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篇小学音乐教学探讨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在当代中国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音乐教育成为了美育培养的中重要一环。小学时期是儿童进入应试教育环境中的重要阶段。本文将解读小学音乐教育与心理建设的概念与特征,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提出运用音乐教育促进小学生心理建设进程的三种教学思路。
一、小学音乐教育、小学生心理建设的概念与特征
(一)小学音乐教育的概念与特征
小学音乐教育,音乐教育教学内容,通常包含音乐鉴赏、声乐歌唱、器乐演奏、音乐创造等内容。从特点上看,小学音乐教育表现出重视培养审美、鼓励实践创造,及需要从小学生的心理及生理情况出发开展教学三点特征。所谓需要重视培养审美,指的是小学音乐教育的核心目的并非提升学生音乐表演的实践技能。所谓鼓励实践创造,指的是教师应借助乐器演奏、声乐歌唱、歌曲改编等课程,鼓励儿童借助实践具备一定的音乐表演能力,同时敢于参与演出音乐曲目,甚至勇于参与音乐编创。
(二)小学生心理建设的概念与特征
小学生心理建设,指的是在小学阶段建设儿童自我认知水平、自信心、心理自洽能力等心理习惯、情绪调节能力、学习能力及社交能力等健康心理的工作。我国的小学生心理建设工作,表现出需培养儿童自我情绪调节能力,需帮助儿童建设自我认知能力,需帮助培养心理自洽等心理习惯,需强调从各方面培养儿童自信心及自尊心的特征。
二、小学音乐教育及小学生心理建设之间的关系
(一)音乐教育的内容、方式影响心理习惯
所谓心理习惯,指的是人类习惯使用的心理自洽方式及对待问题的心理变化轨迹。在6到12岁中,音乐教育的内容与方式将影响儿童的心理习惯,甚至影响儿童在此后很长阶段中的心理习惯。举例来说,在教学中可以发现,一部分小学中低年级学生能够在遭遇挫折时,习惯性地寻找一些方法安抚自己,从而促使自己重新回归积极、健康的心态。部分儿童遇到问题后,表现出选择“不再开展同样活动避免失误”的逃避心理习惯,会使儿童出现心理失衡或习惯放弃的心态,并对小学生的成长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而教师选择的小学音乐教育内容及教学方式,能够影响儿童的心理习惯,帮助儿童建设较为健康的心理习惯。举例而言,在教学中,教师可缩减单人项目时长,同时避免过多地将单人音乐表演列入课程评分范围,同时增加合唱、器乐合奏等实践内容。而在歌唱、演奏时,教师应支持儿童自选曲目或在表演时临时调整曲目,这样的教学思路,能降低儿童的心理压力,这样一来儿童的心理自洽能力及心理平衡感就能得到增强。
(二)音乐教育的评价影响自信与自我意识
在小学阶段,正确的评价方式与评价内容,能建设儿童自信心,使儿童产生较健康的自我意识。举例而言,在鉴赏课程中,教师可能会为儿童选择欧洲的钢琴独奏曲,并让儿童在鉴赏后说出对于音乐的感受。部分儿童在聆听过肖邦的《月光奏鸣曲》后,能够感受到这首曲目的情绪是忧伤的。但也有部分儿童会提出这首曲目具有幻想、科幻的特征。在听到儿童的这类说法后,如果教师对学生作出贬义评价,学生就会本能地认为自己对于曲目做出了绝对错误的判断,怀疑自己没有音乐天赋。这一心理活动将影响儿童在各方面的自信,甚至让儿童习惯性地在做出判断后怀疑自己而犹豫不决。此时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这样,儿童就不会习惯于否定自己的判断和想法,拥有更多自信。
(三)心理建设的水平牵制音乐教育的效率
除以上两点外,小学儿童的心理建设水平还能影响小学阶段音乐教育的效率。6到12岁阶段的儿童拥有趋利避害、缺乏自信、不敢尝试新生事物的心理特点。这些心理是人类的本能,而小学阶段的儿童很难克服这类本能心理,就容易消极地对待音乐课程。举例而言,对于小学生来说,在音乐课上发表自己对于曲目的鉴赏意见,可能会使同学和老师评价自己的看法,判断自己看法的对错。在这种情况下,情感调节能力、心理自洽水平或自信不足的学生就可能选择“不发表看法”来趋利避害,这样一来其对音乐课程的参与度就会下降,同时也更难对音乐产生较多的兴趣。
三、如何开展小学音乐教育辅助学生心理建设
(一)利用多样化的鉴赏内容培养学生心理习惯
在辅助小学生建设正确心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多样化地开展鉴赏,借助引导培养儿童的自洽能力等心理习惯。在制定课程内容时,教师可以在鉴别鉴赏内容价值取向,选择更为多样化的音乐载体,同时也可以包含教师弹奏的钢琴曲目、多名教师配合的配乐歌唱曲目等内容。在鉴赏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儿童开展分组讨论,在讨论中探析曲目的情绪、内容与风格,也可以让儿童自愿分组开展辩论,讨论对于曲目的不同看法。在以上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儿童建设“思考能够获得鼓励”“解决问题并不困难”的健康心理习惯,认同不同观点可以同时成立,对提出全新看法的学生给予鼓励。
(二)运用正确的评价话术帮助学生建设自信与自我认知
如上文所说,音乐课程中教师的评价话术,将影响儿童的自信与自我认知。教师应了解小学音乐课的开展核心目的是激发儿童的音乐兴趣,建设儿童的音乐审美。当学生在鉴赏课中提出看法时,教师应挖掘、强调儿童的优点。而在器乐演奏及声乐歌唱中,教师也应积极地强调学生的优势,积极引导儿童将精力投入适合自己的音乐内容中。
(三)借鉴学生意见的创意课程设置
在音乐教学的课程设定中,设置借鉴学生意见的创意课程,也能帮助小学生建设更为自信的健康心理,同时容易在心理上接纳自己,并产生自尊心。在音乐课程中,教师可以适当询问学生的意见。这项工作能让学生对于鉴赏课程产生参与感,对音乐更感兴趣,同时逐步拥有“我的意见值得被借鉴”的积极自我意识与自尊心态。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教育是当代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在开展教学时,音乐教师应认真分析小学音乐教育与小学生心理建设之间的联系,从小学生心理建设的需要出发设立课程内容、选择评价方式,将建设学生积极心理看作是设置音乐课的一项重要目标。相信在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小学音乐课程必然能进一步发挥其作用,并为社会培育出更多心态健康、积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