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利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时间:2022-03-20 04:16:02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篇利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语文课堂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利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课堂教学手段正在呈现出多样化特征,运用信息技术增加课堂活力已比较普遍。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在信息资源的广博性、呈现手段的直观性、氛围营造的可感性、教学组织的交互性等方面大有可为。正是在信息技术的助力下,语文阅读教学呈现出更加鲜活而直观的一面。为此,语文课堂应努力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一、利用信息资源的广博性,让语文课堂更丰富

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教师要不断丰富学生内在的认知体验,利用信息技术的资源广博性来印证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内容,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有信息量。以教学民间故事《牛郎织女》这篇课文为例,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按步骤展开。第一步,拓展资料,形成对比,深化主题认知。教师紧扣课文中描写牛郎与织女从相识到相知,最后到相守的过程,为学生拓展补充秦观“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词,与文本内容呼应;第二步,利用信息技术展示《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等三个故事,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在民间故事主题特征和表达手法上的共性特点,让学生真正意识到民间故事正是古代普通的劳动人民为了表达对统治阶级的憎恨而共同创作出来的;第三步,教师紧扣课文中“鹊桥相会”的情节,为学生拓展补充关于“鹊桥会”的两首古诗词,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从而以不同的角度深入了解“鹊桥相会”的传说。

二、利用信息技术的直观性,让语文课堂更生动

青少年学生有着活跃的形象思维,直观而鲜活的资源往往更能激发和点燃学生的认知热情。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让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更加契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语文课堂呈现出更加直观的认知特点。如《莫高窟》一文,文章作者先后描写了天王、力士、菩萨等彩塑内容,同时也再现了飞天等经典壁画的内容。在描写彩塑时,作者分别选用了众多的四字词语,凸显了彩塑个性鲜明、惟妙惟肖的特点。在描写壁画时,作者则选用了整饬的句式,将壁画宏伟瑰丽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为此,教师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展示这些事物的图片,借助于鲜活的图片,让学生感知威风凛凛、强壮勇猛、慈眉善目等词语的直观印象和内涵,引导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将文字与鲜活的图片进行融合联想,在感受莫高窟彩塑和壁画特点的基础上,有效地洞察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艺术,让语文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三、利用信息技术的可感性,让语文课堂更活跃

语文教学离不开情境的浸润,尤其是语文教学已经将“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作为核心目标,这就更需要在可感而形象化的情境之下展开教学。为此,教师就要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创设出与文本内容息息相关的教学情境,真正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服务。如在教学《二泉映月》时,教师可紧扣课文中“双目失明”和“卖艺度日”的描述,组织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联想能力,想象阿炳在“双目失明”和“卖艺度日”的情境下艰难度日的情景。试想,如果学生仅仅面对文本,不管如何冥思苦想,其效果也不会很好。为了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在视频、图片和声音等多个方面的效能,相机为学生播放阿炳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将一个凄惨、悲凉的氛围真真切切地营造出来。看着电闪雷鸣的恶劣天气,目睹着狂风暴雨的侵袭,学生完全将自己融入阿炳的状态中。正是在这样的情境浸润下,学生的思维更加通透,认知更加丰富,也更容易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四、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性,让语文课堂更多维

教师要密切关注课堂组织手段的选择,融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维对话,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展现,在强化互动的基础上为学生的语文核心能力发展奠定基础。如在教学《金蝉脱壳》时,教师可利用课文中具体描写金蝉脱壳过程的语段,巧妙地融入信息技术的交互功能,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在积极体悟、深入悦纳和高效表达的维度上。首先,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文本语段的过程中,丰富认知体验,并播放金蝉脱壳的视频,让学生体悟作者在这一部分所运用的写作方法,感受作者有条理表达和动词运用的精确性。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再播放孔雀开屏的视频,引导学生尝试模仿课文中的写法,以自己的文字来描述孔雀开屏的过程,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然后,教师可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练笔内容上传到班级博客平台上,并鼓励学生在细致阅读的基础上提出自己个人的意见,在网络平台进行留言,形成更密集、更多样的交流形式,为学生高效的认知体验奠定坚实的基础,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途径和手段,更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策略。信息技术的运用需要与语文课堂进行紧密联系,选择最适切的方式,利用信息技术的广博性、直观性、可感性、交互性,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尹晗.基于可视化的语文教与学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

[2]杨茜.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教学设计的人文性回归[J].电化教育研究,2006(10).

作者:陆瑾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湾恒兴小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