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篇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创新管理对策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公共图书馆是现代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交流场所、特色文化资料保存、教育文娱知识传播以及保障公民文化权利等重要责任。公共图书馆作为公民共有的文化知识获取途径,其管理制度的优劣对服务质量存在直接影响。[1]但是目前公众可以接收到的文化媒介数量不断增加,人们已经不再将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获取的唯一途径。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权益、社会参与度不断降低,无法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的特有职能。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节点,公共图书馆应达到社会环境对管理实践水平的要求,为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保证公众能够更加方便地使用图书馆相关基础服务功能,亟须对其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改革,以保障公共图书馆的良好发展,满足图书馆用户的多样化需求。[2]
一、公共图书馆管理现状
公共图书馆在管理过程中虽然大部分已经引入了计算机管理系统,简化了部分基础管理工作。但是图书馆管理对数字化管理理念的应用仍存在局限性,导致管理工作中出现诸多问题。为更有针对性地对公共图书馆管理进行数字化创新,以下将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公共图书馆管理工作的现状。
(一)管理现状宏观分析
从宏观角度来看,公共图书馆管理的机制和理念不适应数字化管理措施的应用,导致实际管理工作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1.管理机制存在缺陷公共图书馆受到其公共职能的限制,其自身的管理机制导致图书馆无法由统一的专业机构进行协调管理。公共图书馆管理体系中各个管理部分相对独立,宏观资源调用存在浪费、重复现象。虽然公共图书馆已经应用了部分数字化管理工具,但是旧有的管理工具并未完全被替代,导致管理机制中存在矛盾或冗余部分。此外,公共图书馆长期处于没有竞争压力的状态下,其管理机制落后,单纯依靠行政资源调配,导致图书馆竞争能力较差。2.管理理念相对落后公共图书馆所在地区缺乏与其进行市场竞争的同类型机构,导致图书馆管理层面不具备充足的经营效益和市场竞争意识。[3]公共图书馆从管理理念的角度上,不主动分析社会公众对图书文化的现实需求,完全以“被动服务”的状态进行管理。图书馆管理理念的长期滞后性,限制了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进程,相关管理创新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二)管理现状微观分析
1.服务管理缺乏深度与个性化
公共图书馆为社会提供公共资源服务时,主要以馆藏的物理资源为中心。馆藏资源的有限性使得图书馆在提供服务时忽略了用户的个性需求。此外,以物理资源为中心也使得用户获取图书馆服务的形式单一,导致用户在时间、空间上受到制约,无法切实满足用户使用公共图书馆服务功能的真实需求。公共图书馆可以提供的服务内容十分有限,相比较其他的资源服务途径,无法真正迎合高速变化的服务市场。[4]公共图书馆的泛在化服务覆盖范围有限,服务管理缺乏深度。用户只能在有限的服务范围内,使用图书馆服务,丧失了一定的使用体验感。
2.管理技术数字化水平较低
虽然大部分的公共图书馆已经引入了图书数字管理系统,以方便图书馆用户检索相应图书资源。但是由于管理技术水平较低,数字化管理技术仅应用于简单的图书资源与检索功能,对于图书馆用户的多层次使用需求无法满足。[5]此外,现有的图书馆数字化管理平台基础服务功能和内容不全面,相关功能按键设置不合理,没有从图书馆用户心理设计服务平台接入界面。
3.工作人员专业素养不足
公共图书馆管理的基础是馆内的工作人员,无论是管理制度创新改革,还是日常的基础服务都需要具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完成。但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公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整体专业素质存在明显的差异,高素质人才数量较少,并且无法利用高素质人才的主观能动性改进图书馆服务问题。[6]大部分的图书馆工作人员无法意识到其工作对图书馆经营服务的重要性,服务意识淡薄。同时,图书馆工作人员缺乏主动学习和创新意识,工作意识和知识储备落后,与读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多元化需求无法匹配。在图书馆数字化设备投入使用的过程中,专职技术人员技能水平无法对数字化设备进行优化,影响了相关技术服务的正常使用。
4.馆藏资源管理缺乏科学性
公共图书馆内存储大量的文化、教育资源,但是在互联网丰富资源的冲击下,图书馆自身的数据资源管理不够科学,增加了图书馆管理过程中的开销负担。公共图书馆虽然从不同的途径搜集了大量的信息资源用于丰富馆藏资源,但是由于资源管理和技术手段上缺乏科学性,导致大量的资源以杂乱无序的状态存储于商业数据库中。[7]但是信息时代资源增长速度极快,盲目通过扩大商业数据库容量的方式,会增加资源管理难度。部分图书馆虽然意识到资源整合的重要性,已经采取一定技术进行资源整合,但是在整合资源的过程中没有采取合理的技术手段,导致资源之间重复性过高,商业数据库中存放了大量的冗余资源。用户在检索馆藏资源时,无法准确获取资源详细信息,影响资源使用。
二、图书馆数字化管理策略
上文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对目前公共图书馆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接下来将根据所发现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形成系统性的图书馆数字化管理策略。
(一)改进图书馆管理机制
对图书馆管理进行创新,首先要改进图书馆的管理机制。图书馆用户对于图书馆服务的需求已经发生转变,如果在管理过程中仍然不考虑用户的需求,依旧使用传统的业务流程,就会导致管理工作出现较大漏洞。因此,对图书馆管理机制的改进,首先应从数字化图书馆服务的角度,自上而下地建立一个图书馆管理统筹部门。该部门负责规划改进图书馆相关业务流程,合理分工各项工作职责并科学制定评价标准。将图书馆数字化管理上升至整体的图书馆管理工作层面,改变公共图书馆长期应用的行政管理模式,增强图书馆数字化管理理念。从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全局角度,分配图书馆的数字化公共服务任务,并负责监督任务是否落实至对应部门。制定一系列公共图书馆数字化服务管理规章制度与考评制度,使得各项管理措施的施行有明确的依据,从而推动数字化管理机制的长效运行。
(二)优化数字化管理理念
树立多元化的数字管理理念,明确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核心是满足读者的多种需求。优化图书馆管理层的管理理念,深刻意识到数字化管理对于图书馆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以提升常规服务水平为基础,与时俱进结合读者的需求变化,动态优化调整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图书馆职能在不断变化,顺应社会层面对于文化、教育要求的变化,多元化建设图书馆。要鼓励管理人员积极创新公共图书馆管理理念,使得图书馆各项管理制度更加科学。数字化相关技术的出现是对原有图书馆服务手段的补充与升级,要积极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图书馆管理。设计多样化的图书服务技术手段,转变思想从同类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借鉴经验,不断革新、完善数字化管理理念。
(三)加强服务管理
数字化技术推动了图书馆服务方式的转变,也为读者获取个性化知识服务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服务管理作为公共图书馆经营的导向,应强化图书馆的服务管理侧重点。[8]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为提升公共图书馆的竞争力,应该将服务管理的核心和重心转向用户需求。一方面图书馆要从其数字化服务资源方面选择更具有吸引力的产品,引导和指导读者对图书馆服务产生信任。在此过程中,分析图书馆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延伸并深化服务范围,扩大图书馆的服务覆盖面。另一方面,借助数字化技术的优势,结合其他信息技术多样性为读者提供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服务。
(四)提升数字化管理技术水平
数字化管理技术是实现公共图书馆数字化服务的基础,提供数字化管理技术水平有助于推动图书馆发展。数字化技术能够实现为用户提供数字化服务的目的。因此,从资源和用户两方面提升数字化管理技术水平。构建资源个性化信息数字管理模型,建立馆藏资源关联关系图谱。充分整合馆内资源,缩减商业数据库内资源存储的占用空间。[9]同时,还要利用资源推荐等技术建立读者用户管理模型。通过对读者数据的管理与分析,生成用户画像为后续个性服务奠定基础。
(五)提升工作人员素养
图书馆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不断趋向专业方向发展,提升工作人员素养,对图书馆数字化管理工作的开展十分重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提升工作人员整体素质。
1.选拔高素质专业人员
在组建数字化管理工作人员队伍时,选择素质高、能力强、具备先进的数字化管理理念的人才。人才的选拔要适应各个岗位的真实需求,以确保相关管理措施可以正确施行。
2.健全科学的人员培训与管理制度
图书馆数字化管理需要不断吸取先进经验,这就要求管理人员要具备较佳的学习能力和充足的学习机会。[10]图书馆应该通过各馆间的交流沟通机会,为工作人员进行技能业务培训。健全人员管理制度,推动工作人员主动学习,保证管理人员的进步性。利用完善的奖惩制度,从精神、物质方面激发工作积极性。
(六)科学管理馆藏资源
提升图书馆馆藏资源使用者的体验感是创新管理的核心。科学利用数字化技术管理馆藏资源,是驱动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因素。应借助互联网等技术手段,丰富图书馆馆藏资源数量。建立数字化网络图书馆,将物理馆藏资源录入至数字图书馆中,一方面丰富了图书资源的保存方式,一方面让读者能够更加便捷地使用馆藏资源。提高图书馆数字化资源管理平台的数据检索和存取能力,增强不同系统之间的资源共建共享,推动图书馆数字管理向多层次方向发展。
三、结语
公共图书馆是向公众展示文化、提升全民文化素养的重要功能性交流平台,其定位于为公民提供基础性的文化服务、保护区域特色文化传承。在新媒体、互联网技术的冲击下,公共图书馆亟须转型,从而更好地发挥文化服务供给职能。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管理、服务、资源建设模式也应该随公众需求改变而不断变化。本文对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创新管理策略进行了研究,希望通过本次研究为今后公共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提升管理效果与服务水平,提供理论方面的参考。
作者:贾玉芳 单位:晋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