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中国好网民”的网络文化传播探析

时间:2022-09-30 03:55:02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篇“中国好网民”的网络文化传播探析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国好网民”的网络文化传播探析

一、“中国网民”背景

(一)独具一格网络文化

为进一步落实《争做中国好网民工程方案》的有关要求,带动中国网民网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指导光明网联合多家网站,共同在金秋九月开展“最炫中国节”2016年度中国好网民网络文化作品征集活动。在网络信息时代,人们都生活在一个地球村里,人与人的距离只有屏幕之间的距离。因信息传播的快速性,三个月时间里共收到微网文、微视频、人文摄影三类投稿作品15000余件,作品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最终《伏在父亲背上的“五月五”》《中国唱诗班之元日》《我们都是老北京》等共计60件作品脱颖而出。这些作品用独特视角给中国文化做出了解释,体现出网络传播文化在其表现形式和形成方式上都与传统文化存在差异。

(二)肆无忌惮网络洪流

若说网络言论自由让我们深感欣慰,那么言论自由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值得我们深思。以讹传讹的假新闻,在网络传播中表现得极为突出;真假难辨的平台,很考验网民是否独具慧眼。若不能冷静做出正确判断,就易造成网络“疯传”,形成社会舆论,甚至造成社会动荡;并且恶意中伤他人的网络行为也渐渐兴起,如“人肉搜索”,利用网络舆论力量进行恶意竞争等。在网民的素质,媒介的素养都急需提高的背景下,“中国好网民”的网络评选活动,用传统的道德观来看事件,对当今网民的素质提高和素养的形成有很大的启发。

二、浅析三类作品传达效果

(一)微网文字句间的情意

微网文获奖作品共20篇,本文仅对部分文章做简要分析。从题目来看,尽管每篇文章都是讲一个传统节日,但是每篇文章的题目并不是直接讲述,而是赋予作者的情感名词,让人初读文章便产生好奇。再者形式多样,散文、叙事、神话、诗歌、随笔等的体裁,让传统节日的展现形式也丰富多彩。文章多具有故事性,除诗歌散文外,易有代入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产生共鸣。如《八月桂花满院香》让人有些感伤,而《致那些年我们错过的“中国节”》除了让人感伤外还警醒人们时光易逝,多伴家人。网络文章,不仅重视故事性,也在乎阅读性,没有过多生硬的道理,多是生活小细节,简单耐读有深意。这样的文化传播,比起传统文化讲述的方式更易接受,作者把自己情感与传统节日的习俗融在一起的表现,远比孤单讲述传统节日习俗来得更加深刻、亲近。当然,这与网络传播的一个特点离不开,那就是传播过程中的传播者也可能就是接收者,这种受众的参与度的提高也有利于传播的扩散。

(二)微视频亲历的体验

微视频在听觉和视觉上都有很大展现,让人融入画面,身临其境。在金奖《中国唱诗班之元日》短短5分钟视频里,放鞭炮、煮汤圆、放河灯、放孔明灯、放烟花、走亲戚等中国元宵习俗尽收眼底,传统手艺、儒家礼节、传统礼节文化等竞相呈现。画糖人、吹糖人等各种小工艺制作缤纷展现了民族文化的分枝开叶;视频中有一句:“物非义不取”也巧妙融合了儒家文化和传统礼节文。《城隍·镇海》通过剪纸和皮影这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手艺,用动画形式讲述了中国历史人物俞大猷先后在福建泉州、厦门、海峡等地抗倭护我河山的历史小故事。这样的人物有许多,他们身上所闪耀的精神也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一部分,这不仅是在讲述历史人物也是在传承发扬历史文化。并且视频以皮影和剪纸这种传统手艺来演绎故事,无声却活灵活现,这也是对中国传统手艺剪纸和皮影的传播和发扬。除此之外,余下微视频也以独特的方式讲述着中国传统的节日、人物与礼节。这三者在中国文化中是不可分割的,五千年民族文化,有的正是因一个人物的精神和气节才形成传统节日,并且在传统节日里,多是对礼节的体现,“端午节”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当然,中国这样的传统节日还有很多,它们是中华民族瑰丽文化中的构成部分之一。

(三)摄影定格的意境

摄影作品以图片形式展示,故事性和叙事性比起前两种形式较差,但定格性和突出性会更强。图片往往定格在某一刹那间,而这瞬间画面则强烈突出意境。当然一帧画面就能展现完所有的摄影作品,也比起前两种形式看起来更简洁,更易于人们参与。所以,摄影作品在文化传播中也不可或缺。

三、结语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当代,文化已成为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维度。这无疑不是在让我们回归本土,结合实际出发,用传统文化作为重要纽带对外宣传中国。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文化融合加剧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更应为中国社会各界所重视与扶持。文化传播是媒体人不可忽视的部分。当传统文化遇上新技术,当传统的传播媒介遇上新媒体,我们需利用新技术新环境下新媒体的快速、公开、呈现形式多样的特点,对传统文化加以发扬与传播,或许这也是“中国好网民”等网络文化活动的目的之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