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篇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混合式教学改革浅析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坚持预防为主,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减少疾病发生。全社会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全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引导合理膳食,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预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主要研究食品与健康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预防疾病的措施、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1]。合理膳食、食品安全是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重要内容,与健康中国战略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与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感。
1课程改革总体思考与设计
1.1教学背景
根据学校教学运行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特点,力求将标准化建设的具体内容设计的全面周详,具有可行性。所教授的学生是2017级预防专业大四学生,已经完成本课程前期课程的学习,储备了大量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知识,为课程的教学改革(PBL、CBL、翻转课堂、专题报告等)提供了医学基础知识的良好支撑。已在北华大学超星泛雅平台自建了校级慕课,根据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8版教材的章节内容,录制50个视频,总时长550min,为超星学习通建课、线上教学提供了保证。
1.2教学改革设计思路
1.2.1思政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结合健康中国战略,思政融于教学。培养适应社会发展与公共卫生事业需要,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良好的职业素养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2]。1.2.2有效教学结构。BOPPPS针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知识点多、内容繁杂的特点,将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二个部分教学内容切割为一个个小单元,每个教学小单元内以知识内容或问题为主线,融合多种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衔接更流畅,促进学生对知识整体的掌握和理解[3]。1.2.3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床旁教学。通过线上慕课完成知识的传递,通过线下翻转课堂、床旁教学完成知识的内化与应用,提高实践能力。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适应了新医学教育对预防类应用人才的培养要求[4]。1.2.4多元化考核体系平时成绩(40%)包括:出勤、课堂测验、观看教学视频时间、课后章节测验、在线讨论、小组活动、作业、考试等按不同权重分配;闭卷考试(60%)。使学生学习更主动,重视知识+能力的转变,实现综合性评价。
2课程改革实施情况
将授课过程分解为课前预习、课中参与式教学、课后总结三个阶段。主要以超星学习通为平台,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参与式混合式教学。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2.1课前
(1)在超星学习通上建课并上传视频,以及课件、题库等其他非视频资源、学习资料等。为学生在线观看视频、提前预习提供了保证。并设置了任务点,以监督学生预习完成的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2)根据授课安排将授课内容分为不同模块。在超星学习通完成学生分组及团队建立,按照学号,根据内容模块分为相应8个小组,每8~10人为一组。教师提前4周将相关内容分配给各个小组,指导学生预习相关视频内容,了解教学目标和学习要点。组内自行分配资料查阅、PPT制作、课堂讲解等任务。
2.2课中
(1)每个小组选派几位同学课堂讲授,教师针对同学讲解的内容进行点评补充,围绕重点和难点进行启发和引导,提出改进要求并做精炼总结。通过超星学习通小组活动给每位同学打分。按不同权重个人在学习通自动累加分数。总成绩=老师(40%)+组间(20%)+组内(20%)+自评(20%)评分标准为:态度积极,准备充分(25分);内容完整,逻辑清晰(25分);分工明确,团队合作(25分);内容新颖,创新思政(25分)。(2)以随堂测验、选人、抢答等形式巩固基础知识强化重难点,个人为单位、多种题型、不定测评时间及分值。帮助教师调整内容深度和进度。(3)理论联系实践———床旁教学、现场教学。以吉林市人民医院营养科为教学基地,深入临床学习住院病人的营养评估、医院膳食的制备、相关疾病的营养治疗等。通过具体案例的学习,理论知识具象化,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3课后
每个阶段性的内容结束后,每个学习团队向任课教师提交阶段性的电子版成果。课堂展示和提交的成果是成绩的主要依据。签到、章节测验、小组活动、课后作业(巩固知识点)等合理分配权重系数,平台分数自动累计到个人,作为平时成绩。根据结果的反馈情况,老师设计相应的作业、考试来复习巩固知识点,调整课堂的内容、节奏、学生的参与度。
3教学改革总结与反思
3.1关于教改内容的选择
完善在线慕课平台的建设,教学大纲的修订。将书本中各章节的内容根据知识点进行划分,根据知识的类型进行分类教学,采用不同的线上线下教学互动方法。本轮授课采取了慕课基础上的翻转课堂,以小组活动为基础,通过教师、组间、组内、自评四部分按不同权重赋分。同学们态度积极,分工合作,文献查找、PPT制作、课上讲解,大部分表现的都很好。建议从学生感兴趣易接受的内容开始教改,再逐渐扩展,边总结边改进。
3.2关于成绩的评定
过程性考评体系各项权重的设置,能准确体现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效果。形成性评价受限于大纲、培养方案的规定。期末笔试成绩比重过大,一般都大于70%,建议灵活调整比例,增加平时成绩的比例,建立多元化考核体系。
3.3关于床旁教学、现场教学
需要从培养方案开始规划,教师与临床医生密切合作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本次与人民医院营养科合作,开展了床旁教学,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加强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后要适当增加这部分内容。
3.4关于教学水平
教改对教师的线上、线下课堂的整体掌控能力和教学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提高教师的混合教学模式水平,加强对线上学习的监督管理及对课堂的掌控能力。
3.5关于教学设施
增加硬件设施的数量,提高硬件设施的质量。保证线上教学和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孙长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1-14.
[2]关志炜.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线上教学体系建设的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0,37(9):184-187.
[3]任晓梅.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改革策略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9,6(23):129-130.
[4]高冰,戈娜,包艳,等.预防医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改革实践[J].包头医学院学报,2020,36(3):72-73.
作者:姜秀梅 李环 赖亚辉 徐小磊 孙维琦 单位:北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