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民国初中期的音乐教育启迪

时间:2022-11-28 17:06:42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篇民国初中期的音乐教育启迪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民国初中期的音乐教育启迪

济南作为山东省的政治经济中心,在山东省最先受到美育思潮的影响,在“学堂乐歌”得到初步发展以后,学校在音乐教育活动当中扮演的角色日益突出,在众多可以参考借鉴的案例中,济南的学校呈现出较为显著的特点。本文通过对当时的情形的梳理,总结出民国中期济南学校音乐教育的特点。

一、音乐教育思想的转变

民国政府是在1912年成立的,民国政府的成立加速了中国教育改革的进程,他们要求废除清朝的教育宗旨,“主张振兴教育,教育为立国之本,振兴之道不可稍缓”。为了加快传统教育模式转变为新式教育体系的进程,《普通教育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文件被推出,文件规定,小学应加设唱歌科目,中学应设音乐课,师范应设音乐科目。而在高等师范学校中,音乐课被列为“随意科”。有关教育改革的一系列文件的颁布,使这一时期的音乐课的教育目的发生了转变,从传统教育模式仅进行唱歌教学,转变为通过唱歌教学培养学生的美感和良好的道德品行。在具体的实践中,学校将技术传授和能力培养摆在突出位置,为培养音乐师资力量作准备。后来,随着“五育并举”教育方针的提出,蔡元培在教育发展过程中提出了更多真知灼见,如其在《美育与人生》中指出,人在工作之余,要通过读文学、听音乐、参观美术馆等方式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学校教育中美感教育的加入,对后期各项教育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济南中小学音乐课程体系的设立

随着学校音乐教育思想的转变,教育部大力提倡美感教育。山东地区教育相关部门亦响应政策号召,要求各学校在课程体系中普及发展美育,并于短时间内取得较为满意的成效。如1913年时任济南正谊中学校长鞠思敏秉承“造就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的教育宗旨,在学校各领域内推行美感教育。1918年,山东省立一中也设置了音乐、图画教室来适应教学发展需求,并购置了风琴与图画架等,在落实美育课程的同时,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新文化、新思潮冲击着学校音乐教育体系。为完善中小学课程标准体系,教育部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纲要文件,1923年颁布实施的《小学音乐课程纲要》和《初级中学音乐课程纲要》中明确规定:小学音乐课占总课时的6%,初中“音乐”与“图画”“手工”合称为“艺术科”,设12学分,音乐课每周2小时。除此以外,有关政策还详细规定了教学目的、教学方法等,与之前的文件相比,这一时期的纲要文件更加完善。1928年,山东省立模范高等小学校改名为省立实验小学,该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作出了很多新探索,取得了值得肯定的成绩,为适应学校发展需求,学校成立分科教室,并将礼堂当作音乐教学的练习室。教师冯宜民组建了小乐队,于校庆日表演打击乐及口琴演奏,受到家长和观众的赞赏。这一时期,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趋于规范化,但因受到历史环境的局限,当时的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瓶颈问题是高质量的教师人才相对匮乏,如果不能及时解决中小学音乐教育体系的创新优化问题,便会影响后期的教育发展。

三、济南师范音乐教育体系的建立

1901年开设的山东大学堂开济南近代师范教育之先河,随后,一批师范学堂相继建立,至1909年,济南已有2所师范学堂,自此以后,济南的师范教育逐渐发展起来。随着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各高校亟待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济南各师范学校同样加入了倡导美感教育的行列,秉承“五育并举”的新式教育方针,开启了培养师资人才的教育之路。

(一)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1902年10月,清政府批准在山东大学堂内附设师范馆,师范馆后独立成为山东师范学堂,并经历了山东优级师范学堂、国立山东高等师范学校等历史阶段,1914年,师范馆正式更名为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14年8月,师范馆成立“艺术专修科”,相比于其他师范学校,省立一师是较早设立专修科的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省立一师内容丰富,有国文、英语、图画、乐歌等课程,其中,乐歌又分为歌曲、乐器、乐典。每周授课36节,考试合格者准予毕业。此外,学校还设有专门的音乐练习室,成立了雅乐组、音乐部。1922年后增设了音乐专修科,可见音乐的受重视程度日益提升。在师资队伍方面,省立一师冲破传统文化和封建社会的枷锁,在西方思潮的影响下,广泛吸纳音乐方向的专门人才。1931年至1937年间,冯次塘、阮北英、何笑铭等人先后加入省立一师,开启了省立一师扩大师资力量的进程。抗日战争爆发后,韩荷生、沈毅等人也曾任教于省立一师。师资队伍的壮大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教育理念,但也影响到教学发展的稳定性。在教学成果方面,省立一师的毕业生中既有优秀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也涌现出一批出色的音乐人才。如20世纪30年代就读于省立一师师范部10级的优秀学生安波,曾创作出秧歌剧《兄妹开荒》,成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较为突出的延安革命音乐家,解放后,安波曾任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省立一师的教育理念既结合了国情特色,又适合当时山东整体较为落后的教育实际,培养了一批音乐教育领域的优秀人才,推动了音乐教育的发展。

(二)山东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

《女子师范学堂章程》等一系列有关女子教育的规章制度在1907年正式颁布,章程提出将“音乐”列为正式课程,这标志着女子音乐教育有法可依,广大女性学生获得了更多自由,扭转了女子不可与男子一同接受教育的传统局面。自此,各地刮起了“兴办女学”的风潮。1908年,济南率先筹办了官办女子师范学堂,揭开了山东女子师范教育的帷幕。1922年,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官办女子师范学堂最终更名为“山东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简称“女师”)。在学制及课程设置方面,“女师”始创时采用的是日式五年学制,为适应学校发展,1923年,“女师”仿效美国实行“三三制”,即初级部和师范部各上三年。1930年,为培养中小学艺术教员,又增设了四年制艺术专修科,将体育、美术、音乐设为主科,其中,弹练风琴是学生的必修课。此外,学校还组建了雅乐队、口琴组、风琴组等音乐社团,大大丰富了“女师”学生们的课余生活,刘荣贤撰写的《山东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记略》一文记录了这样一件事:1936年,为慰问抗日将士,女师学生以自治会的合法名义组织了义演活动。活动中,合唱队分别演唱了《毕业歌》《大路歌》《开路先锋》等作品,以慷慨激昂的方式表达了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学生们的精彩表演赢得了阵阵掌声,深受观众的赞赏,女师学生的抗日救国活动在济南一时被传为佳话。在师资队伍方面,“女师”的音乐教师综合素质颇高,她们不仅有较强的专业素养,还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如韩毓英、韩荷生、沈毅等人曾任教于省立一师、私立华北音乐院等学校,注重把理论应用于实际,培养了许多高素质的教师人才。在教学成果方面,“女师”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据史料记载,1914年至1931年间,该校历届毕业生中有留学生5人、大学教员5人、中学校长3人、中学教员25人、小学校长9人、小学教员143人,在这些人的共同努力下,山东音乐教育事业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

四、济南专门学校音乐教育的成立

1912年,《专门学校令》正式颁布实施,其中明确规定:法政、药学、农业、工业、商业、美术、音乐等专门学校以“教授高等学术并养成专门人才”为宗旨进行办学。号令文件的颁布在艺术界、教育界引发轰动,随后,全国各地的专门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值得一提的有1935年在济南成立的私立中国艺术专科学校,私立中国艺术专科学校在成立之后便启动了招生工作。①私立中国艺术专科学校招生简章一、名额

(一)二年制专科暂设音乐、美术、体育舞蹈三科,各招一年级男女新生三十名。

(二)五年制专科暂设音乐、美术两系,各招一年级男女新生三十名。……张绍华担任学校校长,为方便事务管理,学校成立了由王子愚担任董事长,包括刘旭初、郑颖荪②等人在内的董事会。初创期学制分为二年制和五年制专科,分别包括音乐科及音乐系,承担音乐科目教学的教师有魏乐文、郑颖荪等。1937年,抗日战争的爆发打破了私立中国艺术专科学校本该日渐完善的发展局面,使学校的教学活动被迫中断。抗战胜利后,学校曾一度想重振旗鼓,恢复办学,最终由于民政意见不合、办学资金匮乏等原因而计划搁浅。私立中国艺术专科学校从成立到陨落只有短短三年时间,却为山东济南之后的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作了有力的铺垫。

五、民国初中期济南学校音乐教育的特点

在构建音乐体系的过程中,民国时期新式音乐教育思想实现了音乐与教育的交融,强调美感教育和育人的重要性。政府大力扶持并倡导女子教育,打破了早期学校在男女音乐教育方面的差异化格局,如山东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的建立使女子获得了受教育的权利。随着女子师范学校受到更多的关注,政府亦鼓励民众组织办学,共同投身于济南音乐教育事业的拓荒建设中。在整个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济南的学校音乐教育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各校积极响应政府教育部门的相关政策,形成了在教学宗旨、教学理念、师资力量、课程设置等方面互相借鉴的局面,推动中国音乐教育的规范发展。传统音乐教育不断突出重围,最终收获了较为理想的成效。然而,在创立萌芽期,传统音乐教育仍存在教学方法落后、照搬西方学制、教学内容中残存封建思想等问题,加之战乱不断、经费匮乏,传统音乐教育的发展脚步比较缓慢。总之,在整个山东近现代教育中,济南学校音乐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济南学校音乐教育既履行了培养德行兼备的音乐人才的责任,发挥了辅助道德教育的功能,又为新中国成立后山东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经验值得后人借鉴和学习。

参考文献:

[1]孙继南,周柱铨.中国音乐通史简编[M].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

[2]孙继南.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史纪年(1840-2000)[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

[3]赵承福.山东教育通史•近现代卷[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4]马达.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

[5]李婷.山东近现代音乐教育研究[D].山东艺术学院,2015.

[6]刘艺华.民国时期山东美术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7]济南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济南市教育委员会.解放前济南的学校[M].济南出版社,1991.

[8]济南市志编纂委员会.济南市志资料(第四辑)[M].济南市志编纂委员会,1983.

[9]山东省文化厅史志办公室.文化艺术志资料汇编(第十四辑)[M].山东省文化厅史志办公室,1988.

[10].继往开来不断前进——济南师范学校[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1998,(05):2.

[11]济南师范校史编写组.济南师范校史(1902-1982)[M].济南师范校史编写组,1982.

[12]孙邦正.六十年来的中国教育[M].中正书局,1974.

作者:牛淼 单位: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