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中学体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

时间:2022-04-29 09:27:42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篇中学体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学体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

1.核心素养的相关概念

1.1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涉及多个生活领域的且能够促进健康生活和培育健全社会的重要素养,是社会更新和变革的必然选择,是我们对未来社会人才发展的新需求。“素养”是个体在特定的情况下能够成功地满足复杂情境中的要求与挑战,获得成功及优质生活所需要的品质,包括知识、能力、态度为一体综合化形态[2]。核心素需要反应“个体需求”更要反映“社会需求”;核心素养要反应“全球化”要求,更需要体现“本土性”要求[3]。核心素养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基础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的综合表现,他可以通过教育来形成和发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个体系,其作用具有整合性[4]。综上所述,核心素养是个体为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节奏需求,而具备和掌握的关键的、必不可少的知识、技能以及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是促进自我发展,实现自我价值必备的因素。

1.2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体育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的一个分支。体育素养是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与体育健康教育的影响所产生的综合体育素质与修养。我国最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出: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是高中阶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基本知识、技能、方法及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综合表现,集中反映了体育与健康学科的独特品质和关键能力。体育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包括:运动能力、健康水平、体育品德。运动能力是基本体能、技战术能力、心理能力等的综合表现;健康行为是增进身心健康和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综合表现;体育品德是在体育运动过程中的行为规范和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品质。

2.中学体育核心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2.1体育课内容设置不合理

体育教学内容是体育课程教学的载体,是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的知识性媒介和工具之一,上承体育教学目标,下启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对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发展学生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价值。最新的课程标准里强调:培养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在学校开设若干体育项目进行自主选择,让学生较为系统的学习1-3个运动项目。但通过观察及查阅大量文献发现体育课内容存在以下问题,一方面,课程内容存在“标准”和“考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校体育的地位得到改善和提高,但也造成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很难落到实处,难以完成应有的教学任务[5]。另一方面,各学段的体育教学内容存在“脱节”现象,多数课程的学习都是浅层化、碎片化,各学段之间学科的内容关联性不强。教学内容的选择会受社会对人才规格需求、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教育发展以及社会条件与教育者水平的影响,教学内容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的更新和变化[6]。

2.2学校体育师资力量薄弱

中学体育教师是教学工作的执行者,也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体育教师亦如此,与其他学科教师不同的是,体育教师要具备教育健康知识、运动技能等理论知识,还需要熟练地掌握、教学、示范各运动项目的能力。体育教师队伍的素质水平是体育核心素养走进课堂的中坚力量,对教学质量有重要影响。相关资料表明,中学体育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偏差,集中备课中技能指导类的严重缺失,教师运动能力下降及运动基础薄弱,出于对学生的安全考虑而因噎废食[7]。多数学校体育教师学历结构都是本科、大专;由于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老龄化教师的知识技能更新速度慢,身体素质及业技能亟待提升,高学历高素质的青年体育教师引入的少[8]。体育教师是体育文化的传播者,教师的基本素养和专业知识决定教学的开展情况,总体来看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体育教师在数量上基本足够,但是质量上、专业技能还需亟待提高。

2.3体育锻炼参与意识不强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是行动的动力。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是因为从思想意识上认识到体育运动的价值所在,但当前大部分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程度还不高。很大部分学生“不会运动、不愿运动、不能运动”,这是当前部分中学体育教学的真实写照,体育教学质量评价“失灵”,家庭教育“失衡”[9]。一方面,受传统文化影响,多数教师和家长默认“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些句子都折射出以读书为耀;学校追求升学率,课业负担较重;家长期望子女成材心情迫切,接踵而来的兴趣班补习班,学生的锻炼时间、精力都很少[10]。此外,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娱乐电子产品的出现,大多数学生沉迷其中,当代青少年多数是“低头一族”、“宅男、宅女”。这种消极的氛围不利于体育核心素养的培育。

3.中学体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

3.1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丰富的体育教学内容是引起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前提条件。一方面,根据学校现实情况,分析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遵循中学阶段学生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身体机能的发育特点选择相对合理的教学内容,开展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增加上课的趣味性,与传统体育相结合,开展当地学校特色体育课程,例如,舞龙舞狮、跳大绳、等特色体育项目,丰富课程内容。另一方面,每个水平学段之间的授课内容应该相互衔接,每门课程都应形成系统的教学链,让学生完整的学会体育项目。学校之间也可进行衔接,让体育教学内容形成系统的连贯的教学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技能、体能、游戏等相结,充分了解学生发展特点,制定合理的课程计划,营造一个有负荷、有技能、有乐趣、有温度的体育课堂。

3.2增强教师专业素养

体育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实践者,是发展学生体育素养的推动者。体育教师素质的高低对课堂质量有重要影响。体育学科要培养学生自主参与体育活动的能力;要求教师各方面的素养要与时俱进,从“教学”转向“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把培养“全面发展”作为育人的核心素养,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培养学生应当具备的各种品格和能力。体育核心素养的提出对体育教师有提出新的要求,需要老师及时准确的掌握有关核心素养方面的相关知识,并且运用于体育课堂之中。学校及相关部门组织体育教师参加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外可以采取更多的途径和方式组织教师学习,及时更新知识库,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课堂上要从教师的单一管理转向师生共同参与管理,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勤思考,多合作探究,实现以教向以学为主的课堂转变。

3.3提高体育锻炼意识

初中阶段是学生体育观、体育能力、体育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空间。体育知识学习是体育核心素养形成的有效载体,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在朝夕,它具有培育的长期性、发展性、差异性、协同性等特征,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建设的工程[11]。第一,要通过坚守课堂主阵地、抓好课外阳光体育、拓展校内外相结合的多元锻炼途径,第二,家庭和学校可以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身心健康为中心而实施一定的“减负”,有效实施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工作,培养学生勤锻炼的习惯,树立终身锻炼的意识。第三,网络媒体加大体育文化的传播,计步器、运动APP等,让学生潜移默化的感受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体育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小结

古人云:“圣人以身体之,力行近乎仁。”强健的体魄是进行实践活动的基础,学校体育教育是实现体育强国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健康中国”的伟大战略目标。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体育学科中的重要表现形式。在体育教学中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会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高也有利于体育核心素养的形成,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发展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要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细化到学生通过体育教学应该形成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具体要求,要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拓展的衔接,逐步培养学生具备健康知识和行为,养成健康的运动能力及提升体育精神品质,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终身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程纯.人民日报适势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是根本[EB/OL].

[3]褚宏启.核心素养的概念与本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4(01):1-3.

[4]林崇德.核心素养从云端着陆:核心素养概念的内涵[J].今日教育,2017,(2):12-14.

[5]蔺新茂,毛振明.体育教学内容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4:189-201.

[6]李祥.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49-55.

[7]翟乃涛.提升教师运动技能保障体育课堂教学质量[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31(03):57-59.

[8]杨辉.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8,26(09):81-84.

[9]陈祁罕.初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体系及培养路径[J].教育评论,2017,(06):133-136.

[10]罗嗣凤.普通高中学生课业负担的调查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3.

[11]于素梅.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基本思路与多元途径[J].体育学刊,2017,24(05):16-19.

作者:王飞雄 李先飞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