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小学体育教学中激励性评价的作用

时间:2022-04-27 06:06:2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篇小学体育教学中激励性评价的作用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小学体育教学中激励性评价的作用

1.前言

激励性评价即是一种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又是一种教学策略和评价方法。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对学生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表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评价时,往往会伴有鼓励、赞扬、认可等语言;在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环境、不同的背景下所使用的语言是不尽相同的,所起到的效果也是不同的;为了能更好的使用这种“激励性评价”语言,使其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的目的;笔者通过对激励性评价的原则、激励性评价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思考,通过文献资料法和自身的教学实践对发现的问题和思考的结果进行总结论述,选择了本课题的研究。

2.研究目的和意义

2.1研究目的

为了搞好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工作,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的掌握运动技能,达到教师所设置的教学目标;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选择了本课题的研究。“激励性评价”能够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让学生感觉到得到了老师的认可与尊重,从而变得更加自信。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鼓励学生更快更好地完成运动技能的学习,往往会采用激励性评价语言对学生进行鼓励;学生的一点微小进步加上教师一些恰当的激励性语言,往往能使学生内心感受到莫大的鼓舞,产生良好的心理自我暗示,使学生产生自信、克服恐惧,激发学生的运动潜能。笔者通过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对策及建议,以达到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更好发展的目的。

2.2研究意义

通过分析体育教师在使用激励性评价语言时学生的表现,发现许多体育教师在使用激励性语言时,言辞单一、比较敷衍、评价次数太多使学生产生疲惫心态等问题。这些问题让学生感觉是一种机械化的评价,不是发自内心的高兴和鼓舞,这样就让学生感觉教师对大家的评价是相同的,对促进学生的学习作用也较小。结合实际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笔者提出的运用激励评价的原则和应注意的事项能有效地解决部分问题,对提高评价质量,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学习水平有较大的实践意义。

3.小学生体育课中运用激励性评价的原则

3.1平等对话原则

师生关系是学校德育过程中师生之间在理性和情感方面所发生的动态人际关系,也是德育工作者发挥德育影响的基本途径。新课改要求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平等。在这种师生关系中,教师和学生完全以平等的身份出现,在交往中,不仅仅是师生知识层面上的交往,而且还包括师生精神价值的相互渗透[2]。平等的师生关系氛围主要是由教师来营造,教师要主动接近学生,创造宽松的师生平等对话的环境。在这种平等对话的环境中,师生的内心世界坦诚的敞开和接纳,对对方真诚的倾听,双方互相吸引、互相包容,能有效的促进教学,更是学生德育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根据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理论,小学生心理发展处于相对稳定的“潜伏期”,此时他们还没有进入相对难处的“叛逆期”,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显得格外重要,能够使学生在一个相对轻松的氛围内进行运动技能的学习,学生可以大胆、放松的进行练习,即使做错了也不会感到羞愧,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学生的运动技能掌握。

3.2情感激励原则

心理学认为,当学生某种良好的行为出现时,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继续向更高层次需要做出积极努力。在体育教学中,如果老师的评价语言多样、灵活、生动、丰富,就容易提高学生的自我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学生在练习400米跑步,如果老师这样来评价学生:“跑得真不错!”“李明的呼吸节奏控制的非常好!”“王刚的蹬地腾空和脚后跟领先着地表现的非常轻盈!请大家看一下王刚的跑步姿势!”如此生动、亲切、明朗的语言,学生听后怎么会不受激励呢?本来属于枯燥乏味的跑步练习,通过老师的激励与评价,学生会更加愿意表现自己,更加愿意用标准的技术动作和运动方法去进行练习[3]。评价要融入真情。现在不少评价简单片面,轻描淡写,有的鼓掌成了打拍子,有的表扬成了背口诀。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由此可见,无论什么样的评价必须动情。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倾注真情才能让人产生信赖,才会使学生乐于学习。

3.3针对性原则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因材施教。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为促进每一名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同样,在通与教学中,体育教师也应该根据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动作完成度、课堂表现等,给予不同的评价语言。例如,在体育课中,一名同学非常认真的完成了一个体育技术动作,但是他的动作表现还是不如另一名同学,那么这时,体育教师应以进步幅度大为激励语言对其进行评价;以动作表现优秀、动作完成程度较好为激励语言对另一名同学进行评价,这是针对不同学生的评价原则。还有当同一名学生做出不同的表现时,教师也应采用合适的激励性语言,有针对性的给予评价。

3.4适量、适度原则

体育教学有别于其它科目的教学,其主要以身体锻炼和技能教学为主;学生在学习新的运动技能时,其掌握技能的快慢,会与自身的身体素质和原有的运动技能有关,在学生达到自身的最高运动水平时,要想短期内再提高运动成绩是不可能的。例如:当学生在练习跳高时,学生的动作技术要领都做的比较完美,通过教师的语言激励,也跳过了较高的高度;此时再进行激励性评价让学生继续挑战更高的高度是很难的,也容易发生教学事故。所以,学生在进行运动技能学习时,教师的激励性评价语言要适可而止,避免学生把握不好练习,而发生体育课安全事故。

4.小学生体育课中运用激励性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4.1适当的利用体态语

通过身姿、手势、表情、目光等配合有声语言来传递信息,称为体态语。体育教师在广阔的操场上进行体育课,如果单纯靠有声语言来进行教学、纠错、评价等,是不现实的,所以体育教师除了利用有声语言之外,还需要适当地运用体态语言:一个充满希望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微笑,一个标准的手势,拍一拍学生的肩膀,甚至充满善意的沉默,都不仅仅传达了一份关爱,还表达了一种尊重、信任和激励,这种润雨细无声的评价方式更具亲和力,更能产生心与心的互动,其作用远远大于随意的口头表扬[4]。诸如此类的态势语可以明确的传达这样的信息:“你表现的不错,老师很喜欢你!”,与学生产生心理上的共振,对提升学生自信心及学生技能的掌握具有促进作用。

4.2正确树立教师威信

教师的威信是教师在学生中树立的威望和信誉,是教师具有的一种使学生尊敬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实质上反映的是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5]。体育教师威信是在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如果教师利用权威来压服学生、震慑学生,时刻表现出一种高高在上,严肃不可亲的态势,会使学生产生一种畏惧心理,容易使学生有意去躲避教师,甚至会使叛逆的学生对教师有一种敌对情绪,损害师生关系,压抑学生发展。正确的树立教师威信,教师应该多与学生交流、关心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状况,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师生情树立起自己的威信。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教师应该时刻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从而树立起教师威信,并使得教学成效自然而然得到提高。正确的树立教师威信,对师生关系和体育课堂环境具有正面影响,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学生会更容易接受,更容易受到鼓舞。

4.3创造良好的对话环境

在体育课堂中,为师生交流创设良好的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有关研究表明,坐在前排和中间的同学与教师的交流相对于坐在后排的同学多,学习成绩也相对较好。因此,在体育课中,体育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合理的组织队列队形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例如,体育教师在讲解示范时,可以在学生的中间进行正面、侧面或镜面示范,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近距离观察,并能对不懂得地方随时询问教师,利用不同的教学器材和教学手段来为师生交流创造良好的物理环境。除了物理环境,在体育教学中创造良好的师生交流心理环境显得更为重要。如优良的学风、融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课堂气氛等[6]。良好心理环境的营造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要相互尊重与信任,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努力生成平等、自由、关爱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积极参与,勇敢挑战。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对学生来讲,在体育活动中的教师激励性评价行为就像过河的小马,过河之前需要鼓励,过河之后需要激励和表扬。激励性评价行为会使学生在运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优点变得更加突出,激发学生的信心,更好的完成运动技术动作;也会使学生表现出来的不足逐渐消失,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不仅仅是教授学生运动技能,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所以,要想达到教育目标,需要我们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充分发挥激励性评价的的独特魅力,为教学评价注入新鲜血液,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全面发展。

5.2建议

小学体育教师作为激励性评价行为的主体之一,在实施激励性评价行为之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特点和学生的原有运动水平进行评价。评价应该建立在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以情感激励为主,针对学生的发光点进行适度、适量的激励性评价。还有,正确的树立教师威信、创造良好的的对话环境也是发挥激励性评价最大优势的催化剂。通过激励性评价行为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挖掘学生的运动潜能,根据学生的运动参与积极性和运动表现等作出综合评价,这样教师激励性评价行为才是有效的激励性评价行为。当老师用一个真诚的眼神、一个点赞的手势把激励性评价送到学生的心田时,你会发现,站在你面前的不再是战战兢兢等待过河的小马,而是一群潜力无穷的野马。

参考文献:

[1]李新年.激励性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文学教育(下),2018,(08):97.

[2]吴岳军.德育过程中师生平等对话关系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29):53-55.

[3]王晓娜.激励性评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N].发展导报,2017-11-21(026).

[4]顾建平.激励性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8,(13):85-86.

[5]吴艳,张胜海,罗淑娟.教师威信的树立[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4):104.

[6]车军.对话与交流:关于课堂教学观的再认识[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33(10):27-29.

作者:孙行行 单位:上海体育学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