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图书馆APP开发要点及应用

时间:2022-12-15 08:40:55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篇图书馆APP开发要点及应用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图书馆APP开发要点及应用

文章基于此,首先论述了图书馆app开发要点,包括资源的丰富性、操作的便捷性、功能的完善性,然后就如何开发图书馆APP提出了对策,包括优化读者服务、创新管理模式。随着移动网络的不断发展,我国手机网民数量持续攀升,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9年初的统计报告显示,我国手机网民数量已经达到8.17亿,占网民总数的98.6%。移动网络的发展以及大屏智能手机的流行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基于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应用程序---APP(Application)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教育机构自然要紧扣时展的趋势以及读者阅读行为的转变做出必要的调整,加强APP的开发与应用。当前,图书馆APP的开发主要有自主开发、联盟开发、外包开发三种模式,并涌现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图书馆APP,如广州各区图书馆的阅读APP、华中科技大学的华中大APP,但在数字资源转化、读者服务等层面仍存在很大的不足,需要作出调整与改进。

一、图书馆APP的开发要点

(一)资源的丰富性

图书馆作为知识信息最为密集的场所,以图书资源为核心资源,图书资源的丰富性决定了图书馆的使用价值与社会效益。当前,图书馆APP虽然为数不少,但在资源建设中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不仅网络资源获取率低,馆藏资源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使得APP“虚有其表”。因此,图书馆APP的开发必须以资源的丰富性为前提,首先,做好馆藏资源的数字转化。馆藏资源的数字转化是图书馆APP提供在线阅读与文献下载服务的基础性工作,图书馆要借助文献录入、扫描等方式,最大限度地转化馆藏资源,提高APP馆藏资源的利用率,并且,资源转化要进行严格的审核,做好标准化的著录工作,使同类资源的格式统一起来,为资源检索效率的提升创造条件。其次,凸显资源的集成性。任何图书馆的馆藏资源都是有限的,而网络中的资源则是无限的,图书馆APP开发要重视资源的集成性,借助联盟开发、第三方外包等方式,邀请网络信息内容提供商参与到APP开发中,扩大用户的资源选择面,提升图书馆APP的利用价值。最后,注重图书馆特色资源的开发。图书馆类型多样,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在服务对象、服务内容上有很大的差异性。图书馆APP的资源开发要结合图书馆自身的特色,如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开发要和教学、科研等紧密地衔接起来。

(二)操作的便捷性

操作的便捷性是影响用户APP使用满意度以及用户黏性的主要因素,因此,图书馆APP的开发要从用户的心理以及行为模式出发,提升APP操作的便捷性,首先,简化注册环节。繁琐的注册流程容易让用户望而却步,图书馆APP可以采用关联账号注册,用户可凭借微信、支付宝、微博等常用APP的账号一键登录,提高用户的注册、使用效率。其次,优化界面设计。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我国人均阅读量不断提升,而数字化阅读则是阅读量提升的重要动力,越来越多的中老年群体“入网阅读”,这就要求图书馆APP在界面设计中遵循人机友好的基本原则,以层次清晰、直观明朗的界面来满足大多数用户的操作需求。最后,提高检索效率。图书馆APP是数字图书馆在移动网络时代的新发展,数字图书馆最为核心的检索功能也是图书馆APP的主要功能之一。为了使读者更快地检索到资源,图书馆APP必须对各类资源做好标引工作,标引的内容要包括:①图书的题名。②图书作者。③图书的类别。④图书出版时期,同时,要对资源的内容做简要的说明。如《美的历程》,美学家李泽厚1981年出版的文艺理论著作,宏观地描述了中华民族审美意识发生、形成和流变的历程。图书资源的检索分为分类检索、主题检索以及作者检索三大类,图书馆APP需将具有检索意义的各类关键数据从资源库中提取合成。

(三)功能的完善性

当前,图书馆APP建设正处于探索阶段,服务功能与网页时代的数字图书馆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有待完善的地方尚有很多。因此,图书馆APP的开发必须从移动互联时代的特征以及读者的服务需求出发,凸显功能的完善性,使图书馆APP真正成为服务读者的有效平台。首先,强化图书馆APP的基本功能。图书馆APP要具备信息浏览功能,能够为用户呈现各类图书的基本信息,比如内容提要、目录等,并且,要具备预约服务以及馆际互借功能。因为随着公共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城市图书馆数量日趋增加,以南京为例,15家图书馆入选国家一级公共图书馆。馆际互借功能使读者仅需下载一个软件,便能借阅多家图书馆的书籍;其次,强化留言、互动功能。信息时代的信息传播不再是单向度的传播,而是在交互中传播,传播者与输入者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因而,图书馆APP要重视读者意见的搜集与反馈,比如允许读者在书籍后面留言,开辟读者交流空间等;最后,完善在线阅读与电子文献下载功能。图书馆APP是图书馆在移动互联时代的拓展与延伸,图书馆的文献阅读功能仍然是图书馆APP的核心功能,图书馆APP的建设要始终立足这一点,以文献资源的转化、开发来满足读者碎片化阅读的需求,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图书馆APP的应用领域

(一)优化读者服务

图书馆公共文化教育机构的属性使得读者服务是图书馆各项工作的中心,图书馆APP的开发正是移动互联时代,图书馆强化读者服务的重要举措。图书馆需要将读者服务作为APP应用的重点领域,从以下三点创新读者服务模式,提高读者服务的质量。第一,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传统的图书馆服务为被动式服务,读者提出服务需求,如文献借阅,图书馆再提供相应的服务。图书馆APP的开发使读者服务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具备了技术条件。图书馆可以利用APP向用户主动提供各项服务,比如推荐服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处于不断地更新状态中,每当有新的文献加入时,图书馆可以利用APP向用户发送新书到馆信息,并附上相应的内容提要,让用户第一时间掌握图书资源的情况;第二,从无差别服务向个性化服务转变。受阅读目的、教育水平、兴趣爱好等因素的影响,读者的阅读表现有着很大的差别,所需要的阅读服务也千差万别,传统的无差别服务已经难以满足读者的需求。图书馆APP在克服此一问题中有突出的意义。图书馆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分析注册用户浏览、关注、借阅过的文献资源,并搜集、整理、分析用户在APP中的留言以及讨论内容,从而得出用户的阅读偏好,比如“喜爱古典文学和历史”“喜爱养生书籍”,然后向用户推送定制化的服务内容;最后,从简单式服务向集成式服务转变。图书馆APP在提升读者服务质量上也有很好的作用,能够用信息价值含量更高的集成式服务取代传统的简单服务,比如利用APP向读者提供文献分析与学术价值评价的服务内容。作为移动互联时代大众获取信息的主要载体,APP的功能正朝着多样化、集成化的角度发展,图书馆APP在读者服务中也要紧扣APP的发展趋势,持续优化、提升读者服务。

(二)创新管理模式

图书馆管理是图书馆日常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图书馆强化读者服务的前提条件。对图书馆而言,APP的开发不仅为其优化读者服务创造了条件,对图书馆加强内部管理,提升工作效率也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因此,图书馆在APP的应用中,要将其和信息时代的图书馆管理结合起来,全面提升APP开发与应用的价值。首先,在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图书馆文献资源为数不少,一些高校图书馆或一级公共图书馆更拥有不少珍贵的典籍,典籍保护与读者使用之间存在着矛盾。图书馆APP的开发很好地克服了这一矛盾,图书馆可以借助影印、扫描的形式将文献资源的内容呈现于APP中,降低纸质文献资源的使用频率,使其得到更好的保护。不仅如此,随着数字文献资源数量的不断增加,图书馆实质上具备了线上、线下两套资源系统,图书馆APP的开发为线上文献资源的管理提供了可靠的平台;其次,在馆员培训中的应用。馆员是图书馆日常工作的承担者,也是图书馆读者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信息时代的到来对馆员的工作能力与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可以借助APP开展馆员培训工作,培训内容包括后台管理系统、读者在线交流、日常操作应用等,为信息时代馆员素质的发展提升打好基础;最后,在图书采购中的应用。借助图书馆APP的交流互动功能,图书馆不仅可以了解特定用户的阅读偏好,对能研判用户整体的阅读需求与趋势,这对图书馆优化采购工作,强化图书采购与读者需求之间的衔接性有突出的作用。因此,图书馆要利用APP平台来指导图书采购,使采购的文献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三、结语

APP是基于移动网络与智能手机的应用程序,在现代人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APP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出现了许多用户规模在亿级的爆款软件,如微信、支付宝、抖音等。图书馆要正视APP的影响力,将图书馆APP的开发与利用作为信息时代图书馆发展以及服务的重点。

参考文献

[1]魏群义,廖维,沈敏.智慧图书馆APP的设计与实现[J].图书馆论坛,2017(7):22-26.

[2]张慧萍.4G时代图书馆移动APP应用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4(7):110-112.

[3]岳家伍.浅析图书馆APP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5,25(20):144-145.

[4]田丹.我国移动图书馆APP应用现状分析[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5(5):75-79.

[5]田婧.中小型公共图书馆APP建设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3):39-40.

[6]严浪.国内外图书馆APP移动服务比较分析及启示[J].情报资料工作,2013,33(6):94-105.

[7]黄丽霞.浅析我国图书馆APP类型、现状及对策[J].科技资讯,2013,25(10):120-128.

作者:王歆晔 单位: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