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篇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探讨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0引言
对于工程造价的定义,因视角不同而有两种解释。对于发包方来讲,工程造价是指业主从工程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开始到竣工运营的全部资金投入;而对于承包商来讲,工程造价指承包该项工程的价格。从承包方的角度分析,在进行项目建设时结合工程实际的施工预算水平,不断地测算、评估工程造价是极其重要的,以有效的、强力的措施将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区间内,才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从而推动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运营。
1建设项目工程的计价
自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探索,同时为开放建筑市场报价和价格管理体系并使造价管理得到进一步的加强,我国逐步与世界接轨,积极借鉴国外经验,从而引进国际计价模式。目前国内通行的计价模式可划分为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及定额计价模式。定额计价模式,可以说它是计划经济时代下的产物。虽然这种模式相当成熟,但它仍有很大的弊端。在这种模式中,所有的人工、材料和机械台班的消耗量都存在着固定的标准,同时,这些费用的取费标准又被各种文件进行了规定,所以,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限制了工程造价的数额。在某种程度上显示出工程造价的合理性、规范性和统一性,也可防止出现因恶意竞争带来的过高或者过低的报价;而它的弊端就是没有使市场竞争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严重影响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的提高、技术的创新。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它是我国积极借鉴国外经验而引进的目前国际最为普遍应用的一种造价管理模式。此方法对项目编码、项目名称、计量单位以及工程量计算规则进行统一规定,而在人工、材料和机械台班的消耗量和单价方面均不做任何限制。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颁布实施,在某种程度上促进施工企业加强施工管理、提高专业素质、进行技术创新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以此来促进行业的整体发展。
2工程造价管理的意义
任何企业想要得到长足的发展,必须对自身的投入与产出进行仔细的衡量。对于建筑施工单位来讲,在满足发包方设计使用要求和现行国家或者行业规范以此来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时,将建筑工程施工的成本管理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并有效降低成本,从而使收益最大化。在施工单位进行项目建设时,工程造价的意义就是以较为全面、精准的预算数额来促使施工单位运用合理、有效的施工方案。合理、有效的施工方案为建设工程在合理的预算范围内持续高效地进行,工程顺利施工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促使企业全面提升管理水平,持续整合资源配置,稳步提高盈利能力,维护公司稳定大局,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3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是工程造价管理体系目前仍然不够完善。虽然我国几十年来在工程造价管理方面不断建立与健全了一系列制度,但因政府管理处于多层次环境下的因素导致这一体系仍然不够完善;不同级别的定额,监管单位的管理体系也不尽相同,因此造成工程造价方式也不相同;由于建筑工程行业的蓬勃兴起,目前的法律体系对工程造价管理虽具有管理、监督的作用,但仍然不能阻止发生不正当竞争事件。二是工程造价从业人员专业素养参差不齐。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是一项多学科交叉性很强的综合性工作。要想在工程造价方面有所建树,从业人员不仅要有较为专业的知识储备,还要随时关注日新月异的市场变化,随时了解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等应用,更应该随时关注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变化。三是工程造价项目分类众多且施工过程中常常出现工程变更。工程造价必须为“事前算盈”的大事,要谨慎、综合考虑多种方面的因素,因此导致从业人员的工作量非常大。如果在某些环节考虑不周或者因施工阶段频繁出现工程变更,则会出现预算与实际数额相差较大的现象。最后是工程造价的观念落后。现阶段,很多企业都存在“重成本,轻技术”或者“重技术,轻成本”的怪现象,没有做到技术与成本的合理分配。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想要生存与发展必须具有顺畅的运营模式与优秀的管理思想。但有些企业不注重市场信息收集、整理与分析,有些企业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而照搬照抄类似公司的经验或者模式,从而导致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缺乏有效性以及合理性。
4结论与展望
作为工程造价从业人员,针对上述问题,个人认为:国家应该颁布实施法律法规从而完善工程造价管理的监督、监管体系;企业应培养新时代下的管理思想,正确定位工程造价管理,加强工程造价的人才培养;从业人员也应不断学习及时提高自身业务能力,随时关注市场、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法律法规的动向;注重工程造价工作中的细节,必须做到“事前算盈”,并且要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合理控制工程变更;在工程结算阶段,结算审核人员应全面、仔细的审查、分析合同文件与现场资料,减免不必要的损失。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将建筑工程施工的造价管理、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并有效降低成本,从而使收益最大化是企业不断追求的目标。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想要生存与发展,必须重视工程造价管理工作,遵循动态控制原则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方式,保证企业稳定、向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