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民族院校传统文化教育探析

时间:2022-02-27 10:37:0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篇民族院校传统文化教育探析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民族院校传统文化教育探析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于2017年1月正式,标志着国家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发掘、传承上给予了进一步的重视。在国际、国内许多重要讲话中均谈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可以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与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有效推进民族院校中的传统文化课教育成为必然要求。本文将对其必要性进行进一步的梳理与分析。

一、民族院校传统文化课建设的定位

埃里克森在《俗民生活研究》中提出了一个较为经典的“传统文化”的定义,即指在一个文化群体内通过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习俗及制度等形式保存下来的文化。它是历史形成的,我们通俗地理解传统文化,可以将其界定为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积累下来的精神文明和部分物质文明的成果,诸如具有民族风格的传统思想、传统道德、传统风俗、伦理思想、价值观念、审美观念、丰富的典籍和文学艺术珍品及科技成就等。在大学中开设的传统文化课指的是以传统文化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哲学社会科学类的课程,它是高校中文化课程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文化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整体上,我们可以从三大方面对我国的民族院校传统文化课建设进行定位:其一,政治定位。传统文化课建设要以党和国家事业,以中华民族大家庭为中心,既达到教与学的相互呼应,也达到学习、保护、传承与发展的相互协调。并且传统优秀文化内容可以有效融入到思政课课程之中,“给新形势下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效率及效果的优化提供新契机”。传统文化课程设置是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和能量,从而使广大教师、学生更好地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拥护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和睦团结,并以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统一的过程来抵制、回击国外敌对分裂势力,巩固我们的统一战线。没有任何课程的设置可以超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更不能危害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其二,文化定位。学校,尤其是大学中的传统文化课教学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最重要途径之一。有研究者指出“塑造大学生健全的公民人格,从根本上说,必须建设和繁荣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民族高校具备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的优势,深受民族地区文化的熏陶,其中最主要的是人才优势和学生优势,这也构成了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教与学”的优势互动模式。因此,民族院校传统文化课建设应着力于对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教学效果与学习效果,突出文化实效,使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民族性的优秀传统文化能够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实现现实转化。其三,人的全面发展定位。大学生是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的最主要力量之一,没有高素质的大学生群体,一个国家或地区就失去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进步的内在动力,也就失去了发展的可持续性。民族院校大学生主要来自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学生也是其最重要的构成。一般地,这些学生毕业后多数会返回原籍或到其他民族地区定居和工作。大学阶段的文化课教育是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文化财富,对参加工作后的价值选择具有重要影响。

二、民族院校传统文化课建设的现状

在全国近20所民族高校中,传统文化课程建设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保护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高校所在地的民族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在西藏高校中,西藏民族大学在课程设置中更加注重传统文化课程的比重,并结合西藏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重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课程安排。以2017-2018的课程安排为例,为本科生开设的以传统(民族)文化为主的课程有18种,同时在为研究生开设的课程中有17项以传统(民族)文化内容为主。在全校的公选课中,有3项课程以传统文化为主题。具体见下表。同时,结合一带一路建设,学校还安排了相关外国文化课程,比如公选课中的《印度社会与文化》《印度电影与文化》《尼泊尔社会与文化概况》等等。这些课程的设置对学校推进文化课教学,对提升大学生的整体文化素养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学校更好地开展西藏相关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支撑和动力。同时,西藏大学和西藏藏医学院已经具有了博士点,在博士培养中也开设了相应的西藏生态文化、藏医文化等公共课程。2018年初的《西藏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方案》中把高原民族优秀文化作为学校建设的两大领域之一。在国家民委所属的民族高校内,民族文化课程受到了高度重视。以中央民族大学为例,不但有以文化教学和研究为中心的“历史文化学院”,而且还设有“中华文化研究院”,还有以特定民族或地区为中心的教学机构,比如“藏学研究院”、“朝鲜语言文学系”、“哈萨克语言文学系”等等。通过强化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大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一些民族院校在突出优秀民族文化教学中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针对少数民族文字的书法课程很少,一些有特色的民族文化被边缘化。西藏茶文化是西藏最具特色的文化之一,但长期以来还没有高校开设西藏茶文化方面的课程。西藏民族大学从2012年开始开设了“茶社会学”公选课,并在其中穿插讲授西藏茶文化,但并没有独立设课。同时,藏文书法课程也没有进入大学课堂。所以,应该在专业课教学的培养中,在课程设置的科学合理性上进行反思,尤其要突破狭隘的功利眼光,着眼于对民族文化的发掘和传承,有重点地培养专任教师,并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三、民族院校传统文化课建设的必要性

基于民族院校传统文化课的定位与现状,笔者认为民族院校传统文化课建设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其一,是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的要求。人是最主要的载体和实现者,所以教师和学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最重要传承者和推广者,对民族传统文化而言尤其如此。只有做好高校,尤其是民族高校中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设置,并积极有效地开展教学,才能够为优秀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不断传播和时展打好基础。同时,随着人民群众向往美好生活需求的不断提升,优秀民族文化的保持、传承、开发利用和发展被赋予了极为重要的意义。失去了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也就失去了美好生活的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其二,是民族地区文化繁荣发展与经济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或地区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可以想象,失去了自身文化特色的民族是缺乏活力的民族,极大损害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因此也就是没有前途的民族。要繁荣民族地区的文化,推进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必须努力保持、传承和发展当地的民族文化,这已经被无数事实所证明。西藏保持了较好的繁荣稳定,人民群众生活越来越好,这与西藏正确的宗教政策和文化政策密切相关。其三,是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互交流,共同发展的要求。文化不是独立的文化,任何文化想要不断发展,必须适应时代要求,必须与其他文化进行对话。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有着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通过高校,尤其是民族院校的传统文化课学习,大学生们更加了解本民族的文化和其他民族的文化,这样会无形中打破一些文化的区域隔膜,通过学生们的学习、传播和运用,使不同的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交流与对话机会。其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没有文化的复兴就谈不上一个民族的复兴,对中华民族而言,没有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复兴也无法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民族复兴的最重要表现除了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之外,文化影响力的极大提升也必不可少。中华文明曾经深深影响着世界文明的进程,是世界文明的最重要构成之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要让这些文化再度散发出耀眼的光芒,为人类社会做出更大贡献。通过高校的文化课程设置和传统文化教学,让广大学子传承和发展我们先人创造的灿烂文化是中华文化复兴的最重要途径之一,也是不可缺少的路径。其五,是推进学术多元发展、百花齐放,实现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要求。学术研究,尤其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是多元的,除了紧密结合时代的现实性研究,还有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深度整理和研究。中国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有着灿烂的文化,思想资源尤其丰富。不断推进相关学术研究,不断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才培养,才能实现适应民族院校学术研究需求,推进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其六,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重要目标,但本质体现为社会属性的人的全面发展不是孤立的,也不是静态的,而是体现于历史发展之中的。除了物质文明高度发展,摆脱物质奴役之外,另外就是要实现精神文明的大发展大繁荣,摆脱精神上的枷锁。多次强调,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宝贵的资源可供我们发掘和利用,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实现共产主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能缺少我们的先人创造的优秀文化,而这些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最主要渠道就是高校的文化课教育。其七,是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素养的必要途径。大学阶段是形成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的重要时期。少数民族学生主要集中于民族院校中,可以说民族院校中开展的课程对他们的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中国的少数民族都有着灿烂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这些文化对大学生们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或者是出于对本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文化自觉,他们对学习这些传统文化有极强的愿望。其于此,恰当的在民族院校中开设一些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尤其是民族文化课,教学效果是比较好的,对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