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02-05 05:08:3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篇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对策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高校中文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讲解和分析,使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作品内涵,培养学生自主分析、理解文学作品的能力。但实际上,在新形势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仍存在诸多不足,有待进一步改进。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的特殊性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高校中文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在本科阶段的课程设置中是一个基础和核心课程。在通常的概念中,中国现当代文学指的是从1917年至今的一百年来中国文学发生发展的基本情况,也就是说从1917年“五四”新文化运动到当下文学的发展,都属于这个课程的涵盖范围。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课与专题选修课的衔接部分,该课程以研究、探讨百年来中国文学的发生、发展为自己的首要目标,探讨百年来重要领域内诞生了哪些作家作品,产生了哪些文学现象、思潮与运动。要在课程讲解过程中展现百年来文学的发展,必然会涉及文学背后的社会文化发展态势。单从现代文学来说,“它是中国文学在20世纪持续获得现代性的长期、复杂的过程中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文学本体以外的各种文化的、政治的,世界的、本土的,现实的、历史的力量都对文学的现代化产生着影响,这些外因影响着文学的萌生、兴起,影响着文学运动、文艺论争、文学创作”。在关于思潮运动方面,如“五四”新文学运动、左翼文学思潮和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等内容需要用几个专门的课时讲述,其他文学史现象、知识大都穿插结合到各个作家作品的讲析中;流派与文体发展也是本课程着重讲解的对象;作家研究是本课程的重点,如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沈从文、艾青、张爱玲、赵树理是该课程讲解内容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而对于这些作家和作品的讲述往往会占用总课时量的一半以上。为了使文学史不至沦为概括性的理论简介,鉴赏作品是必不可减的安排。中国现当代文学涵纳了中国百余年的文学发展历史,文学是人学,其中所记录的是百余年来的世道人心,是中国人民思想感情和生活变迁的文学记录,反映着现当代知识分子对人文精神的阐释和建构。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存在的困境

第一,在高校教育体制变革的大背景下,该课程的课时量出现缩减的情况。以笔者所在的学院为例,随着近年来各种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及课内外实践活动的增加,作为专业学位课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课时一再缩减,和过去相比,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课时被缩减了近一半,由两年压缩到一年,且每周只有4个课时,一学年的总课时量为144个课时,这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的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教师在课堂上为了完成教学进度,往往只能匆匆讲解基础框架性知识,才有可能带领学生走完现当代文学百余年的发展历程,而学生则只能在一知半解中完成该课程的学习,对于现代重要作家作品的理解也往往只限于框架式的认知。当诗意和情感的文学课程成了抽象化的理论概括和学习,这是不得不让人感慨惋惜的,因此想要改变这种教学现状,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师必须思考适应新形势的最佳教学方式。

第二,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较差。学生主动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不高,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被动调剂到本专业的学生,对文学专业课程的热情不高,往往只求考试不挂科,四年后拿到本科毕业证,作为求职和转专业考研的一个平台。二是主动报考本专业的学生,对于现当代文学课程有陌生感和排斥心理,认为它太枯燥。据笔者调研,主动报考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很多希望通过攻读汉语言文学专业来实现自己的文学梦想,但现当代文学课程的开设更偏于学科性、系统性,因此,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学生对于这门课程依然有一定的排斥心理,再加上文本分析的时间有限,面对枯燥的理论和文学发展的框架式历程介绍,学生的热情有减损的迹象。另外,由于受升学压力的影响,很多学生中学时期的阅读量非常有限,进入大学以后又受就业压力的影响,要考编、考研的大有人在,他们的职业规划,致使他们无法将时间投入不见实际成效的文本阅读工作之中,因而很难花时间去苦读和研究文学作品。

第三,现代科技手段在课堂的应用,使得现当代教学存在的困境更加明显。与其他课程教学所面临的困境有些异曲同工之处,即科技的发展、网络微时代的到来、影像资源的大量涌现,使得学生对于文本更加失去兴趣,文本细读在任何时候都有着不可动摇的重要性,因为“文学的魅力、影响和意义也主要来自作品,离开了作品,也就不存在什么文学史,文学思潮、文学环境也失去了依附的基础。”同时,全国各大高校网络公开课的网络资源共享机制,使得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方便、快捷地获取各种信息,因而对本校的课程反而失去了信心,由此动摇了教师知识权威的地位。面对这样的情况,大学教师不仅要关心教学的内容,不断提升自身素养,还必须注重教学的手段以提高课堂的吸引力。

三、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优化策略

首先,教师应该做好详细完备的教学设计。通过提前准备详细的时间计划,在课堂上合理、高效、张弛有度地把握课堂节奏。即使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面临着课时量有限的局面,教师也应在把握整体课时分配的基础上,合理分配文学史脉络与作品分析的讲解时间,有效地择取文学史上的代表作家及作品进行讲解。就文学史中提到的重点作家作品,通过对其作品的解读勾勒出文学史发展历程的阶段性特征,如对鲁迅、茅盾、郭沫若、巴金、老舍、曹禺、沈从文、张爱玲等人的作品解读,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可以就其代表性作品进行细读鉴赏。同时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应注意把握讲解的时限,如在讲到张爱玲的小说艺术时,我们很自然会涉及其生平的讲述,但这些都是中文系学生可能早已熟悉的,作家的私生活常常是师生课下津津乐道的谈资,但在课堂上,教师就要严格把握生平简介的时间,要张弛有度。对于在现当代文学中只有一个课时分配的张爱玲小说艺术来说,教师还需要将更多的精力放到作品与小说艺术介绍中。

其次,注重学生的有效参与。当前高校中文专业的教学中依然普遍存在着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以围绕课本的讲授为重点,涉及文学作品时学生被动聆听较多,主动阅读较少,学生对教师和笔记过分依赖,且一味地拘泥于教材。因此学生的课外阅读量非常少,或者自性为之,只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去读,往往偏离了教师的教学目标。这就导致中文系学生的文学理论知识普遍空乏,专业基础不够扎实,更缺乏勤于思索、勇于质疑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现当代文学课程不同于一般的理论性课程,学生的参与非常重要,但参与的前提并不是简单看一下文学史对这些作家的介绍和评定,而是要亲身去读作品。教师在开课之前应先给学生开张书单,这是非常必要的,同时注意考虑中文专业一年级本科学生的接受和理解能力,书单应以作品为主,以少量理论书为辅。教师要做好不定期的检查工作,如在讲到某一位作家或某一时期的文学现象前,要求学生上交相关书目的读书笔记,限于现在学生都用电脑打印作业,因此提交作业时最好也提交报告,以免学生为贪图轻松在网上复制粘贴。以此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养成勤奋思考的习惯。同时让他们在大量阅读和思考写作的基础上,鼓励其对作品的理解不必拘泥于文学史的定义,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调动其人生经验和价值观,达到自我对作品的解读和认知。现当代文学“上课的重点不放在讲授文学史知识,这方面也重要,但由老师点拨要点,要求学生在自己的阅读中去获得讲课一般不重复教材内容,重点是作品的分析,而且力求以作品分析中形成的问题来带动和组织教学。”

在这个基础上中,问题式教学法的引入是必要而必需的,“问题教学法主要是师生共同参与和合作,解决一个具体的实际问题,以达到激发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因为众多作品和文学现象涉及当下生活,实施问题式教学法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学生通过对文学作品中人性真善美、假恶丑,以及不端社会现象的探讨,可以培养其社会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提升其文学鉴赏水平。另外,如果对作家作品可能会有不同的评价或对某些文学现象存在争议,教师应在课前设计好某些具有拓展性的问题,让大家各抒己见,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和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讲到老舍的《骆驼祥子》时,教师可以引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相关观点,启发学生客观地认识虎妞这个人物,她在一定程度上是祥子悲剧的牵引者,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时代文化背景,挖掘虎妞作为女性生存的境况和她作为女性的悲剧含义,即她是否也是男权秩序下的牺牲品?教师用提问的方式,让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讨论,发表各种不同的意见,然后教师再集中做总结。

最后,教师应关注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在此,语文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学的“研究者”,引导并组织学生在发现与探究中学习知识与建构知识。对于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教师应及时给予评价,而不是待所有人发言结束后才统一评价,首先是因为学生发言完后需要及时知道教师对自己观点的看法,以便查漏补缺,另外教师听完后及时补充纠正,不会产生延误而致使一些信息遗落,并且能够达到点对点的教学目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从学生讨论中要做的不是轻易判别是非,而是尽可能地引导开发学生的思考潜力,阐发自己的文化思考。

总之,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应当受到教师的重视。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认真分析教材,理清该课程的重点内容,并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教学目标,灵活使用教学方法,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为他们之后的学习夯实基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