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篇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前言
自2015年3月,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来,教育领域受信息化发展的影响十分明显,对会计教育也提出了新要求。在“互联网+”时代,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模式存在明显的滞后,知识体系陈旧、与行业发展相脱节、互联网思维缺乏、复合型人才稀缺等问题愈发凸显。作为会计专业教育工作者,面对“互联网+”时代下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必要积极探索构建新型会计教育模式,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具备财务处理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信息技术处理能力、综合管理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也是信息化新时代下会计教学改革的关键。
二、“互联网+”时代现有会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方案脱离社会需求,培养模式相对滞后。“互联网+”时代下,越来越多企业实现了云报销、云财务,手工计算、填凭证、登账簿、编报表、粘贴凭证等日常琐碎业务的处理和财务数据的采集工作将被计算机技术替代,现代企业更加需要既掌握会计信息化技术,又能通过数据分析提出管理建议和决策意见的管理型专业人才。信息化时代对会计人员的实时记账、数据分析、财务规划、成本管理、生产预测等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要求会计专业学生能够通过计算机获取、分析和加工数据,并将这些财务信息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而目前传统会计人才培养方案仍然以专业理论知识讲授为主,财务软件课仍以讲授如何使用计算机进行记账、登账为主,并没有将管理会计理念灌输给学生,忽视了新时展对会计管理素养、综合创造能力的需求,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脱节。
2.教师互联网教学思维欠缺,新型教学手段运用不足。目前,大部分会计教师仍习惯于“黑板+教材”或简单使用PPT授课的传统教学组织形式,对信息化认识不深,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接受和研究新技术,甚至有些年纪偏大的教师存在抵触心理,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根深蒂固,互联网技术在会计教学中的运用较匮乏。在“互联网+”环境下,会计专业教师不仅应该具备专业的财务会计管理知识,还应具备熟练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展教学的能力,利用互联网完成师生的线上线下沟通辅导任务,如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新型教学手段。教师互联网思维的欠缺直接影响了学生互联网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得新时期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竞争力,为学生的就业增加困难。
3.课程教学体系设置欠合理,落后于行业发展。在从业资格证取消之前很多学校将考证课程作为核心课程,导致会计毕业生空有理论知识和证书,而缺乏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互联网+”时代,会计人员的重心工作将从繁杂的数据录入核算中脱离出来,转移到数据分析和深加工,管理会计和计算机技术知识呈现出其重要性。“互联网+”推动了会计行业发展,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变化,课程教学体系设置也必须随之调整。而目前我国职业院校“重核算,轻管理”的会计课程体系仍偏向于财务会计课程,缺乏管理会计和计算机类课程。同时,传统的会计课程体系中,专业理论课所占比例较大,综合技能实训课较少,且会计信息化类与实训课、理论课相脱节,学生不能很好地将专业理论知识、手工技能实操和电算化实操三者融合吸收。
4.教学环境建设有待改善,会计软件使用单一。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开展离不开特定环境条件的支持。目前职业院校基本都具备了计算机、网络等信息化教学所需的基础设施条件,但由于校园网络覆盖和信息化教学实训场地建设不完善,使得计算机技术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不大、网络教学资源使用率不高、师生线上线下交流渠道受阻。此外,由于大部分职业院校在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中都偏重于互联网硬件建设和管理维护,而忽视了与专业配套的软件建设。会计教学中目前使用的教学软件大多是会计电算化财务软件,而管理会计软件的安装使用较少,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符。
三、“互联网+”时代下会计专业教学变革措施
1.科学定位人才培养方向,适应新时期发展需求。社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不再是简单的会算账,而更侧重于在大数据、云计算环境下使用信息技术开展各项经济业务的账务跟踪处理和分析。“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的会计教育应该体现其专业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在会计人才培养定位上应更加注重对学生管理会计、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学校应该从企业需求、学生层次、办学特色等方面着手进行综合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确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标准,再通过对会计岗位要求的素养和能力的分解,指导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开设方式、课程内容、课时比例、教学大纲、教学模式与手段等具体培养计划的实施。
2.及时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推动教学手段与时俱进。“互联网+”与教育的相融合,使得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多元化,如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这些借助计算机、网络的教学手段都需要教师耗用一定的课余时间去研究学习和运用,是对传统教学活动的一种挑战。首先,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适应“互联网+”环境的要求,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教师只有从观念上认可并接受转型才能更好地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改革活动。其次,院方应引导教师树立大数据、互联网思维,定期举办信息化教学与设计的讲座、培训、继续教育及竞赛等,并制订相应的考核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的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和操作能力,提升教学团队信息化教学水平,实现复合型专业师资力量的加强。
3.合理调整课程教学设置,构建多元化知识体系。人才培养方向确定后,学校应根据会计行业发展需求及学校的实际情况积极、科学地做好课程体系的顶层设置工作。第一,凸显专业核心课程,建立系统的实践操作课程。在从业资格证取消之前很多学校将考证课程作为核心课程,导致会计毕业生空有理论知识和证书,而缺乏动手能力。会计课程设置时应以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税费核算、成本核算、经济法、审计等为核心,增加仿真模拟环境下的专业实践课程。第二,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夯实文化基础课程。课程设置中应保证德育、英语、法律、礼仪等德育文化课的课时量。第三,开设管理会计类课程,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合信息、分析信息、解决问题及决策能力的培养。第四,增加计算机应用、网络安全类课程,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和互联网思维。
4.积极搭建“互联网+”平台,实现会计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的基础是互联网和教学资源库,学校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搭建信息化教学平台。一方面,职业院校应该加强校园网、无线网络建设,加大校园网络覆盖面,构建信息技术教学使用所需的硬件环境。另方面,学校应该利用互联网平台加强对会计专业教学资源的整合和挖掘,积累和推广优质的课件、视频、案例等,形成教学资源共享,促进教师间多样化交流合作,构建学术研究交流平台。此外,借助互联网构建师生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更快捷方便获取知识实现教师与学生的线上互动,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预习、复习和自学,通过网络化教学平台实现线上教学与线下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教育”环境下,研究和推广信息化教学模式,是推动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必有之路,而互联网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施过程是人才培养方案顶层设计、教师教学理念更新、课程体系优化、信息化软硬件环境建设及师生教与学水平提升的过程,是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只有不断改革和调整,融合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适应行业发展需求才能培养出符合“互联网+”时代要求的会计复合型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