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篇公立医院成本核算探析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当前公立医院需要医院内部树立科学的成本管理理念,并建立健全成本核算体系,引进科学的成本核算方法,为公立医院提高成本核算水平,有效控制各成本支出,提高公立医院经营效益提供有效路径。
一、引言
随着公立医院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的改变,公立医院应重视对各成本支出的控制,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其自身经营效益,从而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公立医院成本核算方法体系的建设是公立医院完善内部管理系统,提高财务资源以及非财务资源配置与使用效率的关键。因此,为提高公立医院对科室成本、项目成本、病种成本等核算的准确性及科学性,相应成本核算体系的建立亟需通过有效措施进行完善。同时,当前公立医院整体成本核算方法的采用较为粗放,未能全面覆盖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的要求,并且信息化水平较低,未能建立有效的成本核算信息平台,造成成本核算效率仍处于较低水平。本文在分析各成本核算的方法基础上,为公立医院建立科学全面的成本核算方法体系提供相关建议,以期为公立医院做好各成本核算,建立竞争优势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导。
二、各成本核算方法探讨
(一)科室成本核算方法
目前公立医院科室成本核算未能全面落实权责发生制、成本费用配比等原则,造成成本核算的混乱。根据该原则,公立医院应对实际已经发生而并未支付的科室成本进行预提处理,即公立医院应根据已经发生的科室成本进行核算,使各科室成本能够实际反映其资源消耗情况。对此,公立医院可以在临床科室及病区引入三级库存进行管理,每月末及时对科室及病区内的库存物资进行盘点,以确定科室成本的实际消耗,并进行相应的会计核算,以期真实反映其资源消耗情况。同时,科室成本核算还应考虑管理费用的实际责任人,而不能只是按人头将管理费用分摊给各科室,避免扭曲科室成本的真实情况。因此在对科室成本中的管理费用进行核算时,公立医院应将各科室的成本费用与收入进行合理配比,落实管理费用的实际发生环节,避免将不合理的费用支出计入科室成本内,从而为未来公立医院进行科室成本控制提供决策依据。另外,在科室成本核算中还要保证医疗业务成本的入账完整,根据成本收入合理配比原则,确认相应的医疗业务成本,避免收入与成本的不匹配,为科室成本的正确核算增加困难。在规模较大的公立医院中,由于科室成本的信息较为复杂,因此应通过先进的信息平台收集处理各科室成本情况,建立完善的业务及财务信息系统,实现二者的对接,保证各成本信息传送的及时性及准确性。另外,应分别核算科室门诊和科室住院成本,从而有利于成本核算结果的分析与应用,找出科室成本管理的不足之处,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二)项目成本核算方法
在项目成本核算方法方面,对于不能直接归集的间接成本,公立医院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用适合本单位的核算方法,本文在此探讨的为作业成本法。公立医院可依据各项目的资金大小、复杂程度情况,或时间、工作量驱动情况采用不同的作业成本法,使其能够适合不同性质的项目成本核算。项目成本核算的具体公式为:某服务项目单位成本=∑该项目所采用的某项目的单位成本×该项目所需要的某作业次数。作业成本法主要是根据项目相关财务数据,以医疗作业为中心,对各项目成本支出原因进行确认,进而分配各项目的动因成本,从而准确的核算各项目成本。在计算项目成本时,对于每个项目的操作流程、操作时间、工作量情况、人员的配备、材料的使用、设备等方面都需要各核算科室的密切配合,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由于在对资源成本库、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的选择上存在着许多的不确定性,如对行政后勤和医疗辅助科室成本的分摊,以及水电费等公共成本的分摊上,不同等级医院在同一项目上存在的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差异等,都需要医院结合实际情况慎重进行选择。采用作业成本法可以有效调动公立医院各部门控制项目成本的积极性,提高项目效益。采用作业成本法对项目成本进行核算可以追溯成本发生的根源,帮助公立医院进行成本管理,实施有效的项目成本控制。但由于采用这种方法工作量较大,并且存在一定的主观性,无法完全保证科学的进行项目成本核算,因此公立医院应根据各项目的数据信息,确定项目成本核算标准,对数额较小、相对复杂的项目成本可以采用简化的作业成本法,以提高项目成本核算效率。
(三)病种成本核算方法
公立医院进行病种成本的核算的一种方法是叠加法,即将某一病种的医疗项目成本、材料成本以及药品成本进行加总得到该病种成本。采用该方法要注意对病种成本进行核算的会计期间,同时要对相关基础数据进行搜集。另一种方法是通过临床路径对病种成本进行核算。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控制患者医疗成本,为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建立有效途径。病种成本核算的具体公式为:某病种成本=∑同一病种的病例成本÷同一病种的病例数。公立医院在进行病种成本的核算时不能仅依靠财务部门。它首先需要医务部门加强对医院临床路径的管理,规范医疗行为,同时需要临床科室、护理单元、医技科室等其他部门的共同参与,确保各病种能够采用一个比较规范的临床路径,从而明确各病种的医疗服务项目,使财务部门能够对各病种所对应的成本进行归集。对于单独收费的药品、材料等成本我们可以直接计入,而其他的医疗成本则需医院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分摊。在进行病种成本的核算时要加强实践探索,使相关核算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成本核算的方法,从而提高病种成本核算的质量。要通过信息共享与合作,最大限度地提高病种成本核算信息的完整性与真实性,从而确保通过病种成本核算来降低资金消耗,控制成本的目的。
三、完善成本核算体系建议
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体系的建立要提高成本核算的标准化、规范化,使核算部门在对各成本核算的过程中能够根据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核算工作,减少核算人员的操作失误。同时要建立一体化的信息平台,综合处理各成本的核算信息,形成贯通各部门的互通网络,减少财务部门收集信息的工作量。公立医院一体化的信息平台应将财务管理系统、药品管理系统、绩效考核系统等与成本核算系统建立内部联系,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与处理,从根本上确保在对各成本核算过程中的信息真实性与完整性。其次,公立医院进行成本核算还应提高各部门的思想认识,加强核算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大对专业人员的相关成本核算方法的培训,增强专业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并且要将对各成本核算的结果与绩效考核评价工作联系起来,将其作为绩效评价的重要指标,对各部门以及人员进行相应的奖惩,从而充分调动各个部门,使其参与其中,为公立医院进行下一步的任务分配与落实提供依据。同时,公立医院应做好对内部管理系统的构建,为成本核算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公立医院应根据当前组织运行情况以及未来发展需求,形成完善的具有强大执行力的整体组织架构,从而为公立医院开展成本核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服务水平等提供有利条件。要完善核算制度,形成一套规范完整的操作办法和细则。公立医院应针对不同的层次建立相应的核算制度,比如总成本和各科室成本核算制度应分开设立。并合理分配管理费用等间接成本。另外,公立医院完善会计核算体系还应重视监督制度的构建,实现对各部门成本管理的有效控制与监督。通过监督制度可以防范各部门做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导致公立医院成本增加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