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篇怎样善待学生数学学习中的解题错误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教师要结合具体学情,改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数学解题错误,教师不能只是说教批评,而要善待其错误,帮助学生进行反思、归纳、总结,引导其进行改正,在错误中获取教训,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通过自己的解题经验进行分析,取得学习进步。在所有的学科中,学生在解数学题的时候犯的错误最多。数学本身是一个理性思维科目,小学生的逻辑能力尚未能完全理解数学的定义,解题时容易产生错误。教师在面试对学生的数学解题错误时不应该以反感、排斥、怒骂的态度应对,学生出错并不是一件坏事,相反其具有极大的好处。其一,教师帮助学生分析解题错误,可以让教师了解到学生学习数学的难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查漏补缺,使学生弥补短板,提高学习效率;其二,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自己教学方法的不足,对自己进行深刻反思,改进教学方法。因此,教师要善待学生的解题错误。
一、利用即时错误,顺势引导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会出现很多即时性错误,这些错误主要是由学生的惯性思维引起的,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大部分对新学的数学知识掌握不牢,在解题时多会利用到以前学过的知识,以原有的知识面去解新接触到的知识,由此产生错误。教师对于这种错误不能对学生进行严厉的批评,要进行及时的引导,利用这些错误顺势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对自己的解题错误进行分析,找出错误的原因,让其在交流、讨论中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这样学生就能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点。久而久之,经过不断地积累,学生能形成正确的解题经验,减少出错概率。以教材《小数的大小比较》这一节为例。学生刚开始学习小数的大小比较时,虽然知道首先要把两个数字的数位对齐,比较两者的最高位,哪个的最高位大,那么这个小数就大。但大部分学生刚开始接触小数时,思维还难以转变,容易拿整数的比较方式套用在小数比较上。比如教师让学生比较0.8和0.12的大小时,有很多学生回答说0.8<0.12。学生在学习的初步阶段会犯错误很正常,教师不应该毫无耐心地进行批评指责,而是要顺势引导,让学生加深理解小数比较的方法。比如,教师可以在学生发生解题错误的时候让其进行分组讨论,讨论内容为:小数与整数大小比较的异同点。学生们经过各自的思想碰撞后综合意见得出结论:整数的大小比较可以按位数来比,位数多的那个数字就大,如8是一位数,12是二位数,所以12>8;而小数的大小不以位数决定,而要看最高位的数字,最高位的数字大,那么该数就大,如0.8的最高位是8,0.12的最高位是1,因为8>1,所以0.8>0.12。因此,若是学生在数学课上出现了即时性的错误,教师不应忽略或指责学生的错误,而应该把握这个时机,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能充分理解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同时又能加深对整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记忆,但学生完全掌握了之后,错误发生的几率也就慢慢变小了。
二、可以延时讲解,自然贯通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变化、空间、结构、信息的概念学科,有极强的逻辑性,而逻辑的作用是两方面的,一是学习数学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二是需要学生发挥逻辑思维能力去学习。小学阶段的学生逻辑意识大多浅薄,尤其是空间逻辑意识不强。当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依旧不能解决新遇到的问题时,教师可以选择将其押后教学,先不对这个问题做出解释,等到学生进行了下一步的学习,学到了新知识的时候,理解这个问题就比较简单了。毕竟,数学的模块性比较强,知识都是系统连贯的,解题是有联系的,教师要熟悉这些联系,根据教材的连贯性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解题。以教材《体积单位》这一节为例。课后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一个集装箱的容积是40()。括号中需要学生从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中选择一个填进去,有很多学生选择立方分米。首先,学生们是知道集装箱可以装得下很多东西的,但其缺乏空间大小的概念,教师可以先通过实物观察对学生进行引导,如1块咖啡方糖的体积大约有1立方厘米,讲台上一盒粉笔的体积约是1立方分米,1个床头柜的体积约是1立方米。学生知道集装箱能装下很多个床头柜,于是,也就懂得了括号中应填立方米。虽然课堂上学生通过实物联想知道了答案,但后续的作业中有很多学生还是会犯相似的错误,教师在这时候可以先不进行解释,等到课程进展到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的时候,学生会知道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那么括号里就不可能填立方分米。单位间的换算是死的,学生只要牢记就能掌握这个知识点,以后就不会再出现类似的错误。因此,教师在面对学生的解题错误时,不要以教师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而是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去进行思考,教师要熟悉教材中知识点的联系,当现学的知识还不能让学生理解其错误时,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可以先将此问题留下不解释,等到下一个关联的知识点出现的时候,学生有了新知识的基础,就容易理解旧问题。
三、加强沟通交流,找出原因
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会得出同一个错误解答,但这不代表他们犯错误的原因是一样的。如果教师不去分析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只按照同一种方法帮助其进行改正,学生没有真正领会知识点,下次还是会犯一样的错误。所以,学生出现解题错误的时候,教师不能以自己的视角想当然地归纳学生犯错的原因,而是要先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解题思路,找出错误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针对不同学生的问题进行讲解,让学生能明明白白地掌握知识点。只有及时的沟通,才能让学生认识到自身解题思维的不足和错误,形成正确的解题经验,以便下次改正。以教材《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节为例。课后练习中有一题是这样的:用36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组成1个长方形,请问有几种拼法?很多学生都给出了4组答案:长36厘米,宽1厘米;长18厘米,宽2厘米;长12厘米,宽3厘米;长9厘米,宽4厘米,其实正确答案是5种,很多学生少了长6厘米、宽6厘米这个组合。一般教师会将错误原因归于学生认为长方形里不包括正方形。教师选择了其中一名学生询问其解题错误的原因,原来该学生知道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长方形,其犯错的原因是当他把宽设为5厘米的时候,长不是整数,于是他认为既然5厘米无法满足条件,那么就不必考虑宽大于5厘米的情况。所以,教师在分析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时,不应该从自我角度出发,而是将自己设于学生的角度,直接同学生沟通交流,询问其错误原因,然后针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对其进行引导,否则教师永远不会知道学生的想法,也就抓不到正确的教学方法去帮助学生进步,以后学生再遇到同样的题目,还是会一条道走到黑,不会知道自己的思考方式偏离了题目要求,错误就会再次发生。毫无疑问,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然会出错,正因为如此,学生才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教师要善待学生的错误,要宽容、善良对待学生及学生的解题错误;善于对待学生的解题错误,对其进行研究,并加以反思、归纳、总结错误原因,然后引导其进行改正,在错误中获取教训,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类似的题目时,能通过自己的解题经验进行分析,提升知识面,取得学习进步。
参考文献:
[1]黎美艳.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J].小学教学参考,2011,(30).
[2]林萍.浅谈小学生数学纠错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2014,(36).
作者:刘友谊 单位:山东青岛文正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