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素质教育中审美教育的作用

时间:2022-10-09 04:26:3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篇素质教育中审美教育的作用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素质教育中审美教育的作用

素质教育是为了提高受教者综合素质的一种教育模式,包含了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如今社会文明建设需要审美教育,高校的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提高尤为重要,审美教育占据主要作用。审美教育具有三大主要功能,即培养心理能力、修养思想道德、丰富科学文化,为了最终素质教育改善的目标达成。德国古典美学的代表人物席勒说过:每个民族审美教育的高度发展和极大普遍性与政治的自由和公民的道德、美的习俗与善的习俗、行为的率真与优雅都是携手并进的。

一、审美教育的功能

审美是艺术教育学中不可或缺的功能之一,审美能力的提高和培养是艺术教育的直接性结果。艺术教育在审美经验发展的基础上还可以使受教者把感性的冲动、欲望、情绪纳入审美的形式之中,接受理性的规范、引导、净化、从而得到控制、调节、把它进一步移向审美的境界,使得受教者完成自觉的审美境界的塑造。从理论上讲,培养审美的能力有三个主要功能。

(一)培育心理能力

心理能力是从事心理活动所需要的能力。偏重感性能力的审美教育,都会与心理活动产生交集从而得出自己的感情表达,有时容易被客观的人或事物影响,然而在审美的体系中运动的心理变化是进行了理智的筛选才能具备强大的心理能力,从而减少心理疾病的产生,否则会威胁到个人身心的健康。在审美的过程中产生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则成为审美心理学,所以说审美心理的产生同时是对心理能力的提升,这是被认可的。如果把艺术教育视为一个容器,那么审美作为调味剂,心理能力与审美结合放入容器中培养,溶解了思想和理性的意识,从而会转变或者超越功利的人生态度,升华对物质本身理智的看法,最终实现成熟而完善的心理能力。

(二)修养思想道德

审美教育与思想政治在教育本质上是相通的。审美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人们对美的追求,思想政治教育从本质上说是对善的追求。而美与善从内容上看,是辩证统一的。在中外美学史上有个普遍的看法,那就是美与善之间是一种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美是形式,善是内容,并且主张形式应该为内容服务。思想道德是崇高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道德品质是培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基础,对于高尚的情操和道德品质,不完全是人先天的美德,所以需要后天的教育和规范,才能坚定精神层面的道德理念。对于先天就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修养的人,后天的培养和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太子少傅箴》中晋·傅玄曰:“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所以在社会实践中遇人不淑,经验缺乏,故会被其恶性误导,偏离正规误入歧途。在教育的熏陶下和社会的历练中,通过实践无论在处事行为还是言语交流都是以一种沉稳不失礼节的态度,这种举止谈吐文雅的良好习惯是需要从出生就开始培其养审美能力,通过一些艺术作品或者自然环境等媒介,不仅可以从表面上了解这些媒介的背景和阐释的内容以外,还可以通过感性的审美角度对主观意识的加深,理性的认识与之相互交融,其作用的效果让人增加更多层面的知识体系和判断能力。因此获得自控而不失自由的能力,对事物的判断更加贴近理想化,生活中繁琐事情的处理也就少了些浮躁,多了些理智,少了些稚嫩,多了些稳重。思想道德的培养不仅仅是理论上对理性理解的认知,还需要在艺术教育的陪伴下得到全面的提升和掌握思想道德品质的修养。

(三)丰富科学文化

从人类的特征来说,科学文化是人类理性思维的结果,理性是人类解脱了经验的爬行状态而进入社会文明的历史,对个体的人而言,热爱科学、积极地学习人类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以科学为立足点来创造设计人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当今人类的生存空间有限,但艺术教育可以通过审美的形式来授予人另一个广阔的空间,在这里可以让人以一种舒适的而愉悦的心态来享受知识和文化的孕育,会对社会的科学、人类的文化产生积极的作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艺术家达芬奇在遇到帕西奥利之后,不仅吸收了很多的数学知识,同时他为了完善帕西奥利的书《神圣比理论》创作了一系列的插画图。当然在这件事发生之前,达芬奇其实一直是凭靠他自己天生的直觉对美进行创作的,但在理性的科学文化冲击下,美的创作就有了新的理论依据和指导,那就是黄金分割率。科学文化的学习和传播,离不开艺术审美教育的环境,在审美的滋养下,会对科学文化产生不同于原先的看法,从而会发现和创新出有趣而且科学的结论。

二、审美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现代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实施需要审美教育。素质教育包含了思想道德品质的修养、心理能力的提升、科学文化知识的积累等抽象的能力培养。前文的审美教育的功能综述表明了素质教育的实施需要审美教育,想要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就离不开对感官的训练,对构建掌握科学文化的能力,对思想道德品质的吸收,能够使受教者的心理能力得到提高。然而审美教育通过意象形式进行美化心理,价值教育和科学的构建新事物,使得受教者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整体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水平,一直是我国的教育方针。根据审美教育的意象性特征,这些心理素质、道德伦理、文化经验是融化在意象中,使得审美教育为素质教育传递了普遍能够接受的教育体系,避免了单纯的素质教育的强制性。但处于长期应试教育的模式下,高校将考试成绩、考研名额、英语水平定制为学生学习的目标,片面的执着于学习的结果,这种现象是我国当代高校教育存在的重大缺陷。

三、高校素质教育的现状

(一)大学生身心素质下降

步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大力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各方面的人才要求变得更加严格,对于高质量人才的需求也是有增无减,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在教育方面的全面发展更加苛刻。由于各大学院拥有大量的博士生、硕士生,在人才济济的社会,不得不给予高校学生竞争压力,造成了学生们极大的心理压力。特别是尚未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生活上的阅历远远不够应对所有的压力,正因他们的承受能力相对较弱,特别是在困难挫折扑面而来的时候,最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障碍相关的疾病。虽然所有的大学生从年龄上划分为成年人的标准,但实际上大多数的大学生心理成熟度远不够生理的成熟指数,普遍缺少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大多数情况下,部分大学生在面对大型考试,个人能力展示,甚至社会工作面试时都会因为过度的紧张、消极的情绪、心态的不稳定导致怯场,因此没有充分发挥自身原有的专业技能,这也是人才的选拔与实际人才的数量不成正比的现状原因之一。正是因为在高校中对心理素质方面的培训不够重视,学生的心态容易变得消极、浮躁,不能正确积极的态度去处理,心理的负面影响积累增多到一定程度后会导致身心素质迅速下降,后期会因长期处于压抑烦躁的状态,存在心理障碍等相关问题的隐患,严重的影响了身心健康。

(二)大学生思想道德发展失衡

高校的大学生刚从九年义务教育的应试教育脱离,处在未成形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时期,大学生会在高校的社会生活中不断提炼和积累经验,填充和完善自我修养,形成自己的理念。正是因为他们过度偏向理想生活,然而现实主义的社会发展会带给他们无限的冲击和改变,既有可能扭曲了他们自己原本正确的道德观也有可能强化本身优良的道德思想。通过整个高校素质教育的洗礼,即便是我国大学生具有崇高的理想,仍然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热爱祖国的观念,并刻苦努力。但同时也夹杂着大量的价值观的问题,不良的因素会影响部分学生对思想道德的理解和吸收,比如,金钱至上,富二代,拜金主义,月光族等不良宣传和事件,从思想道德教育角度看,已经严重破坏了大学生的价值观。在目前的现实主义中,部分具有才能但是缺乏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学生,会产生迷茫,扰乱社会秩序,走向犯罪的道路。一些学生因为道德观念的转变,缺乏社会的责任感和正义感,失去了自我认知度和诚信度。另一方面,目前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是独身子女,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普遍会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对他人的关心和照顾,特别是在大学生活和学习方面,不懂得与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观念便是他们最困难的道德方面的学习内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严重失衡。

四、素质教育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教育工作的影响

虽然我国教育领域提倡素质教育,但很难从根本上改变教育者的思想和态度,没有根除对应试教育的模式。一方面在高校,教师轻视了对学生的心理变化的正确引导。教师注重学生成绩,斥责挂科现象,对相应的同学没有进行心理上的关注,忽视了情感之间的交流,并且循序善诱学生注重学科成绩的提高,却忽视了最根本的身心培养。现实社会中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面临工作的竞争压力很大,但在高校的教育中只是对学生的学习和心理上施加了压力以外,并没有实质性的教育和培训,导致学生缺乏个人能力完全展示的强大心理素质,也不会将理论与实践联系并运用到技术工作中。

(二)社会环境的影响

首先在即将面临社会考验的大学生随着社会由计划经济转换成市场经济的价值观改变而改变,现在的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选拔要求又有了新的提高,为了能够得到一份令人满意的工作,大学生涌入“考研、考博、外语”的热潮中。其次市场经济的普及,大量的拜金主义和全权主义直接造成了素质教育的发展障碍。社会贫富差距缩小,整体的经济水平上升,导致学生在物质方面的要求也逐渐加大,特别是在生活方面的攀比现象愈发明显。由于现在的媒体对品牌的散布,现在的大学生会通过网络,炫耀自己所拥有的高档产品,直接性的宣传,造成周边学生对物质追求,对潮流和时尚的追捧,侧面的提高了物质在市场上成本经济,不仅扭曲了学生对生活的价值观,摧毁了原本对素质教育的理想目标。

(三)传统教育模式的制约

另一方面是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压迫下,学生只能尊重和顺从,忽视了学生对知识和权威提出质疑和批判的精神和能力,这与素质教育要求的推动大学生创新能力是相违背的。有调查显示,一些高校不同程度存在着重技能,轻人文,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这些都削弱了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视,直接影响到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学习的过程中不但不会享受和分享自己的劳动所得,反而过度看重结果,总会导致学生缺乏对学习过程的思考和探索,缺乏创新精神,一直处于压力的紧绷状态,忽视了文化交流和道德传播等一些精神层面的提高,这严重导致了高校素质教育一直处于不变甚至降低的现象。

五、对高校素质教育的改善方案

(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融入审美教育

使得学生能够在课堂中接触更多美好的教学内容,激发审美的能力,积累情感体验,在整个过程中能够影响学生的思想,培养优良的思想道德观。具有审美的素养意识的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语言表达来吸引和感染学生,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能够让学生通过对政治课的传授,深入的了解审美的韵味,汲取其精华净化心灵。任课教师需要注重着装得体,教态要端正,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能够从视觉上给予赏心悦目的风度美。除此之外,学校还需要对政治课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和准备,为了更加快速让学生理解,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可以添加更多艺术作品的赏析,或者具有说服力的典型范例。

(二)在社会实践中要注意融入审美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学生用劳动来创造美的时候,美才能使人的情操更为高尚。”高校可以多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例如举办艺术节,吸引大学生积极主动参加文艺活动,提高自身对美的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可以组织参观文化博物馆活动,通过引导学生对文物的欣赏来增添文化知识;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劳动节的活动,植树保护环境等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更多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享受自然,从而给学生多一些关于审美的元素和思想理论,引导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让学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体验社会的美好事物,并增添文化知识和塑造品质。

(三)提高师资的审美素养

需要建设教师团队,加强教师在审美方面的素养。特别是长时间与学生交流相处的高校辅导员,会在各方面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应该注重辅导员在入校任教的选拔,筛选出具有较高的素质文化水平的教师,同时对教师后期的审美教育的提升和学习进行相应的补贴和鼓励。随着时代的变化,辅导员也能在审美教育方面轻车熟路。当辅导员具有审美知识和高水平的文化素养时,才能将教育和管理模式与审美教育完美的融合,以更好的培养大学生除了能够提高专业技能以外,还能在综合素质方面有收获,加强巩固文化素质基础。在校园实践活动中,辅导员需要正确引导学生参加活动的目的,让学生自觉组织和策划各项活动,比如思想类、学习型、文化交流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进行中可以渗透一些审美的教育,在此过程中感受审美教育的熏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