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篇茶文化视阈下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探讨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近些年随着我国高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我国高校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毕业生为我国社会的健康高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但是也要看到,由于在教育理念上存在一些不足,在教育方式上存在一些偏差,我国大学生在职业精神、敬业理念、做事态度等方面,与我国当前高质量发展的需求相比尚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对于此,就应当从茶文化中提取与匠人精神一脉相承的茶人精神,用茶文化的知识性、思想性来涵养当代大学生的工匠精神,使其更加符合新时代的发展需要。
1工匠精神的内涵和特征
工匠精神,是近些年频繁见诸于报端的一个字眼。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第一次明文指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从国家层面将工匠精神摆在如此高的位置,可见其对于我国发展的重要性。而工匠精神从何而来,又要通过谁去承载和呈现?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依靠我国高校的教育,依靠当代大学生将来在各行各业的努力去具体实现。深挖工匠精神的内涵,我们能够发现,其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分别是精湛的技艺、严谨负责的态度、强烈的职业荣誉感。工匠精神最早出现在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是当时英国工人阶级勇于创新、精益求精精神的高度概括。也正是凭借着这种工匠精神,英国才能取得工业革命的成功,并一跃成为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工匠精神又在德国人身上得到进一步发扬。在二战结束后,作为失败国,德国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迅速制定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并利用自己民族性格中一丝不苟的优势,在诸多生产制造领域渗透蕴含了严谨、专注、细致等内涵的工匠精神,这使得德国的各项事业在战后迅速得到腾飞。同样,日本在近现代的发展中也离不开工匠精神的浸润。无论是在日本的现代工业当中,还是在传统的行业里,处处可见工匠精神的影子。当然,工匠精神也跟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高度契合,我国历史上诸多名人其实都是工匠精神的典型代表,如鲁班、蔡伦、张衡等等。由此可见,工匠精神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历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1.1工匠精神中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精益求精的态度是工匠精神的基础。顾名思义,精益求精指的是对自己工作的高标准和严要求,要求自己的技术或是能力达到近乎完美的地步,并通过对细节的苛刻,从而让自己所制造出来的产品或是所完成的工作达到自己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精益求精包含两方面逻辑的内容,首先是在工作的过程中要追求完美,力求最佳最好。其次是在工作完成后或是产品制作后,要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去仔细反思哪还存在问题和不足,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去改正,让自己的水平更高更好。
1.2工匠精神中一丝不苟的处事方法
一丝不苟,意味着专注、专心,意味着要在工作中时刻保持高度的专注度,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放松。从实际看,一些人在工作一段时间后,会觉得自己水平差不多了,技术也娴熟了,是不会出错的,因此会从思想上对工作产生放松之情,这就极易出现各种失误,甚至是酿成无法挽回的大错。由是言之,工匠精神的另一个内涵便是一丝不苟的处事方式,其要求人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以最谨慎的态度去面对手中的工作,力争在每个细节、每个环节上都做到零差错。
1.3工匠精神中耐心专注和不断创新的精神品质
与一丝不苟的处事方式相比,耐心专注的精神品质主要体现在匠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层面上。除了要在工作过程和产品制作上要时刻保持专注外,更要通过不停地思索、不停地创造,去发现和总结工作中存在的规律,并精准把握干好工作的重点,从而让自己达到举一反三的境界。从实际看,很多匠人虽然身处平凡岗位,但是正是因为有耐心专注的精神品质,往往能干出不平凡的业绩。比如说曾获兰州好人称号的环卫工人马立旭,就在看似不起眼的环卫工作中,努力革新清掏车辆结构,改善技术参数等,避免了垃圾对环卫工人身体的影响。
1.4工匠精神中追求极致的信念
追求极致,目的是要将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达到前人所未曾达到的高度。追求极致的信念,对社会和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其能够让一个地区或国家的某些行业拥有他人所无可比拟的质量优势,在同类产品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从国际上看,拥有追求极致工匠精神的国家,往往能诞生一些著名的产品,如瑞士的手表、德国的汽车、日本的机械,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2茶文化所蕴含的工匠精神分析
我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其一方面有着很好的艺术性以及欣赏价值,更重要的是其在思想性上面更是独树一帜,具有很强的思想感染力和引导性。其中,在很多方面茶文化的思想内涵都与工匠精神不谋而合,二者的这种契合度我们可以从两个维度去分析阐述。
2.1茶文化在物质层面上蕴含着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态度
在茶叶的种植、采摘及制作上,我国茶人会按照严格的采摘时间、采摘方式以及制作手段,去制造出高品质的茶叶产品。比如说,在清明前后,茶叶刚刚长成之际,茶农们会赶在日出之前,来到茶园去精挑细选最嫩、最鲜的茶芽。由于茶叶最佳的采摘时间往往就那么一两天,因此一旦错过最好时节,茶叶的颜色、形状、口感就会逊色很多。因此,单从这一个细节中我们就能够感受到茶文化那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茶叶的制作中,更是会严格按照杀青、揉捻、发酵、干燥等程序进行制作,一个步骤都不可或缺,每个步骤都要做到最好,即便是出现一点差错或是少了步骤,那么茶叶的品质就会大打折扣。可以说,这些都是工匠精神在茶文化中的具体呈现。另外我国茶文化在物质层面的工匠精神还体现在茶叶的包装、茶事活动等多个方面上。
2.2茶文化在精神方面上蕴含着深厚的工匠精神
中国茶文化一个独特之处,就是其在发展过程中与其它思想流派不断交融碰撞,并根据自己的特点,形成了具有极强感染力和引导力的思想价值内涵。比如说,茶文化从儒家思想中汲取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理念,这其中暗含着诸多工匠精神。比如说,修身强调人们要通过学习,让自己更加博学,个人素养也更强,能够在某个领域甚至是多个领域内一展身手。而齐家则强调人们要将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条,以良好的家风让家庭更加和谐幸福。治国平天下则强调人们要在做好自己、打理好家庭的基础上,更要把自己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在为国为民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茶文化从这几方面的思想层次看,其与工匠精神的潜心学习、努力奉献等内涵不谋而合。另外,茶文化中蕴含的“天人合一”“茶禅一味”等思想价值,同样在很多方面与工匠精神高度一致,其要求茶人要通过饮茶去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让自己做人做事更加专注耐心,更加一丝不苟。
3从工匠精神角度看高校学生在思想方面的不足
随着我国步入新时代,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就倒逼我国高校教育愈加重视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一些学校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让工匠精神更加深入当代大学生的心灵当中,并渗透到了其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然而也毋庸讳言,由于不少高校在工匠精神的培育上,不同程度存在起步较晚、教育理念陈旧、教育方式单一等问题,这就使得我国高校学生在思想上尤其是在工匠精神的涵养上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3.1我国高校不少学生普遍存在浮躁的心理,难以静下心来去专注某项工作
现在,由于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变革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这就导致浮躁之风蔓延于整个社会领域,而高校作为社会的一个单元,也必然受到这种风气的影响。比如,学术造假、考试作弊、速成思想泛滥等等。作为三观尚未成型的大学生群体,自然也会受此影响而变得浮躁起来,难以静下心去踏踏实实专注某项专业或是某个工作。从实际情况看,一些大学生内心持有“上大学就轻松了”的心态,把大学生活当成享受、娱乐的过程,觉得学习差不多就行,只要拿到文凭即可。或是流连于网吧、酒店等娱乐场所,或是沉迷于游戏中无法自拔,又或是把主要精力用在谈恋爱上,难以把时间专注于学习上面,无从谈起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学术精神。
3.2我国高校普遍缺乏有针对性的工匠精神教育
从现实看,我国高校在教育课程设计和教学力量的分配上,主要是以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率为主,而在学生的思想教育尤其是工匠精神的培育上则缺乏有效的手段,甚至会觉得这些可有可无,与学生的就业率无关,不愿投入精力和资源。这种有偏差的教育理念极易让学生们变得更加功利更加现实。
4茶文化与高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融合途径
4.1将茶文化融入到高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过程中,应当深入挖掘并提取茶文化所蕴含的工匠精神
一方面,应组织专门的教师或是聘请社会上的一些专业人士,对茶文化蕴含的工匠精神进行深度挖掘和提炼,并根据当前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社会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造和提升,使其更加符合高校需要。另一方面,还要针对不同的专业进行精准融入,要摒弃那种“大水漫灌”式的融入方式,做到精准而具有针对性。譬如说,针对建筑设计类的大学生,可以把茶文化中的园林设计、建筑理念中包含的工匠精神多多融入到对其的教学当中。如此便能更好的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4.2要提升高校教师的茶文化知识和思想水平,让其能更好地对学生们进行工匠精神的培育
茶文化一方面包含了大量的知识信息,可以让高校教师的知识面更广、学识更渊博,进而更好地将其运用在教学当中。另一方面,茶文化有着深厚的思想价值底蕴,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并践行这些优秀的思想价值,能够通过示范带动作用,感染和影响更多的大学生。在这一点上,学校要通过开设培训班、聘请专业人士讲座等方式,强化本校教师师资人才的培养。在这一过程中,还要对工匠精神与茶文化的内在联系进行重点讲解,让教师更加了解工匠精神的现实意义,以及如何站在茶文化的视阈下更好地将工匠精神融入到高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当中。
在这方面,一是要增设相应的硬件设施,为学生们进行茶道演示、茶艺表演,让其能够近距离观察到茶文化中的工匠精神。二是对于地处产茶区的高校来讲,不妨多组织学生深入到茶农的生产与生活当中,让他们充分了解茶农在茶叶的种植、生产、制作等环节中的那种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