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篇大数据课程产教融合教学模式浅析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摘要:阐述大数据课程的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1+X证书制度的实施为高职院校的课程开发注入了新的活力。实践证明,融入X证书元素,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为“课证融通”,提升了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与学生的就业能力,而企业也通过参与课程开发的全过程,与学校深入合作,有力推动了产教融合的进程。
关键词:信息工程,大数据课程,1+X证书,课证融通,产教融合,教学模式。
0引言
1+X证书制度的试点为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带来新的契机,课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方案引导着新一轮课程改革,企业参与X课程开发的全过程,有力推动了产教融合进程,提升了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与学生的就业能力。
1研究背景
职业教育是为了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或者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和能力素质而实施的教育活动[1-8]。《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不同的教育类型[9-13]。是否有企业参与,企业参与的程度如何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重要特征,虽然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是天然的命运共同体,但受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校与企业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找到校企双方共同的利益点成为高职院校走出产教融合困境的切入口。为了落实“职教20条”,2019年,我国启动了“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该制度可以帮助高职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扩展就业创业本领。特别是“X”证书,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以社会需求、企业岗位(群)需求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为依据,由培训评价组织联合行业、企业和院校等。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借鉴国际国内先进标准,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要求等开发的有关职业技能等级标准[14-21]。从产教融合的角度来看,X证书标准正是校企双方共同利益的载体,X证书元素融入高职院校课程开发的过程成为深化产教融合的机会[22-26]。
2X课程的开发与校企合作
下面结合本文作者所在高职院校的大数据专业融入X证书元素的过程,探讨X课程的开发。多元主体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职业教育中,学校与企业是育人的核心双元主体,为了深入合作,两者需要构建全程参与的校企合作机制,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校企合作委员会邀请地方政府人员、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培训评价组织加入,组建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论证大数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照国家公布的第三批1+X试点证书,与大数据方向有关的X证书有大数据应用开发(JAVA)、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大数据平台运维。专业建设委员会通过对X证书元素的深入调研,将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为“课证融通”,将大数据平台维护、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大数据应用开发作为大数据专业的核心课程,对标相关证书的初级与中级内容,将证书的高级内容对标专业拓展课程。教师持证教学为X课程提供师资保障。课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后,校企合作委员会以课程为单位组建由企业工程师与学校专任教师组成的混编师资,共同完成课程开发。其中,学校教师在开展X课程教学前必须获得培训师资格,若要在X证书考试中为学生评分,还要获得考评员资格,相关资格考试包括理论考核与实操考核。对高职院校而言,专任教师考取相关资格证书,可以优化教师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素质,重构专业教学团队。构建产教融合线下线上同步建设的教学资源。X证书是与时俱进的,为了满足课证融通的教学需求,需要由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发以项目导向、由任务驱动的模块化教学资源,不仅要融入X证书元素,还要与企业的真实项目对接。在此过程中,混编师资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特长。例如,企业教师根据行业变化与企业发展,及时补充新内容,学校教师同步开发线上教学资源,从而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的时空限制。多元主体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实践中,X课程的模块化设计推动了“一课双师”的教学改革,打破了由一位教师负责一门课程的传统,特别是这里的双师并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教师与企业教师,而是产教融合多元主体的综合。以高级证书中的项目为例,学校教师与企业教师在校内大数据实验室完成理论与实操教学,企业管理者或企业专家在校外实践基地指导对接的企业项目,地方政府人员通过讲座介绍区域内相关行业的宏观背景,证书培训教师在模拟考场作考前辅导,整个过程中,产教融合的多元主体以模块为单位,各自发挥特长,努力追求着教学效果的最优化。通过课程评价完善专业设置定期评估机制。大数据专业的教学效果可以从教师评教、学生评学、第三方督导的角度进行评价,毫无疑问,X证书将成为其中的重要环节,因为X课程的考核是过程性考核,是重视实践能力的考核,是学校与企业的共同考核,更是X证书的考核。但是,X证书的成绩只是评价工作的开始,随后高职院校将及时组建专门的评价委员会,成员包括校企合作委员会、培训评价组织、第三方评价机构,从教学质量、师资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提升等方面对课程做出考核、评估,形成评价与反馈意见,供专业建设委员会在制定下一轮人才培养方案时参考。
3教学实践
高职院校学生视角中的X课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作为产教融合二元主体培育的对象,1+X证书制度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了多样选择与多路径成才的机会。体现学生职业能力的共性与个性。从人的发展来看,职业比学历更为重要,因为职业具备三大功能:(1)职业是个体融入社会的载体,正是职业这个载体使人从自然人成为社会人;(2)职业是个体生涯发展的媒介,正是职业这个媒介使人从自然人成为职业人;(3)职业是个体张扬天赋的平台,正是职业这个平台使人从自然人成为自在人。[4]1+X证书制度中的“X”是一个变量,高职院校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选择某种职业技能,实现从初级、中级到高级深度上的进阶,也可以选择多种职业技能,实现广度上的拓展,无论是哪一种选择,都可以体现出学生职业能力的个性。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多引擎学习动力。X课程中一个个X项目,不仅是零散知识点的整合,更有来自企业的真实案例,通过X证书的考核可以激发学生深入探索专业知识的兴趣与决心,助力他们继续努力,实现从高职到应用本科的衔接。此外,旨在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互联网+”行动为大学生们提供了创新创业竞赛平台,在校企老师的共同指导下,通过校企资源共享共融,以赛促学帮助学生不断提高综合实践与创新创业能力,这也成为学生考取与竞赛相关的X证书的强劲动力。学分银行与灵活就业的通行证。国家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制度是通过建立信息系统,将1+X证书中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计入个人学习账号进行登记和存储,在按规定进入试点院校接受相关专业学历教育时,可按规定兑换学分,免修相应课程或模块,实现学习成果可追溯、可查询、可转换,促进学历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为技术技能人才持续成长拓宽通道。[5]有了学分银行的护航,高职院校的学生可以通过终身学习,积极储蓄技能,随着学分银行的高质量发展,这些技能将成为他们跨地域、跨行业就业的通行证。
4结语
根据“职教20条”中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1+X证书制度的实施为高职院校的课程开发注入了新的活力[27-30]。实践证明,融入X证书元素,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为“课证融通”,提升了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与学生的就业能力,而企业也通过参与课程开发的全过程,与学校深入合作,有力推动了产教融合的进程。
作者:江兆银 单位:扬州市职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