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提高初中生物概念教学效率的对策

时间:2022-10-10 10:13:1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篇提高初中生物概念教学效率的对策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提高初中生物概念教学效率的对策

【摘要】为了强化生物课堂概念教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特分析初中生物课堂概念教学重要性,探究提高初中生物概念教学效率的具体策略,通过提高概念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概念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初中生物;概念教学;教学效率概念

在知识体系中处于重要的位置,它具有抽象性和复杂性,学生有时无法深入了解和掌握概念的内涵,学起来会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概念教学,让学生牢固掌握概念的基础知识,这样才能更加灵活地运用概念,将知识融会贯通[1]。生物知识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自然现象都可以用生物知识进行解释,因此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可以将概念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实例结合起来,通过构建生活化教学情境,使学生更加有效地理解与掌握生物概念。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模式,通过多元化教学方式,提高生物概念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对生物概念的认识、理解与掌握,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好地将知识融会贯通,夯实生物学习的基础。

一、初中生物课堂概念

教学的重要性初中是学生学习、认识、理解与掌握生物知识的初级阶段,是为高中更深入系统地学习生物知识奠定基础,同时也是学生生物思维、生命观念等生物核心素养形成的关键阶段。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10个一级主题下需要保证有50名学生对生物概念有深刻理解,也表明了生物概念学习的重要性。一线生物教师要明白生物概念教学对提高生物教育教学质量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概念教学也是使学生理解与掌握生物知识、解决生物问题的基础。通过概念教学,教师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将单一的生物知识串联起来,使得生物知识体系更加系统化、网络化,为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物知识奠定基础。

二、初中生物概念

教学现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大部分教师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模式,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依然有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观念影响,将提升考试成绩作为教学目标,把考试中频繁出现的概念知识点作为重点详细讲解,而对考试中不出现的概念知识点一带而过。在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还会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没有给学生留下时间去思考和吸收所讲解的知识,久而久之,部分学生会对枯燥乏味课堂学习产生厌倦心理,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率较低。因此,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积极主动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注重概念教学,采取多种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三、提高初中生物概念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在追问中感受概念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积极与学生产生互动,在互动过程中共同发展。”教师要突破传统教学方式局限,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有主体地位,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在生物课堂概念教学中,可以通过问题链进行教学,问题链在教师和学生的一问一答中完成。经过问题互动,教师可以从学生回答问题的效果了解学生对概念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问题追问形式能够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知识,帮助学生构建概念知识体系,使学生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机融合,提高生物学习效率[2]。例如,教师在讲解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一课的相关概念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光合作用”相关概念重要性。教师提问:“今天学习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相关知识,大家思考一下人类呼吸需要的氧气是如何产生的?”学生在课堂上激烈讨论,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追问环节,让学生对概念理解更加深刻。教师:“大家可以说说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改造环境需要植树?为什么不可以采取其他措施呢?”学生回答:“因为植树可以绿化环境,这样环境就可以更加美丽。”另外一个学生回答:“因为树木可以产生氧气,供给人类呼吸。”教师接着问:“既然这位同学说可以产生氧气,那么树木是如何产生氧气?产生氧气需要经过哪些流程?既然树木可以产生氧气,那么花花草草可以吗?”学生从教材中查找资料,最终得到答案:“树木是经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然后产生氧气,花花草草也是植物,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教师又问:“大家确定是所有植物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吗?”当再次提问时,学生表情开始变得不确定,开始对教材中光合作用概念进行探究,其中一位同学研究光合作用的概念,然后在想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有些植物是不是没有叶绿素呢?然后这位同学大胆提出自己想法。其他同学回答:“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要条件。”教师回答:“这位同学回答正确。”由此,通过由浅入深的互动提问,逐层引导,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掌握了生物概念,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在思考中领悟概念

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互动只是前提,许多学生都认为“互动”就是一问一答,认为只要教师提问到我,我随意回答就行,这样的理念是错误的,常常是没有效果的互动。教师在与学生进行互动时,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教材上给出的概念都是基础知识,不需要太多时间去问答,教师要学会在概念基础上进行提问,加大问题难度,将问题设置成不同层次,学生可以循序渐进地进行思考,这样学生能够逐渐掌握概念本质内涵[3]。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亲身经历问题思考、体验和感悟过程,这样才能发散学生思维,深化知识掌握。例如,教师在讲解两栖类和爬行类一课的相关概念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有关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然后简单给学生介绍哪个是两栖类,哪个是爬行类,在介绍完之后,可以给学生讲解“两栖类和爬行类”相关概念。在讲解相关概念之后,教师将全班同学分成4个学习小组,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动物进行相关资料搜集,并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两栖类和爬行类有什么本质区别?2.两栖类为什么可以在水中生活?3.爬行类为什么不能够生活在水中?教师:“接下来每个小组开始搜集资料,在搜集资料过程中要善于思考,深入到问题本质。”在小组进行搜集资料的同时,教师要进行及时指导,从而帮助小组顺利完成资料搜集,并且能够独立思考问题的答案。在小组搜集完资料后,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进行成果展示,在此期间,其他小组有疑问也可以进行提问,这样可以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进行思考,从而更熟练地掌握概念知识。教师要注重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学生只有亲身思考、感悟和体会,才能达到对概念知识运用炉火纯青的地步。

(三)在实践中运用概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概念具有理论性和抽象性,教师在讲解概念时可以通过实践将抽象概念具体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生物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许多概念知识都可以用实际生活中例子来解释,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概念知识。例如,教师在讲解开花和结果一课中的相关概念时,可以组织学生前往花园开展实践活动。教师:“今天带领大家进行游园活动,在观赏过程中,大家要将自己看到的植物记录下来,然后整理相关资料,并思考该植物是否会开花,是否会结果。”在观赏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讲解:“大家请看,在我旁边盛开的是百合花,颜色非常鲜艳。这边是兰花,具有迷人的香气等特点。”在教师介绍过程中,学生也在认真记录。最后,让学生展示记录的成果,每个同学展示一种与众不同的植物,这样学生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知识,更加深刻地理解概念知识。

(四)在试误中辨清概念

美国的心理学家桑代克为了更好地阐述学习的实质,曾用动物做过许多实验,最经典以及最具代表性的实验之一就是饿猫逃离“问题箱”。此实验表明了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对错误不断进行尝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对于错误的反应在逐渐减少,最终形成正确的反应。因此,人们也将这一理论称之为“试误说”。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总担心错误认知会影响学生学习,降低学生对知识掌握效率,因此,在学习新知时,就快速地把正确的概念、概念形成过程以及最终的结论都告知学生,这一方法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养成惰性思维,学习依赖性增加。所以,教学应当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让其经历自主探索、对错误不断尝试、寻找正确答案的过程,才能更好地理解知识。例如,在讲解生物的变异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找出本节课需要学习的重点。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指导。教师:“大家先自主学习一下,在学习过程中找到问题所在。”教师在观察学生过程中,可以找几个学生代表上台进行展示探索结果。在试误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出错的学生因为得到鼓励而自信心增强,辩驳的学生由于自己思想越来越接近正确答案而激动不已。

(五)在情境中简化概念

学生之所以在生物学习中对概念的掌握不太好,就是因为部分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教师在开展生物概念教学时,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化抽象为直观,降低知识的理解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这一课的学习中,学生需要了解“听觉”的概念。教材上关于这一概念是这样解释的: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震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对声音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由于这一段文字比较多,而且有许多专用名词,像“鼓膜”“听小骨”等,即便对照教材上的图片,学生在学习时也会因为抽象和枯燥无味而产生排斥心理,或者是理解不到位。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自然也比较浅显。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就可以将这一段文字转化为视频,让学生以更加直观的方式观看到“听觉”的形成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配音,让学生边听边看边理解。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更容易理解听觉的概念,也可以有效提升课堂学习的质量和效率。甚至还有的学生会拓展延伸,思考除了听觉和视觉之外,还有嗅觉、触觉等,这些感知是不是也是一些事物在经过一系列的生物运动之后传达到大脑呢?并积极进行了探究。教师创设直观的情境,帮助学生降低概念理解难度,最终有效促进了学生对概念的掌握[4]。

(六)在探究中形成概念

所谓在探究中形成概念,是指教师在开展生物教学时,先不引导学生阅读概念,而是为学生提供数据或知识,要求学生进行探究、发现其中的规律,进而总结出概念。学生对经过自主探究总结出的概念印象会更加深刻,对生物知识的掌握也会更加牢固。例如,在神经系统的组成这一课的学习中,学生需要了解大脑、小脑、脑干、脊髓、神经等概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为学生展示有规律的知识,引导学生探究,促进学生自主总结概念。如在探索脊髓的功能时,教师为学生展示了这样的情境:在人体内部构造图中标记着“脊髓”的名称,每次有外界刺激,像针扎、火烧时,标记“脊髓”的线会迅速变红,并且红色会逐渐蔓延到大脑,随后再从大脑蔓延到其他链接大脑的线上,带动躯体的运动。在对比了多个情境之后,学生就概括出了“脊髓”的功能:能对外界或体内的刺激产生规律性的反应,还能将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需要死记硬背就可以掌握概念,生物素养也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四、结语

提高初中生物概念教学效率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生物知识系统化的认识与理解,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初中生物教师应当深入地探究概念教学效率的提升方法,在课堂中科学灵活地应用,深化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形成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庄大田.核心素养视角下提高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效率的策略[J].名师在线,2021(8):5-6.

[2]高扬.新课改下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科普童话,2020(11):126.

[3]谢雪.试论初中生物有效课堂教学新模式[J].文理导航(下旬),2013(12):66.

[4]李丽丽.浅谈新课程下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中华少年,2018(34):44.

作者:丛美娜 单位:山东省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曲阜学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