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篇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分析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0引言
我国社会经济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得到了快速发展,如今对建筑功能的要求逐渐趋于多样化、个性化,由此也造就了今天的建筑结构体系日趋多样化,建筑类型也越来越复杂。由此对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由于不同人对建筑工程结构的理解和认识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且不同群体的需求也有相当大的区别,因此,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上要不断探索新思路和新方法,以适应当代社会人们对建筑工程的需求,并为人们提供更好、更优质、更满意的建筑结构形式。
1建筑工程各构成部分的设计思路与方法
1.1地基与基础设计
地基是建筑工程的基础,因而一直都在设计之初就受到高度重视,结构工程师往往对地基与基础设计进行精心设计和精细测算,以确保地基与基础能够匹配建筑整体结构,特别是要能够承受整体建筑的重力。在基地与基础设计上,不仅要考虑建筑整体结构,还要考虑所在地区的地质结构、地理因素等方面的实际情况。这是因为地基与基础设计也是整个工程设计、工程造价的决定性因素,它不仅是这一阶段的事情,不仅会影响到该阶段的工程质量,而且其设计过程的好与坏将会直接影响到后期设计工作的进行。在这一阶段,如果出现了问题,就有可能给其他方面造成严重损失,甚至可能会给建筑工程整体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地基与基础设计必须受到高度重视,国家也颁布了《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为建筑工程设计提供了指导性的设计处理方法和一些成熟的经验。由于我国幅员广阔,不同地区的地质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在地基基础设计中,需要结合所在地区的实际,根据当地的地质条件,进行地基基础设计。尽管我国已有《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作为国家标准,但我国占地面积较广,不同地区地质特点各异,从整体上来说,全国地质条件相当复杂,有不同类型的地质情况。因此,进行地基基础设计时,不能仅局限于《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经验,因为国家标准只是宏观的指导性标准,无法对全国各地的地基基础设计都进行详细的描述和规定。这就需要我们在地基基础设计前,首先对建筑工程所在地区的地质、地理情况进行详细和准确的掌握和分析,以确保设计科学、合理、安全、实用。
1.2板面及其应力设计
板面是建筑结构的组成部分之一,在设计时既要考虑建筑整体结构需要,又应当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在相关规定中,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10.1.9条对建筑结构的板面及相关要求进行了规定,具体要求: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现浇板区域内,钢筋间距宜取为150~200mm,既明确板面类型,又指导性地规定了钢筋间距的范围值。同时,该规定还指出,应在板的末配筋表面布置温度收缩钢筋,这一指导性规定既考虑了建筑板面整体质量,又考虑了使用安全。另外,在配筋率方面,明确了原则性上板的上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宜小于0.1%。对于这些规定,虽然不同的设计人员可能会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出入,但总体上来说,如果在这一指导下进行设计,至少能够满足既符合规定,又满足安全使用的基本要求。
1.3柱与梁的设计
柱与梁是建筑工程的整体结构框架,在建筑设计中,柱与梁的设计既要两者都重视,又要建立强柱弱梁的概念,这是因为,两者都重视意味着两者都是建筑整体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两者都会影响到建筑整体结构和质量安全。建立强柱弱梁的概念意味着柱是受力支撑的主要架构。我国国土面积广阔,有多条地震断裂带从国内不同地区、不同省市穿过,强柱弱梁的概念主要是针对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而提出的。从质量安全和抗震的角度上来说,强柱弱梁是相对概念,强柱是要增强柱的稳固性、牢固性、抗震性,而弱梁并非梁不重要,也不能不重视梁,而是相对于柱而言,对钢筋布置、结构安排相对要求略低一些,仅仅是相比之下、相对而言罢了。因此,在这个方面的理解上不能出现偏差,否则将影响到建筑的质量和安全。图1是柱与梁的受力示意图。以上图展示了柱与梁的实景和大致框架受力情况。关于强柱弱梁的设计理念不仅是因为近年来5.12地震和4.20地震等强烈地震之后才有的设计理念。而这种理念主要基于建筑整体结构考虑,柱破坏了建筑物整个都会倾覆,而梁破坏则仅是某个区域失效,因此柱较之梁破坏的损害更大。所以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应当将这一理念贯彻于建筑设计之中。
1.4保护层和垫层的设计
关于保护层和垫层,《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O8-2001)对防水混凝土结构有一定的规定和要求,具体表述是:结构厚度不应小于250mm;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2mm,并不得贯通。对防水性方面,有专门的规定,具体描述是: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由此可见,保护层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同时防水是特别重要的。相关规定还指出,防水混凝土结构底板混凝土垫层,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15,厚度不小于100mm,在软弱土层中不应小于150mm。因此,在建筑设计时,对于保护层和垫层的设计也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2结语
对于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以上几点是对设计中的几个主要方面进行探讨,而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本文所未指出或者未考虑到的方面,在此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更多同行对建筑工程结构设计进行探索和思考,为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提出更多、更好的方法和思路,促进建筑工程设计的创新与发展。
作者:李杰 单位:福建省联宇景观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的内容包括很多,地下室施工也属于其中的一部分,地下室结构的合理化设计能够使整个建筑的性能更加完善。设计初期规划地下室的结构,不仅能够对整个建筑物的质量保障具有促进作用,同时对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证。文章对建筑工程的地下室结构的设计进行探讨,分析其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改善措施,力求最大限度的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
改革开放以来,建筑结构中地下室的数量也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增加人们对于地下室的结构等各方面的要求要不断的上升。地下室的施工过程中会出现较多的重难点,如何妥善的解决这些问题值得思考。另外地下室的结构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所涉及和考虑的内容相对较多,所以一定要有周全的设计方案才能组织施工工作的开展,采取逐条分析的策略来保证施工工作的开展。
1地下室结构设计的相关分析
1.1地下室结构设计的要点分析
地下室的基础设施的设计过程中,了解地下室的建筑位置和周边情况,有一定的框架机构,做好地质勘查工作,对周边地质情况有了一个充分的了解,再加上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研究之后,这样在地下室的基础设施的设计过程中才有据可依。是否采用预应力的管桩可以根据地下室的地质情况进行判断,由于地下室在沉降这块有较多的要求,所以在这块的处理上要特别的注意,可以利用岩石的承载能力进行相关的强化工作。另外根据要求,强风化岩和中分化岩层这两种材料可以被用于持力层的施工中。
1.2地下室的侧壁设计分析
设计中多种因素都会影响到侧壁的设计质量,其中包括地下室的结构自载能力、地下水压力和侧向的压力。地下室的侧壁区别于其他,具有特殊性,所以各种形式和方向的荷载力都可以作用于地下室的侧壁,而且在受力情况上也存在着不稳定和复杂性的情况。所以在实际施工时,一定要对侧壁的受力情况进行一个科学合理的分析,化繁为简,将复杂的东西简单化,这样可以较大程度的提高侧壁的设计质量。在对地下室的侧壁进行设计时,要坚持以下几点作为准则:地下室的侧壁和土壤接触的混凝土的保护层之间的厚度一般要高于四十毫米;地下室的侧壁的水平钢筋和竖向钢筋配置的位置是不一样的,水平钢筋一般配置在侧壁的外侧,竖向钢筋一般配置在侧壁的内侧,而在实际设计中,还是考虑成本因素,在保证地下室的侧壁设计过程中的承载能力和混凝土的强度和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节约成本。另外,混凝土的强度过高会造成较大的收缩力,易出现混凝土的收缩导致地下室的混凝土开裂,我们可以在进行相关的设计过程中,设置一定数量的后浇带,保证地下室的质量。
1.3地下室的地板设计存在的问题
在地下室的地板设计时,对地下室底板的抗浮能力和防渗程度做一个有效的估计,选择最优的材质,保证地下室具有良好的防渗能力和抗浮能力。地下室的底板的材质主要是淤泥或者是淤泥质的土层,虽然他的承载能力不够,但是要尽可能保证承载能力高于持力层。在进行设计过程中,可以考虑按照倒楼盖的标准设计,选择没有梁楼盖的方法计算。按照计算的要求,地下室的地板厚度不得低于六十毫米,同时还需要注意钢筋的合理使用率,钢筋无需设置在同一个基础面上,如果方向不一致的钢筋数量过大时,会造成底板上的钢筋形成的保护层过大,如果钢筋的数量超过了一定限度时,地下室的底板会出现窝顶。地下室的地板设计需要运用到一定的数学知识,例如对地下室的抗浮能力,计算出来的结果需要经过再次的确认,这样地下室的地板不至于被地下室的水压给破坏掉。正常来说,地下室水的抗浮系数为1.0,其他的分项系数为0.9。在验算中,如果未达到抗浮标准时,可以采用有效的拨桩技术,增强地下室的抗浮能力。
2地下室顶板施工的探讨
地下室结构设计中顶板的施工是重点,顶板在地下室和整个建筑中具有桥梁的作用。顶板不仅是地下室的顶部还是建筑物的底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难度可想而知,地下室结构设计水平的关键就是顶板的设计,通过分析顶板施工的重点内容,提高整体质量。
2.1地下室顶板结构的选择
地下室顶板的结构选择直接影响建筑物承受力情况。在选择顶板结构时需要严格按照实际情况来,经过一定的计算之后,选择厚度适宜的浇梁板结构,主要是为了地下室顶板能够承受住混凝土的重量。一般情况下在选择顶板的厚度时不能够低于一百八十毫米,使用在楼板上的混凝土要具有足够的强度,同时还需要注意钢筋的选择,使得整体结构能够很好地固定成在一起。地下室顶板结构的选择上需要充分注意的就是楼板的强度要足够的保证,同时钢筋的使用频率也需要有足够的保证。
2.2作为结构的固定作用
地下室的顶板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要使得整个建筑处于安全稳定的状态,需要使得底部楼层的侧向钢度要大于邻上层建筑侧向钢度的两倍以上。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楼层的侧向刚度的设计工作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来进行,同时地下室的刚度设计工作也需要按照标准进行。为了使得地下室的刚度设计更加的符合实际情况的需要,首选图纸的设计是必须的,根据设计的图纸利用计算机软件来模拟该项设计中地下室的刚度,以便能够做出及时的调整,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2.3需要具备抗震能力
地下室的顶板作为上层建筑中的一部分,顶板的抗震能力对整个建筑物所呈现的抗震能力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了使得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得到充分的保证,地下室顶板的抗震能力也需要提升。地下室的顶板抗震能力得不到提升的后果可能是整个建筑的毁灭。在地震灾害面前,过关的质量才是有效的保证,地下室顶板的抗震能力对上层建筑的影响主要是通过顶板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嵌固作用产生的,地下室的抗震能力达不到要求必然会使得嵌固的地方容易出现裂缝,这样建筑遭到破坏的可能性就更大。
3结束语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筑工程施工中,地下室的施工人们已经不陌生了。建筑中地下室的存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由于地下室施工的难度比较大,对整个建筑的质量具有很大的影响,相关的施工技术人员应该重视建筑施工中的地下室结构的设计工作,在给人们提供更多功能设计的同时还需要确保质量的过关。地下室的结构与上层建筑相连通,地下室结构的合理化设计,决定着上层建筑完工的质量。
作者:李晓光 单位:浙江江南工程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对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要点作了总结,主要从设计条件梳理、结构选型、构件布置、分析计算等方面进行阐述。分析了主要设计规范的内容架构,指出了规范应用应当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结构设计;结构选型;经济性;指标控制;规范
近三十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飞速发展,我国建筑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我国建筑年竣工面积从1996年6.00亿平方米增长到2015年的42.08亿平方米。就建筑技术水平而言,迄今为之,建设完成的结构复杂、技术含量高、设计理念超前的建筑不胜枚举。作为身处其中的结构设计师,我们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同时也受惠良多。
1结构设计条件的梳理
1.1初识建筑,掌握其要素
建筑方案设计阶段,建筑设计师会提供建筑物的主要平面、立面及剖面图纸。如同解一道数学应用题,此时正是重要的读题阶段。全面敏锐地关注涉及结构设计的建筑要素至关重要。这些要素主要包括:建筑安全等级、高度、体量、最大跨度、平面规则性、竖向规则性等。通过对这些要素的提炼,可以比较全面地掌握拟建建筑的结构要素,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些要素上就可以避免出现忽视结构设计的重要先决条件。
1.2掌握环境条件
拟建建筑存在的外部环境对结构设计会产生极大影响。这其中主要包括外荷载、地质条件、耐久性影响因素等。外荷载主要包括地震荷载以及风荷载,应着重关注地震设防烈度、基本风压,其次还要注意地形地貌对设防烈度及基本风压的修正。地质条件主要包括:场地是否存在地震断裂带、土体的稳定、地基承载能力、是否处在暗河、溶洞等不利于承载区域等。耐久性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高温、高湿环境、侵蚀性气体、水及土壤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等。
1.3评估建筑方案,提出修改建议
方案评估和修改过程是结构设计师同建筑师重要的技术交流阶段。也是最适合结构师提出拟建建筑可能造成结构设计的不适宜、不合理、不经济等专业性建议的时间点。例如,场地与地震断裂带的避让距离不足或土体存在滑裂破坏等地质灾害可能导致的不适宜建造;地基承载力较低或抗震设防烈度较高对于建造较高高层建筑的不经济;建筑竖向的严重不规则导致抗震、抗风不利的不合理等。结合这些因素对建筑方案作出准确的量化指标评价,综合权衡建筑物的安全、经济、美观适用要求,提出必要的修改建议。这个阶段是规避方案性错误的重要阶段,决定了之后结构设计的合理性甚至可行性。
2结构选型和构件布置
2.1结构选型
建筑上部结构体系大致分为:砌体结构、框架结构、框架-支撑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以及筒体结构。各结构体系有其自身的力学性能及适用范围。针对不同的承载需求,提供合理的强度及刚度是结构选型的核心内容;当然,建筑空间及外观的需求也是必须兼顾的。另外就是楼、屋面水平结构受力体系的优化比选,尤其对于大跨、重荷载的情况一般应多方案量化比较。通常采用的密肋楼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钢实腹梁结构、钢桁架结构、乃至钢网架结构均有其适用情形。基础选型同样如此,基础必须具备足够的承载及抗变形能力。基础类型大致可分为: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板基础、箱型基础、桩基础。基础选型是针对不同的荷载需求及地基承载力,选择能可靠传递荷载并控制建筑沉降变形的基础形式。基础选型对结构设计经济性控制所起到重要作用,尤其对于地基条件较为复杂的情况。因此,基础选型也应进行多方案比较,结合当地及同条件项目经验显得尤为必要。
2.2构件布置
结构体系一旦确定,结构材料也基本确定完成,同时非结构构件材料也应会同业主进行认定,例如填充墙以及楼、屋面建筑面层做法等。这些非结构构件材料的确认是为下一步荷载计算及截面预估做准备。构件布置主要内容包括确定结构构件的类型、截面尺寸以及布置位置,从而绘制结构平面布置图(俗称模板图)。模板图的设计要求在每一处构件布置时都应协调好建筑的影响与结构自身构建的合理。截面尺寸的准确预估,布置位置的合理,可以避免后续结构模型计算时的大量反复调整工作。经验丰富的设计师能够高效率,很多时候是对模板图设计的精准把握。
3计算分析及指标控制
3.1准确建模及参数设定
目前,主体结构计算分析大多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开发的PKPM系列软件。准确地建立计算模型是做好计算分析的前提。主要应从截面尺寸、材料强度、荷载计算以及边界条件等方面进行控制。截面尺寸与材料强度应力求与施工图精准一致。就荷载布置而言,恒荷载应确保精确,活荷载应充分考虑使用阶段可能出现的载荷情况;地震及风荷载应遵照规范条文进行必要的修正。梁柱节点的刚性假定,构件支座约束情况等边界条件的设定应充分体现实际力学响应,不合理的边界条件设定可能导致构件乃至整个结构体系的受力分析错误,极易造成严重的设计责任事故。PKPM软件分析和设计控制参数主要包括总信息、计算控制信息、荷载信息、设计配筋信息等几大类。需要充分理解参数的意义,掌握其对分析设计的响应,同时结合规范条文、软件使用手册、设计经验才能设定准确。这里例举部分重要的SATWE参数:“刚性楼板假定”、“考虑双向地震作用”、“抗震等级信息”、“梁柱重叠部分刚域”、“柱配筋计算原则”、“箍筋间距”。这些参数对分析结果的重要指标及配筋控制都起着很大的作用。
3.2补充计算
绝大多数结构构件能通过软件的整体分析完成设计,但对于特殊构件或节点,例如弧形梁、复杂的转换构件、重要的连接节点等需要借助于其它计算程序或人工进行补充计算。另外,对规范有明确要求进行多模型对比时,还应采用多款软件对整体模型作必要的校核对比及修正分析。目前,同我国规范结合较好且应用较为普遍的结构分析软件有《3D3S》、《MIDAS》、《ETABS》、《SAP2000》;复杂节点应力分析、非线性分析一般采用通用有限元分析程序,如《ANSYS》、《ABAQUS》。对于特殊构件及复杂节点,结构设计者必须充分掌握其应力应变状态、承载力水平,在构造设计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3.3指标控制
分析结构的各项指标控制实质是执行规范条文,也即对结构设计经济、安全性的量化控制。重要的控制指标有:“刚度比”、“轴压比”、“位移比”、“周期比”、“刚重比”、“剪重比”、“抗剪承载力比”、“倾覆力矩百分比”、“位移角”、“配筋率”、“有效质量系数”等。准确理解这些指标的概念、控制意义以及影响因素十分重要。只有理解了这些,才能有目的地进行结构布置的调整从而控制好各项指标,使拟建建筑的结构获得必要的强度与合理的刚度。
4规范分析
我国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主要采用的标准规范有:《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钢结构设计规范》、《砌体结构设计规范》、《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范》等。这些规范主要从“布置规定”、“材料选择”、“荷载计算”、“分析原则”、“计算控制”、“构造要求”等几部分构架了完整的结构设计规定,全面系统地制定了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规则。我国规范标准按等级分为国标、行标、地标、企标。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下一级标准必须遵守上一级标准,下级标准的规定不得宽于上级标准,但可严于上级标准。由此可知,在运用下级规范时我们需要掌握严于上级的条文,另外就是结合行业或当地实情细化的、更为明确的条文。规范条文按属性分为强制性条文和推荐性条文。强制性条文通常采用“应”提出遵守要求,对于以黑体字着重提出的是强制性要求遵守的;推荐性条文通常采用“宜”提出遵守建议。总之,规范条文是最低的设计要求,通常情况都应遵守采纳。
5结语
我国的建筑业尽管已经蓬勃发展了三十多年,但就目前所处的城市化水平而言,建筑设计仍然有着很大的市场需求。加之老旧建筑的改造加固以及新的结构材料、体系的出现,建筑结构还有着很多技术领域等待探究。作为建筑工程设计者,我们始终被委以重任;不断学习,不断总结才能肩负起这份职责。
作者:胡兵湘 单位: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1建筑工程钢结构设计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1.1钢结构设计防腐方面的问题及对策
钢材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一旦长时间暴露在室外环境中,就极易被锈蚀,不仅钢材的外观会深受影响,钢材的质量也会大打折扣。因此,在钢结构建筑设计中钢材防腐问题也是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当前,钢结构建筑设计中对于防腐方面问题的解决方法通常是采用涂抹防腐涂料的措施。设计人员会根据钢结构建筑的要求选用合适的防腐涂料,并要求施工人员在施工中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规范进行操作。此外,对于钢结构构件也有不同的要求,例如有的构件在出厂前需要涂刷一层底漆。在钢材上涂抹防腐涂料就目前来看是最为有效的防腐措施。但是这样做只是基础性的防腐,因而为了提高钢结构的防腐效果,就必须选用耐候钢作为钢结构建筑的首选材料,并利用热浸镀锌技术对其进行处理,利用镀层,达到保护钢结构不被腐蚀,尤其是应加强有机涂料配套技术的应用,以及阴极保护技术的应用,才能更好地确保其防腐性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1.2钢结构设计在物理方面的问题及对策
1.2.1噪声问题及对策
噪声问题是现代建筑中最为常见的问题之一,且一直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怎样有效降低噪声已经成为当前建筑学中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人类耳朵能够听到许多种声音,而这些声音又大致能够分为两类,一类是无害悦耳的声音,例如音乐声、鸟鸣声等;另一类则是有害的噪声,例如各种机械发出的轰鸣声,刺耳的喇叭声等。一般情况下,建筑使用功能的不同对隔音的效果要求也不同,例如大型商场建筑,其隔音效果要求较低;寻求安静的住宅建筑隔音效果要求就较高,这就需要设计人员根据建筑使用功能以及隔音效果的不同要求进行专门的设计。在钢结构建筑设计中所采用的隔音措施主要有:使用隔声门、隔声窗,并在建筑或需隔音的房间外墙上使用隔声性能较好的材料。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的不同,其对吸音的效果要求也不相同。例如音乐厅类型的建筑,其主要使用功能就是让人类的耳朵吸收发出的音乐声,所以在音乐厅类型的建筑中通常会在顶棚增加反射板用来反射声音,若是音乐厅中的声音无法反射,那么人类的耳朵所听到的声音就会有缺失,甚至是听不到声音。当前,解决吸音问题的主要措施有两种:第一种是科学的设计吸声结构,例如孔石膏板吊顶。第二种是采用先进的吸声材料,例如玻璃、岩棉等吸声性能较好的材料。
2建筑工程中钢结构设计的稳定性与设计要点
2.1建筑工程中钢结构稳定设计的特点
建筑工程中钢结构稳定设计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第一,钢结构的多样性。建筑工程中钢结构设计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着钢结构的稳定性,特别是承荷载力大的钢结构部位,在进行这类钢结构部位设计时必须进行多方面的考虑,并对钢结构的稳定性进行认真分析、探究。第二,钢结构的整体性。钢结构建筑是由多种构件共同组成的一个整体,任何一个构件所具有的作用都是不容忽视的,若是当任意一个构件出现问题,例如失稳、变形等情况,那么必定会对其他构件造成影响,最终导致钢结构整体稳定性出现问题。
2.2钢结构稳定性的计算方法
(1)整体刚度计算。在现行的钢结构计算规范中,通用的计算方法是轴心压杆稳定计算方法,其主要采用是折减系数方法和临界压力求解法。其中,临界压力由欧拉公式给出。(2)整体稳定性分析。钢结构建筑是由多种构件共同组成的一个整体,其整体稳定性受各种构件的制约较大,各构件之间是否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是确保钢结构整体稳定性的前提基础。所以,应对其整体稳定性进行分析。(3)其他特点的稳定计算。钢结构的各种组成构件又能分为两大类,为弹性构件和柔性构件,因而,在进行钢结构稳定性时应重视这一特点。由于柔性构件容易发生变形,进而导致钢结构内部也发生变化,最终对钢结构整体稳定性产生严重的影响,所以,必须重视柔性构件的分析。
2.3钢结构稳定性的分析方法
(1)静力法。静力法的分析原理是结合已经出现了微小变形后的一些结构受力的条件,并根据这些条件来建立相对平衡的微分方程。通过建立的微分方程仔细的计算出构件受力的临界相关荷载。在实际中应用静力法构件平衡微分方程时,应遵循相关设定,具体表现为:直杆构件应该为截面,其压力应始终遵循之前的轴线进行作用。(2)动力法。当钢结构的结构体系处于平衡状态下时,若是受到一定的干扰,那么整个结构体系就会产生振动,这时应采用动力法对钢结构的稳定性进行分析。钢结构整体稳定性与其所承受的荷载有着密切关联,在钢结构出现变形以及钢结构振动加速时,这种联系更加紧密。若是钢结构所承受的荷载值低于钢结构自身稳定性的极限荷载值时,会出现加速度和之前的钢结构变形的具体方向相反的状况。(3)能量法。若是在实际应用中钢结构载着保守力并且已经具备结构变形的相关受力条件,那么就能以此条件构建总体势能。如果要计算钢结构的总体势能,则必须满足一个前提条件,即钢结构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下。
3结语
总之,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促使钢结构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然而钢结构设计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着钢结构建筑的整体质量,因此,本文对建筑工程中钢结构设计的稳定性与设计要点进行了认真分析与探讨,希望能为所需者提供借鉴。
作者:文平军 单位:东莞市金陵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提出更高的要求,建筑不仅作为人们赖以生存的场所,同时美观性、实用性以及安全保障程度都会成为用户重点考虑的因素。因此建筑企业及相关设计人员必须对建筑结构设计工作足够重视。
1建筑结构设计的特点
1.1结构设计的延性特点
在实际的使用中,引发建筑物变形的主要因素有风力、地震和沉降。我们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一定要确保高层建筑不会受变形而出现损坏甚至倒塌的情况,就要执行一些具体的措施来保证建筑物的结构延性和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1.2结构设计的水平荷载问题
设计低矮的建筑时,我们通常考虑竖向的荷载因素,相对高层建筑而言竖向的荷载掌控虽然十分重要,但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则是水平的荷载。因此,在设计高层建筑结构的时候,无论是竖向荷载还是水平荷载都要进行仔细的考虑,才能增强建筑结构的水平荷载能力、安全性和稳定性。
1.3结构设计的侧移变形问题
由于高层建筑可以有效的节约土地资源,所以在建筑业中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由于高层建筑的水平荷载非常大,而且还会因建筑的高度增加继续增大。一旦有外力的影响,高层建筑的变形就会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从而严重影响建筑的安全性能。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要最大限度的提高建筑强度,保证良好的刚度和强度,避免发生侧移变形。
2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2.1对建筑结构设计的认识不足
由于有关职能部门不够重视存在于建筑结构设计的问题,也缺乏监控建筑物抗震功能的设计。因此,一些不良的企业就会出现投机取巧的心理,不按章程和规范来进行建筑结构的设计,为建筑的安全造成严重的隐患,从而对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威胁。建筑结构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建筑的安全性,因此进行建筑结构设计首先就要认真分析建筑结构设计的实际工作,对建筑结构设计的各个要点认真考虑,才能真正提高建筑结构的设计水平和安全性。
2.2建筑结构设计的不合理
建筑结构作为建筑工程的主要框架,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对居住人群的安全和建筑工程的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建筑结构设计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设计人员没有充分发挥专业知识和设计经验或者忽略施工规范的细节,使建筑结构设计不符合实际需求设计,从而导致建筑结构存在的安全威胁。其次,设计人员忽视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能,不重视建筑的质量。再次,由于利益的驱使,有些设计人员明知建筑结构的设计存在问题却示而不见,那么建筑工程的施工就会经常发生事故。
2.3结构设计中的偷工减料现象
偷工减料的现象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经常发生,具体表现在:第一,建筑企业在利益的驱动下,不顾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整体的质量,采取偷工减料和过度节约的方式,以攫取高额的利润。例如,对钢筋的使用,我国相关的规定明确钢筋的配筋率,建筑工程一定要采用标准的钢筋配筋率。第二,规模小的建筑企业,为了减少建筑工程项目资金成本的支出,选择了强度高、脆性大和韧性小的冷轧变形钢筋,严重影响了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风险大大增加了,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质量。
3提高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性的对策
3.1不断创新建筑结构设计的模式
概念设计的主要内容工程概念。方案的制定要尊重客观规律,从整体上来控制设计对象。建筑结构的设计水平的提高,表现在设计的成品在水准、经济和结构形式上要比现有的成品更具优势。结构设计工程师要在不断更新和变化的建筑结构技术中提高自身的能力,并积极攻克现实中的各种难题,做到精益求精,这样就会大大提高建筑结构的设计水平。目前住建部推出的“四新”技术是切实的从经济效益出发,有效的帮助提高建筑结构的设计水平。
3.2建筑结构设计人员的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要加强
建筑结构设计人员要保证依章办事就应该充分了解规章制度的内容,在实践中不断的进行反思与总结并吸取经验教训。建筑结构设计人员要保证建筑物的抗震性,就要运用科学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建筑企业通过培训来增强应当加强建筑结构设计人员的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来提高并确保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
3.3建筑结构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要提高
现阶段建筑结构的设计在形式和内容上都不同于以前的建筑结构设计,对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着中发展趋势,建筑结构人员通过拓展知识的广度和开拓视野的方式来增强建筑结构设计的深度。
4结语
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可以更好的提高建筑物的整体质量,也更好的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使建筑工程项目顺利进行。提高相关设计人员的质量和安全意识,培训和提高结构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等都是有助于保证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确保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徐峰 单位:苏州城发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