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篇小学数学教学中理念的主要路径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新时期背景下,社会更青睐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人才。因此,素质教育必须以生活为中心,将知识融入生活,应用于生活,以此来确保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提升。“教学做合一”理念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其有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助于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进而带给学生积极的学习动力,帮助学生提升数学文化素养和各项能力。本文主要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践行“教学做合一”的理念进行探究。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深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一些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并没有严格遵守新课改的要求来开展教学活动,数学教学依旧以习题训练为主,以提升学生的成绩为目标,忽视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缺乏自主实践的机会,举一反三能力和学以致用能力较为薄弱;第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足。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依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理念贯彻不到位,并没有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考时间与交流机会,很多学生的课堂参与感较低,缺乏表现自我的机会,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并且缺乏个性化的指导,部分重难知识点难以有效攻克;第三,课堂延伸拓展受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依旧多局限于书本和教室内,学生缺乏前往户外、进入生活去调研、探究、取证、推理、实践和尝试的机会,数学知识和实践应用的结合不够紧密,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逻辑得不到有效检验和实际指导,这对学生日后的成长发展是不利的。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践行“教学做合一”理念的原则
(一)启发引导原则
小学数学教学践行“教学做合一”理念时,教师要遵循启发引导原则。教师要通过有趣的设计来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有探究知识的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分析知识、吸收知识、应用知识。启发引导的关键在于设计出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问题,以问题链的方式来聚焦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有序思考,有针对性地学习,为“教学做”的有序推进打下扎实基础。
(二)生活情境原则
小学数学教材有很多知识是抽象的、陌生的、符号化的,这会让很多学生感到迷茫和困惑,进而产生畏难心理,丧失实践的勇气。对此,数学教师要将这些陌生的数学知识转化成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借由趣味的日常和熟知的场景来诠释数学知识,展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形态和应用规律,让学生获得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成就感。如此,学生才可以真切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养成积极学习、勇于实践、敢于应用的良好习惯。
(三)实践应用原则
实践应用原则是指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提供思考、交流、探索、验证的空间和机会,不能直接将数学定律或者问题答案告诉学生,而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应用去总结知识、提炼规律,完成知识的梳理、整合与建构过程,促进学生个性思维的健康发展。教师要真正做到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做”来完成“学”,通过“做”来检验“学”的成果,了解“学”的缺陷,从而有针对性地完成查缺补漏工作,推动学生知识、思想和能力的全面提升。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践行“教学做合一”理念的路径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动手兴趣
“教学做合一”属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因此,“教学做”同样要和生活紧密相连,教师要引领学生结合生活情境来进行观察、实践和学习。数学生活情境能够拉近学生和书本知识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与调动学生的情绪体验,将一些抽象的概念知识转换成鲜明立体的生活事物,从而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了解。教师要善于借助生活素材、生活场景、生活故事、生活问题来创设教学情境,同时,利用实物、多媒体、语言等来构建出新颖有趣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生出探究欲。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的“简易方程”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将方程等式概念转换成天平平衡的概念,方便学生去领悟方程的含义。具体来说,教师可以拿出一个天平,在两边各放一些砝码,展现天平从倾斜到平衡的过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教师抛出一个生活购物问题,创设出贴近学生生活的购物情境,如“李明要买总重量为2kg的水果,他已经买了400g的梨,然后又买了一袋苹果,苹果和梨的重量相加刚好等于2kg,假设苹果的重量是每个200g,请问李明买了几个苹果?”教师此时在天平右边放2kg的砝码,在左边放400g的砝码,要求学生在左边天平放数个重为200g的砝码来保持天平的平衡。如此,枯燥的数学知识就转换成了有趣的生活购物计算问题,学生也有了借助天平来将问题具体化的机会,他们可以不断尝试、不断探索,整个教学过程就会变得生动有趣、易于理解。借助天平,学生能够直白地理解方程的含义,天平的平衡可以理解为左右相等,所以学生很容易写出200x+400=2000的简易方程,从而得出x=8,即苹果有8个的最终答案。
(二)开展体验活动,鼓励学生手脑并用
践行“教学做合一”理念的重点之一是引领学生劳心劳力,将体力实践与脑力思考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究活动去推理、分析、验证自己的观点,达到实践出真知的效果。对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创设新颖有趣的数学体验活动,将书本知识拓展到实践活动内,将静态的课堂知识讲解过程变成动态的活动体验过程,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悟和体验,引导学生透彻地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规律、脉络架构及应用要点。这样的教学才是科学、高效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必然是长久、深刻的。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时、分、秒”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几个钟表,将钟表发放给各个学习小组,引领学生去仔细观察钟表的结构,如3根指针、12个大格、60个小格等。接着,教师再对钟表进行详细讲解,如指针最长的是秒针,其次是分针,最短的是时针。秒针每转动1格表示一秒,转动60格,回到起始位置表示时间过了1分钟,此时分针会转动1格。同理,秒针循环转动3600格,分针就转动60格,时针转动1格,表示时间过了1小时。然后,教师要求学生闭上眼睛,去聆听钟表的滴答声,感受一秒钟的时长,让学生对1秒针和1分钟的概念有正确的认知。最后,教师再对章节内容进行拓展延伸,要求学生去回答一些问题。如“1秒钟能做什么?”“为什么在体育竞技比赛中要分秒必争?”“一堂课有多少分钟,多少秒和多少小时?”教师利用这些问题来引导学生有序思考,强化学生对时分秒概念内容的理解与认知,帮助学生了解时分秒之间的换算规律,同时,还能培养学生惜时的意识,养成正确的时间观念。
(三)延伸拓展课堂,激励学生参与实践
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应该服务于生活。小学数学教学一直存在局限于书本和教室的问题,学生缺乏走近自然、亲近生活、探索实践的机会。多媒体和一些实体工具虽然可以让课堂变得更生动,可以创设出一些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但这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好奇的天性,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对学生思维、分析、探究、应用等能力的系统训练。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户外,置身于真实的问题与矛盾中,为学生提供揭秘与应用知识的机会,如此才能让所学的数学知识内化于心、外显于形,学以致用能力才能迅速提高。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的《多边形的面积》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去观察校园的绿化面积,引领学生统计出校园的绿化面积。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6人小组,为学生提供皮尺、绳子、纸笔等工具。然后,带领学生去测量校园各处的绿化带面积,要求学生画出带有比例的示意图,并对示意图进行加工和补充,标记出一些规则图形的长度、宽度、半径、直径等,直接计算出这些图形的面积。对于不规则的图形,使用割补、填充、组合等方法将示意图变换成规则的图形,再计算出这些图形的面积。最后,再由学生展示计算结果,交流经验方法,进而深化全班学生对数形结合、数学模型、类比思维等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了解数学知识的实用性、趣味性与灵活性,建构出完善的知识架构体系。
(四)重视总结反思,提升“教学做”的质量
“教学做”是相辅相成、环环相扣的,施教环节、学习环节与实践环节要彼此融合,让学生不断有新的想法和感悟,能够水到渠成地了解数学知识点的脉络架构与应用特点。所以,“教学做合一”理念的践行必然会涉及一些前沿的教学思维、实用的学习方法、科学的探究技能与多元的探索成果,而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教材内的相关知识点,更要帮助学生高效地掌握这些学习方法和数学思维,启发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总结出常态化的学习模式与特殊化的学习模式,并找到适合自身的个性化学习模式。因此,教师在践行“教学做合一”理念以后,要引导学生对整个“教学做”的过程进行有机梳理和系统总结,为学生提供交流经验、碰撞思维、分享成功的机会,同时,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教学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遗留的困惑,突破困境,促使学生实现知识、方法和技能的融汇贯通,以此提升创新实践能力。例如,“植树问题”是小学数学课程中常见的一道题,其涉及分类讨论思想、类比划归思想等经典的数学模型思维。教师可以开设专题课堂,引领学生来探讨“植树问题”,要求学生在一端种、两端种、两端都不种、环形种等假定条件下,用数学式子找出植树方法。教师带领学生一起经历观察、画图、举特例、猜想、验证、总结结论等全过程。如“一端种树且成排种植,如果总距离为L,树之间间隔为k,种植颗数n=L/k,两端种即为n=L/k+1,两端都不种即为n=L/K—1;如果种两排,计算出n再乘以2即可……”当学生完成讨论并得出结果以后,教师就要求学生代表分享自己的思考过程,然后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树形图等方式归纳出各类情形的植树方法,点出植树方法的本质及用到的数学定律,鼓励学生分享学习经验,交流各种方法,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还存在深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学生主观能动性不足、课堂延伸拓展受限等问题。对此,需要在数学课堂上践行“教学做合一”理念,教师要遵循启发引导、生活情境、实践应用等原则来确保该教学理念真正践行,突出“教学做合一”理念的思想精髓。教师可以采取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动手兴趣;开展体验活动,鼓励学生手脑并用;延伸拓展课堂,激励学生参与实践;重视总结反思,提升“教学做”的质量等策略来打造出高效课堂,助力学生更快、更好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黄志鸿.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践行“教学做合一”[J].考试周刊,2021(7):70—72.
[2]卓选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践行陶行知教学做合一[J].读写算,2020(9):70.
[3]贾红梅.践行“教学做合一”实施有效课堂教学——对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实践的冷思考[J].考试周刊,2018(9):76.
[4]桑灵巧.践行“教学做合一”理念,打造魅力小学数学课堂[J].考试周刊,2016(5):68.
[5]徐鹏阳,顾新佳.小学数学“教学做合一”课堂构建:内涵、原则和路径[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22(1):33—36.
作者:董卫华 单位: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宝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