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篇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构建技术及策略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信息化社会中不可或缺的最主要资源,便是对信息的获取、整合和运用。虽然信息资源在不同领域中都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但是,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对信息资源的获取和使用仍然存在着巨大的社会问题,由于信息资源共享不足问题严重,各领域都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才能保护与利用资源的信息,而且收益总是小于实际投入,致使经济与社会发展速度缓慢。另外,技术数据资料的收集与利用不够完善,缺少统一协调。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是为建设国家科技资源实现全面流通而建立的技术数据平台。所以,建立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将技术数据信息提交至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发挥共享平台优势,健全技术资源共享制度具有很大意义。
1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发展历程
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明确加强了全国科研基础设施平台建设工作,并设置了一批科技资源共享平台。为满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及现实需求,系统业务能力也在日益提高,以往以政府资源为依托的被动经济模式正在发生转变,朝着共享智能经济模式的方向发展[1]。
1.1资源型-被动服务模式
该模式是我国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发展的初期。地方政府自主单间的平台雏形,因为其不具备较大的影响力,且数量也相对较少,同时相关的单位所建立的技术合作资源共享体系还不够成熟。因此,这类平台的重点工作主要放在资源建设方面,导致实际应用及业务环节方面存在较多问题。此期间的服务模式属于被动式的。
1.2需求型-主动服务模式
科技资源平台的不断发展,其资源整合能力得到增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科技资源的储量也取得了很大的增长。这种平台的服务对象得到了进一步拓展,不再是仅针对部分的科研单位,为更多需求的人提供了方便、准确、可持续性的服务支持,同时使用效益得到显著提高,需求结果为导向是这种平台的服务宗旨。终端层面上,平台界面日益完善,为广大用户提供了更加切合实际需求的服务支持[2]。
1.3共享型-智能服务模式
智能咨询平台是基于消费者的现实需要和潜在要求,利用数据挖掘和专业服务,通过集成、融合和存储各类科学信息的全新业务方式,通过大数据分析的管理与信息传播能力,主动向需求者提供标准化、量身定制的科学资源及决策解决方案。这一时期是科技信息服务的发展时期,我国各地均形成了自身的信息服务,各类平台资源的规模不断形成,服务能力日益扩大,客户要求已经由单纯的资源要求变为多样化和量身定制的需求。
1.4三种服务模式的对比
以资源为基础的服务模式是平台创立初期的一种形态,因为平台参与者的集中度不足,以及资源集成的类型差别,导致只能为部分个体提供对应的资源服务。用户需求的日益增长以及多样化的发展,推动了平台的转型和升级,建立了更加完善的平台功能与结构,可是在发掘用户需求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借助大数据,共享智能服务模式将参与者从内部发布扩展到区域多元合作联盟,能够达到智能匹配解决方案,深度发掘用户需求和资源的跨区域衔接。智能服务模式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对硬件和软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此在应用时依然面临诸多问题[3]。上述几种服务模式的对比,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2构建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发展困境
为发挥科技信息资源平台的资源优势,并充分利用大数据优势,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技术引导意见,同时国家对科技信息资源平台的政策扶持进行了加强,科技信息资源平台的开发速度已达到了较明显进展,并将逐渐应用于相关的重大技术研发与实践等领域[4]。
2.1科技信息资源重复
信息资源的重复严重影响了科技信息资源交换的准确性。在科学技术研究中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方面取得了初步进展,但信息和数据的收集和汇编存在较大漏洞,这意味着信息和数据资源具有高度重复性。科技信息资源平台的收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信息资源收集的重复率高,利用率低。同时,也会增加信息资源查找的难度,影响科技研究的发展步伐[5]。
2.2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
中国的科技资源主要集中在重点大学、重点实验室、科研机构和相关大型企业。对科研院所和大学来说,由于缺乏对这些信息资源的深入挖掘,专注于学术研究,组织大部分研究成果并将其收集到文献数据库中。企业平台整合不足,科技成果向企业转移以实现企业价值存在障碍。目前,市场上有人从可以共享的科技资源中收集和分析信息,也有人发布中间产品的服务元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研成果的应用和修改。
2.3科技资源利用率低,服务体系不完善
据统计,虽然我国所投入的研究仪器设备远较欧洲五国为多,但在许多发达国家的使用率却超过了170.2%,而我国许多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却低于25%,且部分仪器设备一直未能采用。主要原因是,科技平台不能有效进行资源供需互动。各机构和部门重视科技资源的保护,忽视了服务。平台只是提供有关科技资源的基础信息,而不是对资源的深度消耗和满足要求。从目前的技术资源共享模式来看,企业十分重视信息的集成。其汇集了各种形式的技术信息,具体如图1所示。服务的是简单的、单一的技术,其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其更多的是对信息拥有者简单的信息与产品介绍,缺乏即时的互动。该系统将成为客户获得外部的信息资源查询的桥梁,进行你问我答的被动方式。系统的信息匹配流程中使用的查询方法为单向匹配。首先,创建供应商资源信息数据库,然后请求者输入关键词进行检索。通常,关键字查询不够精确,会返回大量查询数据或无关数据;用户需求无法满足,不能和应用需求衔接,没缺乏特色信息展示服务和个性化定制服务。由于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在不同区域之间的相对独立,造成了专业划分与区域分割的局面[6]。
2.4科技信息资源平台缺乏标准化规程
为实现技术信息人才的全面发展,实现服务的规范化已是这一过程中主要的目的之一。从中国科技发展现状来看,城市建设服务的规范化程度还很低,没有标准化管理水平。从网站的设计架构到具体方案,实施水平较低。不同技术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数据库系统内容丰富,缺少了和其他数据库系统的互动功能,严重影响了对科技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7]。
3构建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优化措施
3.1制定共享平台的相关法规
长期以来,我国缺少行之有效的信息共享制度和有关立法。但西方国家在技术信息交换领域已有了许多成熟的实践,并建立起了一个信息技术资源共享的制度规范。政府部门应带头总体规划,重视建立和健全信息共享制度,比如:美国出台的《美国联邦信息资源管理法》、德国的《信息和通讯服务规范法》、法国的《法国的信息社会法》等,各国的法律对资源共享技术系统的实现提供了法律支撑;再如:国家信息安全政策对企业及私人投资的信息和资料做出了较为详细的要求,涉及个人隐私以及危害国家和政府的信息除外,任何信息内容都进入了安全性与开放性的数据共享机制;全面性、开放性的最低标准为:所有信息内容必须公开,而用户获取数据的支出也不得超过个人信息拷贝和邮寄所产生的支出[8]。
3.2构建高质量的共享平台
近年来,由于中国在国际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建立方面并没有相应的技术交流途径和法律法规的保障,在客观上存在着重复设计、科学仪器设备使用率降低的问题。所以,我们需要进一步做好不同资源的整合,合理规划设计,统筹资源分配。重点将各级政府、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有关行业的科技信息加以整理、分析和集成,使之发挥出应有的生命力和功能;形成一种可以可持续地交换信息的公共平台。
3.3进一步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各地区人民政府,应根据有关规定,发挥地方人民政府的直接管理功能;一是做好对科学技术资源的整体规划与设计,建立一个有效的、合理的、切合实际的科学技术资源制度,以提高科学技术资源利用率;二是进一步加大专项资金的支持力度,建立资源共享过程中,政府财政是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其为资源共享服务创造长期稳定的融资保障;三是要进一步加快专业科技人员的引进,积极引动各级单位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以推进共享模式[9]。
4构建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管理的建议
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模式让分散的资源得到有效的整合利用,有助于提高区域的创新效率,实现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为了克服当前环境条件的限制,促进其可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4.1建立平台内外双重管理体系
外部管理方面,国家科技管理联盟应当充分发挥出其领导作用,以科学管理意识不断提高科技资源的统筹管理能力,优化资源配置,加大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深度开展信息安全、信息发掘等相关研究工作。另外,积极处于平台资源建设的企业和单位将获得适当的补贴和优惠措施。
4.2加强服务平台建设的多重监督机制
搭建多元化的监控机制,主要乘员包括平台管理团队、社会组织、用户以及政府平台管理团队等。明确各个成员的职责,由政府平台管理团队制定监测计划,专家委员会制定科学标准,定期对平台绩效及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查,针对不合格的科技资源服务平台要及时进行纠正,以保障科技资源的质量。平台管理层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要定期公开,同时对所有地点的员工进行不定期的工作审计。
4.3建立服务平台运行的多层次法律规范
第一,科技资源共享层。各级政府应当对处于资源共享的人的共同和普遍权利和责任进行明确界定,涵盖知识产权、服务、资源等。第二,平台资源整合,以政策来激发参与者的积极性,为用户提供优质、免费的资源服务,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加大平台的宣传能力,以增强平台的影响力。第三,平台的管理与监控。政府部门通过出台相关的法律条例管理和监控平台的日常运行,为平台的运行提供法律支持[10]。第四,为制定科学技术资源的标准体系和安全体系,以保护资源和相关设施的安全不受损害,并遵守国家有关规定。
5结语
近年来,我国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数量及规模日益增长,发展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也要清晰认识到目前所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具体体现在平台服务内容重合、平台管理规范性不足、责任不明确、科技资源的更新不及时、资源整合和处理方法不当、管理系统较为复杂、评估方法的科学性不足、平台的影响力还有待提高等。因此,我们应当从国家层面出发,加快体制创新的步伐,建立一套完善的、高效的、科学的科技资源服务体系,为我国产业创新提供优质的科技服务。
参考文献
[1]葛秋萍,李文香.大数据背景下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型智能服务平台模式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20(6):103-111.
[2]贾君枝,陈瑞.共享经济下科技资源共享模式优化[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8,41(3):6-10.
[3]章鹏.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构建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10):245-246.
[4]张悦.协同创新背景下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平台运行机制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2018.
[5]王艳芳.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生态化运行机制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2020.
[6]王海,陈文宾.连云港市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探究[J].科技资讯,2018,16(20):125-127.
[7]徐立敏,杨英法,赵永刚.政府公共服务信息共享平台的构建探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11):101-104.
[8]李正超.国内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建设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8(8):108-112.
[9]李玥,郭波波,武川,等.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平台集成服务能力结构维度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2,39(2):20-28.
[10]杨静,杨代庆.典型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服务模式对比分析[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20,52(1):27-34.
作者:吕冬梅 贾志雷 高翼 单位:吉林省科技创新平台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