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篇地方高校文化育人的实践路径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文化是人类长期实践的产物,是一定社会发展时代人们的物质生活在精神领域的折射与透视。文化的基本功能是塑造人或教化人,文化功能实现的过程就是文化育人。2017年12月,教育部印发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强调要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方面工作的育人能力,构建“十大”育人体系,大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1]。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文化育人作为高校“十大”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文化强国时代发展的现实召唤,也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内在诉求。我国的高校种类多样、专业齐全,在各类高校的办学过程中都十分强调专业性办学理念,突出学校办学特色和优势。基于高校所处的地域文化、专业设置和学科优势,各个高校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校精神、校歌、校训、校标、校旗等符号性文化,这些符号性校园文化对于学生成长成才具有深远而持久的影响。不同的学校还会形成具有鲜明办学治校的理念。这些具有隐性化、具体化、专业化、精细化特征的校园文化也是新时代高校育人文化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基础和来源,地方高校有其独特的校园文化和特质,地方文化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宝库[2]。地方高校把握文化育人的发展方向,相关职能部门对文化育人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对于开展的文化育人活动采取支持鼓励的态度,各个院系紧密结合各自的办学特色、专业特色,开展接地气、有质量、有品牌的文化育人活动。将地方文化融入教育教学,通过开设必修课、选修课等,由线下向线上混合式教学拓展,不断拓展高校文化育人的范围和领域[3]。把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内容融入升旗仪式、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入党仪式、入团仪式、表彰优秀、文化艺术节、科技文化节等活动中,注重文化育人活动的仪式表达。地方高校文化育人的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许多高校纷纷出台了“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方“一带一路”视域下地方高校文化育人的实践路径代天喜(武夷学院宣传部,福建武夷山354300)摘要:随着世界一体化、文化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地方积极适应全球化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自身文化优势,将文化育人作为高校“三全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助手。本文梳理了“一带一路”视域下地方高校文化育人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为地方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开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对策方案。关键词:“一带一路”;地方高校;文化育人;路径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5409(2022)11-0022-03案,制定校园文化建设规划,设置校园文化建设专项经费,保障文化育人工作有序开展。在学校精神、建设布局、校训、宣传片、人文景观等方面下功夫,做好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和精神文化环境的宣传诠释,使校园文化底蕴更加深入人心[4]。例如坐落在地方文化浓厚的高校,利用“一带一路”地域文化优势,为国际文化交流工作注入新动能,在机制建设、文化交流、学术活动、科学研究、品牌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组织专家学者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开展地方文化资源研究,产生出一批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和项目成果,这些方面都是目前高校文化育人所取得的显著成果。虽然我国地方高校在文化育人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文化育人功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强化,但是仍然存在育人意识不强、内涵建设薄弱、方法不够创新、机制尚未形成等问题。在当前文化育人的实践中,部分高校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不够,对“一带一路”视域下文化育人的价值意义缺乏明确的认识,受到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影响,一些落后的育人理念还没有完全摒弃,追求量化指标,热衷荣誉数字,片面追求就业率等,忽视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培养[5]。有的高校人才培养国际化水平较低,师资队伍建设、学科专业结构与“一带一路”倡议所需要的人才要求还存在着差距。有的高校尚未形成普遍认可的文化育人模式,各部门如何协调配合,尚未形成规范性制度文件[6]。有的高校把文化育人工作仅仅局限在学生思想教育层面上,把校园文化育人落在宣传部门、团学部门,相关部门协同育人功能发挥不够,“一院一品”发展不平衡,不能与专业学科特色有机地结合起来[7]。有的高校对学校文化育人内涵普及、典型示范、文化育人品牌、特色成果挖掘不够。
二、“一带一路”视域下地方高校文化育人的实施路径
(一)提高对文化育人重要性的认识
地方高校要适应“一带一路”倡议需要,培养熟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语言等交流人才,提高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在教学环境中,传统文化已经渗入在高校教学、研究与管理的方方面面,但是要认识到我国传统文化的背后是党的执政理念、我国的发展总体目标以及我国发展的方针政策。高校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致力于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全球竞争力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增进学生的文化认同。高校要对文化育人作出统一规划、宏观指导和组织协调,秉持开放、平等、包容的态度,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与合作之中。完善文化育人体制机制,保障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文化活动有序开展。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评选,加大“三全育人”工作专项经费投入和支持,认真落实政策要求,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定期总结文化育人方面的实践经验,表彰先进集体和典型个人,加强交流互进,共同推动文化育人不断取得新实效。
(二)拓展文化育人的丰富内涵
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找到自身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位置和作用,加强校史校情教育,提升各类场馆育人功能,对校史进行整理、更新和研究,促进学校精神薪火相传。完善学校品牌形象识别系统,规范使用学校名称以及校标、校徽、校旗等文化标识,对校园各类命名上应考虑地方文化元素,建造雕塑、文化墙等,彰显校园文化特色,提升校园文化内涵。围绕建设绿色生态校园,净化绿化美化校园环境。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学习各国廉政人物故事和事迹,开设廉政文化选修课,开展廉政宣传教育,建设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三)积极开展文化育人活动
文化育人的实现终归要落在实践上,要充分发挥“一带一路”沿线高校的优势,要用好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升旗仪式、先进表彰等重要典仪,融入地方文化元素,将其打造成为学校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彰显学校文化内涵,增强爱校情怀。开展“践行核心价值观、树立文明新风尚”等活动,促进师生人文素养和价值追求的提升。建设地方文化研究中心,组织师生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开设选修课,编写教材,开展理论研究。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指导,扶持师生对原创戏曲、舞剧、歌曲、电影等文学精品的赏析,打造跨文化交流品牌项目。推进“一院一精品、一院一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培育建设,推进原创文化发展,支持和鼓励塑造与学校文化相得益彰的院部文化品牌。鼓励师生结合地方文化加强学术活动,针对地方文化开展研究和挖掘,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特色。发挥校园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优势,建设好校园融媒体中心,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形成校园媒体矩阵,加强对学生的宣传教育引导。拓展文化育人途径,发挥地方文化在“三全育人”中的作用。把地方文化教学列入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地方特色学科建设,在学校举办了地方文化公选课,开设地方文化选讲等课程,推进地方文化在线课程的建设与推广,加强融合地方文化校本教材的开发,深化一流课程建设。创作系列反映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古村落文化等地方文化的专题片、纪录片,通过网站、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进行宣传推介。
(四)整合校内外各方面的育人力量
要提高“一带一路”战略高度,聚焦“十大育人”各领域,精耕细作,多点发力,培育一批文化育人工作先进典型,打造亮点品牌,在校内校外广泛宣传推广,形成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百花齐放的局面。要将校园文化建设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所在城市文化建设相衔接,实现校内文化环境与校外文化环境的有机融合,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实践调研等,学习廖俊波、黄文秀等先进典型,更有针对性地做好“三全育人”工作。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派留学生,举办国际语言周、文化体验周等活动,让更多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同时也让我国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内涵。扩大国内外文化交流协作,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合作与科研教育活动来进一步扩大和提高兄弟院校、社会组织等交流协作的范围和水平,在文化交流协作中进一步扩大学校的对外影响力、彰显校园文化。发挥大学学科及专业资源优势,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方文化产业规划建设,充分发挥高校文化产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城市文化发展的带动与辐射功能。
(五)参与地方文化保护传承
地方高校通过建设好地方文化研究中心或研究院,组织师生创作研究团队,结合地方文化和学校办学特色,开展特色文化资源的物化活化研究,服务文化街区和文化产业的创意策划以及文化产品的开发等项目建设。开发研学、红色教育等项目,引导学生服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再造与推广。围绕“打响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品牌”“讲好地方文化故事”,助力地方文化研究、传承与传播。以系列文学书籍和专题视频等形式做好文化遗产、民间文化的资料留存和推介;做好地方文化对外宣传所需的翻译工作,扩大文化对外交流影响;与地方县市方志办合作,开展古籍、方志的点校工作,协助加强档案方志文化资源的收集、开发和利用;开展文化遗产研究,进一步挖掘和保护文化遗产;参与编撰地方文化志,丰富地方文化研究的畛域和地方图书馆藏;拍摄地方影像志等文化遗产,进行口述历史的记录与整理等。要鼓励学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挖掘、整理、研究、保存、创造地域人文珍贵遗存,以大学生独特的专业敏锐与远见卓识,充分运用世界文化遗产优势教学资源,参与专业与文化的融合,全面打造高校的专业特色。加强智库咨询服务。鼓励和帮助大学生走出去为政府、行业进行技术创新与服务。鼓励大学生积极申报各级创新创业项目,开发地方文化遗产影视资料库、企业品牌与文化、红色文化策划等项目,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献计献策,提高大学生在服务地方文化创意产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结语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引下,建设传承高校办学优良传统、体现地域特点、适应现代大学制度、体现学生科学与人文素养的良好校园文化,是高校凝聚共识、立德树人、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地方高校要认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挑起弘扬和创新地方文化的重担,扩大文化交流合作。
作者:代天喜 单位:武夷学院 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