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民族地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探讨

时间:2022-04-03 11:55:1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篇民族地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探讨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民族地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探讨

虽然许多学校已经注意到了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但在建设过程中仍存在着目标不明确,文化特色不鲜明,区域内文化软实力难以提升等现象。本文从民族地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发展入手,围绕打造特色校园活动、传承和发扬优秀地方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特色,提升教育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总结和反思经验。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学校文化建设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学校文化管理走向新生态。文化公司,文化管理团队迅速发展,学校文化识别系统(SIS)开始大量应用于校园文化建设中。各自治区教育厅制定了详细的自治区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学校评分细则,并公布了首批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案例名单,旨在深入贯彻党的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优化育人环境,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批优秀的校园文化建设案例为推动校园文化深入发展创造了更多经验。学习和反思民族地区学校文化特色建设,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民族地区中小学文化建设,通过提升校园文化实力吸引优质师资,引入生源,增强学校品牌影响力提升区域内文化建设从而带动教育经济发展走向良性循环。

1校园文化的内涵

新时期我国将教育定位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目前普遍的观点认为主要分为精神文化建设、活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物质文化建设四个部分。校园精神文化是指学校的精神文化,是全校人员共同推崇的核心价值观,包括观念、孝训、三风建设、办学理念、校园传统、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等。校园活动文化建设包括通过学校组织的各方面的文化活动,如运动会、文化艺术节、女儿节等。通过活动使得全体师生从中受到熏陶和启发。校园制度文化是指能够规范全校组成人员的行为的各种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也包括日常生活中学校成员在共同的活动交往中形成的没有明文规定的行为准则,包括显性和隐性制度文化。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包括学校的标志设计、吉祥物设计、校园建筑、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物质文化建设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载体。从以上四个部分入手,学校才能树立起完整的的文化形象。

2民族地区中小学校园文建设的意义

校园文化建设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背景下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举措,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校特色得益于所处地区深厚的民族文化。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以校园文化为载体传递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民族地区的校园文化。我们对校园文化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能够创建一种能够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独立健全的人格,提升学生的素质。在这种氛围中不进能够使师生相互激励,不断进取,更有利于提高整个民族素养,增强民族认同感。民族地区中小学应该鼓励挖掘本地区的民族特色以及地域特色,结合本校实际,充分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创造出属于自己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对于民族地区中小学生拓宽视野,提升素质,促进民族团结和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3民族地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3.1活动单一,重物质轻精神

一些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认为文化建设活动耗费时间,难以在短时间内收获成效,不愿意花费精力来做“无用功”,单单紧抓教学工作,仅将校园建设与升学率挂钩。并且一味强调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过分追求数量和豪华程度,只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硬”实力,不重视活动“软”实力,不仅缺少了最重要的“精神”食粮,还使得一些学校经费“捉襟见肘”。

3.2校园文化建设趋同现象严重,缺少个性特色

在调查中笔者发现,许多中小学不是以自身特色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而是将文化建设融入到整个办学方向中,在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没有进行实际操作。大部分学校建立的校园文化不符合自身情况,学校的管理方式上拿来主义盛行,同一地区几所学校的校风校训及管理方式极其相似,没有对本学校的传统和精神内核进行传承及沉淀。

3.3品牌意识薄弱,顶层设计模糊

多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只是为了应付领导检查。缺乏核心竞争力和品牌的意识。中小学校长没有认识到通过自己文化所能获得的优势和自身民族文化所创造的优质环境给学校带来的益处,甚至热衷庸俗功利而忽视人本情怀,这样的学校往往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进行文化建设却最终没有形成自己的教育品牌。校园文化建设应该立足于学校和教育的长期发展,不能一味迎合资本和时尚。

3.4校长及老师缺乏校园文化建设意识,榜样意识弱

因为区域发展不均衡,教育投入不足,缺乏专业的校园文化建设专项培训,导致缺乏校园文化管理的经验,教师总体待遇平均水平偏低导致教师的忠诚度和工作积极性下降,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无法形成强烈的校园文化建设认同感。

3.5校园文化建设主体力量过于单薄

校园内的各种文化建设活动已经变得非常流行,但是在社会实践环节上却不敢踏出“第一步”,不能把握好校园文化建设与多元主体间的联系。无法统筹多方力量,发挥各自优势,构建立体化的文化建设体系。民族地区校园文化建设则更需要整合利用资源,统筹各方力量。

4加强民族地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4.1创新活动,形成文化标注

以重大活动助推校园文化建设。要精心策划和组织开展突出时代主题、尊重师生主体地位、增进身心健康的重大活动,既活跃校园文化建设,又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开拓创新由点及面,比如把教室变成图书馆,阅览室,编写校本教材,阅读经典诗文,将学会变成会学,创造书香校园。提升自主,合作能力。学习经典文化,比如“黎明即起,日行一孝”的《朱子家训》,培养学生精神文化素养。

4.2构建特色学校形象,形成校园名片

根据调查,目前民族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题主要可以归类为以下几大类:以追求美的品质的尚美主题;出自《礼记·学记》心地纯洁,纯真温厚的善良主题;树立“德”和“礼”的主题;拥有感恩和梦想。民族地区中小学校要致力于彰显校园文化建设的鲜明特色,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时,需要有强烈的认同感,自豪感。要因地制宜,善于依托和利用名人、名山、名城民族等民族地域文化资源,特别要注重挖掘、提炼其文化内涵和精神特质,彰显校园文化的民族地域特色,并以此作为文化建设的精神养料。例如,位于“中国壮乡”的某小学以“壮美”文化作为该校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题,“壮”寓意壮大、壮族、茁壮,寓意美好与和谐、身心健壮。学校抓住地区民族特色的同时也坚持追求美的品质,学校的楼宇以智美、尚美、创美等命名。校园主路以壮美大道命名。并且设计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穿着壮族特色服饰的吉祥物竖立在校园中。位于“莲藕之乡”的某小学,以“荷香”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结合地理特征,以“荷”文化为校园建设的主题,促使学生如荷花般高洁茁实,志洁行芳,教学楼以清远,逸清等命名。校园文化内化过程,精神文化是灵魂,制度是保障,活动文化是精华,外显文化是基础。定位学校需充分考虑“社会的客观要求、学校的客观基础、办学的客观条件和教育的客观规律。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善于在总结自身办学特点、发挥自身学科优势中培植与众不同、别具一格的校园文化,并紧跟时代步伐和世界潮流,赋予其鲜活而深刻的内涵,又彰显自身特色。如此一来,便可以吸引优质师资力量,打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带动周边各地区的生源扩充,形成师生良性竞争,全方面提升校园文化水平打造优质学校名片,带动地方区域性教育水平,为教育经济建设打造良好基础,形成教育———文化———经济良性循环。

4.3树立品牌意识

品牌是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的资产,品牌具有识别功能,代表一种文化,学校可以利用这一优点展示校园文化对市场的开拓能力,还可以帮助学校利用品牌资本进行扩张,社会越成熟,名牌效应越明显。随着中国教育方式的多元化,教育品牌的竞争力已不容忽视,学校必须树立品牌意识并认真审视自己的品牌管理策略。学校品牌实质上是一种不断获取广大家长的信任的过程。学校需要准确的自身定位,形成校园文化脉络。“找准位置,张扬个性,突出特色”是一所学校变大变强和质变名校必经之路。明确针对自己的服务对象,在市场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建立自己的教育体系加强核心竞争力,才能使学校有更好的发展。运用SWOT分析法对学校情况进行梳理。凝聚核心价值为校园文化发展,办学理念以及目标定位。宣扬学校个性,融汇品牌精髓,创建名牌学校,必须在“创新”上寻求发展,在“特色”上文章。依法管理学校,科研发展学校,特色办学。

4.4保障教师待遇,加强校长教师集中培训

2018年国务院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改善教师待遇、提高教师地位的问题被放在了第一位。推行绩效工资改革,从根本上解决教师后顾之忧。同时,形成要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以先进的典型的引领校园文化建设,以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使广大师生见贤思齐。

4.5学校管理中心下移,促进多主体参与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文化对经济的支撑和促进作用日益明显,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并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现代社会是开放的社会,现代教育也必须是面向社会的教育,在积极服务社会的同时,也能广泛地吸引社会的支持与参与。开放的结构造就文化互动,形成丰富的陈列内容和充实的互动参与。要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实现途径。学校需要广泛的社区参与。融合多元主体,着重提升校园综合实力,赢得市场竞争,推动民族地区文化经济发展。

5结语

如今,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学校建设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推进学校发展的动力和指导性力量。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水平落后,没有充分利用自身深厚的民族文化基础。支持重视民族地区校园文化发展,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经济、社会发展,各民族间共同繁荣发展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研究中发现民族地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还需要我们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与调查。

参考文献:

[1]葛金国.校园文化:理论意蕴与务运作[M].安徽: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

[2]郑金洲.教育文化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冯刚,柯文进.高校校园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

[4]陈友水.当前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教学研究,2013(11).

[5]韩金凤.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5(1):234-235.

[6]张小利.基于学校精神重建的民族地区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探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26-29.

[7]黄艳妮.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以砚山县民族中学为例[D].云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5:44448.

[8]陈友水.当前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新课程(小学),2013(11).

[9]苏颖.散杂居地区民族学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以辽宁喀左县民族学校为例[J].科技视界,2014(04).

[10]姚志强.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

[11]袁环.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3.

[12]李花.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延边大学,2013.

[13]周彤.校园文化建设是中小学校长的重要使命[A].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2016.

作者:杨晓 单位:广西南宁师范学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