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篇人工智能时代新商科教育高质量发展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当前,人工智能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和加速器。《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指出:“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渗透并重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环节,形成从宏观到微观各领域的智能化新需求、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1]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对企业经营管理、全球价值链和国际贸易格局造成巨大冲击,引致了一场深刻的商业逻辑和商业模式的革命。新经济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对薪酬制度、金融制度和贸易制度等进行变革,还需要加快培养大量洞悉新经济规律的新商科人才。因此,探索人工智能时代的新商科教育发展路径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战略目标,这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新商科教育提出了高质量发展要求。2019年3月,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基于自身的新商科教育发展经验,在“新商科:概念、内涵与实现路径”研讨会上发布了《新经济新规则新商科》白皮书,倡议加快培养人工智能时代所需要的新商科人才。在这一倡议的影响下,全国高校新商科教育实践拉开了序幕。从搜集的文献资料来看,以人工智能和教育发展为主题的文献资料比较多,而以人工智能与商科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文献还比较少,且主要聚焦在新旧商科教育特征比较[2]和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3-8]两个方面,缺乏对人工智能如何驱动商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探讨。鉴于此,本文在系统梳理国内外商科教育高质量发展实践的基础上,试图探讨新商科教育与新文科教育、人工智能与新商科教育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人工智能驱动新商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一、新商科高质量发展助力新文科高质量建设
世界大变革的时代,是文科推陈出新、实现大发展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9]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如火如荼,正在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价值观念,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此,教育部立足新时代、回应世界大变革需求,及时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和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引领新文科建设。新文科是一个相对于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而言的跨学科课程,其建设使命就是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与新科技革命的交叉融合,全面提高文科人才培养质量。这是对当前时代变革、国家战略和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三方诉求的回应。时代变革提出新文科高质量建设诉求。当前,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元宇宙等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正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全球治理形成重大冲击,颠覆了人们的已有认知和价值理念。新文科可以帮助人们正确面对当今世界大变局,引导人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深入认知当今世界一些新的重大理论和社会实践,总结其变化规律,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例如,人工智能、元宇宙、数字经济在给人类生活带来极大便捷和丰富体验的同时,也带来了伦理道德和法律等方面的困惑和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加快新文科建设,引导人们正确看待新科技革命发生的意义及其带来的严峻挑战,更好地规划人类的未来发展。国家发展战略提出新文科高质量建设诉求。当前,我国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存在激烈的硬实力竞争(科技、经济、军事等方面)和软实力竞争(思想文化、教育、意识形态、话语权等方面)。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中华民族和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使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为构建人类命运体作出应有贡献等,都与中国是否具有特色鲜明、体系健全、逻辑严谨的哲学社会科学有关。因此,加快新文科建设,培养一批又一批具有崇高使命感、高科学素养、宽广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新文科人才,才能满足中国在复杂动荡的国际环境中参与国际竞争、全球治理的需要。我国高等教育的自身发展提出新文科高质量建设诉求。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是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高等教育的神圣使命就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整体发展水平。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虽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高校科研论文发表数量已位居世界前列,但真正具有世界级的原创性和突破性的科技成果很少见,国际学术话语权比较少,这说明我国高等教育水平还存在很大短板。因此,我们需要加快新文科建设,解放思想,凝心聚力,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向世界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争取更多的国际话语权。新商科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助力新文科高质量建设。新商科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主攻方向,必须在新文科建设中充分发挥其先锋作用。第一,做好新文科建设的理论先锋,打造新文科教育模式创新区。全面坚持和深入贯彻党的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建立健全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创新中国特色复合型、学术型和应用型新文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大众化新文科教育发展理论,创建中国新文科建设理念、标准、方法和模式,建设世界新文科新高地。第二,做好新文科建设标准先锋,打造新文科建设示范区。大力建设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的自评自建自纠新文科建设质量文化,将质量标准严格落实到新文科教育教学的各环节中,激发每位师生的新文科质量理念和质量责任,将新文科质量标准内化为师生的价值理念和行为主张,建立以文科学院为主体,教育主管部门为主导,文科学术组织、文科行业协会和社会相关组织共同参与的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一流水平的新文科质量保障体系。第三,做好新文科建设的方法先锋,打造新文科人工智能技术试验区。在以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演进的新时代背景下,新商科必须主动拥抱人工智能技术,加快发展“人工智能+新商科教育”“元宇宙+新商科教育”新形态;加快建设新商科虚拟实验室、电商直播实验室和慕课等新形态商科教学资源;加快构建内容丰富、响应及时、集成协同的新商科教育云服务体系;加快建设适应学生个性、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我服务需求的智慧新商科课堂,助力我国新商科教育质量实现“变轨超车”。第四,做好新文科建设的实践先锋,打造新文科产教融合先导区。新商科要全面加强与当地产业的深度合作,积极开展校企创新实践育人基地、现代产业学院和政产学研融合创新平台共建共享工作,努力推动新商科学院与当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头部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积极开展协同育人。
二、人工智能时代对传统商科人才培养带来的挑战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走上“快车道”。《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人工智能+教育”的不断深入融合,提升了校园的智慧化水平,推动了新型教学形式的探索发展,丰富了创新创业教育业态,推进了教育治理变革,实现了教育智能化发展。教育部等六部门于2021年发布了《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强调必须加大人工智能技术在课堂教学、教师培训、教学监测评估等教育过程中的应用。可以说,正是人工智能技术在商科教育中快速与广泛的应用,加速了传统商科教育向智能化转型的步伐。但顺利实现转型,要求我们首先得深入认识人工智能时代对传统商科人才带来了什么样的挑战,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进行商科教育转型,培养出适应新时代商业竞争的高质量人才。新商业思维的挑战。商业思维是对商业规律的认知和商业模式的反思。正确的商业思维离不开对商业环境、商业模式等商业要素的深入认知。由于传统商业环境的确定性特征和商业模式的稳定性特征,使得传统商科教学注重对学生商科知识与概念的教学,忽视了引导学生对不确定性商业环境的深入认知及提高应对不确定性商业环境的商业模式创新能力。人工智能在向商业全面渗透的同时,不断赋能传统商业,从而催生了新的商业模式。其中,跨界融合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新商业模式,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二法门。因此,许多原来认为不可能的新商业模式正不断出现,并对传统商业模式造成巨大冲击。面对汹涌而来的跨界融合新趋势,我们必须摒弃传统中过时的商业思维,养成新的商业思维。新商业理论的挑战。人工智能技术对商业的全面渗透,对原有商业理论形成了多重挑战。一是要素理论的挑战。原有的生产要素理论没有或者没有明确将数据作为一种生产要素,也就无从探讨数据要素在生产中的贡献。二是产品理论的挑战。传统的产品与信息时代的产品存在根本性的差异,数据产品及人工智能服务等新产品正不断替代和完善传统产品,同时新的支付方式的出现,极大地提升了消费者的效用和体验感。三是成本理论的挑战。传统的生产严格遵循边际成本上升定律,而人工智能时代信息商品的生产边际成本为零。正是以上原因,导致了现有的商品属性和生产特征跟传统商业存在根本差别。对此,我们需要从新的商业实践出发,研究新经济形态的内在规律,构建与新商业实践相匹配的新商业理论。新商业能力的挑战。由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商业领域的全面渗透,使得传统商业能力面对新经济时捉襟见肘,这也成为当下商科教育的痛点和重大挑战。一是海量商业数据的处理能力。传统商业数据一般为结构性良好数据,借助传统的统计分析工具就能完成,但新经济时代的海量数据和非结构性数据,需要借助新的算法和数据处理软件才能完成分析任务,这也是传统商科人才最为缺失的能力。二是组织整合能力。传统商业组织科层化程度高,任务结构清晰,目标十分明确,而人工智能时代的商业组织比较松散,面临很大的任务不确定性,商业环境不确定性增强。因此,如何根据复杂多变的环境提升商业组织的柔韧性成为商业竞争的重要内容,在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培养技术与管理兼容的能力,也成为商科教育的严峻挑战。
三、人工智能时代新商科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设计
由上述分析可知,在人工智能时代,传统商科面临着新商业思维、新商业理论、新商业能力的严峻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让传统商科教育向新商科教育转型并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我们进行合理有效的路径设计。
(一)塑造新商业思维模式
普及基于人工智能的健康商业文化。商业文化是商业实践的内在驱动力。从新商科人才培养的视阈来看,人工智能时代的新商科人才培养需要健康商业文化的导引。在人工智能时代,新商业文化应针对数字社会的基本需求、社会主流思想、传统文化及良性商业竞争观念进行深度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引导新商科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职业观,才能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和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对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如隐私侵犯)。新商科学生头脑中一旦植入了健康的商业文化,他们就会对智能商业进行正确的认知和选择,避免成为人工智能的奴仆,出现人工智能技术的异化。引导学生形成跨界融合思维模式。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了人类传统的认知领域,引导人类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社会分工理念、市场细分理念、产品研发理念。人工智能下的现代社会,技术、社会科学、人文学科和商业实践日渐深层次融合,这就需要新商科学生形成跨界融合思维模式,能从更高的层次思考新技术对商业实践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当学生具备跨界融合思维时,就能对习以为常的商业实践进行反思,并找出有效的改进措施,实现技术与商业、社会发展的有机融合。因此,我们在进行商科专业教学实践时,可创设相关的情境,选择相应的案例,加强学生跨界融合思维模式的教学。
(二)发展新商业理论
发展数据要素价值理论。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入发展离不开对商业数据的挖掘利用。在智能经济时代,数据的重要性日益显著。可以说,数据已成为继资本、技术、劳动力、土地之后的第五生产要素,并已成为国家的战略性资源。国家出台相应政策,要求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根据这一重大战略性需求,我们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发展数据要素价值理论。首先是发展数据价值评估理论。数据要素的价值重要性,需要在互联网、能源、金融等多领域进行评估试点,然后建立包括数据要素评估标准、计量标准、统计标准、数据安全等基本内容在内的数据价值评估理论。其次是发展数据要素配置理论。数据要素相对于其它四大生产要素来说,其定价机制、交易机制、流通机制有什么不同,政府应如何对数据市场进行监管,数据要素产权具有什么特征,这都需要政府与企业、社会之间密切协作,提高数据要素的市场配置效率。发展数字劳动理论。数字劳动是指提供数字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劳动过程。随着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通信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劳动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凸显。作为一种新的劳动形态,目前还没有形成与之相对应的成熟的数字劳动理论。这不利于数字劳动的健康发展及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数字劳动观念。对此,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发展数字劳动理论。首先是发展数字劳动新时空理论。数字劳动的出现,构建了新的劳动时空———虚拟空间,使得人的自由劳动与共享发展成为可能。当下火爆的“零工经济”就是最好的证明,数字劳动让劳动者从封闭的空间、森严的等级和僵化的劳资关系桎梏中解放出来。其次是发展数字劳动样态理论。数字劳动的出现,使得认知、合作、交往在劳动中的作用被高度重视,并发展成新的劳动样态———认知劳动、交互劳动和合作劳动。与传统劳动不同,数字劳动主体主要通过对符号的认知、与劳动伙伴的强交互性与网络协作来完成劳动任务。
(三)锻造新商业能力
锻造学生商业创新能力。首先,构建新商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新商科创新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培养主体、培养工具和培养标准等内容,通过新商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重构新商科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实践提供有效指导。其次,加强对新商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主要表现为批判思维、逆向思维、差异化思维等,可以通过设置自主学习任务、商业案例分析、新商科STEAM教育等方法引导学生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第三,实施卓越商科人才培养工程。学校可以支持商科院校开设人工智能与商科融合的课程,精心规划学生从大一到大四的新商科课程;也可以通过跨专业联合培养等方式培养新商科创新人才。锻造学生跨界融合能力。人工智能对新商科教育的全面渗透,主要表现为新商科课程资源的智能化。对此,我们应该着重做好以下工作。首先,设计和开发相应的人工智能技术课程资源。“人工智能+新商科教育”的实质是强调人工智能技术在新商科教育、新商科实践中的应用,而不是进行艰深的人工智能技术教育。因此,我们要针对商科学生特别是其中的文科生,开发、建设与其相适应的人工智能技术课程资源,如加强与商业企业、技术开发公司之间的合作,使开发的课程资源更适合培养学生跨学科、跨专业的融合能力。其次,设计和开发与新商科教育相适应的智能教学工具。智能教学工具本身就是教学技术、学术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集聚与跨界融合。智能教学工具技术的外溢,使得学生在享受高阶学习技术的同时,不断深入探索智能学习技术与教学工具设计技术、制造技术的融合原理及实现方式。这样,我们就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从商业运营角度去思考如何实现信息技术行业、设计行业和制造行业的跨界融合,从而不断锻造学生的跨界融合能力。
四、结束语
人工智能技术的高歌猛进,不但引发了一场深刻的人类认知革命,也引致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商业模式革命。世界各国正在精心布局,以期抢占新一轮全球竞争的制高点。激烈的国际竞争,不仅仅是技术的竞争,也是人才培养的竞争,更是教育质量的竞争。新商科教育是人工智能时代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演进,又对新商科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将人工智能与新商科教育高度融合,实现新商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并推进经济社会的智能化发展,这是新商科教育的神圣使命。我们应牢固科教融合发展理念,对新商科教育智能发展进行顶层设计,构建新商科智能教育场景、优化新商科智能教育环境、提升师生新商科智能教育素养、培养新商科创新型人才、加强新商科智能课程资源建设等,久久为功。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学生的新商业思维模式、发展新商业理论和锻造新商业能力,切实推进新商科教育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R].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齐佳音,张国锋,吴联仁.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商科教育变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9(增刊1):58-62.
[3]陈强.“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及推进策略:以新商科专业群为视角[J].中国高校科技,2019(11):73-76.
[4]宣昌勇,晏维龙.“四跨”融合培养新商科本科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20(6):51-53.
[5]王子行,杨帆.面向商业新业态重构学习新场景[J].中国高等教育,2020(20):9-10.
[6]徐永其,宣昌勇,孙军.新商科创新创业人才跨界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20(24):44-46.
[7]张国平.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与实现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21(2):43-44,50.
[8]何毓颖.“新商科”背景下的中职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1(增刊2):47-50.
作者:罗一斌 单位:滁州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