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篇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探讨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建立科学完善和收放自如的财务管理制度,是有效保障财务管理工作顺利推进和财务管理战略目标实现的基础。有效运行的财务管理制度,能够引导企业立足自身实际,动态化管理资金流动和高效率配置企业资源;能够科学引领企业价值实现和扩大财务收益;能够提高财务风险把控能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创设有利条件。因此,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深入剖析了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诸多问题,并提出解决之策,具有时代意义。
一、企业财务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1.确保企业诚信经营依法合规,防范法律风险。近年来,受宏观经济环境因素影响,企业间竞争日渐激烈,企业间的竞争已不仅仅局限于市场和产品的竞争,已经延伸到内部管理能力的竞争。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分析技术的普及,国家管控企业的力度逐步加大,依法和诚信经营已成为市场准入的最低要求。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部分企业由于不熟悉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承担了各种制度方面的风险。特别是出现了各种违反合规性的情况,导致了企业经营遭受巨大的损失。进一步暴露出我国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合规风险重视不够和应对能力不足的问题,因而也可以这样说,当前的中国企业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比以往更多。在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中,不合规经济行为给众多中国企业敲响了警钟:若企业不在依法合规管理上下工夫,企业自身发生风险的概率将会大幅度增加。据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有很多企业都因不合规而受到各种处罚,甚至一些大型央企也赫然在列。正如中兴通讯董事长表示,“中兴公司战略发展必须基于合规这一基础,并在发展过程中将严格遵守‘出口管制合规乃是重中之重’的原则。公司在推进合规建设过程中,将汲取以往的经验教训,绝对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一旦违规不仅名誉、商誉受损,还会引发股价下跌、经营受限,使得投资者撤资,进而产生难以挽回的损失,企业负责人还可能会面临刑事责任。可见,合规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财务管理工作涉及的法律法规种类繁多,基本覆盖了企业的方方面面,如财务人员管理、会计核算、资金管理、税务、金融、投融资和国有资产管理等方面。因而要求财务人员必须读懂和领会各项法律法规,并从中筛选出适用于约束本企业经营的相关条款,通过细化实施方案,逐项落实到财务管理制度中,从而保证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必须在法律法规框架之内。而后通过制度宣贯和过程监管形成人人遵章守法的企业文化氛围,最终实现有效规避法律风险,提高企业自我保护能力,助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财务制度分层管理,有助于实现协同工作,形成稳定高效的经营效率。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必然会为企业带来高效率的企业管理。就如同一台运转良好的发动机,源源不断地为企业发展注入动力。财务制度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形成一个与公司整体发展目标相衔接,覆盖企业全部管理事项,各项规章制度间相互协调、工作流程顺畅有效率和不相抵触的工作环境。根据公司管理层级,财务管理层级一般分为三层:一是公司决策层,指股东会和董事会,负责审批财务基本管理制度,如《财务管理纲要》。二是公司经营层,也就是经理层,负责落实《财务管理纲要》,制定控制、组织、协调具体业务的管理办法,负责监督制度执行。如编制货币资金管理办法、投资管理办法、融资管理办法、担保管理办法、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货币资金管理办法等。三是业务执行层,指具体的生产、业务运行层面。主要是根据一、二两个层次文件的原则和方法形成具体业务程序管理文件,如工作程序手册或作业指导书,指导操作人员完成资产管理、投融资业务、资金管理、成本管理、债权债务管理和财务风险防控等具体业务工作。由于三个层级管理重点和工作要求不同,财务管理制度的体现方法和形式也不同。在管理上,三个层级的制度应该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开展管理。首先,公司决策层主要负责《财务管理纲要》的审批工作,主要把控法律法规具体落实、对主要会计管理人员的管理原则、公司日常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管理的原则、成本管控的原则、企业重大投融资和担保事项的管理原则、企业预算和决算管理原则、股利分配原则、企业风险防控和内部控制原则等。其次,公司经营层要在《财务管理纲要》框架内负责具体业务方法和工作流程的制定,同时负责编制具体业务工作审批流程和工作标准文件下发基础操作层,并监督制度执行。通过这样的分级管理,能够确保员工的工作与企业财务管理要求相一致,并将财务管理目标层层分解并落实到基层员工。同时也有利于后续绩效考核工作的开展。最后,由于基本管理原则和基本管理方法相对稳定,保证了第一层级和第二层级制度的相对稳定。将容易变动的第三层级制度审批权限放在业务管理层,缩短了审批环节,提高了审批效率和增强了三级制度变化的灵活性。
3.有助于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防止贪污舞弊行为。财务管理制度是财务部门基于公司管理原则开展财务监督的标准。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能够有效规避企业内部不合规和舞弊的行为,还能约束财务人员,消除财务造假行为,能够避免出现数据错误,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例如,在企业采购过程中根据财务管理制度,要求必须按照采购审批流程开展工作,财务人员通过对审批流程审核,避免了采购人员过程舞弊行为,将商业贿赂、回扣舞弊等现象扼杀在萌芽状态。
二、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建设难点
1.制度编制粗糙,审核不严,难以推行,导致财务制度形同虚设。就目前而言,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建设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很多企业所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多是参照网络搜索的制度模板,结合企业自身行业性质、生产经营特点和企业自身管理能力构建而成的,只是简单的进行制度转化,这种生搬硬套的制度与企业实际管理能力脱节,导致财务制度难以推行。财务人员对其他系统业务了解不够,职责设定不清晰。与相关业务人员沟通不够,业务流程、预算和考核等工作之间不衔接。控制点设置不当,审核要点含糊不清,导致财务审核存在缺陷。制度订立审核不严,修改随意,缺乏严肃性,职工对制度没有敬畏,导致制度形同虚设。
2.财务制度没有做到分层管理,审批效率低下,难以形成管理协同。财务管理制度没有形成分层管理,制度微小的改变都要经过全过程审批,审批节点多、时间长、效率低。有的企业管理手段陈旧,仍然延续老套企业负责人“一支笔”审批观念,没有形成授权审批和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审批效率极低,企业内部难以形成管理协同。
3.管理思路不清晰,程序流程过多,审核难度大。财务业务流程设置过多,导致业务办理人员难以适应,流程错误增加,导致财务人员审核难度加大。
三、加强企业财务制度建设的措施
1.建立科学财务制度,提高制度审批效率和制度稳定性。对于企业而言,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求一席之地,就需要重视财务管理工作,结合业务需求及自身战略规划,不断优化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尤其是推进制度分层管理和授权审批机制,层层压实岗位责任,并严格按照制度开展各项财务工作。作为企业领导更应以身作则,发挥带头效应,动员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其中,齐心协力推进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共同构建以财务部门为核心,其他职能部门协同参与的工作局面。与此同时,财务部门还可以对财务指标进行总结,引以为鉴,构建一套更加完善的风险警示流程,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前瞻性和先进性。
2.实行全面预决算管理制度,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在推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将预决算管理制度放在重要位置,从微观层面出发解决资金流问题,从宏观方面出发解决企业资源投放与受益的长远规划问题。在预决算具体管理方法选择上要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要通过全面预决算管理制度推动企业授权管理工作和保障企业财务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为绩效考核提供重要的参考。企业在预决算管理工作中还应做好数据管控工作,借助完善的管理制度可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全面性,使其能够为企业风险防控提供依据,同时也可以使企业财务决策更加科学合理。
3.完善内部控制管理,降低财务风险。在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中,内控管理是极为重要的内容,其对财务决策的实施以及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成效有着直接的影响。应高度重视财务流程管理,在梳理现有流程的基础上,严格限制流程数量,结合《财务管理纲要》对内控体系进行完善。结合单项财务管理办法推动授权审批、定期检查等制度落地执行,切实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效率。对于不相容的岗位要进行分离,厘清监管的重点,围绕岗位性质设置对应的监督岗。加大监管力度,引入现代科技,构建起良好的内控环境,积极实现财务管理制度的全面落实。企业可以将全部流程分为通用流程和授权流程。通用流程为审批全流程,授权流程为简化流程,审批至授权人终止,力求做到简而有序。发挥内控审计职能,严控审批流程执行,有效降低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业财融合,推动财务团队整体水平的提升。就目前而言,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建设过程中,人才是面临的重难点问题之一,尤其是在新形势下,要求财务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财会知识,熟悉相关业务知识,同时还要具备跨业务知识和计算机与互联网相关技术。对此,企业必须要加强对财务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对于在职财务人员,应定期举办业务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前沿的财务理论知识、信息技术培训、沟通与交流能力培训以及企业主营业务知识培训等。培训结束后开展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工资、绩效、职位等挂钩,以此来激发财务人员参训的积极性,使其不仅具备数据收集与分析、预决策、报表编制、纳税筹划等能力,同时还具备懂业务、强协同和善配合的管理能力,成为具备综合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还应优化财务人员外聘条件,提高聘用门槛,通过招聘社会高技能人才,推动企业财务团队整体水平的提升。
5.多措并举,强化落实制度建设的保障机制。在宏观经济形势日趋复杂的当下,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已成为必然趋势。加快推进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工作,是企业在危机中孕育新机、于变革中开创新局的重要切入点。财务管理制度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企业结合自身特点,从管理机制和组织保障等方面提供保障措施,并做到持续完善。组织保障,加强顶层设计,在对现有组织架构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构建能够支撑财务管理制度的新型架构。全面规划财务管理网络,打破企业内部之间的部门壁垒,促进各组织之间的管理协同。如在董事会下设立财务专门委员会,对企业财务工作进行统揽负责,研究制订财务管理制度建设方案、完善管控要点和业绩考核等,并对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进行协调解决。财务制度建设必须要与时俱进,随着大数据时代来临,财务数据体量增多,数据类型多样,财务数据安全风险加大。因此,财务制度建设必须优先采用国内自主研发的信息技术,加强风险防控,并制定完善的风险防控流程,依托制度加大防控力度。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形势日渐严峻,财务管理制度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其发挥出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体现出财务管理职能,同时还能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提高企业经营效率、规避贪污舞弊行为。因此,企业应客观理性看待财务管理制度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应对之策,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助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刘彤单位:北京北排建设有限公司
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篇2
前言:随着经济体制不断的改革深化,企业作为经济体制改革中重要的一部分需要跟随市场的变化而转变经营方式,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我国企业起步较晚,行业内部的会计核算制度以及监督机制依旧不完善,会计科目设置不规范,专业的会计核算人员相对匮乏,因此导致企业的整体财务管理水平低下,亟需寻找优化会计核算的策略。为了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发展空间,提高企业的资金利用率,要不断对其会计核算工作进行改革。
一、在企业中会计核算的重要性
我国经济发展的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也逐步提升,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在企业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要科学地进行会计核算,提高资金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收入,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而会计核算工作的本质就是减少企业的支出,控制资金的外流,提高企业内部的工作效率以及质量,在企业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以及财务核算时起到了提质增效的作用。企业要高度重视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作用,加强监督与管理,提高企业的会计核算能力。随着数字化、信息化的逐渐扩展,会计核算工作借助数字化管理的模式更加科学化,就现阶段的企业会计核算的整体状况来说,普遍的企业会计核算的管理内容不完善,管理手段单一,管理的方法相对传统,会计核算的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以上问题都限制着企业会计核算的发展,在企业转型的新时代,要对会计核算和监督进一步完善,使其在财务管理中能够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推动企业健康可持续的经营,进一步促进企业发展。
二、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企业成本与收入核算复杂
大部分企业在经营发展中为了扩大收益,提高市场覆盖率,都会选择投资风险较大的项目,虽然前期投入的资金比重大,但是创造的收益与投入成正比的关系,因此金融市场的资金规模不断扩大。为了扩大企业经营规模,企业要逐渐扩大经营的范围,将生产与销售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进而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扩大企业在其他收益上的收入。部分企业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经营的项目非常广泛,企业生产与经营之间涉猎项目十分复杂,因此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难以做到每项收入支出都能够清楚的界定,这使得财务核算过程中最终核算的结果与实际的成本和收入有较大的差异性。会计速算的内容包括收入与成本的核算,预收预付款的核算,其他资金往来与固定资产的核算,部分企业在现阶段经营过程中,往往采用预售的经营模式,也就是指消费者先支付定金,等到商品完工后通过验收的标准再支付剩余资金。还有部分企业采用贷款分期的营销模式,消费者预先支付定金,剩余金额采用分期还款的模式进行消费,虽然这种营销模式扩大了市场占有率,为企业带来了更高的收益,但是消费者还款的滞后性等多种因素也会影响会计核算工作的进行,资金流动不稳定,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耗费的时间成本也相对较大。
2.会计核算监督机制不完善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针对会计核算监督部分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内部监督,一个是外部监督。内部监督也称之为内审,根据国家规定的财务会计法律法规对企业内部的资金使用状况进行自我审查,确保企业在实际经营中没有出现违法乱纪的现象,并对不合理不规范的财务管理行为进行纠正,使企业在正轨上持续经营。内审工作通常工作量大,并且定期的执行,内审的主要目的是找出企业经营中不合理的部分,并对其加以改正,通常不会获得经济收益,因此在企业经营中进行对内审的重视程度显然不足,企业在长期经营中固有的问题也没有被及时地纠正,会计核算的结果精确性也难以保证。会计核算外部监督,也称之为外审,一般是由国家税务机关对企业的纳税状况进行合理审查,以确保企业没有偷税漏税的现象,还有另外一种外部监督是由企业聘请第三方的会计核算审查机构对企业进行外部审计。由于我国税收的法律法规还在不断完善,现阶段很多企业利用法律的漏洞来进行合理避税,这种避税行为虽然能够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的税收支出,但是在实际做账中一定会根据避税的金额对总账进行调整,在调整过程中才能发生错漏的现象十分普遍,另外也与企业的实际收支会存在偏差,导致会计核算的结果不准确。
3.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
我国的企业起步时间较晚,会计核算和监督方面尚未发展成熟。部分投资企业虽然拥有大量的流动资金,但是没有对投资风险进行合理的评估,在经营中也存在较大的风险,因此在企业内部要健全会计核算制度,提高企业内部的资金利用率。企业会计核算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与经营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企业在制定会计核算制度时要结合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和未来的发展需要,做好财务筹划。企业会计核算制度与其他财务管理体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会计核算制度的不健全影响着企业内部其他财务管理体系的运营。同时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经营的项目不断扩增,外部市场环境和内部经营理念不能及时的更新和完善会影响企业的实际运营效果。现阶段,很多企业各部门之间的沟通还存在屏障,各部门之间交流不通畅,因此信息的上传下达会滞缓。在这样的交流模式下,财务部门对会计核算结果的获取需要耗费大量不必要的时间,最终会直接影响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健全会计核算制度是提高会计核算精确度重要途径,也是加强企业间各部门沟通的间接手段。
4.会计科目设置不规范
会计科目设置是企业做好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随着我国新的会计准则的落实,大部分企业都已经对企业内部的会计科目进行了调整,但是部分企业经营项目广泛,业务复杂且多样,在进行财务核算项目调整时对系统的规范不够完善,适用程度不高。会计科目的修正和调整范围不大仅适用于企业的主营业务,其他的收益和支出在账目上体现得并不明显,从而导致总账的核算不够规范,数据的精确性难以保障。还有部分企业在调整会计科目时只是按照流程走个形式,并没有对实际的科目进行变更,这种操作最终也会影响企业的管理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规划也是潜在的不利因素。会计科目的设置不规范虽然能够减少设置账目的时间,但是在进行财务核算管理时会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尤其是一些小金额的资金流动,在入账时由于会计科目设置不规范,在后续的财务核算中会出现很大的问题,支出与收入金额不平衡,没有对账的记录,对资金流动的模糊记录使账目的参考价值不高。在会计科目设置时要依据企业的资金流动项目进行设置,以会计准则的要求为基础进行完善。部分企业在设置会计科目时,为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不断地增加会计项目,使得会计科目零散,不易整理,最终导致会计科目的设置十分复杂,在开展会计核算时是要耗费很长的时间和精力。
5.会计核算专业人才缺乏
现阶段市场中部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前期资金投入大,竞争风险高,资金回笼慢而且项目管理难。为了提高收益在经营企业涉猎项目广,因此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得好坏对企业产生的影响更加明显。企业的会计核算项目不仅数量多,而且项目繁杂,对会计核算人员的需求不仅是数量方面,而且专业化水平要高,综合素质要强,能够满足企业的会计核算要求。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对财务人员会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在培训过程中,财务人员会累积丰厚的经验,因此在进行会计核算时能够提高核算数据的准确性,而部分小企业的会计核算人员对会计准则了解不足,对政策和制度的认知也不够深刻,因此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屡屡失误,使得会计核算的结果精确度不足,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参考的意义不大。
三、企业会计核算问题的改进措施
1.进一步完善企业成本收入核算
企业在日常经营中要充分考虑自身发展的实践性,在完善会计核算制度的过程中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经营的现状以及考虑到行业的特点,创设出符合自身发展前景的会计核算制度,根据企业经营的项目做好项目核算规范,进一步完善企业成本收入核算,对会计科目的规划要运用科学统筹的角度,不能完全照搬其他企业的会计核算经验。未结合企业自身状况的会计核算模式在实际核算中并不能提高数据的准确性,会计核算的方向与企业发展的实际状况相分离,并没有真正落实会计核算的标准,因此在完善企业成本收入核算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企业的经营状况,对各项成本费用严格管控,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从而推动企业的可持续经营。
2.完善会计核算监督机制
虽然会计核算是一项相对独立展开的工作,但是在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的同时也要完善会计核算监督机制,提高会计核算数据的精确度。企业会计核算工作要体现出其管理的作用,对企业资金的流入和流出做好监督。现阶段大多数企业采用的都是公开透明地统一的会计核算平台,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会计核算工作的难度,使得会计核算监督的作用体现得不够明显。会计核算在企业中的监督机制主要体现在内部管控上,良好的内部审查状况可以加强企业间各部门的沟通与交流,企业资金的流动状况更加清晰,可有效提高会计核算的效率,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良好的内部审查能够使财务人员尽早做出财务规划以及税务规划,降低了企业的税务风险,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会计核算的精确度,企业可以将会计准则与企业制度相结合,在此基础上将企业的会计核算内容进行细化,将复杂工作流程简单化,每个岗位负责的内容难度变小,更加能够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对员工的综合素养要求也会相对变低,弥补了会计核算专业化人才不足的状况,会计核算工作要与时俱进,不同岗位负责的内容要根据企业的经营状态进行调整,从而健全会计核算管理制度,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
3.健全会计核算制度
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健全会计核算制度。任何企业的发展都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科学的会计核算能够将企业的账目捋顺清楚,对企业的长期经营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健全会计核算制度的过程中,企业内部的财务人员需要认识到会计核算的重要性,根据企业现阶段的经营状况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做好会计核算的参考,结合企业当下运营的项目对会计核算制度进行完善,在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可搭建统一的会计信息处理平台,建立规范化的会计核算流程,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对核算项目进行规范。通过统一的会计信息处理平台进行会计核算,不仅能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公开透明,还能提高会计核算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将原本复杂的成本与收入流程简化,既能保证会计核算的要求,又能推动企业跟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满足了现阶段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也能够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在健全会计核算制度的过程中要建立企业内部的沟通以及反馈平台,使全体员工认识到会计核算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工作效率。
4.规范会计核算科目
规范会计科目是会计核算的基础和前提,企业会计科目的设置要以国家法律法规要求以及行业要求为前提,同时也要满足企业现阶段管理以及未来发展需要。企业的会计科目的设置需要遵循会计准则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对企业涉及的数据进行仔细的梳理和划分,做好项目分类。由于企业涉及的经营范围比较广泛,企业财务人员要对企业经营的各个项目进行了解,明确各个项目的资金流通状况所涉及的会计核算科目,对企业经营项目进行全面了解后,科学合理的设置会计核算科目,从而确保各类业务的入账需求,为会计核算工作奠定基础。面对日益多元化的市场需求,会计核算工作要明确企业经营项目的周期以及实际经营的内容,如果项目周期短,就设置周期性账户,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会减轻工作负担。如果项目实施周期长,可以采用分期记账的方法,对阶段性建设成果的资金消耗进行记录,在项目完工后进行统一的核算。要对企业经营的项目和业务进行合理把关,根据项目的差异性对财务制度进行调整,以确保现阶段的财务体系是符合企业当下经营状态的合理的财务制度,对会计核算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5.加强培训力度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素养
企业经营的多元化决定了会计核算工作的复杂化,为了完成企业会计核算的要求,提高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就需要企业加强培训力度,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素养。在企业长期的经营发展中会培养出优秀的会计核算人员,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人员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多,在选拔人才方面要选择专业素养以及综合素养较强的员工,为企业增添新的活力,老员工可以对新员工进行培训,提高新员工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熟练度。进行财务核算的过程中要明确各岗位的职位要求,专人负责专项岗位,实行权责统一制度。为了不断提高企业会计核算水平,要组织财务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将财务核算的各步骤设置的规范化,使财务人员能够更清晰地了解会计核算的重要性。会计行业的法律法规要求经常根据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状况进行调整,因此,企业内部财务人员要不断地学习新的财务知识,与时俱进,利用好新政策,提高工作的效率,合理地规避财务风险,在会计人员的培训过程中,在企业内部要加强员工间的交流,确保各部门信息通畅。
四、结论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阶段,企业要想在持续经营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收益,除了根据市场内外部环境对经营手段和经营方向进行调整,还需要通过改革进一步完善企业成本收入核算,使会计核算的方法更加具有规范性,完善会计核算监督机制,确保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不存在违法乱纪的现象,健全会计核算监督机制,提高财务数据的处理效率,规范会计核算科目,使会计核算过程更加严谨,加强财务部门培训力度,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素养。
作者:戴星燕 单位:无锡市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篇3
一、财务风险概述
(一)财务风险的基本定义
所谓的“财务风险”,就是“高负债”所带来的消极后果,就是过度借贷,会导致公司需要偿还本金和利息,从而导致公司暂时资金紧张,无力还贷,甚至有破产的可能。财务风险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大类。广义的金融风险,是由于国家政策的变化,政府相关税费的调整,新的法律、法规的出现,企业的竞争,企业的战略、战术、计划的调整,企业实际财务管理活动的成果与期望目标的偏差,导致企业经营资金上很可能存在极大的风险。公司的各个业务环节都与金融活动密切相关,如筹资、项目投资、产品营销、利润分配等,都存在一定的风险。财务风险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一种重大风险,它是指在进行商业活动时,由于各种不确定性而产生的难以控制的风险,很容易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此背景下,大多数公司都认识到了财务风险的重要性,并将其融入业务的方方面面,以期通过创造良好的内部治理环境来降低财务风险。在进行财务风险管理时,必须考虑到,即使不能为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也可以为管理者提供正确的风险信息,并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因此,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将对公司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财务风险的类型
1.融资风险
融资风险是在融资的时候,无论市场环境、竞争状况、资本价值等诸多因素如何,都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偿付本金和利息,具体表现为:企业融资困难、融资渠道狭窄、到期不能偿付等。有些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会根据企业的规模、收益、信用等因素,来判断企业的融资能力,从而导致企业融资困难。也可能在募集到一定资金后,由于种种原因而出现经营困难、资金链断裂、无力偿付等情形。
2.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企业在进行投资时,实际收益与预期的不相符,这是一种不确定的投资风险。企业投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但是,投资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风险,这是一个从投资起步到资本运作的过程。在这段时间里,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未来的利润超过了预期的利润,也可能是因为企业的利润比预期的要高。任何一家公司,都是要进行投资的,而一旦投入,就会伴随着巨大的风险。
3.经营风险
运营风险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一切风险。其具体表现为供应环节的风险、生产过程中的风险、销售中的风险。主要体现在原料供应上,原料短缺、原料供应商涨价等,迫使中小型公司支付的方法和期限发生变化。在产品制造过程中,受信息披露、技术、人员流动等因素的影响,产品的生产过程也会发生变化。在销售过程中,存在市场情况、同类型产品的品质、顾客偏好等不确定因素。操作风险涉及的范围很广,涉及中小企业的生产和运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
4.收益风险
收益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收入分配中所面临的风险。在分配利润方面,企业在赢利时要向全体股东进行利润分配,而在留存收益方面,则要为其提供一定的资本储备。如果企业将所有的利润都用在了资金的流动上,那么,公司的利润就会缩水,如果将所有的利润都分配给了股东,那么,公司的资本就会变得无法流动,如果利润分配不合理,就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三)财务风险的特征
第一,客观性。由于企业的财务风险具有主观性,所面临的客观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均非人力所能控制,因此,中小企业在生产和运营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财务风险,只有利用一定的措施和工具才能减少其风险。第二,全面,也就是金融风险存在于金融管理的整个过程,并在不同的金融关系中得到反映。资金筹集、资金使用、资金积累、资金分配等都会带来金融风险。第三,不确定性,即在事先可以对财务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的情况下,事先对其进行预测和控制,但是,有时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事先就无法对其进行精确的评估。由于企业具有一定的财务风险,因此,在生产和运营活动当中充满着不确定因素,小到风险的发生、时间和地点、结果好坏等,都是企业难以预测的。第四,共存,即风险和回报是相辅相成的,通常情况下,金融活动的风险越大,收益也就越大。如果风险资本具有很高的风险,那么它就会获得相应的风险回报。第五,激励,是指客观上存在财务风险,使公司能够有效地预防和强化财务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不够完善
内部控制是一种从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程序和方法,它是一种有效的预防金融风险的工具,它主要通过内部控制制度化建设来实现,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公司认为,内控制度会对公司的运作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西方,现代企业制度已经比较成熟,经过了漫长的发展与优化,内部控制也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系统化的内部控制体系。而我国的公司发展状况,则是因为现代公司发展得太晚,所以他们对公司的内部控制还不够完善。在这一背景下,必然会产生一系列的限制,而这些限制因素中,最主要的就是传统的管理观念和内部控制之间的冲突。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内部控制建设滞后、岗位职责分工不清,在制度建设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二)缺乏财务风险意识
财务风险包括融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和其他金融风险。企业财务管理层缺乏对财务风险客观化的理解。企业的财务风险是一种客观的现象,任何金融活动都有其存在的可能。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的管理层都存在“风险意识薄弱”的问题,即认为只要能有效地使用资金,就不会发生金融风险。风险管理的认识是否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生产和运营,将直接影响各个层次的风险态度和决策的制定,而部分企业忽略了风险的相互传递和放大。比如,当企业以信用销售来扩大销售规模的时候,由于资金周转时间相对较长,就会产生大量的垫款,为了降低资金的流动性风险,则必须通过融资来解决,而外部融资要通过借款实现,然后融资需要承担还本付息的压力,放大了财务杠杆的作用,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这种恶性循环会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地扩大风险。
(三)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不够成熟
财务风险预警是一个警示和控制风险的工具系统,是企业建立财务预警机制的一个重要环节,要做到及时、及早发现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对企业业务活动中各种财务资料的深入分析,就实际运营过程所产生的财务方面的问题向公司的管理部门提出警示,并对其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最终提出可行的对策,为公司的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随着企业财务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企业的财务状况可以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呈现,实现对企业内部数据和信息的实时共享,主要包括企业财务、生产、销售等方面的内容。但是,许多公司的财务预警机制不能充分地分享上述信息,数据传递不够及时、不够准确导致了财务预警机制的失效,很难发挥它的作用。
(四)信息传递存在差异
财务信息是企业进行决策分析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自明。目前,一些企业的财务处理还处于手工核算的阶段,还没有进入信息化的管理阶段,无法从大量数据的编制、传递、汇总中解脱出来,而人工编制数据的效率低下,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当前企业的真实情况,出些错误在所难免。财务数据是企业的重要业务语言,各个行业之间需要通过数据的传输来进行生产、销售、人力、物力的调配。缺乏信息系统的经营往往会造成企业财务数据与企业经营数据之间的不协调,从而影响到企业财务信息的可信度。金融风险控制的力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迫切需要引进信息化的管理方法,使企业的资金流动和业务流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系统
企业要建立独立的内审机构。一是建立管理体系,对监理人进行制约和控制,确保监理人工作的公正;二是建立奖励和惩罚机制,通过适当的奖励和惩罚措施,加强对各个部门的监督。加强对监管工作的肯定和重视,提高员工的责任意识。要强化公司的内部控制,必须坚持实行职务分开的制度,因此,如何避免权力和责任的重叠问题就变得十分重要。从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来看,人员和部门精简,一人多职和权力过多的现象一直被禁止。如果在公司的内部,经理权力和责任重叠、执行力度降低,就会导致权力滥用、员工之间互相推诿的情况。从这里可以看出,加强职级分离,权责明确是不可或缺的。
(二)增强财务风险意识
要让企业管理层认识到,财务工作中存在财务风险,任何一个环节的操作失误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公司的领导者需要根据公司财务预警机制最后的预警结果进行决策。财务风险警示机制问题的关键在于一些公司的领导者对危险的认识不足,未重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所以,必须增强自己的风险意识,对风险预警机制所反映的问题进行积极的回应和关注,把问题解决。进行深入分析,以避免金融投资的风险,进而推动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要加强对财务的管理,加强财务的各项基础工作,确保公司的财务管理体系能够得到有效的运作,从而防止由于财务管理体系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带来的财务风险。要对财务风险进行科学的控制,必须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观念,转变思想观念,改善风险管理的环境,加强对财务风险的重视。公司的领导者需要有规律地组织好学习活动,主动地参加,认识到财务风险对公司的影响。
(三)增强财务风险的预警能力
要想管理各个部门的财务数据,必须有一个内部的系统来支持,避免金融资料的不可利用。在不同的业务部门中,金融风险的数据信息加强了金融管理的联结,使企业各部门的财务数据收集、汇总,并录入每个企业的财务体系中。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可以将大量的信息进行有效的集成,从而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内部控制系统,大大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在投资的时候,公司必须提高项目的库存和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这样公司的利润就会比债务利息要高得多。公司的盈利是正数,公司的资金链才能正常运行。
(四)提高信息传递的有效性
数据时代的技术在飞速发展,企业要积极引进信息化技术进行财务控制和风险管理,要通过信息化手段来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为数据挖掘和检索提供必要的平台,确保信息的传递畅通,可以有效地降低财务风险。更新财务系统,灵活进行财务管理,收集和分析数据,并不断完善信息共享的逻辑,使财务系统的运行有序、高效,减少财务失真。因此,必须加强财务人员的信息化培训,从制度、管理、预测和防范等多个角度,提高其财务风险的管理水平,减少财务风险对公司发展的不利影响。通过对企业财务风险的科学预警,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风险辨识,从而增强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理顺企业运作流程,建立网上授权系统,明确责任,减少在运营过程中出现的失控。为降低财务风险,构建“业财一体化”运营模式。
四、结语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内外环境的制约,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但是,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因此,要想摆脱这种困境,必须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寻找最合适的融资途径,并做出最合理的投资决定。企业必须具备良好的风险防范意识,制定周密的对策,避免潜在的损失,尽量做到利益与风险的平衡,可从制度上加强对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加强内部控制建设、规范业务流程、发现自身存在的薄弱点并进行梳理分析,减少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杨华.对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相关问题的经验分析[J].中国市场,2021(23):156-157.
[2]黄祉飞.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与内部控制探讨[J].财经界,2021(19):107-108.
[3]樊硕华.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以HS公司为例[J].纳税,2021,15(1):109-110.
[4]邢加豪.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D].江苏:南京邮电大学,2020.
[5]杜春辉.探析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成因与防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1(25):3.
[6]邢加豪.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D].江苏:南京邮电大学,2020.
作者: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