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高校国防教育发展的三个维度探析

时间:2022-11-30 16:48:22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篇高校国防教育发展的三个维度探析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高校国防教育发展的三个维度探析

国防教育是国家为增强公民的国防意识,提高公民的国防行为能力而进行的教育,是国防建设和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关系着国家安全与民族振兴,是教育民众、凝聚力量服务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处于人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具有蓬勃的活力与强烈的好奇心,是最具有创造力的社会群体,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高校国防教育作为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大学生爱国热情、家国情怀、国家安全意识的重要抓手。我国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奋勇前进,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保障社会稳定与国家安全;目前世界处于百年大变局期,不稳定因素不断积聚,经济全球化与贸易保护主义交错争锋,国外敌对势力与国家分裂势力交织合流,国家面临的安全形势复杂而严峻。因此,扎实推进高校国防教育,在新时代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历史维度:将高校国防教育融入党史教育

党史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反抗压迫,建设社会主义的拼搏史。加强党史学习是在当下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过程中必须坚持的精神锤炼,也是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伟力,抵御外来腐化思想侵蚀的必然选择,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加强。党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天然话本,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精神宝库,大学生加强对党史的学习有助于了解党的奋斗历程,明晰今天的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激发爱国热情,培养家国情怀。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被列强凌辱,签署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在中国人民头上,对外国家无法捍卫自身权益,对内百姓生活困苦不堪,社会动荡不安。随后又经历了日本侵华战争,中国人民付出惨痛的代价后取得了胜利,那段屈辱的历史,归根结底都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没有一套完备的国防力量。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独立并不意味着有了一个和平的外部环境,从抗美援朝到对越自卫反击战,我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政策,并逐渐建立完善了一整套国防力量。建国七十多年,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七十年,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加强国防力量,抵御各种势力入侵渗透的七十年。党史教育中,结合了历史的经验教训,有助于让高校学生明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要在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局势下进行,离不开一个强有力的国防力量保障。帝国主义、敌对势力不希望看到一个和平崛起的中国,在国家发展的过程中,敌对势力的分裂破坏行为一刻也没有停止。21世纪,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敌对势力的渗透活动更加隐蔽、难以察觉。对青年学生加强党史的学习教育,有助于预防敌对势力的渗透和破坏,帮助学生分清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从而严守政治纪律,主动积极维护国家安全。新中国成立以来,无数仁人志士投入到国防建设之中,为祖国的国防力量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谱写了一系列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正如钱学森在遭遇生命威胁时也坚持回国,帮助祖国建立了完备的导弹防御系统;两弹元勋邓稼先、程开甲等数十年如一日,为祖国研发出核武器,从此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核讹诈,奠定了国防强大的基础。引导大学生了解我国的国防历史,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奠定追慕英雄、崇敬英雄的价值观,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鼓励其融青春之小我于中国国防事业之大我。将高校国防教育融入党史教育之中有助于党史学习与国防意识培养的双向促进,以学党史促进树立国防意识,既明晰国防建设的重要性,又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警惕性,警惕敌对势力的入侵,捍卫国家的利益。措施如下:1)军事理论课与思政课的深度融合。党史教育是思政课课堂的重要内容,因此必须加强军事理论课与思政课的双向互动,将帮助学生树立国防安全观作为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党史学习的过程中,贯穿国防意识的培养。我国高校思政教学中通常涵盖党史的相关内容,并与国防史的重合部分,能够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巩固。如抗美援朝时期,应让学生理解这次战役,更要从国防的角度明白这场战役为什么非打不可,以及中国志愿军能够战胜装备精良以美国为首联合国军的原因,从而达到课堂讲授的效果。2)创新教学形式,发掘历史英雄人物教育。改传统的说教式、灌输式的教育方法为引导式、生动化。历史知识的学习不应当是枯燥乏味,历史本身就是由生动的事件与人物组成,党史是有着非常丰富、生动资源的红色宝库。将教学目标细化为具体的、生动的红色案例,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在红色历史中发掘英雄人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党史学习与国防意识培养结合,用符合高校学生的兴趣的方式将党史学习与国防意识的培养结合起来。当代大学生是在中国国力逐渐强大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民族自豪感、国家荣誉感更加强烈。在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党史学习与国防意识培养时,应考虑学生的信息摄入习惯,采用适宜的、大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倾听的方式,实现党史学习与国防意识培养的双向互动。

二、理论维度:加强国防理论知识的教育与学习

我国国家安全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人民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都有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和义务。”[4]因此,保护国家安全,维护国家利益不仅是当代公民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更是法律规定的必须承担的法律义务。十八大以来,在国际形势日益严峻,国家安全斗争日益隐蔽化、网络化的背景下,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分裂国家法》等一系列与国防安全紧密相关的法律,以维护国家安全扎紧法律的藩篱。大学生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同时又对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在世界各国封闭状态被打破、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大环境下,渴望与其他文化背景的公民进行平等交流的大学生,也极易成为国外间谍人员借机渗透的对象。加强大学生对国防安全知识的学习,可以提高自身的警惕,防范来自敌对势力的渗透与策反。以军事理论课为主要载体的国防教育课堂是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阵地,将国防教育融入红色历史,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报国意识。加强学生对国防安全知识的学习,加强学生对相关国防法律的了解,以法律制度切实约束学生的行为,提高学生的国防意识。

三、现实维度: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国防意识教育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同时,和平发展之路遭到了敌对势力的破坏。国内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与宗教极端势力“三股”势力交织合流,成为国内安全稳定大局的毒瘤,也成为敌对势力策划、拉拢,妄图阻碍中国发展的反华桥头堡。引导大学生加强国防学校,培育国防意识需与守护国家国防安全相结合。培育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是我国赢得社会意识形态话语权“无形”战争的关键一着,需在现实中引导学生把国防意识落实到实际行动当中去。互联网因其便捷性、隐匿性与公共性,已经成为国家间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也成为国外敌对势力对青年大学生渗透的主要平台。21世纪以来,通过互联网策划的颠覆国家政权行动已有实例,通过互联网对中国青年学生群体的侵蚀与渗透也时有发生。在近两年的俄乌战争、新冠疫情等大事件中,与祖国利益相背离的言论甚嚣尘上,借机攻击中国制度体系的背后,都有敌对势力的身影。在不见硝烟的意识形态战场上,能否取得压倒性胜利,关系到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管好用好互联网,是新形势下掌控新闻舆论阵地的关键。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就是守护国家的主权和政权。要高度重视网络斗争,把党管媒体的原则贯彻到新媒体领域。”[5]互联网信息时代,依托于短视频、公众号的个人自媒体,使得公民个体在网络发声的成本降低,公民个体参与社会热点问题讨论的同时,加剧了信息的良莠不齐、泥沙俱下现象。青年学生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缺乏甄别意识,容易被错误信息带偏,树立歪曲的价值观。因此,引导学生将国防意识落实到实际行动之中的关键,就是要求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正确分辨互联网上的各类信息,保障正确的政治立场,坚持“两个确立”,切实做到“两个维护”。国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增强国防意识,激发学生爱国热情,进而将自身努力汇集到社会主义建设当中去。在当今各种思潮汇集,撕裂严重、良莠不齐的网络环境中帮助学生精准识别敌对势力的糖衣炮弹是帮助学生运用国防知识,树立正确三观的重要方式。通过各种形式的课堂内外的活动,能够帮助教师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而能够有的放矢,根据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开展大学生军训,“有助于开展国防教育和军事教育,有效促进集体主义教育和纪律教育,进一步增强心理素质和毅力。”[6]因此,新生军训必须结合国防教育进行,既有现实的军事训练,帮助学生了解军营生活,具备基本的军事技能,也应当结合国防理论的学习,让学生从国防维度理解新生军训的重要意义,进而端正态度,将国防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将个人努力与祖国发展相结合,在入学之初明确奋斗的目的与价值。

四、结语

在新时代推进高校国防教育,培育青年队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是一个关乎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重大话题,也是争夺意识形态话语权不能输的重大战役。赢得了青年大学生群体的支持,就赢得了国防事业的坚定后备军,就是赢得了国家长治久安,国泰民安的未来。新时代既是新技术频出、新的科技革命不断孕育,思想更加多元、跨文化交流更加便捷的时代,同时也是意识形态撕裂严重,国家博弈日趋激烈、隐蔽的时代,这对国防教育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国建国以来积累的红色文化,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显著的执政成就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是我们抵御敌对势力思想渗透的武器,也是我们坚定国防事业必将成功的坚定底气。因此在历史、理论、现实三个维度,深入推进高校国防教育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新时代的国防教育必须以红色历史、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色;以相关国防法律等理论学习为主要内容;以引导大学生建立完备正确的三观进而指导现实为最终落脚点,由此形成深入推进高校国防教育、提升国防教育成效的三大矩阵,进而帮助学生能够辨明是非,坚定政治立场,将个人努力与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凝聚千万青年大学生的青春力量,为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实现而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吴温暖.国防教育学学科基本定义探析[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107-113.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主席令第二十九号)[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15-07-01].(2022-04-27).

[5]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J].理论导报,2019(6):1.

[6]徐永利.论大学生军训的育人功能及其长期效应[J].中国高等教育,2011(Z1):36-37.

作者:王坦 单位:西南林业大学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公文、讲稿、总结怎么写?

专家解答,全程指导

免费咨询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投稿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