置完全脱离了旅游行业的岗位需求,导致学生毕业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适应相关部门的工作。第三,课程设置过于随意,专业课和基础课混为一谈,既不考虑市场需求,也不考虑岗位特性,课程设置完全不具有科学性。

(三)教师团队力量薄弱

随着旅游行业的飞速发展,我国对于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为此,很多高职院校都设有旅游管理专业。然而,该专业的教师缺口较大。直到现在,该专业的师资队伍仍然显得过于单薄,建设的速度非常慢,专业素质较为低下,这主要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第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过于年轻化,显得极不成熟;第二,许多教师甚至是由该专业的一些毕业生来担任的,一毕业就担任该专业的教师,完全没有任何经验;第三,由于该专业教师缺口较大,为此,有不少教师是由别的专业的教师转过来的,这些教师既缺乏旅游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也缺乏实践经验,在教学的时候往往都是照本宣科。第四,该专业教师学历较低,没有专业带头教师,该专业的优秀教师更是少之又少,教师团队的力量非常薄弱。

(四)培养考核过于单一

现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考核也存在一系列问题,缺乏科学而严谨的考核体系,尤其是考核方式过于单一。首先,该专业考试的方式存在单一性。很多学校在考核的时候,一般都是使用“期末成绩+平时成绩”这种传统的考核机制,这样的考核机制过于宽泛,缺乏针对性,对所有学生的考核都采用一刀切的形式,完全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也未能考虑到实训课、实践课,只重视理论考试,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其次,考核主体过于单一。目前,教师是该专业考核的主体,考试时只看学生的成绩,丝毫不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不会结合学生自评以及实习单位对学生的评价进行考核。毫无疑问,这样的考核是极其不科学的。比如有的学生可能理论成绩非常差,但是实践能力却相当强,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若仅仅依据教师的考核,这样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因此大受打击。

三、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策略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确存在一系列问题,导致该专业的学生走上社会后,很难适应社会的需求,各方面的能力和素养都显得不足。为此,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势在必行。下文主要介绍了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些创新策略。

(一)在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

如今,我国教育改革的力度越来越大,倡导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主观能动性。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应当积极使用这种教学方式,对原来传统的教学方式动手术,转换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积极采用各种先进而高效的教学方式,比如像团队项目法、互动式教学等等,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并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效率也更高。旅游对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一个话题,学生也不例外,教师只要学会放手,将课堂交给学生,鼓励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然会激发学生对于该专业的学习兴趣,学生也会在其中品尝道学习的乐趣,其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大提升。

(二)优化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在教学方式上进行改革创新,就一定要做好课程设置的优化。首先,课程设置方面一定要注意理论课和实训课合理分配,不可过于偏重理论课,要重视学生实际能力的锻炼;其次,课程设置应当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旅游管理专业比较特殊。为此,学校在进行该专业课程设置的时候一定要有针对性,考虑该专业的特殊性,充分了解社会需求。最后,针对该专业,学校一定要划分好专业课和基础课,重点突出,目标明确。完美的课程设置是学生学习质量的有效保障,所以课程设置应当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素养为指导。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校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例如,学校可以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和企业一起培养人才,建设课程;学校在课程设置里面安排学生进行旅游管理上机训练等等。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的引领者。所以,要想提升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学校一定要建设好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提升该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高职院校可以定期组织该专业教师进行学习培训,或者送教师出去学习优秀的教学经验以及旅游专业知识;后者,学校还可和旅游企业合作,让教师到旅游单位学习、考察,增强自身对于日益变化的旅游行业的了解;另外,学校还可聘请旅游管理方面相关的专家或者学者担任学校的客座教师,或者是作为专业带头人,以加强教师团队的力量。唯有优秀的教师团队才能培养出优秀的高质量人才。

(四)建设科学的考核体系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一贯采用传统的考核方式,也就是对所有学生进行期末考核,同时加上平时的成绩,这种考核方式非常简单,却过于笼统和片面,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严重打击很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旅游管理专业重在培养多种类型的学生,很显然,考核方式也应该具有多样性和针对性,而且考核不能只看分数,还要考核学生的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不同类型的学生考核的重点也应当有所不同。例如,对于专项服务型学生的考核,除了基础理论知识的考核外,还要重点考核学生的服务技能;对于技术技能型学生的考核,学校考核时一定要结合学生平时的实训以及技能方面的考核。所以,考核必须具有针对性,重点突出,千万不能采取“一刀切”的形式,更不能只重理论,不重实践。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性相当强,学校在考核时应当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实操考核,使考核具有实效性,而不是形式主义。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急需大量的优秀旅游管理人才,对人才各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必须在教学方式上进行改革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能力,从而使学生成长为真正有益于社会的优秀人才。

作者:黄乐艳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篇2

在众多职业教育模式中,现代学徒是一种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它借助于校企合作的实施基础,围绕学徒制的培养核心,以课程为纽带引导学校、企业共同参与到实际教学中来。这一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知识与能力相分离、教学场所和工作情景各不同的教学局面,改变了传统的发展趋势,使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更加全面。

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价值意义

早在2015年8月5日,教育部办公厅就正式发布了《关于公布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的通知》,公布了165家单位作为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其中涉及旅游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达到了70余所,这也标志着我国对现代学徒制的探索进入了实质性阶段。从旅游管理的专业技术能力上,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融入追求一种思路的拓展,通过改进人才教育模式,以更加开放、多元的教学途径,实现对高职旅游教育的锻炼和思考。在传统的旅游管理专业培养中,主要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学生难以感受到真实工作环境下所带来的实践教学。这一问题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实践热情,因此存在着较多的发展瓶颈。而借助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对于企业、学校、学生三方来说,会实现共同的“价值共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大大降低了高职教育推进成本,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加高效的教育蜕变。另一方面,现代学徒制人才的培养鼓励学生进入顶岗学习、企业实践阶段,使企业对于员工的接纳程度普遍较高。也促使高职学校的发展路径路程沿着特色化的方向前进。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中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问题

1.制度保障缺失

当前,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与旅游管理专业的融合尚不紧密。教育职能部门对于这一教学模式的支持和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围绕旅游企业制定统一的学徒培训教育标准。教育部门对于职业教育的引领较为表面,在完成培训知识技能水平中,尚未达到较高的水准。尤其是在职业教学监管、教学条件保障、教育成果的评估上,尚未出台规范的行业标准,导致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在高职教育中的融入面临阻碍。

2.改革程度不深

从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革新上看,无论是在教学形式、师资力量还是制度激励上,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首先,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仍然以理论授课为主,选用的教材较为单一。从师资力量上看,教师的师资来源比较复杂,整体素质有嗲加强。从人才市场上看,旅游企业对于高素质全方位人才的渴求更加迫切,但是职业人才的整体推进依然面临瓶颈。

3.角色转换消极

高职院校参与旅游企业的人才培养大多都是短期用工,而并非长期培养,现代学徒制人才的培养需要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一特点导致旅游企业对学徒制的人才培养不够关注,对这一教育模式的反应十分冷淡。另一方面,旅游学生在学习前景、就业选择的考虑上,不愿意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培养,在角色的转换上较为困难。一些学生认为自己的努力会成为企业的“廉价劳动力”,因此在处理职业工作、人事关系处理上,不愿意去尝试和拼搏,甚至出现了抵触、逃避等想法。

三、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中强化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际应用

1.探究专业教学,完善制度保障

要想实现高职院校旅游管理和现代学徒制人才的契合,首先要确保的就是现代学徒制人才教育的高效性,教师要以坚实的制度保障,推进旅游企业在招工制度、合作旅游企业上的资质标准。要通过专业的资质认定方法,组织学生进入企业之中进行专业测评,以“老带新、全帮扶”的过程,加深学徒制的可操作性。校企双方要围绕学徒培养的科学性,以指导意见、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的三方认定,使职业学生能够获得相应的制度保障。在资金保障的过程中,学校要为企业“学徒制”培训工作的实施提供资金支持。对于一些具体的学习项目,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培训和指导经费,使学生能够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来自学习的教育保障。学校要根据用人企业对聘用人员的各项要求,设计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深入调研研究旅游市场发展前景的基础上,实现职业院校和旅游企业的有效对接。就培养方案的研制、教学模式的塑造、实习基地的建立塑造教育共识,确保高职学生毕业之后都能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

2.丰富教学模式,深化实践教学

在对现代学徒人才实施拓展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学院和企业以齐心协力,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完成专业理论知识和岗位实习。尤其是要结合学生的专业、课程情况,设计“八学期、六阶段”的时间操作和理论学习,在“工学结合”的教育路径之下,实现对学生旅游专业技能的整体提升。例如,郑州市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了进一步完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制度,学院与郑州方特旅游度假区、南阳森林半岛假日酒店搭建专业的合作平台,根据旅游业淡旺季的形势,组织学生在企业进行“旺季进企淡季进校”的教育模式,将学生根据人数,分为不同的组别,然后由企业资深员工作为“师父”,带领学生完成一线实习,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使学生能够在技术骨干的带动下,形成言传身教的学习氛围,以此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而从企业方面上看,通过运用实践教学、激励教学、合作教学等不同的形势,使单一的职业教育变得更加多样,让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同时具备学生、员工的双重角色,实现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全新拓展。

3.设定培养目标,增进教育考核

对于旅游相关人才的培养,教师要结合现代学徒制专业的实际情况,设计科学的教育目标。要通过循序渐进的发展途径,实施分阶段进行的教育方法,开展职业教学。第一,教师要发扬“学徒”制人才培养的目标层次,组织学生首先通过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更加专业严谨的理论知识。第二,在理论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对于专业规范、专业技巧进行实践拓展。第三,要让学生能够养成随机应变的能力,增进学生对于旅游行业工作的热情。第四,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和其他旅游企业的团队文化之中,使学生能够具备较强的旅游服务能力,最终将自己塑造成为满足旅游工作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同时,这一阶段推进还需要进行科学的考核,整个考核的过程可以由企业的指导师傅完成。师傅们应该根据学生分配岗位的不同,进行相应的技能服务和测评,最终形成课程实习+企业鉴定+作业成果的综合测评模式。以此提高学生对于企业岗位培训的认识和工作素质的优化,

四、总结

从我国目前旅游管理专业的整体效果上看,学徒制人才的培养直接面临着制度保障缺失、企业支持度低、校企合作不紧密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高职旅游管理工作的开展,严重阻碍了教育的深化发展。综上所述,为了进一步提升现代学徒制人才的培养成效,教师要积极开拓多项职业教育模式,通过以职业实践能力为主、理论知识拓展为辅的教育模式,辅助“校企联合”“工学交替”等模式,实现对高职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塑造。使现代学徒制人才的培养模式贯穿于招生、培养、就业等一系列的环节之中,全面增进高职教育人才的培养和塑造。

作者:吴娜 单位: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篇3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校企深度合作,由校内任课老师和校外师傅联合指导,对高职学生开展以技能培养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1],“校企合作招生、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安排指导教师、共同管理”是其显著特点[2]。高职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知识应用技能,让他们毕业后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需要。而现代学徒制正好契合这种目标和要求,将其用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具有可行性与必要性[3]。目前,许多高职院校也结合自身实际,密切与企业合作,推动现代学徒制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增进与九江市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的合作,采用“双主体”(DoubleSubject)、“双身份”(DoubleStatus)、“双本位”(DoubleStandard)、“双选择”(DoubleSelect)的“4DS”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且效果良好。

1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不足

现代学徒制的实践应用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有限。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践中尚存在以下不足:

1)企业参与的主动性不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运行中,高职院校普遍积极地寻求与企业进行合作,以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技能,但部分企业参与的主动性不强,对现代学徒制缺乏了解,未能与高职院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此外在校企合作中,企业需提供实训场所,对实习学生进行指导、管理和考评,但收益并不乐观。由于合作时没有明确权利义务,学生毕业后往往会离开实训企业另谋出路,导致企业未能获得预期收益,挫伤了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2)学习实训时间安排不合理。为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需要,现代学徒制强调理论学习和企业实训相结合。但目前高职院校对理论学习和企业实训的时间安排不科学,缺乏合理规划,或者与企业的合作不紧密,实习实训基地较少,难以有效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知识应用水平,最终也制约了现代学徒制作用的充分发挥。

3)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有待提高。现代学徒制强调校企合作,共同招生,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加强人才培养全过程管理。因此,密切校企合作,根据就业市场需要和人才培养目标,合理设置教学课程是必要的。但部分高职院校没有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制定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安排教学计划[4],这样不仅降低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而且可能导致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不相适应,难以增强学生对工作岗位的适应性。

4)学生的就业意向与企业需求不相符合。现代学徒制强调“招生即招工、入学即入厂”,但受工作性质影响,部分学生毕业后不愿意从事旅游管理工作。部分高职学生在学徒期间通过对旅游相关工作的进一步了解,发现理想与现实存在一定差距,就业意向与企业需求不相符合,甚至产生排斥心理,毕业时解除所签订的合同,不愿意到企业上班。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影响现代学徒制运行,还容易降低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制约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效果提升。

2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实践

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改进现代学徒制运行中的不足,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密切与九江市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合作,采用“双主体”(DoubleSubject)、“双身份”(DoubleStatus)、“双本位”(DoubleStandard)、“双选择”(DoubleSelect)的“4DS”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该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见图1。

2.1精选合作单位,实现企业与学校的“双主体”育人

“双主体”指的是高职院校与合作企业。现代学徒制强调校企合作育人,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合作招生,共同实施教学计划,共同选拔优秀指导老师,共同加强人才培养全过程管理[5]。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在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中,注重精选合作单位,与本地区实力较强、影响力较大的九江市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合作招生,共同开展师资队伍选拔和培训,共同加强人才培养管理,实现企业与学校的“双主体”育人。明确规定,采用现代学徒制模式培养的学生毕业时,合作企业可优于其他企业先进行招聘,从而大大激发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主动性,为校企合作的稳定、顺利进行创造条件。

2.2科学安排理论学习和实训时间,重塑学生和学徒的“双身份”

“双身份”指的是学生和学徒双重身份。现代学徒制强调招生即招工,学生兼具学生和学徒双重身份,主要训练模式有“先学后训”“学训交替”两种。前者强调高职院校主导作用,先招生再招工,学生先在学校学习一年半理论知识,到旅游公司实训半年,再到学校学习半年理论,再实训。后者强调招生与招工同步,理论学习和实训交替进行,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每个学期都安排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校的理论学习任务和在旅游公司的实训任务。根据教学进度计划,合理调整理论学习和实习实训比例,让学生既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又拥有较强的旅游管理实践技能,从而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需要[6]。此外,不管是“先学后训”还是“学训交替”,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都具有学生和学徒的“双身份”。总之,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学校是学生身份,而在旅游公司则是学徒身份。通过实训和锻炼,从旅游公司获得学徒岗位,高职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将来工作需要。

2.3注重工匠精神培养,开发以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双本位”课程

“双本位”指的是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随着旅游管理行业的发展,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为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为广大旅客提供满意服务,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以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职业品质为核心的工匠精神培养,加强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职业品质教育。为促进该目标实现,推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顺利进行,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密切与九江市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开发以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双本位”课程,主要包括基础课、专业课、社会实践、专业实践、选修课、第二课堂、创新创业等模块(见图2)。基础课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英语、大学计算机基础、体育、形势与政策等。专业课主要包括旅游概论、旅游法规、旅游心理学、旅游地理、导游基础知识、导游业务、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饭店经营管理、旅游英语、客源国概况等。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主要包括专项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调查、礼仪与形体训练、景观导游、景点见习等。第二课堂主要包括导游模拟实训、旅游管理实践、旅游公司顶岗实习。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此外,九江职业技术学院还开设旅游文化概述、旅游摄影、茶艺、餐饮管理、秘书实务、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等选修课程,培育出“旅游公司高效运行”“优秀导游服务团队”“旅游贴心服务小卫士”等实践项目,从而将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有机结合,提升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增强学生对工作岗位的适应性。

2.4提供多元化就业岗位,实现学生就业和企业招聘的“双选择”

“双选择”主要是指学生就业和企业招聘的“双向选择”。“4DS”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就业和企业招聘打造“双选择”通道,这样既能较好地解决学生就业难题,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率,同时还能破解旅游公司人才招聘困局,让旅游公司招聘到优秀人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岗位主要有前台部门和后台岗位,其中前台部门包括导游、旅游英语翻译等,后台岗位包括旅游公司客服、人力资源管理等。“双选择”还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创造条件。例如,优秀毕业生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后,可成为旅游公司基层管理人员,甚至有到国内外知名旅游公司进修、访问、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如图1所示),有利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和个人职业发展。为确保“4DS”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得到落实,学校需要与企业密切合作,构建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认真组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参加岗位实习,让学生熟悉工作流程,增强岗位适应性;完善管理制度,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满足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需要;选拔优秀指导老师,负责对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监督与管理,重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过程的考核与技能鉴定,以确保人才培养效果。

3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效果

实践情况表明,“4DS”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了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且效果良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岗位适应性。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通过合理设置教学内容,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提高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工作岗位适应性。通过与用人单位的交流得知,学生工作岗位适应期缩短,动手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强,能胜任旅游管理工作岗位需要。

2)提高了学生的“三证书”通过率和就业率。2019年6月旅游管理专业47名学生毕业,其中35名获得毕业证书、职业培训证书、导游证“三证书”,学生的“三证书”通过率达74.46%,较往年有明显上升,在江西省同类院校中也位居前列。获得“三证书”的学生都符合九江市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人才招聘需要,全部对口就业,学生就业率提高。

3)改善了教学环境,推动了学校科研工作的发展。采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密切了校企合作,增进了学校和企业的相互联系,而且还丰富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学校的教学软件和硬件设施得到升级,教学环境得到改善,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创造了良好条件。此外,还推动了学校科研工作的发展,2019年6月,学校有3项相关研究成果被评为江西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

4结语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采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毕业生就业率,还有利于加强学生实践锻炼,改善教学环境,推动学校科研工作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要紧跟时代发展要求和就业市场需要,重视现代学徒制应用,密切与企业合作,科学安排理论学习和实训教学时间,完善课程设置,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就业岗位,同时,增进与企业合作,构建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此外,任课老师也要提高自身综合技能,创新教学评价方式,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评价,以推动现代学徒制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得到更好的应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对工作岗位的适应性,也为整个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洪世勇.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创新[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5):30-33.

[2]孟英伟.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行现代学徒制探究[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6):114-115.

[3]林红梅,史洪.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构建探析[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16-20.

[4]林晓敏.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隐性知识体系的构建[J].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7(3):95-98.

[5]濮德锁,林红明.现代学徒制下校企课程对接的实践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7(2):50-54.

[6]曾艳.现代学徒制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应用研究[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5):22-26.

作者:叶青 单位:九江职业技术学院财会金融学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