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温度对建筑钢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时间:2022-03-28 11:06:0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篇温度对建筑钢结构稳定性的影响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温度对建筑钢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0引言

近年来随着需求增多,各种特殊体型钢结构建筑增多,这些结构复杂、构件尺寸也较大,因钢结构会受到温度变化引起相应效应,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会引起钢结构局部甚至是整体失去稳定,造成钢结构建筑出现剧烈改变,失去承载重量能力。所以钢结构稳定性是钢结构建筑安全的重要因素,在进行设计大型或超大型钢结构建筑时,如体育中心等场所,要考虑到温度对其造成结构变形和位移,保证建筑物安全可靠。

1温度变化对钢材影响

①在常温下,对钢材拉弯,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此提高钢材屈服力,但同时也降低了钢材韧性和塑性。②随着温度升高,钢材强度和弹性也会发生相应变化,这是由于温度应力产生的。当温度在150℃以下时,钢材受影响较弱;当温度>250℃时,钢材抗拉强度增强,但韧性和塑性受影响会下降;当温度在400℃左右时,钢材屈服强度下降;500℃时钢材屈服强度达最佳屈服强度2/3;当温度在600℃时,钢材屈服强度为最佳屈服强度的1/3。根据不同温度钢材屈服强度不同,建筑物内所使用温度如果>150℃时就要对其钢材防热处理。随着温度下降,钢材强度提高,但韧性和塑性相应会发生下降。③在高温下,钢材会发生屈曲,严重时会使钢结构失去稳定,造成建筑物坍塌。

2温度变化对钢结构变形影响

2.1钢结构温度变形类型

钢结构温度变形类型从力学角度可分为两种:一是弹性变形,是钢结构在温度升高后产生膨胀,而温度降低后又能恢复到原来形状;二是塑性变形,在温度发生变化后,钢材产生变形,但这种变形是永久性的,即使温度再恢复到此前一样,钢材也不可能恢复原来形状。

2.2温度变形对钢结构影响

建筑物首先要求安全可靠。因此在进行建筑物钢结构建造时,必须保证钢材质量符合建筑物需求。如果钢材在温度变化下发生弯曲变形、扭曲折皱等现象,对于建筑物,既存在不安全可能,视觉效果也没有美感。

2.3钢结构连接

建筑物在采用钢结构建造时,各构件之间连接通常用焊接或螺栓连接,各构件紧密连接。如果温度变化,钢结构发生变形或扭曲,拼装时很难做到紧密连接,所设计钢结构承载能力就会改变。如果所使用钢结构板件厚重时,焊接时会有温度变化发生,使钢构件改变,降低整个钢结构脆性。由于温度而产生钢结构变形对建筑物安全性不利,钢结构构件发生屈曲,结构失去稳定,温度越高时,钢结构变形复值也会相应增高,温度相同变化下,所使用钢结构板材越厚,发生变形就会越大。

3实例分析温度对建筑钢结构稳定性影响

以兰州市某工厂超大型钢结构厂房为研究对象,针对温度对超大型钢结构影响研究,运用ANSYS和PKPM软件对整个厂房空间模拟,综合对厂房温度应力和温度变形分析,并通过三种方案分析比较。一是通过“抗”的方式对钢结构大柱及梁截面增大;二是通过“放”的方法,增加一榀钢结构架设伸缩缝方法;三是通过“放”方式,在温度不动点处设置温度应力释放区。通过以上三种方案,对厂房钢结构模拟分析比较,得出以下结论:①对于一般钢结构建筑,温度所造成影响不大,但是超大型钢结构建筑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因此超大型钢结构建筑设计时,应计算温度应力及温度所产生相应变形。温度应力和温度变形相互矛盾,当进行释放温度应力时就会导致钢结构变形,进行温度控制变形后,温度应力会相应增加,因此一定控制好温度应力和温度变形。②对于超大型钢结构建度,结构中间处一般是温度不动点,而此处刚度大约束性比最大,钢结构两端约束性最小,温度发生变化时,温度变形根据控制力减少从中间向两端处加大。③在超大型钢结构建筑内,应在相隔20-30m处设置柱间支撑,以增强建筑物纵向刚度。在柱间支撑点处约束性最强,可有效控制支撑柱变形,减少整个建筑物变形可能,同时柱间支撑也可把温度应力传到基础上。

4防止和控制温度变形方法

①从设计角度对温度变形控制时,建筑物结构需要规则,而钢结构构件刚度要在合理范围内,既不能过小,过小不能有效控制温度变形,也不能过大,过大会产生温度残余应力。②大型或超大型钢结构建筑物必须进行伸缩缝设置,因建筑物特殊要求,不能设置伸缩缝,可通过特殊措施进行温度控制防止钢结构构件变形。如钢结构构件焊接时,有温度变形情况,需采用冷却法快速散温而控制变形现象。焊接时温度过高可能会使钢构件隆起,因此钢构件安装前,进行反方向起拱,以抵消温度造成变形。这种方法存在难度,因钢构件变形方向很难测定。

参考文献:

[1]倪岷樑.浅谈温度作用对电厂钢结构设计的影响[J].技术与市场,2018,25(10).

[2]沈斌.浅析温度对钢结构稳定性的影响[J].建材与装饰,2018(23).

作者:石永玮 李丽 单位:甘肃兰州市人工影响天气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 甘肃第三建设集团公司

精选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