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篇如何提升英语学习效果探析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1背景介绍
“任务型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西方英语教学法,是交际法的发展。是基于苏联心理学家Vygotsky的语言与学习理论提出来的。其主张学生全员参与,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宰者和决策者,在课堂学习中注重合作和小组活动,老师给与学生典型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掌握语言并具有应用语言的能力。此次研究将回顾“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内涵、具体的操作步骤并分析其优点,运用实证研究法对从事商务英语学习的某个班级进行一个月左右的实验,通过搭建研究模型,采集数据和数据分析,验证了该理论的教学效果。
2理论概述
2.1“任务型教学法”的内涵
任务是一项为了达到语言学习目的而开展的活动;任务是一项具有实际意义导向的活动,其规则排除了使学生只关注语言形态的活动,比如对语言的模仿和重复的操练等;任务是一项能形成具体成果的活动,这个成果可以是一个决定,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一项能使参与者形成统一意见的决议。其排除了只是让学生交换相关信息,而不形成具体成果的活动,比如讲一个故事,简单的问答等。基于以上阐述,所谓的任务,可以被理解为具有实际意义并能产生具体成果的语言学习活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一般要提前设定相关程序和步骤,活动的设计应该有始有终。
2.2“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支持
2.2.1竞争模型理论
竞争模型理论第一次被Mac Whinney提出,主要是解释第一语言中句子组织问题。然而,其后被大量运用于第二语言学习中,并被证明是对于解释第二语言习得是非常有效的模型,尤其是对于解释第二语言中的句子的组织问题是非常有效的。该理论最重要的观点是形式—功能的映射效应,即语言的交际功能都是通过语言学的特征来实现,其强调学习活动应该是以具体的实际内容为导向,允许学生使用语言来完成一个目标。
2.2.2双语的表现特征理论
该理论认为,大家公认的事实是记忆会有两种展现方式,其一是概念性的,其二是词汇。对于母语的学习者来说,很容易将词汇与其代表的事务概念结合起来,而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很多人能轻易背得大量单词,并能在阅读时识别,但在交流时却只能用很少的词汇。另外一个现象是进行第二语言学习的学习者在单词组合任务中很少有积极的反应,同时其在完成任务所用的时间也比母语学生花的时间更长。其原因在于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时未能将词汇与其所代表的概念进行联系。
2.2.3可教性假设理论
该理论是Pienmann于1985年提出的,是指只有当学习者的中介语系统接近目标语言在自然语境中的习得顺序时,课堂教学才能促进语言习得;可教性假设认为,学习者所使用的语言处理策略对第二语言发展具有阻碍和制约作用,学习环境对语言习得顺序的影响不大,课堂教学不能超越学习者所处的语言发展阶段,只有当学习者已经具备了处理所学语言结构的先决条件时,才能习得所教内容。该理论最后认为使学生更多的从事于有实践意义的活动能帮助学生形成更好的语言体系,并通过发展过程,加快学生的进步。
2.3“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基于对“任务型教学法”实施步骤的研究较少,一般认为“任务型教学法”一般有典型的三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任务实施前阶段,在此阶段教师对主题进行介绍和定义;学生对所需要用的单词进行复习,或者对任务所需要用的单词和词汇进行学习。第二个步骤是进入“任务循环阶段”,即任务—计划—报告模式;学生分成对子或小组进行阅读、听说、解决问题的练习;然后学生准备好报告在全班进行汇报,并说明他们是如何进行这项任务的,他们的结论是什么;最后他们以口语或者书面的形式进行展示。第三步是语言点强调习得阶段,教师需要将任务中的具体语言特征进行详细的讲解;同时对学生们的表现进行评价也是非常必要的。
3研究模型及假设
根据以上“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实施步骤、操作方法和作用搭建了研究模型:团队合作和语言实际应用对语言学习效果起到促进作用。并建立了两种假设:语言学习中的团队合作有助于语言学习效果的提高,以及语言的实际应用有助于语言学习效果的提高。
4研究方法及综合分析
在本次的研究中,采用了实证验证的方法,选取了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37名同学,进行了1个月的实验,该研究首先通过“任务型教学法”模式进行实际教学尝试,然后按照“任务型教学法”的研究模型,通过问卷的方式采集了相关数据,最后进行了验证。通过综合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语言学习团队合作有助于语言学习效果提高的假设成立;语言的实际应用有助于语言学习效果提高的假设不成立。教师在采用“任务型”教学方法时,学生很乐意进行团队合作,结果证明其语言学习效果提高明显。但是对于语言的应用与学习效果的提高之间并没有证明具有相关性和因果的回归性。通过分析,发现主要原因包括如下几点。第一,此次研究实施的“任务型教学法”前后有1个月的时间,只有24个课时。如果教学时间能达到1个学期,甚至1年的话,则调研结果可能会发生变化。第二,教学老师通过回顾课堂教学,发现对于教学任务的设计略显简单和粗糙,学生更多是把自己写好的东西读出来,而并非真正地进行运用。教师在课堂设置任务时,并没有真正做到“去解决实际的问题”这一出发点,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还停留在模仿范文阶段。第三,中国学生多年来已经习惯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法,在外语学习上也一直习惯了“翻译法”的教学方式,因此真正地应用外语去解决实际问题还显得很困难。因此,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适合的语言交际环境,“任务”精心设计,与学生充分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