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互联网时代下计算机专业教学研究

时间:2022-11-10 09:06:59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篇互联网时代下计算机专业教学研究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互联网时代下计算机专业教学研究

2015年,国务院对外颁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指出,到2025年,我国初步构建成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且形成“互联网+”新经济常态,“互联网+”已经发展成为社会创新与发展的强大助推力,同时罗列了11个“互联网+”产业发展方向[1]。同时,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要求各高校积极顺应新经济常态,致力于服务创新发展,并真正意识到转型发展的重大意义,高度重视,积极创新,真正保障高校顺利转型[2]。在这一社会背景下,教育教学如何同“互联网+”相融合,尤其是同互联网密切相关的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怎样互相促进与发展是目前重点分析的课题。

1“互联网+”对计算机专业的影响

1.1计算机专业教育模式呈现多元化

“互联网+教育”有利于计算机专业教学表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方向[3]。各种学习资源普遍采取“资源云”的方式予以存在,重塑了教育形态。例如:慕课、微课等微视频资源备受关注,计算机专业教学不再是局限于实训机房或教师,只需要有互联网、移动终端,学生便可获取丰富的课程资料,并同教师、同学进行积极互动。“互联网+”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各种高新技术,积极迎合网络扁平化发展趋势,促使教学手段日益多元化、多样化。

1.2计算机专业教育凸显个性化

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中,普遍是教师在课堂上口若悬河,一味地将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然后再开展操作训练。然而,因理论知识较为抽象,学生自己操作时间相对较短,再加上学生层次补齐的学习能力,大多数学生懵懵懂懂,如此教学效果差强人意。目前,“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个性化教育已经实现,学生是整个学习活动的主体。这样,在网络上学生便可准确地找到适宜自己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增强自身能力。

1.3计算机专业教育更加公平化

“互联网+”中包含了大规模、多样化的教学平台,促使互联网教育突破了不同学校、地区与国家之间的限制,为每一个人创设了平等的机会,可共享相同的教学资源与过程[4]。“互联网+教育”并不是单纯地把传统教学课件上传到网络上即可,而是致力于创建一个免费的学习平台,即便不是一流高校的学生也能够获取优秀课程。例如:某计算机专业学生自身学校专业优势不明显,学生可在这一免费学习平台上开展在线学习,了解更多优质课程,以此来提高自身专业技能。

2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计算机专业教学

对于高等教育而言,以本科教育为切入点,重点面向区域经济与社会,以学科为支撑,以应用型专业教育为切入点,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积极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以培养知识、能力与素质全方位、协调发展,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定位的教育[5]。针对这些内容,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应以学生为核心,以问题为导向,加强基础与实践,面向技术与应用,以强化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际应用问题解决能力为目标。

2.1课程建设

“互联网+”环境下,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应制订有针对性、有效的教学规划,对教学课程进行科学设计与优化。教师应基于学生特征及个体差异,设计计算机课程不同的教学板块。例如:对于机械专业学生而言,应结合学生职业发展,要求其牢固掌握与灵活运用CAD软件;针对艺术专业学生,应重点学习与运用动画软件、设计软件,促使学生计算机技术与自身专业相融合,从而强化实践运用能力。因此,计算机专业教学应立足于学生专业发展所需,开展针对性教学活动。同时,学校应对教育发展体系进行优化,大力促进“互联网+”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真正能够共享与传递优质教育资源。另外,立足于企业与社会实际需求,并坚固企业及社会要求,明确培养模式,促使学生能够真正将计算机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中。例如:“1+X”模式注重强化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保证学生顺利毕业,并能够获取企业的资格认证或CIW有关模块证书。为了能够确保这一认证机制的顺利实施,高校应采取校企合作方式,引入更多样化、更具针对性的技能认证机制。

2.2教学模式

“互联网+”背景下,教师积极整合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与教学手段,真正实现“多元融合”,学生则在“协同驱动”的过程中获取更多的经验与知识,进一步提高自主学习技能。课堂教学中,教师借助知识迁移、启发式教学、动画演示和案例教学等多样化教学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精讲,其中“多元融合”中“元”包含了知识迁移、启发式教学、动画设计、微课和案例教学等多样化教学资源,积极融合这些各种要素,开展多样化、趣味化教学活动。课外,借助慕课、微课等进一步补充教学内容,有效弥补课时的缺陷,学生能够登录网络教学平台,这一平台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包含微课、慕课、案例学习,在线学习交流,在线测试,在线答疑,个性化推荐等,对学生自主学习潜力进行重点挖掘。在“协同驱动”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可不断地获取知识与经验。2.2.1案例教学模式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教师可引入案例教学模式,以案例分析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真正意识到计算机技术的实用性,详细讲解相关计算机知识[6]。同时,通过分析相关案例,可引导学生积极借鉴成功经验,对计算机技术的价值进行有效明确,进一步强化专业技能。例如:在Ford文档处理中邮件合并知识讲解时,教师可设计“制作邀请函”的案例,引导学生掌握合并与美化邮件的操作。案例讲解过程中,教师细致讲解邀请函中的邮件合并、表格插入、文本框的使用等知识,重点讲解操作方法,并导入问题,引导学生认真思考邮件合并运用于生活中的实例,促使学生深入思考与积极讨论,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从而实现高效教学。2.2.2项目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中,项目是核心,制定各种任务驱动来引导学生开展深度学习,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牢固掌握计算机知识,并强化实际问题处理能力[7]。在项目教学模式中,教师不仅要重点讲解理论知识,还应开展实践教学,精心设计项目,确保学生能够在项目中牢固掌握知识。例如:在Flash动画制作教学活动中,教师设计了“动漫之家”的项目,要求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项目,进一步强化学生Flash技能与知识。2.2.3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校企合作是统一产教的主要形式,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8]。对此,高校应积极同企业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更适宜、更具针对性的工作岗位,进一步强化学生专业技能、计算机运用能力。同时,高校可为企业员工提供演讲、助教等各种机会,真正实现共赢。例如:在C++、Java、Python、.Net等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中,学校积极邀请企业骨干工程师开展系列讲座活动,将主流编程语言同实际项目开发相融合,进一步强化操作技能。又如:高校开设企业讲座这一课程活动,邀请企业优秀工程师向学生介绍企业情况、文化、发展现状及计算机技术最新前沿趋势等,引导学生能够对自身岗位职能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掌握到社会及企业对计算机行业的看法。

2.3课程学习评价模式

多元化教学评价有助于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对于计算机专业教学而言,教师可采取如下几种评价方式。第一,合理性评价[9]。为了能够确保计算机专业教学评价的合理性,应对实践评价、笔试成绩进行有效统一,且将日常表现、学习情况、日常考试成绩等纳入评价机制中,以此来保证评价的综合性。第二,人性化评价。高校学生往往具有较强的自尊心,若教师评价过激、过于犀利,往往会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对此,教师应全面了解学生发展所需及心理素质,真正做到人性化评价。第三,线上评价。教师采取线上评价的方式,及时将评价内容传输给学生,即便是在师生不接触的情况下也能够了解自身学习不足之处,调动学习主动性,持续提高与完善自我。

2.4微课+翻转课堂

目前,教育“三课”含义悄然发生了改变[10]。其中,课本不再局限于传统教材文本,而是囊括了基于微课的全部网络信息资源,且很多课程已经转变为慕课。对此,计算机教学专业也应积极改革,采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其中,微课+翻转课堂便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其具体内容叙述如下。2.4.1精心设计微课视频对于翻转课堂而言,微课视频是关键性载体,可完全代替传统教案、学案,是翻转课堂真正实现的核心[11]。目前,高校学生对抖音、快手等趣味视频比较偏爱,若教师依然使用简单、枯燥的课件或视频开展教学,学生往往不感兴趣。对此,计算机专业教师应注重自身技术优势的发挥,积极开展教研活动,集思广益制作趣味性、多样化的视频,也可从“爱课程”等教学资源网站下载高水准教学视频,再通过精心的配音、剪辑等艺术加工。同时,广泛收集教学素材,并精心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巧妙地借助手机、摄像头等信息化技术,引入视频编辑、录屏等软件开展巧妙的加工。微课视频普遍包含一两个重难点知识,而且时间保持在6~8min。同时,在微课视频中可精心设计相关问题,诱发学生思考与质疑,激发其思维。例如:在“Flash动画设计”中“遮罩层动画”的课堂教学中,遮罩原理是重难点知识。遮罩就好似黑暗中的光明一般,所到之处才能够看到,针对这一点,教师精心设计微课视频。为了能够提高视频形象性、生动性,微课设计时教师导入一些使用遮罩层制作的精彩、经典案例,再循序渐进地讲解与演示知识点。同时,在课件视频中使用放大字体、慢动作设计等方法来强调各种操作技能,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这一难点。这样的微课视频,不仅可强化学生感性认知,而且还能够调动学生自主探究欲望。2.4.2制定自主学习任务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在于引导学生牢固掌握教材知识点并懂得学以致用[12]。备课时,教师归纳总结出教学目标,并呈现在教案中。在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各种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任务,且积极鼓励学生独立设计。具体操作为:结合教材内容,教师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学习目标、学习任务、自我评价、结果反馈),学生结合视频内容及老师指出的学习目标,认真地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中的内容。例如,在“PowerPoint演示文稿综合实践——职业生涯规划书”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出学习目标:(1)认真学习微课视频,独自制作与美化“职业生涯规划书”,对图形、音频、视频、艺术字等对象的插入与修改等操作了如指掌;(2)认真学习微课视频,认真完成效果图呈现的“职业生涯规划书”。课堂教学中,教师积极指导学生把以上目标细分成多个学习任务,具体则是:(1)插入与设置各种对象;(2)对幻灯片板式风格进行配色;(3)设置动画效果与切换效果。完成以上各项学习任务后,学生使用手机App“问卷星”或微信公众号平台“投票”功能,对学习效果进行检测,并进行自我评价。通过手机回答问卷、参与投票,学生可牢固掌握学习任务单各种内容,教师也能够了解到学生学习效果,便于今后教学方案的修订与优化。2.4.3引导课前有效自学翻转课堂中,教师从讲授者转变为学习指导者,从单一讲课转变为课前录课、课堂解疑,逐渐退出了课堂主导地位[13]。同时,学生也从以往被动听课转变为自主预习、质疑与探究。然而,为了更好地实现“翻转”效果,指导学生课前利用微课视频开展自觉预习是重点。对此,教师应及时把录制好的微课视频传输到校园网或学生微信群中,引导学生自主安排预习活动,且在微信群中积极开展师生、生生互动,各小组组长将大家提到的困惑之处记录下来,及时反馈给教师,课堂教学中教师才能够开展针对性、集中解答,以此来实现高效教学。例如:在“Excel电子表格”课堂教学中,相比于表格美化而言,数据计算难度更大,是教学重难点。微课视频制作时,教师可引入学生成绩表处理、身份证号码中性别提取等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的案例,并设计各种数据处理方法,促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的价值,从而积极参与到预习活动中,主动尝试操作,并勇敢地提出自己的疑惑之处。通过如此认真的预习活动,教师教学也更加轻松,学生更能够得心应手地操作。2.4.4分组合作探究学习对于翻转课堂而言,激发学生主体作用是根本目的,答疑解惑是课堂的重点。答疑解惑的方法较多,其中教师辅导与学生集体探究是两种常见方法。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调动学生集体思维,有利于学生迅速、有效地化解学习难点。在翻转课堂中,因学生课前进行了认真预习,课堂实践较为充足,教师可把学生分为各个小组,分组进行探究,集思广益,有效突破重难点知识。通过预习,有的学生往往能够做到“先知先觉”,迅速掌握操作技能,这一部分学生可作为小组长,帮助小组其他同学进行学习与操作。计算机专业知识点较多,且大多数需要多种操作方法,微视频往往不会一一介绍,可设计一些“留白”,引导小组开展激烈的讨论与探究,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密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创造力,从而实现深度学习。例如:在“Windows7文件管理”中,复制、移动、删除文件是基础知识点,然而这些知识往往有多个操作方法,教师只需教给学生一两种方法,其他方法则由小组共同探究。又如:在“程序设计”课堂教学中,问题分析、画流程图、算法设计、程序编写、分步调试运行是主要知识点,微视频设计时教师只需设计一两个知识点,其他知识点则留在课堂上开展小组讨论。如此,不仅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强化团结协作能力,而且还能够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全部教学内容均适合合作学习这一方式,教学中教师应因材而异,巧妙地借助各种方式,促使学生切身体会到课堂的趣味性,积极投身于小组学习探究活动中,从而实现高效学习。

3结语

随着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必然对计算机专业教学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面对这一形势,高校应高度重视,重点分析“互联网+”背景下市场所需,深入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来创新与发展计算机专业的教育能力,从而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人才。

作者:张继梅 蔡磊 温强 单位:昌吉开放大学 伊犁职业中专(师范)学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