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篇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实践与探索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21世纪,知识化与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加剧了企业间人才的竞争。拥有应用型的高素质员工,成为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强调高校应该深化教育改革,加大教学投入,在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加强实践教学方面的投入,加强针对学生就业的指导性服务。在此背景下,具有专业知识及相应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成为企业争相竞争的资源,这给高校提出了新的人才培养要求。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不但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管理理论知识,更需要学生能在实践中将管理知识灵活运用,增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一、影响高校工商管理实践性教学优化的深层次问题
1.学生缺乏职业规划意识。
对刚入校的新生而言,他们对于在学校里具体的学习计划大多是茫然的,对自己专业课程的学习计划以及职业发展没有清晰地规划。以至于他们主要依据学校制定的教学大纲,并按照专业老师的要求,按部就班地完成他们专业课程的学习。同时,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学习规划指导,使学生更看重理论知识学习,存在只要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就能找到理想工作岗位的思维误区。正是由于这种思维误区,致使学生很少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实践活动,从而失去了历练及增加技能的机会。学生缺乏实习的经历,导致他们很难熟知企业内部究竟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以及应该具备哪些技能。
2.高校实践教学制度体系不健全。
目前,多数高校还没有真正重视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致使他们在实施实践教学活动时缺乏执行力度,使学生的实践效果并不理想,没有取得应有的实践成果。同时,缺乏制度性指导,更加阻滞了高校工商管理实践性教学优化改革的步伐。首先,在师资力量上,教师还是传统意义上以理论教学为主,很少开展融理论教学与真实案例教学于一体的教学课程,在课堂上运用的案例也属于间接获取,教师缺乏切实的实战经验,使案例讲解空洞乏味,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其次,虽然学校在教学制度上对实践教学有相关的要求,但由于缺乏严格地执行与有力地监督,使得实践教学要求流于形式,学生也只是应付作业草草了事,很难学到实际的技能。再其次,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本身知识结构显现出局限性,他们并未真正进入企业进行考察学习,也很少与企业合作开展课题研究,以至于他们在进行与实践有关的教学时,出现力不从心的情况,这对于学校以及学生来说都是极其不利的。
3.企业缺乏与高校深度合作的政策制度。
首先,企业作为盈利性机构,它所实施的任何活动都是以盈利为目的,这是企业存在的本质。早期的中国企业,将公司利益最大化放在首位,与国外企业注重企业的长远发展不同,国内企业更加看重企业的短期效益,因此,他们对于校企合作表现不积极,这也导致校企之间很难形成长远和深度合作。其次,尽管也有企业与高校之间建立了合作关系,但这种合作比较浅显且不具有长久性和稳定性,所谓合作仅限于学生到企业的某些岗位实习一段时间,而缺乏具体的、深入的及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再其次,企业与学校的合作积极性不高,主要在于企业缺乏足够的激励机制,相关部门缺乏督促二者合作的政策措施,致使校企合作出现“校方热,企业冷”的尴尬局面,无法给校企合作带来积极地政策引导与鼓励。
二、工商管理实践性教学体系优化的建议与对策
1.科学教学制度的设计,引领学生学习思维模式转变。
首先,学生作为工商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受益者,是改革优化工商管理实践性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要保障改革优化顺利进行,必须让学生转变以往的学习思维模式,让学生认识到只学习理论知识,而不进行实践性的训练,是不能成为企业需要的综合性人才。因此,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思维模式的转变,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一些有关社会实践的讲座,邀请一些企事业的领导或者毕业的校友,由他们向在校的学生讲述企业运营的现状和人才市场的需求导向,进而从思想认识上开阔学生的视野。其次,高校应针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科特点,邀请企业相关领导以及学校教师成立一个专门的工作小组,由他们负责制定一系列有关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大纲,根据该大纲的特点,规定学生在什么阶段应该从事理论知识学习还是进行实践训练,最大效率地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再其次,高校可以在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学习手册上明确指出实践性学习的必须性,并在教学大纲上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比重。同时,高校可以定期开展社团实践活动,组织一些与企业合作的各类管理竞赛,如营销大赛、物流大赛、项目设计大赛等,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设置一定的奖项或者在评定奖学金时有相应的加分政策,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2.多元化教师资源的配备,带动实践性教学质量提升。
首先,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应该进行教学培训,可以到实践性教学改革取得成功的学校进行参观、学习与交流,向他们学习成功实施教学改革的经验。由于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知识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部分核心课程的教师还应接受专业知识培训,了解最新专业动态,使他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更加灵活自如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吸收所学的知识。其次,在教师的类型上也应实行多元化制度。在原有教师的基础上增加校外导师项目,在校教师主要负责学生的日常教学活动,而校外导师主要负责学生在企业实践教学的指导工作,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有任何疑问都可以及时与自己的实践导师联系,方便问题的解决。再其次,高校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走出去”,寻求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根据合作项目的级别在教师评优评先的过程中给予一定的加分政策或者奖励政策。在此背景下,教师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定期给企业的员工进行相关理论知识培训或者与企业合作横向或纵向课题。在开展课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进来,负责企业调研或者基础的文字书写工作,通过项目的不断推进,学生会对企业有深入的了解,对企业的结构、运营状况等有更切合实际的了解,进而锻炼学生的观察力、理解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等。也可以将企事业单位的个别人员“请进来”,担任学生的校外导师,在双方自愿的前提下,学校给校外导师颁发聘任证书,实现资源共享。
3.校企合作政策的深化,实现高校与企业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
加强与企业之间的长期合作是保障高校优化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顺利进行的核心。为了保障二者合作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应根据二者的特点制定合作的长效体制机制。高校在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时应该注意以下三点:其一,企业作为盈利性机构,追求的是利益的最大化,要与企业取得合作,首先要以不损害企业的利益为前提,然后在保障自身利益的同时,寻求二者利益最大化。学校与企业之间可以建立战略合作协议,要求学校必须定期地安排教师为企业解决当前出现的管理方面问题或为企业提供人才培训咨询服务等,真正保障企业在合作中的利益。其二,企业与高校之间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有效利用双方特有资源,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才是实现二者长期合作的动力保障。学校特有的资源是学生,企业可以根据需要,与高校共同培养人才,建立“订单式”培养模式。其三,高校与企业合作的根本保障是在二者之间建立监督、约束机制,监督、约束二者的行为,从而保障二者的利益。促使合作双方都能按照相互达成的协议行事,只有在利益机制的驱动下、约束机制的制约下,才能保障校企合作的长效和稳定。湖南工业大学作为湖南省地方性高校,有着自己的专业发展特色,近年来,也顺应市场的需求,实施了独特的教学实践改革,且实践效果显著。湖南工业大学开设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固定每年的春季举行,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不仅针对优秀作品设置了相应的现金奖励,同时颁发荣誉证书。由专家评选出的优秀作品还可上报省甚至国家参加大赛。而且,针对创业类项目,学校还免费提供“大学生孵化园”基地,供“创业者”免费试用,如此积极地环境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学生参加。尽管部分学生作品并未获奖,但是在这一实践过程中,他们积累了相当宝贵的经验,为以后正式进入职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一实践性活动在湖南工业大学举办几年来,每年都有不少优秀创业项目的作品出现。而且,跟踪调查结果显示,参加过此项目的学生就业率情况明显好于未参加者。同时,湖南工业大学也积极鼓励管理专业的老师带领学生与当地企业开展合作课题,通过在项目合作的工程中,使学生充分地接触企业,并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帮助企业发现需要的人才。经调查发现,参加过这类项目的多数学生,还未毕业就已经被企业提前签约。因此,湖南工业大学的这一系列实践活动值得其他高校的借鉴与学习。
作者:邹筱 单位: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
摘要:电大远程开放教育质量组成要素属于开放型社会系统,其间实践教学均是远程开放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有效提升的关键,可帮助教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其实践能力。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性极强,其时间教学模式的改革应是现时期最为重要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基层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并提出了实用性案例教学方式,为我国基层电大远程开放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基层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案例教学;教学方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教育改革亦是持续深化,其间更是强调现代化远程开放教育,这也是现时期我国基层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与各行各业的人才综合素质密不可分,其更是制约了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现代化社会发展中,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案例教学已逐渐成熟,不过此项教学方式及其效果却还是缺乏相应的实证研究。因此,分析基层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工商管理专业案例教学,并提出实用性教学方式,对我国基层电大远程开放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一、案例教学法对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重要性
案例教学法强调基于案例而展开各种教学活动,且各种案例教学方式的提出使得教育陷入了两难的情境,其更是缺乏特定的处理方式,但此类方式强调教师为教学设计者及激励者,从而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种讨论,其与传统式教学方式有一定差异,教学活动应基于具备深厚学问的教师而开展,且教师务必是各种知识的传授。再是工商管理人才已是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需求,国际化大环境下的工商管理人才应极具扎实的专业知识,且其实践能力更强,综合素质也应更高。至此,各大高校亦纷纷开设了工商管理专业学科,更是培养了更多工商管理人才,但就现时期我国工商管理人才整体水平而言,诸多毕业生根本适应不了现代化社会发展需求,这时各大高校教育教学方式应进行相应的改进,这也说明案例教学法对基层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有着极大现实意义。
二、基层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未能深刻认识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
我国许多基层电大远程开放教育过程中,教师大都是简单的讲解其相关理论,之后再举出相应的案例进行分析,再是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其理论的意义。此类教学方式尽管可以说是案例教学,但其却未能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限制性,其仍是教师讲和学生听,之后则是引导学生理解其间理论性知识,这样根本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分析的能力,其自主处理问题的能力亦是随之降低,也可以说此类教学方式就是简单的举例。
2.教师缺乏实践教学经验
案例教学的开展对教师有着极高要求,此类教学方式强调教师应具备更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与分析能力,从而引导学生进行各项研究及实践操作。许多基层电大远程开放教学实施时间短,但是许多授课教师大都未接受过关于案例教学的培训,这时其实践教学经验明显不足,很多时候不能有效的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使得学生不能真正的掌握案例教学各个环节,从而导致案例教学实际效果比预期的有效性偏低。
3.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
就我国现时期的案例教学具体情况来讲,其教学有效性偏低,许多学生对此并不认真,更未能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案例教学,并不愿意积极主动的去参与各种案例教学活动。基层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教学中的许多学生仅是为了文凭而读,整体积极性偏低。且我国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制约,学生对案例教学方式普遍不适应,很多时候都不能紧扣案例进行相关分析,更不能以实践者身份去分析处理其间各种问题。
三、基层电大远程教育工商管理专业案例教学对策
1.加强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
教师应尽快转变自身教学观念,以新型教学理念展开案例教学,以确保此项教学方式质量及其水平合理提升。案例教学方式强调学生于其间获得更多实际经验,其主要是强调整个学习过程,这也说明此项教学活动的完成应是学生自主分析和讨论,最终总结而成自己的演讲。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而展开案例教学,在此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索、分许,以至其可以自己处理各种问题。
2.加强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应着眼于教师案例教学专业水平及能力的提升,强调其案例教学方式及其技巧的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教育教学应更加注重学习策略、学习能力等方面能力的提升,同时还应不断加强教师工商管理实际经验的提升。只有教师具备了更为专业的实际经验,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亦可为学生提供科学适宜的建议以辅助其学习。基层电大中的教师应积极参加各种工商企业管理实践工作,用自己的休假时间进行各大企业调研,以此快速提高自身对企业管理问题的认识度,从而为学生们提供更高水平的案例分析。
3.加强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师应探索各种适宜的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各种案例学习,这也是案例教学方式有效性提升的关键。教师可采用相关方式来鼓励学生展开学习,比如教师可将学生学习与工作有效结合,或者是将学生工作时遇到的问题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学生通常会觉得此类案例对自己日常工作有很大帮助,从而更加积极的参与到案例学习中。再是将学生学习案例的态度及其研究成果等与学生最终考核成绩结合,这样也能给学生学习施加压力。还有就是教师应善于运用网络教学,以此更好的处理学生之间的问题及其各种矛盾,这样也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结束语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教学中更强调现代化远程开放教育质量及其水平,这也是现时期我国基层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本文简述了案例教学法对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重要性,并全面分析了基层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适用于基层电大远程教育工商管理专业案例教学策略,为我国基层电大远程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理论性依据。
作者:王蕾 单位:长春广播电视大学
摘要:近年来我国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建设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随着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数量在高校的不断增加,使得如何提高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效果、尤其是构建出有效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成为了工商管理教育者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前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很多不足。
关键词:工商管理 课程教学 实践 模式 构建
一、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从上世纪末开始,我国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建设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随着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数量在高校的不断增加,使得如何提高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成为了教育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尤其是对现有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工商管理专业具有极大的实践性,因此,加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获取管理方面的经验技能是该专业教学的重点,同时为了能够使得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就业中迅速适应岗位的要求,满足社会市场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要,高校需要不断加强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进行完善,尤其是要重视教学的实践环节,这应该成为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计的关键所在。当前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对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程度不够。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教育者对实践教学持轻视的态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他们对实践环节分配的课时极少,有些高校由于经费的原因根本没有设置实践环节或者很少体现实践环节。这与高校的教学评估有关,很多高对教学的实践环节缺少评估的体系和标准,致使教师在开展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有很多的阻碍,甚至根本无法实施实践教学。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在学校就是好好学习理论知识,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实践是毕业以后工作应该去做的事情,因此,对教学的实践环节不予关注。总而言之,教师对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不够重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的,但是,实践教学的花费高、工作量大,效果不易显现,因此很多教师不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实践教学。二是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缺乏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国外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在从事高校的教学之余,还在兼职一些社会职务,比如做企业的顾问和咨询等,因此,与工商管理专业的实际情况非常了解。但是,我国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与社会存在严重的脱节问题,很多工商管理专业的教授埋头于该专业领域的理论研究,而很少与社会现实进行联系,解决实际的问题,也难以为学生牵线搭桥提供较多的实践机会。三是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课程缺乏完整的体系。这是由于当前高校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能力和要求不够明确导致的,使得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缺乏系统性,学生的能力也没有达到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技能要求。主要体现在:工商管理专业缺乏系统有效的教学设计,没有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也没有根据学生的不同学段开发出适合不同学段的阶梯式教学体系,因此,高校的工商管理实践教学整体就呈现出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系统性等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四是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方式单调,难以实现较好的实践效果。目前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多是根据案例分析进行实践教学的,虽然案例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开拓视野,但是它的局限性在于无法帮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无法达到实践教学的要求。很多高校已经开始探索建立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基地,但大多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实验的项目设计不尽理想,有些牵强附会,再加上有限的经费和场地的限制,使得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难以进行良好的发展。
二、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主要内容
第一,划分出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板块。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进行分化,可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现教学目标。一是基础能力的教学板块,这是为培养学生基本的管理知识而设置的包括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的课程,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解决企业运行中的实际问题。这一板块的具体教学内容涉及到了对工商管理专业各种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训练,比如,团队合作、管理的沟通技能、环境分析以及奖惩制度、竞争对手分析等,在实际的教学中,该板块的训练方式可以用演示、市场调查与实例分析等方式进行。二是模拟工商管理情境的板块。模拟真实的工商管理情境是非常有效的管理技能培育方式,使得学生能够在高校的环境中体验到社会市场环境下的企业管理状态。有效的模拟方式就是在高校建立工商管理情境的模拟实验室,在实验中完全引进现实经营管理中的各种决策软件,学生可以在实验室体验到现实经营管理中的复杂情形,运用到已学的各种理论知识,体验管理与组织的过程,熟悉企业管理中的各个环节,并且掌握一定的管理方法。三是管理的实践教学板块。实践教学主要有三种情形:在校大学生利用寒暑假在企业进行实习;由工商管理教师推荐部分优秀的学生专门去企业实习,在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优秀品质;在大四为所有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设置毕业实习的环节,重点在于让学生深入市场进行调研和体验,尝试运用所学过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此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与教师一起进行科学研究,比如,组织学生参与竞技比赛,参与企业管理竞赛等,锻炼学生的能力。第二,对教学环节的设置和要求。实践教学必须要有专业的教学环节,需要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进行保障,对实践教学的内容与进度进行有效规划,因此,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与方法等都需要精心设计。但是,对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的设计需要密切结合社会与企业的实际要求,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准确,使得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方向性。
三、构建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主要策略
第一,从认识上提高对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视。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要在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中体现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并且要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估,要设计评价方式来评价实践教学的效果,并且给予教师一定的物质支持。第二,完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方案,通过详细的实践指导计划来合理安排实践课程的设置,根据实践指导计划来设计实践教学的内容以及进程等,同时对实践教学的目的与原则、坚持等做出详细的书面规定。第三,实行校企合作制度,为学生提供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定期聘请企业人士指导大学生,让学生体验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了解企业的运行方式与实际的工作内容,发现企业管理的现状与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投入企业进行实习和诊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四,建立工商管理专业专门的实践实验室。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使得工商管理中融入了现代科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已经融入到了工商管理中,当前高校的工商管理实践实验室已经逐步启动了,因此,应该不断地完善实验室的项目建设,为实验室后续的运行、以及提高实验室的功能提供保障。第五,建立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课程的考核制度。考核制度应该重点体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察,政府部分应该采取措施,为大学生进入社会和企业进行实践提供便利,企业也应该根据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与高校实施校企合作制度,通过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为企业储备人才,从而实现双赢的局面。
作者:陈蕾 单位:雅安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公共关系学是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然而目前所处的分量却很不客观。本文针对公共关系学的地位和重量,谈到了公共关系教学在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中的重要性及意义;进一步分析了公共关系目前所处现实状况,提出了几点个人见解。
关键词:公共关系学;工商管理专业;管理学;重要性;意义;现状;解决方案
公共关系一直是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也就是说,在专业课程设置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是一门独立性较强的学科。公共关系学虽然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在一定程度上,它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有一定的关系,如传播学、行政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尤其是管理学。要找到两者之间的联系,就必须找到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因此,有两种不同的观点,观点认为,当前公共关系是一门必修课,在工商管理中,我们要高度重视,因为其学科地位不够高,制约发展的诸多因素,直接影响到管理学科的科学发展。通过对这一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提出了三个问题:一是高职院校公共关系教学的研究意义。二是在工商管理专业的公共关系教学中,究竟公共关系学本身是处于一个怎么样的状况?为什么这样?三是如果不乐观,怎么才不处于尴尬的状态?这也是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本文写作的最终目的。
1公共关系教学在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中的意义
要谈公共关系教学对高职院校的意义,首先应从内容入手,寻找自己的相似之处,寻找共同点,一个一目了然的意义就呈现出来了。管理科学是一个综合性的、跨学科的学科。它是系统的研究和管理的基本原则和科学的一般方法。管理学是适应现代社会生产的需要,它研究的目的是在现有条件下,如何提高研究内容的层次化管理水平更为广泛,通过对图像的研究。随着这一学科的不断发展,研究内容也不断丰富和发展。概括起来,包括管理职能、企业管理、组织管理、虚拟企业管理等。因此,企业管理涉及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但它又不可能真正做到一切。公共关系学是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行为、法律和方法的一门科学。通过利用有效的传播手段,进行有效的沟通,可以实现公众对组织的理解、认同和合作,塑造一个良好的组织形象。公共关系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性,决定了它必须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公共关系的内容是企业管理所需要的。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公共关系是辅助工具,需要加以管理学的内容,管理学内容不能解决的问题,就靠公共关系学去完成。所以,在管理类专业设置这门课很重要,没有公共关系,工商企业管理就像一个断胳膊,然而,公共关系学却是更好的让管理学发挥到极致。
2当前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公共关系学的现状
既然公共关系在企业和行业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取得的成绩不用回避。那么它应该处于良好的状态。然而,高职院校的公共关系教学不是很重要,但表现出了这样的几点:一是发展速度快、规模小。从工商管理专业在大多数高校和高职院校开设了公共关系的课程中看,教师和学生的数量已大幅度增加,为我国行政管理和企业管理人员的培养做出了贡献,但在一定程度上却带动不了公共关系科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发展和增长。二是两者关注度不一样。虽然与管理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形成了良好的互补关系,但在高职院校管理的地位要高些;公共关系学的地位远远比不上管理学。所以公共关系教学管理水平较低,同时系列的配套材料及基础设施都不如管理学。三是培养的趋势不同。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公共关系的教学效果已经得到了重视和广泛的认可,学生在人才市场受到欢迎,越来越多的企业对高层次公关人才的需求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但是,这一切良好的现象,公共关系教学远远地满足了社会的需求,管理学却不一样,无论在什么方面都很受广大企业的欢迎。尽管高校和高职院校不断培育出优秀的公关人员,但是还是存在不少的缺陷,原因何在?一方面,在国内真正从事公共关系专业的专职教师很少,无法深入地做到理论和实践结合,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共关系理论和研究;另一方面,国家科研经费对其投入少,再加上国内外学术交流机会少,教师很少有研究机会,这就不利于学习外国新理论和新经验。理论可以指导实践,理论水平的缺失将导致实践水平的降低。整个学科的研究水平还不够,必须对日常教学进行制约和调正。
3公共关系教学脱离困境的对策
首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学校要有组织、计划、逐步完善公共关系的教师队伍,每学期给学生上课,还会导致教师在学校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同时,鼓励教师参加一些学术交流活动,不定期或定期举办教师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团队素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引入了一些公共关系的经验丰富,同时又有深厚的理论素质的公共关系人员,补充到公共关系的教师队伍。必须注重对教师开展专业教育和培训,将不利条件转化为有利条件。其次,在教材建设上,我们要组织有经验的专家学者,写一个不同专业的教材模式,鼓励多样化的教材,不仅是使用书籍,而且还可以利用视听材料,如多媒体,能够变抽象为具体,枯燥为生动。最后,注重公共关系理论研究,鼓励创新成果。国家和学校应更加注重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加大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造更多的学术交流机会。同时,还要保持自己的特色,发挥优势。公共关系理论的发展,必然能帮助工商企业管理的专业建设和发展。
作者:张德波 单位:重庆海联职业技术学院
一、分层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内涵及特征
1.分层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分层体验式教学模式是指根据学生差异、课程差异、个性发展需要,将教学环节按照不同的差异状况,分为不同的层次,在不同层次的载体中实施体验式教学,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或仿真的情境和机会,增强知识的可感知性、可理解性和可接受性,提升教学与学习效果,使分层式与体验式很好地交融在一起,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2.分层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特征。
第一,分层式特征。分层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是根据不同层次学生、不同层次课程、不同教学环节的认知特点、教学规律和目标要求,对教育对象进行分层。第二,体验式特征。分层体验式教学模式通过合适的教学情境呈现、再现或还原书本中的理论知识,面向实际应用,使学生在亲身的体验和经历中理解并吸纳知识,从而达到运用知识、创造知识、发展能力、提升素质,是一种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第三,互动式特征。分层体验式教学模式的主旋律是互动、研讨和体验,其教学过程存在两种交流,一是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二是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最终实现课堂教学整体互动、交流、体验、研讨和分享。
二、工商管理类分层体验式教学模式应具备的实施条件
1.人才培养目标可以分层。
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教学目标紧密相关。工商管理类人才受行业、区域、岗位的影响,对其知识结构、能力素质、职业精神等方面提出的要求也不尽一致。工商管理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分层构成如下:首先,人才发展目标: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满足个性发展需要,满足职业发展需要,三方需要相得益彰。其次,人才教学目标:知识吸纳目标、知识运用目标、知识创造目标,三层目标由浅入深。再次,人才教育目标:科学认识世界、准确表达世界、勇于创新世界,三维能力与素质循序渐进。上述三个层次人才培养目标为地方高校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开展分层体验式教学模式奠定了客观基础。
2.学生可以分层。
由于受招生制度等方面的固有限制,学校并没有实现按个性发展需要招生的目标。地方高校与重点高校之间的录取分数有差距,导致地方高校招生生源的数量有限,其素质和能力也很难令人满意。这就为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地方高校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贯彻因材施教原则,根据学生不同程度、不同个性需求,开展分层体验式教学。
3.课程可以分层。
地方高校在才培养方案中,将课程模块由“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实践课程”组成,“专业教育课程”又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主要专业课+专业拓展课+专业实践课”,这就为不同课程开展分层体验式教学提供了客观载体,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课程中得到不同的体验。
4.集中实践环节可以分层。
集中实践环节可以分为“课程实践(课程见习、课程实习、课程设计)+专业实践(专业见习、专业实习)+综合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社会调查、创业设计、创业实践)”,这为地方高校开展分层体验式教学提供了实践路径,学生可以从不同的实践环节中得到不同的体验。
5.教师的教学设计可以分层。
教师要根据不同目标、不同学生、不同课程、不同教学环节,开展分层体验式教学设计,撰写适合实施分层体验式教学的教学大纲、课程教案、实践环节要求、教学指导书等材料。
6.实践教学条件要能够满足分层体验式教学的需要。
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开展分层体验式教学需要具备经济管理基础实训室、计算机实训室、跨专业模拟仿真实训室、不同专业的专业实训室、满足不同专业需要的校内校外课程、专业及综合实践教学基地。
三、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分层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环节
1.科学制订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方案。
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是组织实施分层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关键。地方高校应该要求应用型人才有实践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培养方案要满足人才培养目标可以分层、课程可以分层、实践环节可以分层的要求。工商管理类专业的课程设置要与培养目标相吻合,学时安排合理,学分比例适当,例如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比例不应低于20%。
2.正确选择分层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路径。
分层体验式教学模式以“一课堂、二课堂、三课堂贯通”为核心,是基于多种载体的立体化体验模式,是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模式,是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的有机结合。具体来说,一课堂是以课内实验、课内实训、独立实验课、独立实训课、企业植入课程、网络课堂、分层案例教学为载体,实现实际体验、仿真体验、虚拟体验相结合的基础性体验教学模式,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着眼于实现学生吸纳知识、科学认识世界的目标。所需的实践条件有:计算机基础实训室、ERP实训室、酒吧实训室、前厅客房实训室、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形体礼仪实训室、网络商务实训室、国际交流中心、图书馆、计算机中心、网管中心。二课堂是设立“大学生应用能力发展中心、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心”,两中心通过会计模拟协会、ERP协会、旅游管理协会、酒店管理协会、书虫协会、计算机协会、网络商务协会,开展学科竞赛、专业技能大赛、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创新创业项目研究、大学生科研立项、大学生专业技能拓展活动,是以项目管理为载体,体验一流的专业实现能力和创新精神,拓展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口径,使学生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着眼于实现学生运用知识的目标。三课堂是以课程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国内国际交流为载体,学生通过修满公益学时或实践学时,取得相应的学分,实现学生专业实践能力、职业适应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激励学生勇于创新,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3.积极开展适合分层体验式教学的评价方式改革。
第一,一课堂阶段课程考核方式按课程性质、重要程度和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重要程度,分为考查和考试两种。考试课程根据理论与实践的比例及技能要求,分为基本理论考试和实践(实验)技能考试两个方面,涉及职业资格或从业资格考试的课程,可以采用以证代考的方式。第二,二课堂阶段,根据具体的项目基本实践学时及相关要求,考核结果分为两个层次五种等级。没有完成规定基本实践学时,没有达到相应要求的,考核结果为不及格,反之为及格。在及格的基础上,如果涉及的实践项目获得院级奖项,考核结果则为中等;如果实践项目获校级奖项,考核结果则为良好;如果实践项目获省级及以上奖项,考核结果则为优秀。考核结果为优良的,按项目获奖等级给予创新实践学分,获得2个创新实践学分就可以顶替一门通识课或一门专业选修课对应的学分。第三,三课堂阶段具体实施的项目,是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必修环节,应按相应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进行考核。没有具体质量标准或具体实施项目,不属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必修环节的,比照二课堂实施项目考核办法,实行两个层次五个等级的评价制度。
四、结语
总之,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需要相匹配,是当前提高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课题,为工商管理类教师和教学管理者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探索和选择适合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分层体验式教学模式,是一项与时俱进的教学改革,这一改革将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完善。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分层体验式教学模式是在多种媒介不断涌现、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发展、大众化教育目标不断完善的环境下的新探索,必将随着对工商管理类人才实践创新能力需求的不断提高而得到广泛实施,是未来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的最佳教学模式。
作者:那文忠 单位:鞍山师范学院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