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篇思想政治教育中中国精神的融入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本文试图对新时代中国精神内涵的脉络进行整理,并对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新媒体传播渠道四大实现路径进行探析,从而更好地发挥其育人价值。发展先进文化要以发展文化自信为前提,在新时代的进程中,要构筑“中国精神”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通过对中国精神的一次又一次的重申,说明了中国精神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重要地位。而在新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更要与时俱进,积极把新时代的文化精髓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当中,使广大青年学子的价值观念与中国精神紧密相连。
一、新时代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
(一)中国精神的具体内涵
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指的是,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人们经过社会生活实践而形成的心理状态,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时代精神则指,人们在进行文明创造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优良品格,同时,它在激励民族奋发图强、振兴祖国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精神引领作用。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中国精神内涵的主干。
(二)新时代中国精神的延伸含义
中国精神与中国梦、中国道路等新时代文化紧密相连,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我们要在新时代下把握中国精神,要深刻理解中国精神同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充分理解其延伸的含义。关于对中国精神内涵的进行不断更新,要从中国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关系上理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中国梦必须要有中国精神,而中国精神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提下,不断继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也是中国精神的内核,弘扬和培育中国精神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一种体现,是当代中国精神凝练的影响最为广泛的含义。因此,要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精神的含义,就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质出发。
二、新时代中国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
在大学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发挥其主阵地作用,要改良传统的教育模式,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要突出创新性,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转变以往教育者“满堂灌”的旧模式,使课堂成为“双向互动”的主阵地,让新时代中国精神的内涵真正“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存在各种各样的价值观,但是只有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才是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上,要着重讲解民族精神的积极内涵,以及时代精神的重要内容。同时还要运用多种形式传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价值观念,使学生对其在新时代的内涵了然于心,不断强化其价值认同,增强对文化的自信心。使学生多多接触革命历史,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革命志士对我们的深刻影响,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感;同时,教师要时刻保持知识更新,在教学过程中克服形式主义,鼓励同学们积极创新,课后以多种创新形势研讨,比如拍摄照片、微电影等来提升同学们的创作空间,培养创新意识。
(二)以社会实践活动领悟其深刻本质
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目的是实践,进一步讲,我们之所以给开展更多的教学目标,就是为了培养大学生受教育群体在实践中获得充足的经验。社会实践作为一种方法,它可以使我们的学习方式多样化,社会实践带给我们知识的同时,更是检查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当前的思想教育工作,放在首要的是要源于学生的生活,注重他们的实践经验。因此,要不断提高新时代的中国精神教育活动与学生社会生活实践的结合度,使其内化为受教群体的理想信仰。一方面,学校可以利用假期组织青年志愿者活动、三下乡活动等各种生动鲜活的社会实践,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身感受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当代价值。另一方面,让学生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社会实践或社会实习,使自己充分融入社会生活实践中,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感受社会生活的主流价值观念,更深入地理解中国精神的内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引领校园思潮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广泛开展校园文明的创建工作,开展工作的形式要丰富、内容要健康向上,同时,要符合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校园文化活动,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新时代中国精神内涵丰富,要想将其与大学生的思想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单靠理论教育是很难达到的,使广大受教育群体在学习中国精神的同时,也要积极利用校园文化的感染作用,来使价值情感认同与中国精神相连。校园文化有其特殊的教育模式,它与学校长期教学、研究和管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微观文化模式,具有潜移默化的育人特征。首先,学校要多多组织弘扬主流价值观的活动,把中国精神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多种形式加以传播;还有,利用学校的硬件设施,比如文化长廊、橱窗海报、校园电子屏幕等宣传载体来展示中国精神,加深大学生对新时代中国精神的认识。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让大学生体会到,新时代青年的理想信念要与中国梦、中国精神密切相连。
(四)从新媒体领域出发开拓传播渠道
科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互联网时代,科学技术带来了新兴载体的数字化传播方式,网络新媒体平台,通过破除以往传统传播体制的缺点而深受大众欢迎,成为更加便捷、传播效果更好的传播方式。高校要关注主流新兴媒体在新时代中国精神教育中的运用,积极发挥主流媒体的积极作用。一方面,要着重建设新兴校园网络平台,不断开拓新时代中国精神教育的新传播方式。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之一是动态的教育过程,高校教育同样需要不断创新,积极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与需求相结合。可以借助校园微信公众号来推广新时代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涵,相关事迹和党的重要讲话。来使学生们更方便快捷的收到相关信息。另一方面,面对各种不良思想在网上传播,学校也要加强校园网络的安全管理,筑牢思想防线。统筹安排教育相关的部门机构,加强校园网络的安全工作,突出校园网络文化的整体地位与作用,打造正能量的校园网络环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既是际遇,也是挑战,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成为其工作内容的重中之重,新时代中国精神作为当代社会核心意价值观的代表,高校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积极利用新时代中国精神对当代青年的理想信念加以引导,开拓其实现路径,推进新时代中国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将弘扬与培育新时代中国精神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佘双好.深刻理解中国精神在当代中国的特定内涵[J].思想理论教育,2019(5):28-33.
[2]佘双好.关于中国精神重要论述的现实意义[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9,5(2):151-160.
[3]张明,罗伟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转型路径探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9(5):1-4.
作者:刘帅 温皓 单位: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