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篇民间舞蹈教学研究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民间舞蹈教学篇1
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要求,而且创新能力对于大学生成长尤为重要,有利于为学生将来学习和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一、高校民间舞蹈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价值
高校民间舞蹈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助于转变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在高校民间舞蹈的传统教学中,过于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和舞蹈技能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没有突出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特征,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和教育,从而导致高校民间舞蹈教学出现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不高的问题。民间舞蹈教学中包含丰富多样的理论知识和舞蹈技能,通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也能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和舞蹈技能的正确理解,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学习主体,提升高校民间舞蹈教学工作质量,进而达到高校民间舞蹈教学与时俱进的发展目标。第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新时期背景下,现代社会所需的人才是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高校民间舞蹈教学要想培养出时代所需的高素质人才,需要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工作的重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有感性的认识和理性的支撑,还要具有前进发展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进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这对提升高校民间舞蹈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高校民间舞蹈教学更为注重学生舞蹈技能、文化素养的培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传统的舞蹈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言传身教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快速地了解基础知识和基本动作技能。虽然这种教育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的舞蹈学习水平,但是长此以往,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学生掌握的舞蹈知识技能具有局限性。因此,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和多元学习的意识,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性能力,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提升学生的舞蹈学习能力和水平。
二、高校民间舞蹈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现状
高校民间舞蹈教学中针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工作仍存在不少问题,而且忽略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多高校民间舞蹈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其中,高校民间舞蹈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民间舞蹈教学体系不完善。随着高校教育教学不断改革,也给高校民间舞蹈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机遇,很多高校纷纷采用优化民间舞蹈教学工作体系、民间舞蹈教学管理课程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教师的教学能力。但是在部分高校民间舞蹈教学中,仍然存在民间舞蹈教学体系不完善、忽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所开设的民间舞蹈课程,主要以理论知识讲解、舞蹈专业技能培养为主。在落实因材施教教育原则,发展学生个性化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加上高校民间舞蹈教师需要教授的学生较多,进而在学生个性化能力培养和因材施教方面面临教学压力,从而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产生不利影响。第二,民间舞蹈教学方式相对落后。在传统教学观念影响下,部分高校民间舞蹈教学仍然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在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新的教学方式过程中存在问题和不足。未能结合多媒体教学方式、小组合作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充分将学生带入高校民间舞蹈的多元化教学中,通常是以教师为主导,向学生讲授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学习内容。此外,高校民间舞蹈教学还存在师生之间互动效果差、互动教学环节缺失等问题,这些都是制约和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第三,民间舞蹈教学队伍不完善。为充分发挥高校民间舞蹈教师的教学引导作用和组织作用,高校还需要建设一支教学经验丰富、舞蹈教学能力强的专业化师资队伍,进而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高校存在民间舞蹈教学师资队伍不完善的问题,甚至部分高校还存在专业民间舞蹈教师匮乏的状况,难以有效地提升高校民间舞蹈教学水平以及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此外,如果缺乏民间舞蹈教学的师资力量,也会给高校民间舞蹈教学教师带来教学方面的压力。囿于时间和精力,教师很难与学生之间进行良好的互动和交流,难以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进行全面了解,最终造成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效果不佳,还会制约和影响高校民间舞蹈教学工作的创新发展。所以,针对上述问题,完善高校民间舞蹈教学工作体系、方式、师资队伍,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当前高校民间舞蹈教学改革需要考虑和探索的主要问题。
三、高校民间舞蹈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优化民间舞蹈教学的体系
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需要优化民间舞蹈教学的工作体系。当前高校在民间舞蹈教学中,仍然存在民间舞蹈教学体系不完善的问题,主要沿用传统的民间舞蹈教学体系、教材等,给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工作带来了不利影响。在优化民间舞蹈教学体系时,高校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社会对于民间舞蹈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工作要求,构建完善的民间舞蹈教学工作体系,并采用重新编写民间舞蹈教材等方式,整理与选编区域性民间舞蹈教材,进而有利于凸显高校民间舞蹈的地域特色,培养学生区域性民族舞蹈创新能力和学习素养。这方面,云南某艺术学院的民间舞蹈教学工作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在民间舞蹈教学体系和教材的优化中,不仅包含针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彝族、苗族、哈尼族的云南少数民族舞蹈教学内容,还涵盖很多与区域性优秀曲目、舞蹈相关的教学内容,极大地整合了本地区的民间舞蹈教学资源,进而也为培养学生民间舞蹈学习的创新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优化民间舞蹈教学体系期间,高校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民族舞蹈专业技能的教育,还要根据学生学习的能力和特点,开展针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专业知识讲解的选修课程以及实践教学活动等,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更好地应用到民间舞蹈的实际表演和创新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创新民间舞蹈教学的方式
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创新高校民间舞蹈教学的方式。良好的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最能体现教学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型特征,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舞蹈能力。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民间舞蹈教学方式有机融合,利用多媒体得天独厚的教学优势,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民族舞蹈的教学内容。同时,结合多媒体技术开展民间舞蹈教学工作,也能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民间舞蹈教学的知识内容,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并通过对视频分析、对专业技术动作的分析,正确掌握民间舞蹈的学习内容和专业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互动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中,结合多媒体视频和教学课件进行自主学习,这样也能激发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潜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正确认知和理解,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记忆。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法,让学生在学习民间舞蹈的过程中,加强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互动交流能力。
(三)建设民间舞蹈教学队伍
新时期背景下,学校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师资队伍之间的竞争。为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还需要高校建设民间舞蹈教学的师资队伍,通过师资队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舞蹈素养,进而推动舞蹈学科的深层次发展,充分发挥舞蹈教师的潜能和育人能力。高校可以聘请国内民间舞蹈研究专家兼任民间舞蹈教学的教师,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培养。同时,整合高校民间舞蹈教师的骨干教师资源,构建具有多重创新能力的教学团队,合理参与到学生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中。高校需要组织开展民间舞蹈学术研究与交流活动,也可以通过举办名家讲座、表演与比赛活动,强化教师的理论水平,让教师在多元化学习和互动交流中,提升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在教学中积极投入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工作中,促进高校民间舞蹈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水平的提升。
四、结语
高校民间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需要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并通过对民间舞蹈教学体系、教学方式、教学队伍的优化工作,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让学生能够在高校民间舞蹈教学中,提升文化素养及学习能力,感受民间舞蹈的学习乐趣,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就业提供保障。
作者:王芊 单位:陇东学院 音乐学院
民间舞蹈教学篇2
民间舞蹈是一个区域或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播载体,不同种类的民间舞蹈代表着不同的风土人情、民间文化与宗教信仰。而在我国的历史进程中,民间舞蹈也处于持续的发展与衍变之中,进而形成极具地域特色与文化特色的舞蹈形式。因此,高等院校在开展舞蹈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应该在探索民间舞蹈内在文化的基础之上,展现出相应的文化特征与文化内涵,实现对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为民间舞蹈的流传提供保障。
一、高校舞蹈教学传承民间舞蹈文化的意义及现状
舞蹈是一门强调空间与时间共存的独特艺术形式,其不仅能够展现出来某一地域或某一民族的风土人情、民间文化与宗教信仰,还能够展示出来相应的地域特色与文化特色。民间舞蹈被誉为文化灵魂,能够为区域或民族之间的沟通架设起桥梁,并可促进民间文化的传承。当前,民间舞蹈的发展与传承具有两种形式。一是某一区域的群众自发形成舞蹈组织,旨在对民间舞蹈及其内在文化进行传承。二是各类学校以教学为目标,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意在扩大民间舞蹈及其文化的普及面。不过,从实际的开展效果来看,这两种舞蹈传承形式均将民间舞蹈的风格、技法与韵味作为发展重点,而忽视了对于舞蹈文化内涵与文化价值的挖掘,忽略了对舞蹈文化素养的探索,为民间舞蹈及其内在文化的发展设置了一定的门槛。
二、高校舞蹈教学在传承民间舞蹈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在传承风土人情方面
因为时代差异、地区差异或民族差异等因素,民间舞蹈展现出不同的风格。但有些高等院校在开展民间舞蹈教学时,却很少向学生介绍舞蹈当中蕴含的时代特征、区域特征与民族特征,导致舞蹈教学不能有效地传承风土人情,无法使学生充分了解民间舞蹈中的文化内核,仅将舞蹈风格或技法作为教学重点,进而影响了学生对于舞蹈内涵的认知与理解。
2.在舞蹈服饰认知方面
舞蹈是一种传播文化的载体,而舞蹈服饰作为体现舞蹈内在文化与内在价值的介质,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舞蹈的艺术张力。因此,高校舞蹈教师应该结合地域特色、宗教特色与民族特色,对民间舞蹈服饰进行解读。但是,许多教师在教授舞蹈技法时,对于学生的着装情况并不关注,直至学生登台演出时,才要求其穿上相应的舞蹈服饰。这就导致学生对于舞蹈文化与舞蹈服饰的认知不够深刻,使舞蹈教学浮于表面,未能体现出舞蹈及其服饰的文化价值。
3.在传承舞蹈内在情感方面
目前,有些教师将教学的重点集中于舞蹈技法或技艺上面,而忽视了对于舞蹈内在情感的表现,导致学生忽略了舞蹈的核心思想。这种情况极易导致学生无法体会民间舞蹈的内在情感,不能够产生“恰到好处”的艺术张力与艺术表现力。因此,高校舞蹈教师应该加强情感熏染与引导,使学生在练习舞蹈技艺的同时,体会舞蹈的文化与情感,进而“恰如其分”地展现舞蹈内在的文化。
4.在传承舞蹈文化价值方面
由于部分高校教师在进行民间舞蹈教学时,存在极为强烈的“速成”心理,将迅速提升学生舞蹈技法作为教学目标,而忽略了对于舞蹈文化的推行,致使学生对于相应的文化价值缺乏足够认知。因此,高等院校在开展民间舞蹈教学的同时,可立足于推行舞蹈文化价值与内涵,提升学生的舞蹈技法与技能,为其提升舞蹈技艺夯实基础。
三、高校舞蹈教学传承民间舞蹈文化的有效策略
1.挖掘文化内涵,开展民间舞蹈教学
高校教师应秉承着挖掘民间舞蹈文化内涵的原则,使民间舞蹈教学工作回归到“舞蹈本位”上,以明确学生的学习与练习方向。同时,教师还应突出舞蹈文化教学的地位,使学生的动作尺度、面部表情与舞蹈的文化内涵充分结合,以突显舞蹈文化的推广意义。以“农乐舞”为例,这一舞蹈不仅能够展示出朝鲜族传统舞蹈的技艺,还能够展现出朝鲜族群众赞美劳动,歌颂丰收的文化内涵。因此,在开展“农乐舞”教学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为学生充分展现出舞蹈中的内涵与价值提供保障。
2.解读文化特征,升华民间舞蹈价值
民间舞蹈风格、技法与韵味的形成,主要是受地域文化特征、宗教特征或民族文化特征的影响。因此,在开展舞蹈教学工作时,舞蹈教师应以解读民间舞蹈的文化特征、宗教形式或文化属性为基础,为学生创设具有地域色彩、宗教特色或民族色彩的舞蹈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贴近民间舞蹈内涵的氛围中进行舞蹈技法与技艺的学习,从而升华民间舞蹈的价值。
3.依托文化属性,开设舞蹈服饰认知课
舞蹈服饰是体现民间舞蹈内在文化与内在价值的重要媒介,因此,对于舞蹈服饰的穿着与选择在民间舞蹈教学工作中具有极高的意义。基于此,高等院校在开展民间舞蹈教学的同时,还可开设相关的民间舞蹈服饰介绍课程,提升学生对于舞蹈服饰的辨识能力,同时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与知识储备水平,进而使学生对于各种民间舞蹈风格、舞蹈类型自己舞蹈文化有深入的了解,最终实现其艺术表现力与艺术张力的提升。
4.基于文化价值,创设舞蹈文化培育体系
舞蹈的“灵魂”即其中的“文化价值”,因此,深入挖掘舞蹈的文化价值,并体会舞蹈的文化内涵,便是展现舞蹈“灵魂”的最好方式。而高等院校教师在开展民间舞蹈教学的同时,应该创设舞蹈文化培育体系,推动学生去探索民间舞蹈的文化价值与文化内涵,使学生在舞蹈技艺与舞蹈技法的练习之中,感受民间舞蹈的内在情感与内在文化,从而帮助学生将民间舞蹈的“灵魂”展现出来,进而将舞蹈的文化价值体现出来,为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提供保障。
5.结合文化信仰,设立舞蹈内在情感的解读平台
文化信仰是某一群体或某一民族的精神依托,也是具有地域特色民间舞蹈文化价值的重要体现。而民间舞蹈作为全世界共通的文化形式与艺术载体,其中所蕴含的文化信仰与文化精髓,是学生领悟民间舞蹈核心文化并传扬民间舞蹈的关键性因素。因此,高等院校在开展民间舞蹈教学工作的同时,应该结合文化信仰,设立民间舞蹈内在情感的解读平台,为学生理解并感受其中的文化价值提供更多机会。并且,高校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学习民间舞蹈的文化价值与文化意义,使学生能够提升舞蹈的文化表现力,进而使观众感同身受,为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添砖加瓦。
四、结语
综上所述,民间舞蹈教学工作应该回归到“舞蹈本位”上去,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解读其中的文化特征,依托其中的文化属性,开展民间舞蹈技法与舞蹈技巧的教学活动。同时,高校教师还应该基于文化价值,结合文化信仰,创设民间舞蹈文化解读与培育体系,为学生能够领悟民间舞蹈内在文化、展现出民间舞蹈艺术张力,进而传承并发扬民间舞蹈文化夯实基础。
作者:朱颖 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民间舞蹈教学篇3
近年来,我国教育政策在不断地改革和不断地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地提高,因此越来越多的民间艺术得到了重视和发展,而在一些高校中,对于民间舞艺术的传承并没有制定一个良好的策略。在高校中,学生单纯地认为民间舞传承在自身发展的道路上并没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高校所开展的民间舞教学仅仅是为了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并没有形成有效的教学方式,从而影响了民间舞在高校内的传播。高校应正视民间舞和现代舞的教学方式,二者相互补充、相互结合,从而形成新型的民间舞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提升传统文化认同感和审美能力。
一、帮助学生了解民间舞的艺术文化观念
在高校舞蹈教育过程中,首先应正视教学观念,同时教师要加强自身的舞蹈理论学习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对于舞蹈艺术的认识。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有效地讲解民间舞传承和发展之间的联系,民间舞的发展是依靠传统文化作为枢纽,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通过舞蹈的方式表现出来。当下民间舞的发展受到了多方面的制约和阻碍,高校要帮助学生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去正确对待民间舞的发展,要让学生感受到民间舞的艺术内涵和文化特点,从传承的角度让学生主动承担起发展民间舞的艺术责任。高校在舞蹈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正视民间舞的艺术发展和文化传统,同时要围绕民间舞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调整。发展与民间舞相关的艺术传统理论,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营造民间舞传承的环境氛围,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传统文化带来的魅力和影响。高校民间舞的艺术发展可根据自身的情况和自身所在地区的特色进行创新。高校要参与民间舞艺术团体的发展建设,寻找和邀请一些传统民间舞领域的教师来帮助高校更好地梳理民间舞艺术发展的脉络。有必要的时候,可根据高校内的实际情况,邀请民间舞艺术团体参加高校内的艺术汇演,为学生带来直观的舞蹈震撼和舞蹈内容。高校民间舞教育中不能仅以传统的舞蹈理论为主,应结合相对应的实践理论为学生梳理民间舞传承发展的必要性。高校在发展民间舞的过程中要始终确保社会方面的群众关系,切实保障民间舞艺术的发展,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我国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地提升,社会各方面对于民间舞的认知有了明显的改观,要想真正地发挥民间舞的艺术作用,需要结合高校的教育,从根本上为民间舞的发展提供保障。高校应和社会达成有效的共识,并进行合作,以民间舞发展为基础,联合各方举办民间舞比赛,以比赛的方式影响更多的民众,提升民间舞在发展过程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实践改变社会群众排斥民间舞的现状,让大众感受到民间舞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冲击力和影响力,确保民间舞的传承和发展具有坚实的后盾。
二、创新民间舞教学模式
民间舞在发展过程中有着较为特殊的舞蹈教育体系。而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因为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导致民间舞教学在多数情况下会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生搬硬套,不能因个人实际需要而做出有效的调整,从而导致舞蹈教育形式的落后和舞蹈教育发展速度的缓慢。民间舞的发展和培训等都属于自身的教育体系,民间舞教师没有把握正确的教学模式和教育体系,在教学的过程中就会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来进行教学。多数情况下,民间舞教师会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来盲目地进行舞蹈教学,将舞蹈通过舞蹈展现的方式教授给学生,只是帮助学生做到舞蹈姿态的完善。而这种教学方式脱离了民间舞教学的基础要求,从根本上阻碍了民间舞的发展。缺少与民间舞相关的特色教学内容,偏离发展方向,最大限度地制约了民间舞教学的发展。据调查可知,多数情况下民间舞教学的教材会沿用传统的教材,这就导致教材理论的更新和舞蹈动作的展现并没有形成有效的系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会选择市面上现有的传统教材作为教学依据,力图有效地针对学生展开示范性教学,按照教材的顺序,将教材上的教学内容直接搬到实际教学过程中来,并没有加入自身的理解。更有甚者,在民间舞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前面做正确的动作示范,而身后的学生会根据教师的动作自由“创编”动作,学生的舞蹈动作是否到位教师并没有考虑,只在乎自身的“教学”进行。并且教师在融合舞蹈音乐的过程中并没有进行有效的音乐选择,通常是将当下较红的歌曲和劲爆的舞曲相互结合,很明显地将舞蹈和音乐分隔开了,并不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对于民间舞教学要妥善安排。高校可通过将现代舞的教学方式和民间舞的教学方式相互融合,形成理论和实践共同发展的舞蹈体系,从而为民间舞的发展提供保障。同时可组织学生定期观看民间舞视频,并让学生进行模仿,帮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将舞蹈和音乐相互融合,从而提升对民间舞的学习兴趣。高校民间舞教育要注重对于舞蹈教师观念的革新,舞蹈教师观念的与时俱进能够有效地帮助民间舞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专业的审美理念。高校应对舞蹈教师进行有效的选拔,有针对性地对民间舞教师进行培养,民间舞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内涵得到提升,能够从根本上对民间舞的发展现状带来极大的改善。民间舞的舞蹈教学并不能由其他舞种教师的兼任来保障,而是需要通过自身的挖掘和内在表现,为学生带来专业的教学方式和培训方法。不同民族有不同的舞蹈,要选择具有不同民族风情的教师,以体现地区之间的差异以及民族舞的独特性。例如,能歌善舞的游牧民族蒙古族,蒙古族的舞蹈相比于中原地区的舞蹈更加粗犷和奔放,通过最为直接的内心情感表达出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因此在民间舞教师的选择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发挥教师的专业优势。
三、拓展高校民间舞的艺术外延
民间舞的传承与发展,单靠高校自身犹如杯水车薪,需要高校和社会之间形成有效的联系,共同发展民间舞艺术。民间舞艺术来源于民众,应该更好地服务于民众,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帮助民间舞艺术进行传承与发展,配备相关的设施,从而提升民间舞艺术发展的实效性。而高校和社会之间的联系需要通过一定的枢纽作为连接,以缓解民间舞在当今舞蹈市场中的尴尬局面。高校在民间舞发展的基础上要与当地的民间艺术家和专业舞蹈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从而更好地保障高校民间舞发展与社会的紧密联系。陕北地区某高校在传承和发展民间舞艺术的过程中积攒的经验可供我们参考和借鉴。该高校将该地区特有的民间舞艺术进行收集整理和资源整合,将最具代表性的秧歌舞和安塞腰鼓融入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同时依靠教育部开展的舞蹈艺术活动,在高校之间相互宣传,从而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传统文化带来的幸福感。而在宣传之间,高校通过群众参与、群众指导以及群众欣赏等方式延伸民间舞文化,以帮助更多的学生,并积极听取民间艺术家和专业舞蹈人员的意见和建议。民间艺术家以大课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舞蹈理论,而专业舞蹈人员则通过小课的方式帮助学生纠正舞蹈姿势、规范舞蹈动作,通过周期性的训练,所取得的效果是十分喜人的。因此该高校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在高校发展民间舞的过程中,要结合群众和民间艺术家等社会力量,相互配合,从而保证民间舞艺术的扎根与成长。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宣传力量,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影响当地人民,正视民间舞,从而更好地发扬民间艺术文化。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发展民间舞的过程中,阻碍和制约是多方面的。单纯地依靠高校或政府是不长远的,既需要高校对于民间舞的传承和发展,又需要政府多方面的大力宣传和支持,更需要社会民众的广泛参与。三者相互联系、相互融合,形成传承和发展民间舞的高效文化模式,切实保证高校在发展过程中不受到过多社会因素的干扰和制约,同时帮助学生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以及提供更多的社会就业岗位。政府应多方面支持民间舞在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需要,只有多方面配合才能帮助民间舞艺术真正的从当下青黄不接的局面中走出来。
参考文献:
[1]郭珺.晋中民间舞在高校舞蹈教育中的传承和发展策略[J].黄河之声,2020,(03):161.
[2]左琼.论民间舞蹈与高校舞蹈教学的融合发展[J].北方音乐,2019,39(23):237+239.
[3]王晓静.传播民俗文化,展现独特魅力风采——高校舞蹈教学中民俗文化的渗透[J].戏剧之家,2019,(35):185.
[4]葛宗男.高校舞蹈教学传承东北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方法与路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91):265-266.
[5]周正.浅谈地方民间舞素材进入高校舞蹈课堂的问题及措施[J].北方音乐,2019,39(16):232-233.
[6]杨金莉.中国民族民间舞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戏剧之家,2019,(22):170-171.
作者:张珂 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敦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