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学前教育美术课程研究范文

时间:2022-12-12 14:57:52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篇学前教育美术课程研究范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学前教育美术课程研究范文

学前教育美术课程研究篇1

一、新形势下对课程思政的理解

1.课程思政的内涵

高职院校在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改革的同时,努力使学校各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步调保持一致,以达到协同发展的目的。把课程思政置于教育环节的重要位置,也成为了新时期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和传统思政教育相比,新时期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更加重视教育理念方面的突破与创新。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掌握课程思政的核心内容,再配合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深入挖掘高职各门课程中所蕴藏的思政内涵,以为后面融入课程思政打下基础。此外,落实课程思政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把当前我国各个阶段的教育进行系统性的分类,再把这些分类后的内容与课程思政相融合,这样做可以从根源上解决课程思政单一化、无趣化等问题,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2.新形势下实施课程思政的措施

课程思政可以对大学生群体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政治意识进行针对性的教育,通过课程思政可以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和观念,为国家与社会培养出具有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各类技术型人才。课程思政是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如果要在高职院校现有的课程教学内容之中融入课程思政,就要先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引导工作。首先,教师要确保每个参与课程学习的学生能够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同时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师还应响应国家政策与方针,在教学中积极做好学生的爱国、爱党教育,要让学生明白国家与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其次,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更重视个人思想的独立性和完整性,传统中一些落后的、陈旧的思想观念被时代所淘汰,高职院校可以把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思政之中,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守信、诚实、勇敢等品德,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今后的成长成才打下基础。最后,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理念,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通过启发的方式鼓励学生使用辩证思维对自己遇到的问题进行判断,这样做能使学生在今后遇到类似问题时迅速分析问题并找出应对的策略。

二、高职学前教育美术课程融入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

1.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比较狭隘

首先,有一部分高职学前教育美术课程教师对课程思政存在着一些误解,他们认为只要让学生掌握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等就算达成了教学目标和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想法是狭隘的。教师应当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人民服务和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人才。其次,由于课程思政含有大量的哲学思维,学生在学习一段时间之后,能够从理性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后期进行相应的反思和总结。最后,在进行课程思政时,要努力培养大学生爱党、爱国之情和民族责任意识。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师把课程思政片面地解读为纯粹的爱国教育,这就导致他们无法精准和有效地在高职学前教育美术课程融入课程思政。

2.课程思政结构不统一

有些高职院校学前教育美术课程教学活动是单独由某位教师完成的,完成的质量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没有对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进行深入反思和总结,长期下去其教学效果就可能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一部分高职院校还出现了一门课程由多位教师分工完成的现象,这些教师以分工的形式划分教学任务,但是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没有进行相应的调整和细化处理,于是会经常出现课程思政内容重复的现象。还有一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为了能够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就把课程思政内容以纯理论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灌输,学生只能够被迫接受,而这导致了学生在课程思政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负面情绪。

三、高职学前教育美术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方法

1.通过传统文化在高职学前教育美术课程融入课程思政

要想更好地在高职学前美术教育课程融入课程思政,就不能单一地沿用传统教学模式,这是因为传统教学模式无法保障高职学前美术教育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把一些课堂和教材以外的内容引入到课程教学之中,这样做既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又能够让学生在高职学前教育美术课程学习中潜移默化地领悟课程思政的内在价值。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民间文化积淀深厚,与美术有关的文化和作品也是相当多的,比如较为常见的就有风筝、剪纸、捏泥人,等等。以我国剪纸为例,我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剪纸作品不仅能给人们带来绝美的视觉享受,同时其还具有极高的文化传承价值,如“鱼跃荷塘”“三羊开泰”“玉兔捣药”等不仅富有民间文化意趣,同时还体现了我国古代先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景和辛勤劳动的精神风貌。教师开展剪纸教学时,可以先向学生进行简单的剪纸相关历史的介绍,然后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把课前精心准备的剪纸作品和一些基础的剪纸技法课件播放给学生。视频播放完之后教师分发给每个学生一把剪刀及剪纸材料,然后以“疫情斗争”为剪纸主题,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创作。学生短暂交流之后迅速做好小组内部分工,有的负责查找资料,有的负责描线构图,有的研究剪纸技法,等等,整个课堂氛围空前高涨。教师通过这种以传统剪纸艺术形式反映抗“疫”主题的教学活动,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一方面还把传统剪纸文化和课程思政相融合,为学生提供了课程思政与剪纸文化双重教育的良好环境。教师讲解线描画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不按照教材的要求选择儿童线描画或者动植物线描画,而是先把一些传统的民间文化元素引入进来,比如马勺脸谱。马勺脸谱是把一些神话故事里的人物,或者戏剧里的人物用彩绘的方式画在马勺上面,人们把这些绘制完成的马勺挂在厅堂居室,寓意着招纳幸福和财运。马勺脸谱的造型独特而且色彩艳丽,绘画线条粗犷而又不失细腻,表现出了劳动人民艰苦朴素、豪放又不失柔情的性格。除此之外,马勺脸谱在色彩的搭配和主题的设计上也有着独特的寓意,它不仅体现出了先民对生活的美好期许,还表现出了先民与恶劣自然环境抗争的英雄气概。随后学生设计和绘制马勺脸谱的时候,他们在感叹先民独特审美的同时,也被先民在恶劣环境下奋力拼博、努力奋斗的精神所深深感动。教师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更顺利地完成高职学前教育美术课程的教学任务,还能更好地在高职学前教育美术课程融入课程思政。

2.以时政为导向,把课程思政融入课堂

高职院校的学生身心正处于关键的形成阶段,他们对一些事物的看法和辨别能力相对比较弱,有一部分学生把个人注意力放在了对物质生活和精神享乐的追求上,对民生和时政不关心,任其发展下去会给学生的精神状态和长远发展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高职院校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政治觉悟和哲学思辨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了,若教师采取普通的语言劝导或硬性说服模式,无法有效地让学生接受和认可,甚至还可能会起反作用。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说教模式,把一些带有生活气息且与学生有一定关联性的时政引入课堂,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性分辨能力。教师在高职教育美术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过程中,可以把一些热门的时事内容引入课堂教学,这样做既可以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使学生主动地思考事件背后的原因与事件的目的。比如教师在讲解幼儿美术课程中色彩内容这部分时,在进行主题选择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引导与启发的方式,让学生选择一些具有纪念意义的事件作为主题并要求学生用画笔记录下来,这样做不仅可以起到了良好的教育宣传效果,同时还能够调动起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爱党、爱国意识,可谓是一举多得。

3.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渗透课程思政

为了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传统课堂一节课一般为45分钟,教师可以把前15分钟作为知识的分享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多元化的形式展现,而不用刻意地固定一个主题,教师可以将重心放在对学生进行名家艺术作品的分析及对艺术作品所使用手法的讨论上。比如教师在讲浮雕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把“2020年红军长征胜利84周年”引入课堂,随后教师还可以把2020年9月30日烈士纪念日作为话题,播放烈士纪念日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的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的视频,同时向学生讲解华表及其周边浮雕的艺术价值和浮雕图案所包含的深刻寓意。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一同缅怀革命先烈,弘扬英雄精神,学生在这一过程深深明白了自己所拥有的幸福是来之不易的。教师在使学生掌握浮雕艺术表现形式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四、结语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是新时期加强高校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新举措、新方向,从根本上回应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而要把课程思政顺利地融入高职学前教育美术课程教学,除了坚持科学、正确的教育发展观外,还需要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和改进。把课程思政与高职学前教育美术课程相融合,在提升学生美术课程学习质量的同时,还要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高职学前教育美术课程思政融入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方法与策略的选取与运用,以期能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作者:毛琼 左晓亚

学前教育美术课程研究篇2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文化修养的不断提升,广大群众越来越重视幼儿素质教育,尤其注重培养幼儿的绘画与手工能力,因此社会对学前美术教育人才有了大量需求,促使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普遍开设了美术课。该专业美术课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暴露出一系列问题,需要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背景与社会人才需求现状系统地审视和总结,以寻求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进而提升美术课教学质量。

一、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特征

1.美术专业知识的特征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主要是围绕着介绍、分析、训练美术知识而展开的,包括简笔画创作、设计与工艺技巧、中外美术作品赏析、幼儿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纸艺技法五个方面的内容。每一项内容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美术专业知识单元,如“简笔画创作”涉及简笔画理论知识、简笔画创作规律、动物简笔画练习、人物简笔画规律、人物头像练习、人物动态画法、简笔画线条与构图要求、常见物象的简笔画创作等。这些可以丰富学生的美术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美术创作技巧,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继而达到提高其美术综合素养的目标。不仅有助于学生以后就业,而且也是一名合格大学生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生活品质奠定了基础。

2.美术教学能力培养特征

与专业院校的美术课相比,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十分重视培养学生面向幼儿的美术教学能力,使其能够将所学的美术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幼教工作中,提高幼儿的美术认知、理解、审美及创作能力。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工作具有培养学生美术教学能力的特征,一是培养学生准确掌握幼儿美术发展不同阶段的特征,了解幼儿美术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过程;二是培养学生掌握绘画、手工、审美等教学方法,使其能够结合教学内容和幼儿的特征,灵活地设计美术教学方式,提高幼儿美术课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三是培养学生了解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原则和技巧,使其能够采取合理的交流方式,准确评价幼儿美术作品,激发幼儿学习美术的成就感与积极性,进一步加强美术教学活动。

3.课程教学实操性特征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无论是给学生传授美术专业知识,还是培养学生美术教学能力,都要注重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在教学中,既要加强理论知识的传授,又要更多地开展实操训练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美术创作、审美、教学的实操能力。如“纸艺”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认识纸艺的文化背景、历史发展过程、审美特征,继而引导学生掌握纸艺折叠、雕刻、剪切等方法,使其能够用纸艺来制作出动物、花卉、树木、建筑等作品,同时,还要进一步培养学生掌握纸艺的教学方法。学生必须在操作过程中深化对美术理论知识的认识,以及对美术教学的认识,主动提高自身实操能力,为将来顺利进行幼儿美术教育工作和提升个人生活品质打下良好的基础。“实操性”既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的基本特征,又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学方式,是提高美术课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关键所在。

二、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1.偏离学前教育专业背景

与专业院校的美术课或者是普通高校的公共美术课相比,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既重视培养学生的美术专业知识,又重视培养学生的幼儿美术教学能力,为其将来从事幼教工作奠定基础。当前,高职院校美术课教师大都肯定了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幼儿美术教学能力的课程目标,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弱化甚至是忽略了这方面的教学内容。首先,部分教师在简笔画创作、设计与工艺技巧、中外美术作品赏析教学过程中,以介绍美术知识、训练美术技巧为主,仅仅是轻描淡写地介绍各项内容的幼儿教学价值和方法。教师很少结合各项内容特征针对性地介绍幼儿教学的方法和技巧,更是很少创设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开展幼儿美术教学活动。其次,部分教师在“幼儿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教学过程中,大都停留在对幼儿美术教学原则、方法的说教上,形式简单,内容浅尝辄止,实操教学缺失严重。这显然弱化了学生的幼儿美术教学能力,不利于其未来就业。

2.重视技巧而忽视美术素养

简笔画、设计与工艺、中外美术作品、纸艺等,在形式上表现为绘画和手工技巧,而内在又暗含着特殊的文化内涵、审美理念、情感思想等。学生只有准确掌握这些多样化的内涵,才能拥有良好的艺术审美、情感体悟,以及思想表达方面的美术素养,然后通过特定技巧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同时,也能将这些技能用于幼儿美术教学工作之中,引导幼儿正确地进行美术欣赏与创作活动。当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师还存在着重视技巧而忽视学生美术素养的问题,用大量时间来培养学生简笔画、设计与工艺、纸艺的创作技巧,而很少系统、深入地介绍各个美术项目的文化内涵、审美理念、情感思想,将美术教学简单地理解为培养学生创作技巧,即便是在“中外美术作品欣赏”中,也仅仅是选择一些代表性作品进行简单讲解。这一方面会使学生创作的美术作品流于形式缺乏内涵和审美;另一方面也会造成学生美术思想、审美与情感素养不足的问题,继而影响到其个人修养的提升。

3.教学内容碎片化问题严重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虽然涉及简笔画创作、设计与工艺技巧、中外美术作品赏析、幼儿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纸艺技法这五项内容,但各项内容既自成一体,构成一个独立的知识单元,又相互关联,共同影响学生美术素养和幼教能力的提升。美术教师必须秉持培养学生美术知识和美术教学能力的双重目标,对教学方法进行整合,如此才能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当前,高职院校部分美术教学工作还表现出明显的内容碎片化问题,一方面是五项内容之间缺乏贯通,各项孤立教学,不利于学生的深入理解和贯通应用,存在着前面学习后面遗忘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各项内容内部存在着教学碎片化的情况。以“简笔画”为例,教师分别介绍了动物简笔画练习、人物简笔画规律、人物动态画法的创作技巧等,但无法进行整合性教学,导致学生虽掌握了单个技巧,却无法进行综合应用,不能创作出高质量的美术作品。四、提升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策略

1.设置“专业知识+教育训练”的课程教学模块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目标是实现“美术专业知识教育”和“美术教学能力培养”,缺一不可。当前,高职院校在教学中之所以存在偏离学前教育专业背景的问题,根本原因是美术教师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出现了教学目标把握不全面、不平衡的问题。因此,美术教师的首要工作是从宏观层面设置“专业知识+教育训练”的课程教学模块,即将简笔画创作、设计与工艺技巧、中外美术作品赏析、幼儿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纸艺技法五项内容构成五个独立的教学单元,并把每一个单元的知识点划分为不同主题,各个主题之间彼此独立,这些模块又可划分为专业知识和教育训练两个方面。专业知识主要是为学生传授美术理论知识,培养其审美能力、创作能力;而教育训练则是根据专业知识的内容,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幼儿教学理念、原则和方法,使其能够围绕模块主题进行具体的幼儿教学活动,以确保美术教学能够顺利实现“美术专业知识教育”和“美术教学能力培养”的双重目标。

2.建构“素养知识+技能知识”的模块教学内容

美术素养是学生掌握和应用美术技能的基础,而美术技能反过来又进一步强化、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二者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着学生的美术专业水平和幼教能力。高职院校美术教师在设置“专业知识+教育训练”的课程教学模块之后,模块中的每一部分都必须建构“素养知识+技能知识”的教学内容。“素养知识”部分要先详细介绍特定美术技巧的文化背景、历史发展过程、审美特征,继而再进行技巧演示与训练活动,以夯实学生的美术理论知识基础,提升创作能力。“技能知识”部分同样也是先详细介绍特定美术技巧的幼儿教学价值、原则、理念和方法,随后通过教师演示教学、学生实景训练等方式,促使学生掌握幼教技巧,积累幼教经验。这是避免当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重视技巧而忽视美术素养的重要方式,可全面提高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和教学素养。

3.实施“单项知识+综合训练”的模块教学过程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涉及多样化的教学主题和教学内容,教师既要注重单项知识的教学活动,又要进行综合训练活动,使各项美术知识融会贯通,协同提升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与教学能力。同时,美术教师在模块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实施“单项知识+综合训练”的教学流程,即完成每一个主题或者是某个模块教学任务之后,要安排2至4个课时进行综合训练活动。例如,教师在完成简笔画理论知识及相关技巧的教学后,应再安排一个综合训练部分,要求学生完成某一主题的简笔画创作任务,制订一个简笔画教学方案,然后挑选3至5个学生进行模拟教学。这样可以有效地巩固学生的单项知识,强化其对单个知识点的综合应用能力和教学能力。总体来说,美术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具有美术专业知识教育、美术教学能力培养、课程教学实操性三个方面的特征,可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个人修养、生活品质及就业能力。然而,当前的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面临着偏离学前教育专业背景、重视技巧而忽视美术素养、教学内容碎片化问题严重的问题,弱化了课程教学价值。因此,高职院校美术教师要从宏观层面设置“专业知识+教育训练”的课程教学模块,中观层面建构“素养知识+技能知识”的模块教学内容,微观层面实施“单项知识+综合训练”的模块教学过程,以此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质量,顺利实现其多样化的教学价值。

作者:梁开璐 单位: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学前教育美术课程研究篇3

民间美术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近年来在教育领域的比重得到提高。创新也是一种传承,将民间美术转化为美育的重要素材,在视野上丰富了美术的多元化表现形式,在技艺上延伸了美术的创新性发展,以中国千百年来的民俗文化滋养现代青年人的内心,让传统文化之美得以继承。

一、民间美术应用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表现与优势

民间美术的生活性、通俗性特征,在幼儿教育领域首先得到了认可。幼儿园的美育活动常常来源于幼儿和教师的日常生活,具有生活化、娱乐化的特征,结合幼儿的游戏活动,寓教于乐。民间美术以民众为创作者,以美化生活环境、凸显民间风俗、丰富民间活动为主要目的。两者有着共同的本质和溯源,又有相同的目的和归宿,达到的效果和预期也相一致。这种高度的近似性,使幼儿园成为民间美术多元化应用的又一沃土。2001年,教育部印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1]高职学生具备一定的民间美术基础,更容易在幼儿园开辟教育沃土,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开展民间美术的教育探索,有两种表现。一是通识性民间美术欣赏。教师选择民间美术中具有代表性的类别,挖掘民间美术的内涵,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与文化认知。如,将窗花、年画等民间美术运用于环境创设课程教学,营造民俗与节日氛围。二是实践类型的民间美术应用。教师依托地域特征,发掘本土文化,在强化学生审美认知与实践经验的同时,增强学生对家乡民俗的理解和热爱。如,将河南彩陶、陕西皮影、福建农民画等艺术渗透入美术造型基础课程、色彩造型基础课程,可以丰富课程的内容与形式。将民间美术应用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优势有以下几方面。首先,从培养对象的角度看,民间美术有助于对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开展美育。一方面,民间美术贴近大众,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习惯认知相符,更容易促使他们积极探索,使学习迁移更容易实现、思维发散更快;另一方面,民间美术活动中的剪、撕、拼贴、编织、染、塑、画等手工操作可以培养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提高了其实践能力。其次,民间美术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艺术创作题材,使课程具备生活性、趣味性、安全性、教育性的特征,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从教师角度看,找到一个研究的方向和突破口,对个人的教学科研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从学校角度看,民间美术容易彰显专业特色,保持学科的独创性与先进性。

二、民间美术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与实践意义

民间美术以欣赏课的形式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开展,往往从属于中国工艺美术欣赏课程的一个分支,课程形式以讲授、展示为主,侧重于从视觉上引导教育对象,审美培养的成分高于教育实践,强调将欣赏内化为学生的眼界与视角,通过审美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整体文化素养,是对各个学科的补充和支撑,是对传统历史和文化的继承。民间美术以实践课程的形式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开展,一是将民间美术的形式渗透进美术基础课堂,注重生活实践,除了美术要素的形与色,还在民俗、文化、材料上有所体现,丰富了美术基础训练的内涵,使思想得以延伸,引发文化共鸣;二是在美术应用课程中安排民间美术实践。美术应用课程注重手工,讲究因材施教、就地取材。如,笔者常常用吸管和毛毛根让学生尝试编织,灵感来自民间秋收时节,农民用小麦秸秆制作蝈蝈笼、草帽、草人儿等玩具和用竹篾编织小竹筐、小藤球等玩具的风俗。吸管和毛毛根的形态特征与小麦秸秆和竹篾相类似。编织是人类最古老的手工艺之一。据《易经系辞》记载,旧石器时代,人类以植物皮做网兜,内装石头进行狩猎。在西安半坡、庙底沟出土的陶器上,也有很多竹编席子的印记。如今,将吸管、毛毛根、彩带等人造材料替换为民间美术的自然材料,注重材料的艺术特征和生活价值,绿色环保且更具教育意义。民间美术活动还可以应用于学前专业的常规教育领域,内化为以人为本、追根溯源的主题生活式教育探索[2]。教育不是单一方面的,可以促进学生多元化认知领域的发展。同样,一个简单的美术活动也可以从学生对生活的探索出发,逐渐内化为学生的文化和审美素养。如,端午节时,教师可以在一个年级分班开展龙舟装饰、包粽子、做香囊、编绳结、设计汉服等活动,然后组织开展端午游园会,让学生充分体验节日多元化的民俗习俗,从实践到感知再到感悟。

三、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深化民间美术的策略

目前,在高职学前教学专业应用民间美术,多停留在环境创设和美术课堂教学的层面。主题生活式教育因为体系庞大,课程延续的深度和广度也较大,对教师素养、教育环境的要求较高,因此实施起来难度较大。部分教师不知如何着手,也缺少足够的课时支撑。笔者认为,开展民间美术实践,应从小处着手,纵向深入,挖掘民间美术的内涵。第一,了解民间美术活动的本质。民间美术活动的开展与衣食住行等基础需求有关,更讲究实用性。教师可从学生可运用的生活素材入手,着眼于生活实践开展教育。如,在早春时节,教师带领学生到野外采摘藤条,编织、装饰藤球,在体育课组织蹴鞠活动。这样完整的实践课程既结合了生活探索,又有手工实践,也有美化装点,最后以运动体能游戏结尾,可以全方位地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能从一根小小的藤条中体验如何展开教育活动,明确活动的意义和内涵,更有利于对其专注力、思考力、探索精神的培养。第二,抓住变与不变的核心。与其他艺术形式注重独特性和创新性不同,风土人情是滋养民间美术的土壤,家族式、地域式的特征十分明显。民间美术更像是经验的传递,强调的是认识层面的通识性与传承层面的留存性,沟通和变通较少,这也是制约民间美术的原因之一。教师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开展民间美术活动,要抓住民间美术不可变的核心,改变其可以改变的形式,寻找更利于其生存的土壤。如,皮影戏作为一种民间的美术和音乐活动,角色性格定位影响形态,风俗认知影响色彩。教师引导学生用牛皮纸、不织布等韧性材料代替驴皮制作皮影片,用现代颜料代替传统染色剂。只要避开材料获取不易的这个难点,就可以顺利开展民间美术活动,将皮影戏作为课程教学的主题。第三,侧重艺术价值的提炼。民间美术活动与民间风俗活动的不同之处,在于民间美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本质上也存在对美和创造的追求。明确这一点,将更有利于教师寻找具备艺术价值的民间美术素材。如,民间有为祈求孩子健康长寿而制作“百家衣”的习俗。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普通家庭都有穿补丁衣的经历[3],这种节约是迫于生活的困苦,大多不会考虑怎样修补、怎样搭配色彩的问题。如今,穿“百家衣”的习俗被留存下来,却不是迫于生活的无奈,其材料、色彩、工艺上都具备了艺术的美感。所以,在生活条件富足、物质充沛的现代,艺术价值会给“百家衣”提供更好的生存土壤。第四,明确民间美术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应用核心是教育。教师要做到深入浅出:深入是指教师要做足功课,了解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与渊源;浅出是寻找学生能接受和理解的教学内容,不可过深、过多。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其一,讲实际。教育理念要切实可行,不假、大、空,应与组织行为统一。教育主题应明确突出,贴近生活,强调人文气息。其二,接地气。遵循民间风俗习惯,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感知文化的魅力,减少语言与文字灌输,减少抽象图腾符号。其三,重自然。多选自然素材,少选二次材料,多元、灵活地运用材料,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其四,看过程。注重教育的持续性、连贯性,注重体验过程,弱化结果。学校可以邀请民间艺人、民俗活动进校园,或举办参观与游学活动。其五,求立意。利用民间美术的吉祥寓意,引发学生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和向往,促进其家国情怀的形成,培养其良好的审美品位。一些中国短视频创作者成功地将中国文化传递给世界,在他们的镜头下,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具备了故事性和文化内涵。这种实用性美学注定与高雅艺术不同,其表现材料受制于自然更替,表现形式受制于技术和条件,艺术价值受制于基层文化认知,是遵循自然规律的一种实用性艺术。教师应关注学生,开展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育,注重过程性和体验性,特别是在民间美术教育活动中,要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与实践应用,做到以人为本,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海建利,郭燕燕.民间美术在幼儿园主题教学下的开发与实施[J].美与时代(下),2017:135-136.

[3]唐敏,戴弘一,金怡婷.百家衣文化背景下的传统服饰艺术化改良研究[J].服装服饰,2020(10):51-52,59.

作者:王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