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篇中学地理探研式教学优化策略浅议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摘要】目前在新课标背景下,中学地理教学应当承担立德树人的重任,善于做“减法”,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实现赋能提质。基于此,本文就优化中学地理探研式教学策略进行思考与实践研究。中学地理探研式教学的开展,其内涵在于教师在课堂内外通过营造真实的地理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基于情境进行质疑或者沿着教师的问题链进行自主合作探究,以掌握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和核心素养。
【关键词】新课标;中学地理教学;教学策略;学科素养;核心素养
地理学科素养以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为主线,是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具体化,反映出地理学科课程对于培育有理想、有能力、有责任的青少年所特有的价值。在新课标背景下,中学地理教学如何承担立德树人的重任,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实现赋能提质呢?围绕以上问题,笔者在中学地理探研式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尝试。中学地理探研式教学的内涵在于教师在课堂内外通过营造真实的地理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基于情境进行质疑或者沿着教师的问题链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帮助学生掌握地理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和核心素养。
一、中学地理探研式教学的指向
中学地理探研式教学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指向:
(一)立德树人
基础教育课程负载着党的教育方针与教育思想,规定着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是国家意志在教育方面的直接表达,对立德树人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学地理探研式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并帮助学生学习地理学科必备知识,形成地理学科关键素养和能力,树立人地和谐、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的价值观念,以更好地发挥地理学科立德树人的育人价值。
(二)增效减负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使学生没有完全用于学习,而是留有大量自由支配时间,才有可能使自己的学习得以顺利进行。”新课标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提倡按教育规律行事,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有效地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在中学地理探研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紧紧围绕真实情境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链,引导学生主动、积极、高效地进行探研式学习,深度思考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师应根据重点和难点内容,灵活运用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指导学生开展过程探研;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重点、难点内容的精讲点拨,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在探研中教师应让学生习得地理知识、发展地理思维、掌握地理技能,同时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三)赋能提质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们内在存在着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和探寻者来对待。这种需要在孩子们的精神世界里表现得尤为突出。”中学地理探研式教学以创设教学情境、提出教学问题等方式,让学生全面沉浸在探研之中,増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在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建立联系,进行知识迁移,发展地理学科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中学地理探研式教学优化策略
(一)教学目标化
课程标准为教材编写提供了指导,为教学与评估提供了依据。中学地理探研式教学需要教师解构与分析课程标准,结合教材与学情,制定出具有可操作性与实效性的目标,这样才能将教学过程具体化与明确化。教学目标化是指对教学目标进行具体的分析、分解与归类。分析是指对教学目标的含义、内容及本质的精准把握;分解是指将教学总目标拆分为多个具体目标并使其构成明确的逻辑关系;归类是指依据地理学科课程内容及学业质量标准将教学目标划分为学科素养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层级目标并在目标间建立横向联系。通常情况下,教师在掌握教学目标本质内涵的基础上,需将目标分解与归类,分解与归类是教学目标以两种不同视角具体化的表现。以初中地理“气候”知识为例,许多同学对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性气候之间的差异以及它们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分不清楚,也难以深人理解。对此,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的课堂活动,把班级中的同学分成两个团队,一为北方代表队,一为南方代表队,让两个团队中的队员分别对南方和北方不同的气候特点举例说明,举例说明多的组别在竞争中胜出。两组队员以气候为目标,在交流学习中很快掌握了南北方不同的气候特点。
(二)目标情境化
目标情境化是在中学地理探研式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目标,选择、设置某种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下完成知识学习任务。具体地说,目标情境化是指选择并创设一个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联系,为学生所关心了解并具有实际意义的较为真实地展现自然与社会的情境来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反思来深化理解地理事象运动的发展历程和规律。中学地理探研式教学注重以教学目标为切人点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情境化探研,从而帮助学生构建地理知识体系。创设情境应以真实性、科学性为前提,应适时地、恰当地进行。一堂课的情境应条理清晰,不应只是课堂教学的引子和“佐料”。目标情境化基本过程为:以目标任务为依据,设置目标专题情境,分解总体目标,提出阶段性任务,带动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依据教学目标与学生的认知能力,创设合适的任务情境来激发学生对解决问题的兴趣与动机。教师在实际任务情境中可以提取抽象且具有创新性的目标任务,并依据该目标任务的类别、难易程度来确定是否对目标任务进行分解(在保证知识结构完整的前提下),建立可行性阶段性任务。情境与目标任务最能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并促使他们调动、整合原有的感性知识与经验,积极地探索和构建新知识体系。从地理实践力的角度来看,通过课堂实验的感性知识与经验,能够让学生积极地探索和构建新知识体系。实验教学也是情境教学的一种体现,应帮助学生达到“从提供的材料或实验等活动中提出简单问题,并能用实验方法检验解决问题的假设”的能力水平。在具体的地理实验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利用实验实现深度学习,达到解决难点的教学目标。比如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地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改变实验条件,将原本的四组实验重叠到一组实验装置之中;学生制作简易版本自己动手操作,利用控制变量法做四组实验,通过不同坡度、降水强度、土壤粘合度、植被覆盖率两两一组可以充分观察出实验现象;最后得出结论——水土流失与降水强度、植被覆盖率、坡度和降水时间有关,从而达到实验目的。利用实验使学生深刻理解地表状况与水土流失程度的关系,分析归纳造成“千沟万壑”的原因,为后面提出水土保持措施提供参考意见。可见利用探究实验情境活动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三)情境生活化
情境生活化就是在学科体系上由封闭的传统地理教学转向以生活为本的地理教学。所谓情境生活化教学,就是所设置的教学情境应该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应该接地气。少虚拟、多真实;少远方、多周围。创设问题情境越是贴近生活,越容易在学生中产生情感共鸣,有利于推动学生知识迁移应用。目前有些学生学过地理后却无法从地图上查到故乡的方位,也不知道如何分辨东与西、南与北,更不知道故乡的农作物何时种植、何时收获,就连桃花何时开放、杨梅何时采摘也无从谈起……这都是缺乏生活经验的反映。向学生传授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为他们提供与生活、与周围世界息息相关的地理知识与技能,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是当前地理教学中迫切需要做的工作。例如在学习气候章节时,教师可以将不同区域气温和降雨特点与区域植被结合起来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气候是影响植被生长的因素之一,理解气候与植被的相互影响关系,从而实现地理跨学科联系教学。在七年级地图章节教学中,可以将地图三要素结合生活实例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当地生活地理知识。又如八年级下册的南方地区的教学设计,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家乡现实生活中感受到本地气候(亚热带、热带季风)特点,分析理解南方地区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特点;让学生从本地地形、河流分析南方“水乡”;让学生从日常吃到的鱼虾、米饭等,分析理解南方的“鱼米之乡”。教学设计体现的是从已知到未知、从熟悉到陌生,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地理出发,激发学生已有的旧经验,构建新知识体系。
(四)生活学科化
生活给学生提供了大量学习地理知识、构建知识体系的资源,但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通常都比较具体、肤浅,属于浅层次,这就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去粗取精”地处理。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效地理解与把握其中蕴涵的道理和规律,并将潜藏在现象与问题后面的本质性与原理性的地理知识抽象化,形成科学知识。对于学习者而言,只有把新旧知识重新加以整理与建构,才有可能将科学知识真正内化与转存于自身知识结构之中。例如在学习天气与气候这一单元时,其中的知识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学生对基本的天气气候有时候搞不清楚,更不要提气温的单位、气温的测量、每日气温的最高值时间和最低值时间、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风向、风力符号等知识点了。这就需要学生既要有地理知识,还要有生活经验。教师可以首先带着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结构,利用知识点结构的逻辑性和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将难懂晦涩的地理概念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学生在梳理知识的过程中就明确了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培养了独立思考能力。在进人本单元学习时,可以利用身边的学习资源増强学生的直观感受,直观的观察可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如观察气象台的测温箱、雨量器、雪桶等。又如借助城市天气预报图让学生当天气预报员播报天气,既锻炼了学生关于地理天气符号、风力符号、温度等的读图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当众表达能力。再如借助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学生在绘图的过程中既了解了绘制的原理,也摸索出了气温与降水分布的规律。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读一读、画一画、想一想的方式,既完成了学习任务,掌握了地理学科理论知识,又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需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和核心素养,而地理探研式教学则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和核心素养,并能彰显出地理学科素养和核心素养应有的价值与魅力。初中地理探研式教学应以发展学生地理学科素养和核心素养为主线,融合学生自身特点,将学生作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充分体现于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还要遵循其身心成长规律,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初中地理探研式教学既要完善学生热情和活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取得更好的地理教学的地理知识体系框架,又要确保地理课堂教学的长久效果,学生才能学到有用的地理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方琦.基于分布式认知理论的地理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
[2]曹燕霞.基于“地图慧”的初中人文地理教学模式研究[D].抗州师范大学,2017.
[3]黄萍.不同地理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对比研究[D].广州大学,2019.
[4]张振国.基于“翻转课堂”的自学辅导式地理教学模式构建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5.
[5]申立雪“互联网+翻转课堂”初中地理教学模式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
[6]王慧.基于“思维导图”的自学辅导地理教学模式构建的实验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6.
[7]段亚会.基于初中地理知识的地理教学模式适用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9.
作者:王兆贵 单位:安徽省马鞍山市星光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