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9-08 04:34:03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篇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2017年10月24日财政部财会[2017]25号文关于印发《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的通知,明确从2019年1月1日开始实施会计制度,目前执行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不再执行。会计构建了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的会计核算制度,明确了8要素会计核算模式,要求财务会计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上编制分录形成财务报告,预算会计在收付实现制基础上编制分录形成决算报告。会计制度与现有的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部分实行权责发生制的高校会计制度存在根本性的差异,现有的高校财务管理机制已无法满足会计制度改革的要求,高校财务管理需要进一步深化。

一、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会计核算体系单一

高校现有会计核算体系是按目前执行的高校会计制度的要求设置,主要按会计科目、经济分类采用收付实现制和部分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核算,主要体现财务会计的核算功能。而在预算会计方面,只设置了预算收入和预算分配两个科目进行核算,只要是在校内预算的基础上,对预算收入和预算拨款进行处理。在目前高校基本存在校内预算和财政预算“两张皮”的情况下,由于科目设置和科目功能未进行明确区分,财政预决算数据需要在财务会计提供数据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处理取得,导致决算难度增加。同时由于存在人为调整的因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因此会存在前后依据不一致,甚至前后矛盾的情况。

(二)项目管理职能简单,未体现绩效管理需求

高校现有的项目主要由各学校根据校内管理的需要,以规范高校财务行为为目的进行设置与管理。因此在项目的设置与使用上,更多的以会计核算简单方便、减少核算差错、规范项目支出和统计取数方便等为导向,而对于项目绩效管理,包括项目执行相符度、项目绩效目标管理等,很少在项目设置时考虑。随着财政部门对项目绩效管理的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目前的项目设置与管理已不能满足需求。同时,部分高校在项目体系设置时考虑不充分,项目体系不能适应政策、形式的变化,存在体系混乱,管理功能无法实现等问题。

(三)高校财务管理目的已不适应新政策的要求

目前高校的财务管理目的主要是规范财务行为、增加资金供给等。主要是因为目前高校遵照执行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和《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以规范财务行为为目的,这就引导高校在财务管理上重点关注财务行为的规范性。同时,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基本稳定,以生均拨款和学费收入为基础的高校收入也趋于稳定,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使人员经费支出大幅度增长。收入的基本稳定与支出大幅度增长之间的矛盾,使增加资金供给也成为了目前高校财务管理的主要目的。2019年即将实施的会计制度,是以建立权责发生制综合财务报告制度为基础,因此在财务管理方面更强调资产负债管理、成本绩效管理、资金运营与流量管理等,财务管理目的的改变需要高校转变观念去适应。

(四)财务人员知识结构体系已不能满足变革的需要

高校财务人员长期以来一直按照收付实现制和修正的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核算,会计的职能主要是简单的记录与核算,对具体会计科目的使用已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同时由于高校相对稳定的单位特性,高校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体系比较固定。特别是在目前强调规范性的会计核算过程中,部分财务人员的账务处理习惯套用已有模式,而对于处理是否正确很少思考,学习能力相对不足。会计制度与现有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相比,对核算基础、核算模式、会计科目等进行根本性变更。部分原有科目核算内容进行了变更,新增加了坏账准备科目等,财务人员现有的知识结构体系已不能满足会计制度改革的需要。

二、高校财务适应会计制度改革要求的对策

(一)修订制度梳理业务,做好准备工作

高校应根据会计准则、制度等的规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学校往来账管理、存货管理、无形资产核算和管理等办法,并对现有的财务管理办法、预算管理办法等进行修订,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在制度层面,做好会计制度执行前的准备工作。同时,在具体业务操作层面,高校应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首先,应组织人员对现有的相关业务进行梳理,对新旧制度进行对比分析,形成会计与高校会计科目对照表、财务会计预算会计对照表、会计现金流量对照表等;其次,应对现有往来账进行全面清理,按年限、往来单位、往来事项等对往来账进行分析,为新制度实施中的坏账准备计提做好准备;同时按会计准则的要求,协同学校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进行清理分类,为实提“折旧”做好准备;根据基建核算的要求,对基建项目进行清理分析,为基建并账做好准备;根据存货核算方式的变化,对现有的存货进行盘存,对盘存情况进行处理。

(二)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是支撑会计制度改革的基础,双体系、双分录、双报告的编制增加的工作量,需要靠信息化建设来消耗。因此,高校财务应根据学校实际需要,对市场上形式多样的信息化系统进行选择分析,以经济实用为基础,考虑预决算管理、国库集中支付、内控建设等需要,选定财务信息化系统。与信息化系统供应商一起,对现有的项目设置、项目类型定义等进行梳理,结合项目绩效管理、数据统计等需要,按系统要求确定平行分录的生成方案、排除规则和特殊业务定义,确定项目体系、项目类型定义和原有项目衔接方案等。最后,以2018年财务数据为基础,建立双体系财务核算账套,进行模拟测试,进行平行记账,出具财务报告和预算报告;对模拟测试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具体业务进一步改进,根据改进结果确定实施方案。财务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使财务管理由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向数据集成与管理转变,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将有助于高校提高资金监控水平,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并且能有效加强单位内部风险控制,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高校应利用财务制度改革的契机,提升财务信息化水平,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三)转变观念与思维模式,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和成本绩效管理

会计制度与准则加强了对资产负债的管理,明确了固定资产的价值计量规定和折旧计提标准,明确要求固定资产按权责发生制要求核算,并实提折旧;根据会计谨慎性原则,会计制度要求对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等可能发生坏账的科目,计提坏账准备;会计制度要求将基本建设项目和非基本建设项目分开核算,不再将基建资金占用情况做隐性反映,而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实事求是的反映基建工程实际发生的工程款项。同时会计准则还要求将高校因承担担保责任而产生的预计负债纳入了会计核算范围,提高了隐性负债和或有负债的披露要求。这一系列会计核算与管理上的变化,要求高校要增强债务风险管理意识重视资产管理。会计准则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规范了费用要素,在财务报告中引入成本理念,同时,在预算的编制和执行上,更加注重预算的绩效评价。高校应进一步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将绩效理念融入预算管理全过程,逐步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并将高校财务管理的目的逐步转移到成本绩效管理上来。

(四)转变观念深入学习,更新知识结构体系

高校财务部门应制定详细的人员培训计划,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和研讨,组织全体财务人员深入学习准则、制度,让财务人员熟悉准则、制度的主要变化和内容,熟练掌握会计核算内容,掌握平行记账法,深刻理解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之间的关联关系,准确把握会计报表编制要求等,对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体系进行全面的更新。财务人员应转变自身的观念,主动加强对新制度的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同时,财务部门应根据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又相互衔接的会计核算模式和核算内容,对现有的部门设置、岗位职责进行分析、调整,使职责分工更加清晰,更加适应会计制度改革的需要。会计制度改革背景下,高校应该理清发展思路,对现有存在的财务管理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力求找到解决对策,更好地维护财经秩序、提升财务管理能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