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高职舞蹈教学范文

时间:2022-12-06 14:57:1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篇高职舞蹈教学范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高职舞蹈教学范文

高职舞蹈教学篇1

技术的发展催生了时代的变革,线上教学让高等院校舞蹈教学平台获得拓展,也让高等院校舞蹈教学对课堂改革的探索更富内涵。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认知偏差、开发不足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校舞蹈线上教育的发展。广大高等院校舞蹈教师要因时而进,真正读懂高等院校舞蹈教学线上探索的价值,并借力技术的发展实现自身教学理念和能力的全面转变,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

一、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情况

宋杨川子在《浅谈高校舞蹈在线开放课程与信息化教学》一文中认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学改革提供了较多思路,高校的舞蹈线上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刘艳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舞蹈教学模式创新策略研究》一文中认为,高校舞蹈线上教学探索要紧密结合舞蹈教学的特性,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综合来看,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和趋势层面,对实践问题的梳理及解决涉及较少。

(二)大数据分析

以“线上教学模式”“舞蹈”为关键词,笔者在知网上检索了2016年到2021年的文献资料,搜索到学术期刊22篇,学位论文8篇。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以“线上舞蹈教学”“课堂模式”等为关键词,对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进行检索,对相关博、硕论文及期刊进行整理、归纳与分析,为本文的撰写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

(二)专家访谈法

就高校舞蹈线上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笔者对高校舞蹈教师进行访谈,为研究积累素材,为调整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三、结果与讨论

(一)线上舞蹈教学给高校舞蹈教学带来的改变

1.丰富高等院校舞蹈教学改革的课程资源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海量的信息,互联网上的资源丰富度是任何一所高等院校都无法匹敌的,由技术搭建起的信息通道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了万物互联、万物共享,这也就意味着,线上教学对于高等院校课程改革的第一个重要影响便是在课程资源的丰富度上。高等院校可依托信息技术对舞蹈教学领域的高端问题进行互动交流,教师可借助互联网实现对课程素材等内容的深度挖掘,同时,开放式的线上教学交流模式为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提供了平台,也对教学内容的完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革新高等院校舞蹈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线上教学背景下的高等院校舞蹈教育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它颠覆了人们对传统媒介和教育模式的认知。通过运用技术手段,高等院校教师可通过音频、视频等方式实现课程的多彩呈现,同时,植入的微课以及所研发的慕课实现了对学生碎片化学习时间的充分利用,课堂不再是学习舞蹈的唯一场所,教师也不再是单向的资源供给方,线上教学手段可以通过技术的植入为学生提供更为精准的发力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3.提升了高等院校舞蹈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

时代的发展重塑了课堂的教学生态。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塑造人,以人为本的教育才是高等院校所有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作为时代的弄潮儿,大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而传统的舞蹈教学模式因模式呆板、内容呆滞、方法滞后等问题,不被时代青年所接受,这倒逼教师更新理念、优化方法、挖掘内容,提升高等院校舞蹈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

(二)线上舞蹈教学前期探索中的问题

一是舞蹈专业的特殊性使线上教学的开展受到限制。在最近三年内,高校舞蹈专业的学生的在校时长被不同程度地压缩,在特殊情境之下,高校舞蹈专业的学生被迫进入线上学习。舞蹈专业有着较高的特殊性,是一门技术与实践高度结合的课程,在对其教学模式的分析中我们发现,舞蹈专业教学中,与学习理论知识相比,舞蹈练习占据更大比重。在前期的探索当中笔者发现,因学生在家听课,其所处的实践环境受限、设备不全,教师无法对其进行精细化的训练指导和全程的训练监督,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舞蹈线上教学的效果。二是线上教学对师生关系的重塑导致了一定的不适。因为是线上教学,所以,专业教师不能到场进行指导和监督,这也就意味着,专业的学习训练变成了一种自主的训练,这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对于从小习惯了在家长和老师督促下完成训练的多数学子而言,这种方式显然存在着诸多方面的漏洞。在实践当中笔者发现,学生因惰性诱发消极训练的情况不在少数,在这样的一种状态下,师生之间的无效沟通或无意义沟通开始增多,这一问题给一线教师带来很大困扰。舞蹈专业的线上教学不可对线下模式进行照搬,而要基于新型教学模式进行师生关系重组,才能提升线上教学的质量。同时,在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的过程中笔者发现,高校舞蹈专业对于线上教学模式的应用也相对较为单一,多是将其作为特殊情境下的一种替代手段,对于线上教学的开发意识不足,且应用的频次不够,这也导致高校的线上教学停留在较为初期的阶段,亟需通过理念上的更新和模式上的开发,实现线上教学的全面优化。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高校应从更为宏观的维度出发对高校舞蹈的线上教学进行价值改造,除将其作为特殊情境下的一种被动替代方式之外,还应在日常的舞蹈教学当中积极探索线上舞蹈教学模块的植入,这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发挥高校舞蹈线上教学的价值。同时,这样的探索也将极大程度提高高校线上教学的应用能力,使其更好地发挥实践价值。

1.深化舞蹈教学的教学研讨

高校舞蹈教研是以促进高校舞蹈教师专业成长、驱动高校舞蹈教育改革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活动。高校舞蹈教研活动的有效实施能够有力提升教师在线上教学过程当中的问题意识及主动研究意识,高校舞蹈教研的作用也将在这两个维度得到充分体现。首先,舞蹈专业的线上教学会在具体的实施情境下出现问题,如服装场地、教师指导等,发现这些问题是一种能力,解决这些问题更是一种能力。其次,从更为广阔的视角来看,教研驱动之下,高校舞蹈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能够直接转化为线上教学的改革动力,这对于推动高校舞蹈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只有在职业素养的提升中成为一个自觉的学习者,才能使自己的教育生涯有汩汩的春水流淌,有浓浓的绿意萌发,才能为高校舞蹈线上教学的持续探索提供用之不竭的动力。

2.升级舞蹈课堂的教学方法

在线上教学模式的开发中,教师要充分倚重信息技术给高校舞蹈教学带来的支撑,这是高校线上舞蹈教学提质的关键。在对高校舞蹈专业教师的走访当中笔者发现,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高等院校舞蹈教育有了更多的可能,简单地以媒体植入为应用手段的1.0版的信息技术应用已远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线上教学背景下的高等院校舞蹈教育改革一方面要立足课堂,将微课、慕课等更多的线上教学方法和舞蹈教育手段引入其中,让课堂更为精彩,让教学更具实效;另一方面要着眼于由互联网所开启的新舞蹈教育时代的形势,充分盘活信息技术的资源价值、平台价值、工具价值,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完成主体的易位和供需的转变,以大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升级高等院校舞蹈教育,推动高等院校舞蹈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

3.基于课程教学的深层互动

舞蹈教学具有很高的专业性,通过在线上进行简单的技术演示很难达成预期的效果,这种简单、粗放的教学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学生对线上课堂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因此,高校舞蹈线上教学模式的开发过程也要基于课程教学实现师生的深度互动,这将是弥补当前问题、提升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路径。如在民族舞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舞蹈基础对学生进行分层,根据学生的分层对舞蹈动作进行精细化的分解,而后基于线上教学平台对学生进行精准教学,当学生根据视频进行技术训练之后,教师要就学生舞蹈动作的表现、舞蹈内涵的理解等与学生展开深层次的交流,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下一步的精细化教学安排。在舞蹈教学结束后,教师也要对线上教学的互动板块进行积极探索,积极参与到与学生的互动当中,在学习与生活的多元分享当中寻求提高教学质量的良策。

4.优化线上教学评价模块开发

高校在加大对高校舞蹈专业线上教学前端探讨的同时,也要加大对末端的管理力度,以巩固线上舞蹈教学的质量。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技术手段实现教学末端管理能力的提升。如教师可通过视频打卡的方式,对学生的基本功练习进行全程监督,并在这一过程当中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实时纠正,教师也可以借助当前应用较为成熟的APP实现对学生训练时长等内容的数据化管理,更好地抑制学生在线上教学中的惰性,以严格的考核、制度化的实施提升线上教学质量。

5.线上和线下结合的常态化

在线上与线下教学中,只有实现了主体的平移,才能够实现一加一等于二甚至是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高等院校舞蹈教师需以前瞻性、创造性、多样性的眼光进行教学分析,构建起系统的舞蹈课程混合式教学方案,以叠加效应的价值发挥为目标展开深度探索。在这一过程当中,高校要基于线上线下混合模式教学优化评价机制,通过制度的导向、内容的引领及效果的考评进一步调动师生参与线上线下互动教学的积极性。面对特殊情境,线上教学所积累的经验为线上线下教学的深入实践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一方面,通过对一些较为成功的线上教学模式的深入分析,探索线上线下混合模式的新思路、新出路,为线上线下教学的进一步融合发展引来源头活水;另一方面,以线上线下混合模式的探索经验反哺线上教学,为舞蹈教学因时而动地切换教学模式注入新动能。

(二)建议

互联网的发展为高校舞蹈教学提供了新的资源、方法及平台。这样的一场制度与技术、实践与反思、趋势与弊端的多元探索考验的不仅仅是教育的技术和手段,更拷问着教育的真正价值和内涵。未来已来,无论是线上教育的深入探索,线下教育的继续改革,还是线上线下教育的融合,我们都要回归高等院校舞蹈教学的初心,把学生作为鲜活的个体,寻找有价值的教学方式,实现基于学生未来发展的教育。高校管理层应逐步修正在舞蹈线上教学上的错误认知,从更宏观的维度推动舞蹈专业线上教学模式的开发,使其应用价值最大化,逐步消除因浅表化的线上教学所带来的效果不佳等问题,通过深化舞蹈教学的教学研讨,升级课堂舞蹈的教学方法,开展基于课程教学的深层互动,优化线上教学评价模块开发以及常态化线上和线下教学相结合等方式,全面革新高校舞蹈专业线上教学模式,以供给端改革的思维推动高校舞蹈专业线上教学的发展。

作者:董夏红 单位: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高职舞蹈教学篇2

高等职业教育的舞蹈专业顺应了舞蹈教育“大众化”的市场需求,推动了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和改革的发展方向,如何把舞蹈专业普及化,大众化,把学生培养成为新型的适用性人才,是高职院校建设的方向。钢琴伴奏作为舞蹈课的重要艺术工具之一,贯穿于整个教学课堂。舞蹈钢琴伴奏不仅要展现钢琴演奏的技术技巧,还要彰显舞蹈的的色彩魅力。但是在目前舞蹈钢琴伴奏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钢琴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才能提升教学效率。

一、要有扎实的钢琴基本技术技巧和娴熟的即兴演奏能力

舞蹈钢琴伴奏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是技术性、艺术性、和他人协作能力的艺术表现形式。伴奏者应具备扎实的钢琴演奏技巧,灵活的即兴伴奏能力,以适应舞蹈教学的需求,同时还能带动整个舞蹈教学课堂的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好的伴奏者,不仅节奏准确,旋律流畅,对舞蹈呼吸气口的把握还要得当,能跟着每个动作呼吸。比如在“蹲”“划圈”“控制”“腰”等组合的弹奏时需要柔和、优美、流畅的弹奏方式;“小踢腿”“小弹腿”的组合弹奏时就要既富有弹性而不失连贯;“大跳”“中跳”时既要有爆发力,又要能灵活地控制速度,在起跳的预备拍中能编创前奏或尾声。在和声伴奏和织体的运用中,采用琶音、分解和弦、柱式和弦、带低音和弦等多种方式灵活运用到不同组合中。不同的弹奏方式,不同的音色、不同的力度控制,都会带动舞者的情绪,达到艺术的烘托效果。

二、对舞蹈专业知识的全面了解和高度重视

如今在各大高职院校开设了多门种类的舞蹈专业课程,钢琴伴奏主要运用于芭蕾基训、古典基训、古典舞身韵、民族民间舞的教学课堂中。针对于舞蹈学科之间的共性与特性,要做深入的了解和区别。什么样的课程,什么样的风格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舞蹈钢琴伴奏区别于声乐伴奏,对舞蹈专业知识和常用的舞蹈术语都要非常熟练。比如芭蕾舞起源于意大利,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产物。芭蕾艺术的音乐风格就是以西方古典音乐为主的,那么伴奏者在弹奏的时候就应把握演奏的方向,在曲目的选择上多下功夫,避免将风格“跑偏”。其次,舞蹈是一种人体艺术,伴奏者对肢体语态的表达要有一定的了解。比如中国古典舞,起源于中国古代,融合了许多武术、戏曲中的动作和造型,特别注重眼睛在表演中的作用,强调呼吸的配合,富有韵律感和造型感。伴奏者在弹奏身韵课程时,就要对“提、沉、冲、靠、含、腆、横移、旁提”八大元素的动作要领和呼吸气口的处理做到细致。民间舞蹈具有鲜明的地域或民族特点,具有自娱性和表演性相结合的特点。对于民间舞的钢琴伴奏一般都是即兴伴奏,演奏者要结合民族舞蹈的动作韵律、动作特点和民族风格进行创作。旋律多采用民族五声调性为主,应根据舞蹈动作的要领和风格特点来选择音乐。在伴奏时,要有敏锐的应变能力,观察细致,随时可根据动作的变化而做出相符合的音乐,把握好的呼吸气口,让音乐与舞蹈的气息流畅,更好融合。如遇突发事件,也要保持演奏者良好的心理素质,沉着冷静,及时转变和弥补不足之处。从当前我国民间舞的发展来看,显示出了鲜活的生命力和时代感。因此钢琴伴奏在演奏方式和演奏方法上,也应大胆创新。

三、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专业素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职舞蹈教育是一门新兴的事业,如何在社会中发展,也成为了一个崭新的课题。舞蹈教学在高职素质教育中是一门技巧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是将训练、排练、演出融为一体的教学活动。由于生源参差不齐,学生素质有较大差异。有些学生从小接触过系统的舞蹈训练,无论从软开度还是肌肉的能力都有一定的基础。也有一些学生曾经有过一定的形体训练,只掌握一定的基本体态。还有些学生没有舞蹈基础,通过集训来参加考试,仅凭自身具备的基本条件而考入学校。因此高职院校在舞蹈教学的实施上,教师应考虑到这些因素来进行因材施教。切勿采用老套、呆板的教学方法,应重视实用性的舞蹈教学方法来启发学生。大多数学生之前都没有采用过现场舞蹈教学加钢琴伴奏的方式,如何在课堂上有效地启发学生,就需要舞蹈老师和钢琴老师的配合与及时沟通。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肢体表现方式。音乐的综合素质训练,不光是基础的节奏、节拍、速度、力度训练,还应在中西方音乐欣赏方面进行拓展。每一首音乐都有自己的创作背景,钢琴教师在弹奏曲目时,不仅要对音乐作品理论基础进行分析,还要对作曲家的创作背景进行讲解,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有条件的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一些音乐上的创编。另外还可以在视唱练耳方面做一些专业的引导和训练,这些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都是有效可行的方法。除此之外,还可以多组织学生观看一些音乐会和讲座,多参与到社会艺术实践当中。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把钢琴课作为舞蹈专业学生的选修课,让学生除了舞蹈以外学习更多不同艺术类的专业课程。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教师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广博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轻松的环境,调动学生兴趣和需求,让学生的个性得到释放和发展;适时地引导和鼓励,多鼓励、多表扬,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跟学生形成和谐、融洽的关系,成为学生的朋友。

四、高职钢琴伴奏专业的困境和建议

在我国舞蹈教育序列中,职业教育备受重视,在高速发展的教育背景下,许多师范类院校与地方综合类院校都开设了舞蹈专业,这也导致了高职院校舞蹈专业发展的瓶颈,在一定程度上停滞不前。钢琴伴奏作为和舞蹈配合的专业学科,在教学工作中因缺乏一套完整的舞蹈伴奏体系,导致教师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多以自己的感觉来进行伴奏和编创。再加上市面上专门针对舞蹈伴奏的教材偏少,就需要钢琴教师大量地进行创作和改编曲目。这些客观因素制约了舞蹈钢琴伴奏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要钢琴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建议:第一,加强对钢琴伴奏教师教学技能的培训,多聘请在舞蹈钢琴伴奏界的专家进行现场实践教学,帮助在职教师提高理论和实践的技能。此外,校内还可以定期组织教师技能大赛,发掘一批教学能力过硬的教师,发挥“以老带新”的示范作用,逐步打造优秀的师资队伍。第二,通过绩效考核制度,鼓励教师创新舞蹈钢琴伴奏教学法,通过奖励机制,提升课堂教学的吸引力。第三,多组织校内外同行相互听课的方式,取长补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第四,多注重对学生个体的关注,可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定期收集学生个体对舞蹈伴奏教学的意见和建议,随时对于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善。五、结语高职院校舞蹈教育还处于发展阶段,办学风格和教学方式都处于摸索阶段。舞蹈教学的成功与否,教学手段是否科学、先进,与办学条件和设施配置,以及师资情况都有直接关系,这些都决定了钢琴伴奏的提升和发展方向。舞蹈钢琴伴奏教师要真正参与到舞蹈教学当中,辅助舞蹈教学的完成,提高舞蹈教学质量,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舞蹈教师与钢琴伴奏教师共同奋斗在舞蹈教学的一线,对舞蹈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培养高素质舞蹈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作者:王锐 单位:成都艺术职业大学舞蹈学院

高职舞蹈教学篇3

一、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现状分析

首先,高校民族民间舞蹈属于实践性较强的艺术形式,教师既要有相应的理论知识支撑,同时也要注重实践教学部分。实践教学能够对学生的理论学习效果进行检验,若只依靠课堂当中的技巧训练、动作学习,通常很难达到表演要求。学生必须要在实践当中磨练自我,积累丰富的舞台经验,与此同时还要尽可能多地接受观众检验,以提高自身的舞台表现力。但就实际教学现状来看,高校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舞台实践。学校为学生创造的舞台表演机会十分有限,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让学生在训练室完成舞蹈表演,加之高校对于民族民间舞教学的重视程度较低,导致舞蹈教学质量大大降低,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1]。其次,舞蹈是表达情感的重要途径。在进行舞蹈表演的过程中,舞者的肢体动作能够将情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由此可见,舞蹈是肢体动作和主观情感的结合。民族民间舞蹈是各民族人民表达情感的重要途径,能够对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生活习俗、精神风貌以及社会历史进行反映,尤其是少数民族的性格特征和民俗风情。在当前的高校民族民间舞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会忽视对学生艺术情感的培养,过度注重基本功训练和舞蹈技巧学习,并且教师经常将注意力放在学生动作是否到位、规范和标准上,很少会关注学生的眼神、表情等细节表达。长此以往,学生在舞蹈表演过程中会出现肢体配合度低、表情僵硬、双眼无神等问题,不能充分展现舞蹈作品精神,同时也弱化了舞蹈表演魅力,不利于学生舞蹈专业水平的提升[2]。最后,从某种角度上来看,民族民间舞蹈其实是对少数民族人民群众生活和劳动的凝练,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不同民族的民间舞蹈表达了独特的丰富情感。在对民族民间舞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必须要对舞蹈背后的文化有所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表演过程中将舞蹈内涵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但在当前的高校民族民间舞教学中,由于很多教师都缺乏对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内涵的了解,因而很难将舞蹈精髓传递给学生。很多教师都只对舞蹈特色和外在形式进行研究。导致学生在进行民族民间舞表演过程中出现有形无神的问题,无法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3]。

二、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改革的基本目标

高校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改革,必须要以舞蹈特征为目标,通过再现民族民间舞蹈特征,提高学生舞蹈动作的启发性、灵活性以及创造性。首先就是要凸显民族民间舞蹈的启发性。舞蹈动作的形成往往要经历一系列复杂、繁琐的过程,因此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必须要对学生掌握舞蹈动作的内在联系进行启发,对学生在学习舞蹈过程中的启发性思维进行培养,并能够将自己的情感和思维融入到相应的舞蹈动作当中,提高学生的舞蹈综合素养[4]。其次,要能够凸显民族民间舞蹈的灵活性,使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到舞蹈课堂学习当中,与此同时,还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以充分发挥学生个性,调动其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形成一种轻松愉悦的舞蹈教学氛围,通过舞蹈动作拓展学生学习思维,通过民族民间舞蹈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此外,通过对民族民间舞蹈的灵活性进行体现,还能对舞蹈教学内容和形式进行巩固,使学生能够结合相关舞蹈动作进行即兴改编和表演,将不同民族的民间舞蹈动作融合在一起,系统化地提高学生对于舞蹈动作的应用和掌握能力。最后,要凸显民族民间舞蹈的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最终达到提高其舞蹈艺术表现力的目的。随着现在社会的不断发展,在传统的民族民间舞蹈当中,也出现了很多与现代文化不相符的内容,教师在对这些舞蹈动作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就是将那些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舞蹈动作剔除,但要注意必须要保留舞蹈动作的民族特色,之后再让学生融入自己的情感以及自己对舞蹈文化的理解,实现对民族民间舞蹈的再创造,赋予其全新的生命力和活力,这对于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很有帮助[5]。

三、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一)加深学生对舞蹈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

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较强,能够将不同民族的文化信仰、风土人情、精神风貌等反映出来,具有十分深厚的人文内涵和底蕴。因此,在对民族民间舞蹈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必须要对舞蹈背后的民族文化有所了解,只有这样才能让舞蹈表演更有灵魂。鉴于上述情况,高校在开展民族民间舞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的舞蹈技巧、舞蹈动作进行关注,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对舞蹈文化内涵进行研究,使学生能够对民族民间舞蹈的艺术风格特征有所认识。就实际教学现状来看,虽然很多高校在开展民族民间舞教学过程中,都强化了对于舞蹈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但大多是以灌输形式为主,这样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舞蹈文化背景知识了解不深入、不全面的问题十分普遍,因而很难将民族民间舞蹈的魅力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为了改变上述状况,教师可以尝试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共同对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探讨[6]。例如,在对藏族舞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对藏族人民的宗教信仰、习俗文化、风土人情等进行了解,并将自己收集到的信息整理在一起,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分享。为确保课堂教学的有序性和高效性,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结合藏族舞蹈特征展开提问,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效果进行检验。例如,很多藏族舞蹈动作都以关节为主要发力点,这样的舞蹈往往能够带来强大的韵律感和颤动感。那么藏族人民在舞蹈过程中为什么会习惯用关节发力呢?在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学生们就会争先恐后地进行知识分享。例如,有的学生会说藏族人民的生活环境海拔较高,空气稀薄,人们经常需要背负各种生活生产物资,在这一过程中势必要依靠关节力量。因此,藏族人民在舞蹈过程中也会习惯性地用关节发力。这样既能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又能加强学生对于藏族舞蹈文化背景知识及特征的了解,为藏族舞蹈表演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二)强化情感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的渗透

现阶段,很多高校在开展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对于情感的渗透,导致学生在进行舞蹈表演时双眼无神、动作僵化,难以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与此同时,在实践教学当中,很多教师都会采取口传身授的方式,简而言之就是对舞蹈动作进行分解,再亲自示范和口头讲解。长此以往,学生很难领悟到舞蹈精髓。民族民间舞蹈通常比较考验学生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必须要尝试创新教学模式,将情感更好地融入舞蹈动作中。不同的民族文化与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精神等具有十分密切的关联,很多舞蹈动作都来源于日常生活。因此,在实践教学当中,教师必须要结合这一特征,在课堂上对舞蹈动作进行最大限度还原,以提高教学质量。以傣族舞为例,其舞蹈风格十分独特,情绪内敛含蓄,舞蹈姿态的雕塑感较强。在正式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傣族舞的图片或视频,以强化学生的视觉感受,加深学生对于傣族舞蹈的认知和了解,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对傣族舞蹈进行学习,使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舞蹈动作学习中,并融入自身情感。其次,教师还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对教学情境进行创设,增强学生的代入感,使其能够认真投入地学习舞蹈动作。最后,教师还要通过精神共鸣引导学生将自己丰富的情感融入傣族舞蹈中。一般情况下,由于学生对于傣族人文风俗、精神风貌等了解较少,在实践教学当中,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关于傣族人民日常生活的短视频,以加深学生对于傣族人民精神意蕴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在傣族舞蹈当中融入情感。

(三)对于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

在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教材为核心,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与延伸,使舞蹈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入手,从而加深对民族民间舞蹈的认识和了解。例如,在实践教学当中,教师可以教材为基础,将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背景融入其中,强化学生对于舞蹈发展的认知,使学生能够在掌握基本舞蹈要领的同时进行改编创作,实现教学创新。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教材当中的不同民族民间舞蹈分类,开展对比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民间舞蹈之间的相似点和差异,加深学生对各种舞蹈文化价值和内涵的理解,提高学生对于舞蹈动作的掌握和应用能力。近年来,随着国际交流程度的日益加深,教师在对民族民间舞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适度地向学生介绍国外舞蹈文化,并引导学生对国内外舞蹈的差异和相似之处进行对比,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认识和了解民族民间舞蹈。

(四)采取多元化舞蹈教学模式

高校传统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不利于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提高。鉴于上述情况,广大教师必须要强化对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和影响,调动学生的舞蹈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在教学当中,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对舞蹈文化知识进行掌握。教师可以尝试应用小组合作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样化教学模式。例如,在对傣族孔雀舞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其重难点在于通过手指、手腕动作将孔雀舞的风情展现出来,要求动作柔软而有力量。实践教学中,教师可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由各小组同学共同对舞蹈动作重难点进行探讨,成员之间取长补短,共同成长。四、结语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围绕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改革展开探究。针对当前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高校必须要强化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改革,首先要加深学生对舞蹈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其次要强化情感在舞蹈动作当中的融入,最后还要采取多元化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质量,为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蔡璨.高校民族民间舞课堂教学改革和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北方音乐,2018,38(05):202.

[2]彭偲晗.地方应用型高校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改革问题探析[J].大众文艺,2021,(09):171-172.

[3]柴瑜.论河南省普通高校舞蹈学专业民族民间舞教学改革与创新[J].艺术评鉴,2017,(15):75-77.

[4]李妮娜.地方高校舞蹈表演专业〈民族民间舞〉课程教学改革设想[J].歌海,2013,(02):116-118.

[5]刘妍.普通高校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9,(06):113-118.

作者:郑岩 单位:重庆文理学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