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篇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现状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新阶段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地区也大力投入人财物,提供各种政策支持,深入技术研究,大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体系逐渐完善,但区域建设规模与水平仍存在很大差异,与满足现代化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仍存在需要补足的差距。其中,在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中,主要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一)施工质量无可靠保障
保障施工质量是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内容。当前,在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涉及的环节比较多,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施工现场受自然环境、地理特征、气候要素、水文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让施工质量的控制存在很大难度,倘若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有限,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后续安全运行就无法得到保障。
(二)缺乏安全管理意识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地理位置特殊,建设周期比较长,参与施工人员较多,且现阶段施工人员大多为农民工,其施工安全意识较低,缺乏专业的施工安全教育,在整个施工过程很难做到有效的自我保护,施工管理上也缺乏相应的突发事件处理机制,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不仅会对施工人员人身安全构成威胁,还会延误工期以及间接影响到施工质量。此外,农民缺乏对集体财产保护意识,缺乏对农田水利工程的日常维修和保养意识,造成农田水利工程多项功能衰减,直接影响工程的灌溉效益。
(三)缺乏资金投入保障
偏远或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地区在建设农田水利工程项目时,资金投入单一,又缺乏良性投资机制,使得工程建设过程的资金得不到保障,施工材料的质量得不到保障,所用的设备得不到更新,直接影响到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有些建设完工的农田水利工程满足不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发展需求,反而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二、强化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施工质量意识
农田水利工程的质量监管过关,是工程正常发挥其作用的基本保障。目前,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监控力度也在逐步加大,但质量不过关的现象仍然存在,施工企业、人员的质量意识还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标准。施工企业要不断强化质量意识,提高质量管控的标准,强化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具体施工人员的质量教育;同时,也要制定质量管控措施,将责任落实到人,让参建人员及后期使用管理人员都熟知管控措施的具体内容。日常施工过程中,要设置专门的质量监管小组,不定期对施工项目进行调研评估。对于质量不达标的项目组,要进行适当处罚,时刻敲响质量警钟。
(二)严格施工单位的选择管理
1.落实工程施工招投标制度
要严格落实农田水利工程的招标制度,确保招投标的信息公开透明,根据工程实际需要规定投标企业的资质,选择资历实力符合要求的施工单位,并对施工单位的施工机械、施工技术人员构成、整体技术与管理水平进行全方位审查,加强对施工单位建设过程的监管,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来强化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的管理。
2.严格审查施工材料与机械
当前,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材料用量大、种类多,施工设备的性能要求高,现代化农业发展对信息化智能化也提出新的要求,市场上的材料质量也是参差不齐,有些施工企业为缩减成本选择替代材料或者更换成成本更低的机械。因此,施工过程中,要找专业人员对施工单位的施工机械、材料进行评估,包括施工材料的质量、种类,施工设备的数量、性能、是否在有效使用年限内等,对不合格的材料设备一律打回,既保障工程的施工质量,也为施工安全保驾护航。
(三)加强现场监理力度
要安排相关人员进行定期的工程质检,保证现场技术力量和管理力度,做好施工重要步骤以及施工过程及时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要求施工方作出科学合理的调整。要加强对施工工艺的监督,确保施工按照施工方案、相关技术规定进行建设施工,保障施工工艺的高要求高标准。要发挥监理抽检的作用,在具体抽样的过程中排除不相关的干扰因素,做到日常随机抽样,并提供准确真实的审查报告。
三、结束语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提出更高要求,提升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质量与水平,保障其安全运行,充分发挥出经济效益和实用效益至关重要。本文从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现状出发,结合工作实践,从不同角度提出强化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对策建议,以期提供相关经验借鉴。
作者:朱龙 陶龙骧 单位:宿州市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心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篇2
1平凉市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情况
平凉市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主要地形以山地、丘陵、盆地、平原等为主,全市地势总的来看呈现出西高东低、南北倾斜、中南部突出的特点,均海拔高度为1870m,受地质条件影响,平凉市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土壤类型也比较多样化,受黄土高原影响比较明显;气候属于泾渭河冷温带亚湿润区,在农业气候区划中,属于陇东温和半湿润农业气候区,总的气候特点呈现出南湿、北干、东暖、西凉的特点,雨热同季,并且受地形和境内海拔高度影响,气候具有明显的垂直差异性,年均气温8℃~11℃之间,年均降雨量510mm左右。相对来说,平凉市水资源较为紧缺,据资料显示现有水资源总量有16.7亿m3,全市河流年径流量达13.8亿m3,地下水资源有2.9亿m3,理论上全市水能蕴藏量达11.2万kW。近些年来,在党和国家的政策支持下,平凉市以兴利除害、兴水富民为总体目标,以“改土、兴水、抓生态”为主攻重点,引水开源、疏洪防灾、改善生态、灌溉增收、供水惠民,干群一心,苦干实干,兴修了大量的蓄水灌溉、防洪保安、农村饮水和水土保持等工程,有效缓解了阶段性、区域性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在防御水旱灾害、服务提升工农业生产和城乡生活发展方面发挥了坚实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现有中小型水库35座(中型水库2座,小型33座)、总库容1.87亿m3,塘坝10座,泵站20座,规模以上机电井2218眼,万亩以上灌区19处,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393处;水闸工程141座,水电站1座。累计发展有效灌溉面积401.4km²,节水灌溉面积377km²,治理河堤838.25km。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770.9km²,兴修梯田2828.67km2,建设淤地坝124座。此外,平凉市在农田水利高层建设方面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全面提升水利工程蓄水、防洪、减灾能力,同时大力推广管灌、滴灌高效节水技术,加快供水计量体系建设,兴建了一大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截止目前,全市累计发展有效灌溉面积401.4km²,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68.8km2,极大的改善了全市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为推进平凉农业集约化、产业化发展,提高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现代化水平提供了坚强的水利支撑和保障,农业产业结构趋于优化,现代化发展进程加快。
2农田水利工程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2.1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础保障
经济发展新形势下,我国的农业农村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包括政策扶持、资金投入、产业带动等,这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极大推动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我国农业面积广阔,地区间农业生产有很大差异性,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出现各种问题,归根结底来说,这些问题都属于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和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范围,而要解决这一矛盾,最有效也是最根本的方法就是从农业入手,发展农业经济,实现农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农田水利工程作为农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它可以满足农业生产的水资源需求,改善地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现状,为农作物高产稳产打下基础,提高农产品经济价值。因此,加快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发挥农田水利工程的各项功能,才能使其更好的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才能解决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各种问题,为农业经济增长提供基础保障。
2.2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方法,提高机械化应用水平,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使现代农业生产变的更加简单、省时、省力,从而减轻农民的负担。农业生产中,水资源的必不可少的要素,也是农作物健康生长的必要保障,农田水利工程承担着调配和输送水资源的重要职责,当前农业发展新形势下,农业生产中的水灌溉不仅仅是将水资源输送到农田中,满足农作物的水分需求,更是要求在水资源输送过程中尽可能的减少损失,并且在水资源输送到农田后,也要提高水资源的吸收利用率,减少水分蒸发和损失,从而实现节约用水的目的,这样就可以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解决了地区水资源利用紧缺的问题,也减轻了农民群众的劳动投入量,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升。
2.3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在很大程度上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农村和城市之间的经济差距逐渐缩小,越来越多的特色农产品得到了开发,并且成为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增长点,同时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劳动力进入到城市务工,导致农村耕地的后备力量不足,很多耕地被荒废。而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带动下,国家对农业土地改革提出了新的政策,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了调整和优化,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量越来越多,农业生产的投入和产出有明显改善,农业种植效益逐步提升。农田水利工程可以充分发挥自身蓄水、调水、防洪等功能,并实现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让更多闲置耕地资源得到合理利用,解决农民种地“浇水难”的问题,这样农民参与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才会得到调动,创造的效益也会增加,进而在此基础上吸引更多的农业投资,这样就间接改变了原有农业产业结构,可以以市场为导向开展农业种植,农民的种植收入也会增加,因此,加快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步伐,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势在必行。
2.4有助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生态环保已成为当前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环保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发展绿色循环农业是当前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个方向。对于地区来说,在完善农业基础设施的同时务必要构建一个完整系统的生态环保机制,实现农业经济和环保的相统一[1]。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并不是单单的考虑到地区农业产业发展,还要对工程建成后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有所思考,尽可能的降低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在开始施工前,就要安排专门的人员对工程周边情况进行全面调研和测评,分析利弊,保证工程各个功能正常发挥的同时也可以保护周边生态环保。例如农田水利工程的蓄水、防控、抗旱等功能的发挥,可以对周边植被起到保护作用,减少水土流失,从而使农业生产活动正常开展,农作物有一个正常良好的生长条件,为高产稳产打下基础,从而使农业种植效益持续增加,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2.5有利于耕地资源的科学规划
耕地资源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也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保障,因此,加大耕地资源保护力度,提高耕地资源的利用率,实现综合规划对农业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从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角度来讲,农田水利工程各功能的发挥也是以耕地为中心开展的,通过对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和利用,来满足各种农业生产活动的需要,从而使耕地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农田水利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后,农村可用的农业灌溉用地面积会大大增加,农业生产效率也会明显提升,从而为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奠定基础,这样农民的农业种植效益就会增加,这就需要对有限的耕地资源进行综合规划,同时在灌溉水资源充足的前提下,还可以将耕地资源按照功能来划分为多个区域,例如农业发展区、经济规划区等,以发挥出耕地资源最大的利用价值,提高耕地资源综合利用率。
3农业发展中农田水利工程作用发挥的建议
3.1加大监督监管力度,提高工程质量
要保证农田水利工程作用的最大化发挥,就必须要工程单位严抓工程质量管理,加大施工的监督监管力度,确保工程质量良好。工程领导管理层要在思想意识上高度重视,开始施工前组织专门人员对施工现场的周边环境进行考察,根据考察结果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规划方案,保证工程不会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充分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除此之外,在工程施工阶段,要按照工程质量管理要求,坚决制止工程挂靠、转包、分包行为的出现,对于施工资质不达标的施工单位要拒绝入场,同时也要严格考核作业人员,不具备施工上岗作业资格的人员不准参与施工,保证整个施工过程安全可靠,规避管理上的遗漏点,对于工程监理单位来说,也要在施工现场派驻专业的监理人员,能够对每个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进行专业化监理,从而使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可控状态。
3.2增加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量
相对于其它工程类型来说,农田水利工程直接关系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不论是从施工角度来讲,还是从工程后期维护方面来看,都需要足够的资金作保障,只有资金到位,工作质量才能长久稳定发挥。对于地区政府部门来说,要在国家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号召下,适当增加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并给予施工单位各项扶持政策,而对于工程单位来说,就需要在施工过程中选择性能好、质量佳的施工材料,确保各个环节施工质量达到标准,从而为后期功能发挥奠定基础[2]。此外,在农田水利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后,也要安排专门的人员负责日常维护,定期检查工程的关键部位,必要时还要进行修补性施工,这一过程中也需要充足的资金作保障,在具体的资金筹集方面,可以从多个渠道获得,包括政府投入、社会企业等,形成农田水利建设的专项资金,从而保证工程质量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3.3提高技术人才的专业水平
农田水利工程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要民生工程,对于新时期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要切实发挥农田水利工程作用,就需要水利部门加强建设团队的管理,尤其是技术人才的培养,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使之可以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起到技术指导作用。首先,要人才引进方面,要提高人才选拔和引进标准,根据工程质量要求选择技术过硬,水平较高的人员,并且具备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必要时还要进行岗前培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其次,对于现有技术团队的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将最新的施工技术、方法进行讲解,设置相应的培训课程,也可以邀请专家开展座谈交流会,让技术人员在培训中明白自身的短板,提高自我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强化专业能力,管理层也要鼓励和引导技术人员积极参与到实践中,积累实践经验,从而更有效的解决水利工程在使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使之更好的促进农业发展。
3.4做好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工作
发展现代化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还需要做好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工作,这也是确保水利工程功能高效发挥的客观需要。当前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创新,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形式也越来越多,对于地区来说,可以根据本地农业生产实际情况,选择相适宜的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与此同时,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将节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向基层农民群众进行宣传和普及,让更多的农民群众认识到节水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并且自觉参与到节水实践中,通过节水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农田水利工程的蓄水和调水作用更好发挥。除此之外,发展节水灌溉技术,也可以对地区农业生态环境起到保护作用,避免传统灌溉形式对耕地资源的破坏,灌溉效果也会更好,有利于实现农作物高产稳产,农田水利工程的使用管理也会更加规范有序。
3.5创新和完善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模式
农田水利工程功能的高效发挥离不开完善的管理作保障,对于地区水利部门来说,要认清当前农业发展形势,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健全相应的管理机制,从而使各项管理措施的落实有据可循,这样也可以使农田水利工程设施更加完善,减轻后期维护工作的开展难度[3]。除此之外,在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指引下,构建一套系统的管理制度,将具体的管理方案进行明确和细化,使各个工作人员的责任感进一步增强,从而使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保护工作向着制度化、有序化方向发展,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增加农业产业效益。
4结束语
农田水利工程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农业经济增长的基础保障。对于地区来说,要切实发挥农田水利工程的作用,就必须要结合本地区农业生产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管理机制,并做好工程的后期维护工作,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从而使水利工程功能最大化发挥,满足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
作者:朱灵兔 单位:甘肃省平凉市惠民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篇3
1农田水利建设对水土保持的影响
1.1排灌渠道的挖掘会导致边坡的裸露
在进行农田水利建设的过程中排灌渠道是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挖掘的过程中难免会对地表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进行挖掘的时候会对周边的植被产生一定破坏,尤其是在一些具有坡度的岸坡上开挖,就会造成严重的边坡裸露,使水土保持方面的功能逐渐丧失,同时在田间修建道路的时候也会对原有的植被造成影响,同样导致其水土保持功能逐渐降低,在一些特殊的地形进行挖掘渠道的时候,例如,在一些地势较高或者比较陡峭的地段开挖排灌渠道的时候对周围的植被产生重要的影响,当大雨发生的时候就会造成水土流失现象的出现。
1.2废土废渣对原有地表结构影响较大
在对农田水利工程进行建设的时候会产生较多的废弃物,例如,挖掘出来的泥土、旧水利工程拆除时的一些废渣等都能够对原有的地表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对农田沟渠进行挖掘的时候挖掘出来的一些泥沙或者土壤需要进行运输到其他区域或者将其进行回填。如果这些废弃物没有得到及时且合理的处理就会对原有的地表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雨季的时候雨量较大这些废弃物就会逐渐的流失,对农田产生影响。
1.3水利工程运行时对水土产生的影响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会进行大面积的防渗衬砌,在对水资源进行输送的过程中产生浪费的现象较少,但是在沟渠内如果水流的速度过大时,由于坡降较大,一些下游地区的沟渠往往没有进行衬砌,就会产生侵蚀的现象,而由于防渗设施的设置导致农田的地下水水位逐渐降低,渗入到地下的水源比较少,导致土地蕴含的水源也会较少,不能真正地实现节水的效果,进入到地下的水源减少导致地表水流失的速度加快。
2农田水利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1对水体环境产生的影响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对水体产生的影响是最为直接,也是最大的。在农田区域具有一定的水体分布,而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改变了传统的水系分布,在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农田周围的水系比较稳定,但是水系情况也会呈现出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农田区域的水体系统比较稳定,而农田水利的建设或大或小的对水体系统产生影响[1]。同时,在传统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会使用到化肥和农药,而此类物质的使用能够对农作物的生长起到良好辅助作用,但是如果大量使用,就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现象,进而导致水体中的有害物质逐渐增多。由于沟渠进行了衬砌处理,这样的沟渠环境不利于一些水生植物的生长,并且沟渠水流较大时,水中携带的泥沙等物质不能够沉留,使水中微生物所需要的环境逐渐发生变化,导致水体的净化能力逐渐减弱,从而加剧了水体污染的情况。
2.2对生物产生的影响
农田水利工程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涉及的程序和内容比较多,对生物及其生存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在对农田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会进行沟渠的挖掘修建以及在田间进行临时道路的修建,此类工程的开展对于生态环境和生物能够产生直接的影响,沟渠在进行修建的过程中其深度和长度比较大,一些生物如果跌入沟渠就会出现淹没的情况,对生物的生命造成威胁,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生物栖息和繁殖生存的环境。而排灌渠道的修建往往会进行防渗衬砌,使沟渠的粗糙率降低,过快的水流容易导致土质沟渠和水体之间的交换,严重的影响到沟渠生物的生长环境[2]。
2.3对土地的影响
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工程量大,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不论规模的大小都会对林地、草地以及农田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进行具体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占用一定规模的土地进行清地工作,很难避免对土地的影响,当土地的规模受到冲击的时候便会对修建水利工程区域内的动物或者植物之间的生态平衡性造成破坏,导致周围自然界的食物链受到破坏。因此,在修建农田水利工程的时候对土地资源产生的影响较大,一些土地在反复的碾压之下便会发生硬化,不再适合生物的生长。因此,在进行农田水利建设的过程中对土地的影响需要加强重视,采取合适的措施确保能够降低对土地的影响。
3农田水利建设对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影响的解决对策
农田水利设施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价值和优势,但是其在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等方面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如果得不到良好的处理和解决就会造成严重的问题,因此,应该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不断提升农田水利建设的质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3]。
3.1加强对农田水利建设前期的评估工作
任何一个重大工程的开展都不会离开前期的考察工作,良好的前期考察能够为后续施工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如果前期的考察工作不完善,在后期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就会造成一定的困扰,阻碍工程的建设速度。因此,在水利工程进行建设的前期就应该做好前期的考察评估工作,为水利工程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条件,农田水利工程具有较高的综合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水利工程特点的掌握程度对于建设质量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建设前期需要将各种情况进行有效的勘察和评估,尤其是在施工建设过程中需要涉及的重要环节,对水利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4]。在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开展之前,前期的评估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脱离实际情况的评估将对水利工程的建设毫无意义,因此,在进行评估的时候应该将水利工程建设的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等纳入到具体的实施环节,真正的将这些内容与水利工程建设进行有效融合,对于后期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水土流失的现象以及生态环境破坏的现象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在对一些关键点的评估上应该做到细致和全面,在评估的基础上根据搜集的信息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例如,在对渠道挖掘的评估基础上设定合适的防护措施,减少了后期施工过程中相关问题的产生。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的前期通过全面而细致的评估能够有效的降低对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方面产生的影响。
3.2不断完善农田水利建设的体制
任何一项重大工程的建设都离不开完善的体制机制,其中也包括农田水利建设工程,作为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综合的考虑,建立完善的水利工程建设体制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够减少对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完善的建设机制对于工程的开展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保障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发挥到最大值,将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及时的处理,为农田水利工程的开展提供条件支持。在对农田水利建设的体制机制进行设定的时候需要综合的考虑,其中环保评价指标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考虑方面,在水利工程项目开展之前就需要对一些可能存在的生态环境和水土流失的问题进行预测,针对存在的一些可能发生的问题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能够有效的提升问题的处理能力;其次,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需要涉及较多的资金,如果资金管理不善就会对施工造成严重的影响,在对相关项目进行投资的过程中,需要制定明确的投资措施,并且这些措施应该在整个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得到体现,为有效的降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在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方面产生的影响提供有力支持;最后,在水利工程建设完成之后需要进行验收和评估,需要根据相关的验收措施进行,应该不断增强相关部门对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在完善的农田水利建设体制机制下实现良好的控制。
3.3不断优化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
任何一个大型工程的开展都需要进行详细的规划和设计,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也离不开相关的规划和设计,在进行具体建设之前规划和设计可谓是农田水利建设工程的基础性工作,良好的规划设计能够有效的降低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方面产生的影响,对于提升整体的建设质量和实现工程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在详细的规划设计中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良好的规划设计需要做好前期的调研工作,在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开展规划设计,促使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能够形成最佳的经济、社会以及生态效益,在对水利工程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将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的理念融入到设计的全过程,并且在进行规划设计的时候需要根据工程的需要将最为先进的规划设计理念融入其中,一方面促使农田水利工程能够形成良好的生态化设计。其次,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具有系统性的特点,在进行具体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尤其是对一些单体的工程进行设计过程中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比如说其结构的安全性,在进行衬砌防渗工程设计的时候就需要做到注重差异性,在进行规划设计的时候尤其是需要注意不能对沟渠进行全硬化的处理,同时为了降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影响就需要设置一些生态型的沟道,确保其能够具有较高的生态功能。最后,在对水利工程进行具体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尽量减少混凝土的实际使用量,需要在设计的时候考虑到生态孔道的设立,通过多方面为保护生态环境出发进行规划设计,为有效降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生态保护和水土流失问题创造有利的条件。
3.4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监督管理力度
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需要在较强的监督管理之下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够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发挥到最大值,有效提升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并且对于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的影响将会逐渐降低,因此,需要通过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监督管理力度来提升整个工程的质量,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会对农田产生碾压、周围植被遭到破坏、农田土壤移动等情况,在雨水较大的时候一些边坡就会出现不稳定的情况,严重时会引发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造成水体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因此需要在施工的过程中加强对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促使施工的各个环节能够符合相关的标准,在严格的监督管理之下能够最大化的降低对周围生态环境和水土流失的影响;其次,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必然涉及不少的用料或者废弃物,如果这些物质得不到良好的管理监督就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尤其是建设用料得不到良好监督管理的话,就会造成严重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浪费;最后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严格的监督施工现场各种物品的清理速度,在监督之下科学合理的开展清理工作,在相关的工作完成之后,需要做好绿化工作或者将原有土地进行复原,这样能够有效的降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产生的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的问题。因此,严格的监督管理工作对于农田水利工程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3.5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情况进行考核评价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情况的全面考核评价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全面的考核评价之下能够促使后续工程使用的过程中产生良好的效果。一方面可以通过采取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来对水利工程的建设情况进行考核,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清晰的了解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效果,在后期的建设情况评估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对项目投资效益情况的分析,对自身工程项目的开展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针对存在的不足进行总结,尤其是需要找出环境的要点,为以后相关工程的开展提供参考,进而能够有效的降低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的问题;另外,需要建立相关的评价体系,在严格的评价体系下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情况形成全面的评价,进而为实现农业水利工程的高效建设服务,进而能够有效的保障农业的生产效率。因此,通过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情况进行考核评价能够为后续工程的建设提供相关参考。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田水利工程作为利国利民的建设项目,虽然其发挥出的价值重大,但是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一些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仍然不能忽视,在未来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方面的重视,可以通过在建设前期开展考察评估工作、注重相关建设机制的完善、提升监督管理力度、进行规划设计以及建立后期的考核评价体系等,不断提升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任宗贤.农田水利建设对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J].乡村科技,2022,13(4):143-145.
[2]火统朋.农田水利建设对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J].乡村科技,2022,13(1):144-146.
[3]田刚.农田水利建设对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J].南方农业,2021,15(27):226-227.
[4]陈姝颖.农田水利建设对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J].黑龙江粮食,2020(12):55-56.
作者:赫富雅 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综合执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